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读书笔记——荣格《自我与自性)

时间:2019-08-27 23:17:21 网站:公文素材库

读书笔记——荣格《自我与自性)

  《自我与自性》是荣格晚年的最重要作品之一。当我读完整本书,离开屋子,走在大街上,脑海中出现了一幕场景:一个土著,面前有一座小山,山体是红黄色的,山体里不时有闪着火星的发红的块状物吸引着土著,只见他手持一根棍子去拨弄这些带着光的发红的物体,然后放下走开又绕道另一头。我辨识不出他的性别。这是我的白日梦吗?还是我与这本书的联结?

  荣格在本书的第一章中就说到,自我有两个基础,一是肉体,二是心灵。肉体基础可综合体内知觉而推知,因此它们拥有心灵的本性,是有意识者。但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是属于无意识部分,而暂时无法被人意识到的那部分,就是阴影。理论上,自我是可以被完整表述的,但即便所有的描述综合起来,也无法画出一幅有意识人格地全景。因为,一个人最为关键的品质,往往是无意识的,只可被他人察觉,或被外力所艰难地发掘。荣格把这种全部的人格称为自性。自我从属于自性,犹如部分之于整体的关系。

  摘要

  第二章 阴影

  1. 无意识的内容由后天习得,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充满了原型,这些原型至始至终亘古不变。特征最明显的原型,对自我的影响更为烦扰和频繁。这些原型就是阴影、阿尼姆斯、阿尼马。

  2. 阴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无意识内容获知。阴影是挑战整个自我人格的道德问题。想要意识到阴影,就要承认人格的阴暗面是存在的。通过对阴暗特征的进一步检视,我们会发现它们会拥有一种情绪化的本性,有几分自主性,也有几分强迫性,或占有欲。通常,情绪反应发生在适应力最薄弱的地方,同时还说明了适应力薄弱的原因,即存在某种程度的自卑和较为低下的次人格。这些低下的次人格常常伴有失控或几近失控的情绪,因此此人多少表现为原始人的样子。这原始人不仅是其情绪反应的被动牺牲者,而且对道德判断格外无能。虽然凭借洞察力和良好的意愿,阴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同化为有意识的人格。但经验告诉我们,这些阴影往往对道德控制会出现顽强的阻抗,而且这些阻抗会与投射紧密相连,会被认为是别人的特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洞察力和良好的愿望统统无效。投射的作用是把主体从环境中隔离出来,用幻像来替代与环境的真实关系。最终,它们会导致一种意淫或自闭的状态,让人憧憬某种弗可致达的幻境。接踵而来的杳然感和更坏的颓然感,也被解释为环境之恶,隔离状态更借此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主体和环境之间介入的投射越多,自我想要看破幻像越难。某种无意识的因素编织了一个幻象,将其世界之本相掩盖。而这个编织而成的幻象宛若蚕茧,最终将他牢牢困住。

  3. 想要消解诸如此类的投射,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人们可能会觉得它们是阴影的范畴,属于人格的消极面。但,我们发现随后的种种象征是关于异性的。男性会投射女性形象,女性会投射男性形象,即女性的阿尼姆斯和男性的阿尼玛。阴影是以个人无意识的情形呈现,意识到它并不困哪。而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截然不同,它们离意识甚远,很少能被认识到。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是最重要最能直接应用于心理工作中。也许是于我目前处于的阶段有关。

  原型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无意识常把事情戏剧化:在你眼前的心理戏台上,一个栩栩如生的退行者,正从不接纳他的冷酷世界逃之夭夭,寻找他的童年和母亲。通常,他身旁的母亲丝毫不觉得自己的乖宝宝应该做个男子汉,她孜孜不倦地奉献着,完全不顾这样做会妨碍他长大成人。看看这母子间隐秘的阴谋吧,看看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帮助着玩弄生活。过错何在?怪母亲还是怪儿子?也许都有问题。儿子对生活和世界的渴望未被满足,此事应该被认真对待。他发自内心地渴望接触现实、拥抱世界、建功立业,可是他做的不过是一连串的浅尝即止。因为他的进取心和忍耐力,都被某个秘密的记忆削弱:世界和快乐都是母亲馈赠的。每个男人都要一次次地遭遇那个碎片化的世界,在那里,他不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会得到全然的满足。他会遭遇阻碍,他需要去征服,要更勇敢果断。为此,男人需要一个不忠的厄洛斯,来忘掉他的母亲,忘掉平生第一次失恋的痛苦。而母亲,小心谨慎地将忠贞、虔诚、专一的美德灌输给他,保护他远离道德败坏——这正是每一次生命的挑战带来的风险。他对母亲忠贞不二,甚至可能成为同性恋。而母亲可能因此而焦虑,但也能获得无意识里的快乐和满足。

