《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是勒庞《乌合之众》的精读笔记,做了「重新调整结构」的处理。整篇意在「尽量少剪辑的」、「客观展示勒庞本身观点的」、「贴近当下现实的」呈现,也是第一次以较长电子形式做的备忘。
作为勒庞观点的整合,此篇文章不涉及任何个人看法。
卷一、群体心理
群体中个人的共性(智力泯灭):
自我个性消失
被无意识主宰
感情与思想在暗示和传染下转向同一观念
这一观念倾向于即可转化为行动
群体共性形成原因:
本能,由「数量」激发。单独个体受后天的教育和内心的良知约束,而群体的力量让人从这些约束中解脱。群体天然合理,因为「法不责众」。
传染,感性的、本能的情绪更容易传染,类似群体性催眠。如果有人不受传染,则沦为群体情绪的敌对方。
暗示,无意识主宰着有机体的生活(弗洛伊德),而群体有自动放大无意识的能力。告诫无效,要求群体冷静只能用相反的暗示。特别的,这种群体无意识源于种族的基本特点。
以上:群体力量大于个人但极不稳定,群体行动由不同程度的感情所激起并主导,群体无智慧。
群体如何思维?
用形象思维 – 集体幻觉(又似乎具备一切公认的真实性特点,因为是被成千上万人观察到的现象) – 集体性智力泯灭(能够给出判断,但是完全错误的)– 集体谎言(e.g.圣物崇拜,有一套传播机制) – 可能的结果:杜撰历史(历史是群体杜撰出来的)
上述集体谎言传播机制:
制造:某一个人的错误幻觉
被肯定:附和谎言者和无主见者共同作用
全幅度的扩散:整个群体成为说谎者
群体的道德观:
定义道德为持久尊重社会习俗并抑制私心冲动,群体是没有道德的;定义道德为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群体甚至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境界(e.g.殉道者)
群体道德能够净化「恶棍」 – 但个人的道德净化叠加,是全社会灾难性的后果
群体内,偶像崇拜的五大标识:
偶像凌驾于信徒,高高在上
信徒盲目服从偶像
信徒没有能力且没有意愿就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信徒狂热愿望且行动,将偶像的信条广泛传播
信徒将不接受信条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如何建立类宗教信仰的「偶像崇拜」机制:
善用想象力(影响群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其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使群体产生幻觉:描述一个令人吃惊的形象伴以神奇的事实,一定不要做多余解释
(只能)用极端感情煽动群体: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
为其打造一个「上帝」,帮助群体在崇拜中获得幸福:以领导者面目出现,指明幻想方向,重塑信念
卷二、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群众运动的形成原因:
1.间接因素:
长期煽动群体,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无法接受别的信念(民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民族:任何一种精神结构都包含各种性格的可能性,环境的多变让某种可能性表现得更突出,因此,不同群体实际上由相似精神结构构建。这一精神结构,即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民族的产生:第一步,来源不同的人因客观因素如移民等,形成聚集,纽带为没有完全得到承认的「法律」。第二步,时间因素作用下,一致的环境、种族的共同生活,使不同的小群体开始形成整体,纽带为共同的特征和感情。第三步,当群体获得某种一致的理想,每个人在感情和思想上达成统一,称为「民族」。
当代民族的消亡:作为民族支柱的理想开始衰落,种族的自我意识被个人的自我意识所取代,民族失去「自我治理能力」,国家开始发挥引导作用。
传统: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人类一直在进行的两大努力:建立和摧毁传统。
时间:力量之源。
政治和社会制度: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制度只能被时代所创造。考虑一种制度是否完善:实用和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和本民族性格相合。
政治家调整制度遵循的原则:
实用为据,而非机械照搬
考虑是否方便、有效,而非严谨对称
除非不满,否则绝对不变革
除非能消除这种不满,否则绝对不革新
除了针对特殊情况所制定的条款,绝不制定范围更大的条款
教育:好的教育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应试教育使服从它的人强烈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
2.直接因素:
以间接因素准备性工作为基础,在某一时刻成为实际说服群体的资源(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
形象:鲜明的形象是超自然的
词语和套话:一些词语本身代表了鲜明形象,如民主、平等、自由等。它们含义模糊,在不同时代被群体赋予不同含义(将旧词重新包装)
幻觉:科学既做不到慷慨承诺也不能随意撒谎,相比,幻想向人类承诺幸福
经验:经验是唯一破灭幻觉的手段,但证明错误的代价,需要时间
理性:尽管理性永远存在,文明的动力仍是感性的东西
群体中的「领袖」:
领袖是最极端的、有狂热信仰的。
他的权威,是由群众渴望臣服的欲望赋予的。他的名望,可以加速群体的臣服。
两类名望:先天的名望和个人名望
如何博得名望:要意识到自己的名望并以命令的方式将其运用;尽全力取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对于群众「成功即合理」
如何维持名望:持续的成功;减少探讨的空间
两类领袖:第一类是充满活力但仅有一时的坚定意志;第二类具备持久意志力。
领袖如何动员群众:
断言/重复/传染。
传染源于模仿的天性,有一个有趣的机制:群众的信念源于社会上层的、更高深的一个观念,这种观念在其诞生地没有影响,却能被领袖加以改造并在群众中传播,当成为大众真理时又会回到社会上层对其产生影响。
群体接受什么样的观念:
绝对的、最简单明了的。
具体:时兴的观念(意见e.g.时评),和基本观念(信仰e.g.宗教,社会主义)。
信仰的变化因素:暴力革命;审察和讨论。
当代,意见更为多变的因素:
昔日信仰正在失去影响力:群众行为因失去普遍信仰引导而难以预测
群众势力滋长:媒体臣服于受众,而非引导意见
媒体将完全对立的意见传递给公众:因此,哪一方意见都无法普及
因此,需要在不断变化的意见中找出被基本信仰和民族性格决定的成分。一切与民族性格违背的,都没有持久力。
卷三、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两类群体:
异质性群体(无名称群体e.g.街头聚众/有名称群体e.g.陪审团)
同质性群体(派别e.g.宗教派别/身份团体e.g.军队/阶级e.g.中产阶级)
一些例子(具体见书,对当下中国社会参考性较差):群体性犯罪,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150.html
- 上一篇:《身体知道答案》·读书笔记
- 下一篇:《墨菲定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