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身体知道答案》·读书笔记

时间:2019-08-13 23:15:05 网站:公文素材库

《身体知道答案》·读书笔记

  借本书自我反省自然不错。在我看来,书本对“虚荣”“虚伪”等常见特性作自家独特见解。然而阅书半途,我却感愈来愈不对劲,不对劲之处将在下文论述。本文我将论述我所能理解本书之处;亦类似于对书中内容的转述,但在文中加入我对书本观点的一丁点思考。

  很多人说:“你并不了解我。”“我身边似乎就没有一个人了解我”

  我说:“是吗?那就要问问你自己,你是否曾展现真正的自我给大家?”

  这本书给我的答案是:或许你拥有“面具人格”。

  问题一:“面具人格”从何而来?

  这就牵扯到“外在评价系统”与“内在评价系统”两个概念。

  问题二:何为“外在评价系统”?

  书中未给予明确的定义。在我看来,“外在评价系统”即“利用外界评价构建人生价值”,翻译为大白话,即“在乎别人的看法。”譬如,A为了丈夫B的好感,努力迎合丈夫B,甚至牺牲A自己的需求。在本例中,“外界评价”即B对待A的态度,A通过迎合丈夫,实现A所认为的人生价值。

  问题三:何为“内在评价系统”?

  同样,书中未赋予明确定义。我认为,“内在评价系统”即“随心出发,结果自己评价,‘人生价值’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佳人,活得洒脱自在、为自己而活、追随本心。正如《天黑之后》一书中的玛丽。

  问题四:为何人们倾向于形成“外在评价系统”?在此,我摘录书中一段文字作为解释:

  舒俊琳引用他最推崇的罗杰斯的观点说,这是因为在成长中,人们得到的积极关注是有条件积极关注,而很少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有条件积极关注的逻辑是:你必须做到A,我才能给你B。B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在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影响下,一个人会形成这样的经验: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否则就会被拒绝被伤害。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学习、修正自己“应该如何部分地表露”的过程,最终就形成了一套外在评价系统。

  然而,“表露”经常违背内心,你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但你的体验和感觉却是另外一回事。久而久之,一个人会逐渐忽略乃至压抑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感觉,只去关注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自己怎样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我的理解是:人是群居动物,人格形成过程中,难免获得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馈。其中反馈,可是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奖励。譬如,某天你发现撒娇能获得父母的一颗糖,当你想吃糖时。“路径依赖”的惯性让你依然选择“撒娇”。即使你内心极度厌恶“撒娇”这一行为。久而久之,你真的习惯于用撒娇的手段获得你想要的。在整个过程中,你的人格渐渐以“撒娇时,他人的反应”作为“外在评价系统”。

  问题五:回到问题一:“面具人格”从何而来?

  当外在评价系统占主导地位时,你发现,用另一种人格能在人群混得更开。彼时,你也许会不知不觉地习惯带上面具人格,最终难以脱离。

  问题六:面具人格的内容?

  随着人们的喜好改变。譬如,人们喜欢活泼、亲切的人,‘面具人格’成分便有:活泼与亲切。人们还喜欢甜美的笑脸,‘面具人格’便总是嬉皮笑脸。(这也解释为何人们称自己患上“微笑抑郁症”)

  问题七:为什么人们难以离开“面具人格”?

  因为你从面具人格中获得好处,在潜意识里,或许你不愿意放弃这些好处。

  问题八:“面具人格”的危害?

  书中某段文字已很好地解释:

  “这个面具越来越难以从脸上揭下来了,他越担心“那些人”会发现真相,就越会表现得“性欲旺盛”。最终,这种恐惧和表演就成为他真实自我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个外表。”

  问题九:怎样与“面具人格”说再见?

  慢慢学习倾听内心的声音,尝试随心出发;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生物,当你发现发自内心的行为也可以带给你许多好处时,当“外界评价系统”带来的好处比“内在评价系统”的少。我想,你可能会慢慢地调整“外在评价系统”占“所有评价系统”的比例。

  说着容易做着难,说到底,咱得学会放弃人格面具带来的好处。

  以上即我对本书印象最深的一个小点。除此之外,书本还有许多有理之句。在此摘抄三句:

  1、 别人证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而不是你的真理。

  2、 据我的医生朋友说,癌症病人多有一个共同特点:特别压抑自己某一方面的情绪。

  3、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我对本书的评价,最末一句为“半篇可信半篇输”,“半篇可信”是指,本书确实向公众普及心理学,许多语句予读者醍醐灌顶之感。“半篇输”是指书本中后半部分,作者所述似乎愈来愈脱离科学、脱离唯物主义。譬如:“[心理咨询时] 这位女士(非王镱静)有子宫癌,当时正在疼痛中,而她试图压抑这种痛苦,但却传递给了王镱静的身体。”有的似乎脱离主流价值观:“你想挣钱是吗?那么你就要把钱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就种下了挣钱的种子。”

  总而言之,本书虽有瑕疵,但整体内容还是不错,用于自我反省甚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身体知道答案》·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14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