  对儿子,他投射的成因在于“母亲意象”,同时指向了现实母亲。他需要认识到他“心头的女人”(女人的意象)里不止有他的母亲,还有女儿、妻子、妹妹、天仙。荣格称为阿尼玛。

  女儿在父女关系里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投射成因。荣格称女人的投射成因为阿尼姆斯。

  当阿尼姆斯和阿尼玛狭路相逢,前者会拔出他的权力之剑,后者会喷出她的魅惑之毒。结局未必是消极的,也许它们会坠入爱河。爱的语言惊人一致,凭着那用得烂熟的套话,借着那最大的热诚和忠实,这对原型会在平庸的集体处境里发现自己。当然,这只是一种幻象,只不过他们以为是个人的自己,与另一个人发生了关系。

  阿尼姆斯和阿尼玛的关系,在消极和积极两方面上,都是充满“敌意”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情绪化的,也是人类共有的。这种情绪反应会降低此关系的亲密度,与本能基础更为接近,其间并没有任何个人因素。通常这种关系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人们自然而然就这么做了,事后也对其浑然不知。

  笼罩着男人的“敌意”,主要由感伤癖和愤恨组成;而女人的“敌意”,则是刚愎自用的看法和解释、影射、曲解等。两者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隔断彼此的关系。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积极的一面:阿尼玛给男性意识注入了关系和关联,阿尼姆斯则给女性意识带来了深思熟虑和自知的能力。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对自我的影响是相同的。这种影响是极难消除的。原因一是它异乎寻常地强大,即刻便可在自我人格中树立不可动摇的正当性;其次,其产生影响的原因被投射在客体和客观情景中。

  集体无意识的自主性,在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两个形象中表露无疑。二者间存在的任何张力,都会是先前无害的集体无意识以人格化的形式与意识大脑对峙,就像还有一个系统从人格系统中分裂出去了,或者仿佛有另一个灵魂存在。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不能靠自己来实现整合,因为他们是原型,他们是心灵结构的基石,在总体上超越了意识的范围,故也永难称为直接的认知对象。你可以意识到他们带来的影响,但他们自身是超越意识的,非知觉及意志所能企及。所以,尽管其内容可以被整合,他们依然具有自主性。

  事实上,心灵保健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物,是持续关注无意识内容及其发生的过程。因为意识大脑总不免以偏概全、重蹈覆辙,或者困在死胡同里走不出来。无意识的补偿功能,可以让这些危险稍稍得以避免。一个人“文明化”程度越高,就越有意识,就越复杂,顺从本能的程度就越低。生活的芜杂与环境的污染,来势汹汹,会吞没人性的静谧。观念、信条、理论和集体潮流会占据意识大脑,使之产生偏差。此时,对无意识的时刻关注,可以让补偿功能正常运转。因此,有一点格外重要:不应将无意识的原型看作无常幻象,而应将其描述为恒常自治的元素。

  阴影的整合,或对个体无意识的认识,乃是分析过程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不可能认识阿尼姆斯和阿尼玛。对阴影的认识,只能通过与伙伴的关系;而对阿尼姆斯和阿尼玛的认识,只能通过与异性伙伴的关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关系里,他们的投射方可奏效。对男人来说,认识阿尼玛,会产生“三元体”,包括男性主体、与之相对的女性主体,以及超越性的阿尼玛;对女人来说恰恰相反。使“三元体”成为“四元体”的那个遗失的第四元素,对男性而言是“智慧老人”,对女性而言是“地府母亲”。

  思考

  应用

  心理学对人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荣格《自我与自性)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45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