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我与我的祖国征文∣ 雨过天晴

时间:2019-08-29 23:26:4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我与我的祖国征文∣ 雨过天晴

  我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馆门口的铁树开了花。从未想过,我当时会迫不及待地逃离一个地方,逃离一段生了根的岁月。我回过头去,仿佛又望见了那场大火,金色的火苗一点一点地从馆旁的小道深处蔓延开来,滚滚的浓烟包围了生命与那个冬天狭小的缝隙,氤氲了整个天空。

  ——凌雁云

  “我很后悔我选择了逃离,可罪恶的本性却让我做了与天理相悖的决定,这是我这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如今我回来了,竟看到了文化馆的重生,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复杂得无以言喻。上天似乎对我还心存眷顾,还能让我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个‘家’的繁荣兴盛。”79岁的凌雁云在她的记事本上写下了她的回忆感悟。

  我是记者小谭。这是个月朗风清的夜晚,作为一个晚辈,能感受到开化文化的繁华,莫感荣幸。我坐在凌奶奶身旁,听着她述说新中国成立后她们这些文人的奋斗史,伴着熟悉的《雨过天晴》,我在历史的洪流中渐渐地陷入了沉思。

  凌奶奶记

  【儿时】

  这是我的故事。

  五岁的时候依稀可以记得有那么一天,妈说是要我一辈子牢记的。这一天,我看到窗外一派喜庆的场面,比过年还热闹。这一天是祖国的生辰,那时的我还没有这种意识,其实也不知道在开心些什么,只是跟在大家身后乱跑傻笑。似乎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妈开心,一周中买了三次荤菜。也许就和哥说的那样,好日子来了。

  受家庭熏陶的原因,儿时我就对书籍有种特殊的感情,所以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我显得就比较安静,喜欢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久而久之,我会听到邻居家的阿姨说,“这孩子,有种不一样的气质,说不上来”。

  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安排好了的,我第一次站在山上俯瞰詹家大厅内的文化馆,那一年我九岁。被群山环绕的文化馆,孕育的不仅是钟灵毓秀,这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进入其中,我就被愈深愈浓厚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住了,各种书画呈一字排列开来,我还欣赏了一些舞剧,这是农民剧团排练的,都是先前没有过的新事物。

  我真幸运,可以读书上学接受文化的熏陶,好日子真的来了,人民的基层文化生活恢复了正常。我们如沐春风,开花的文化事业犹如新生的嫩芽般生长起来了。

  【中学】

  这一次,我是站在学校的窗台前眺望东北角的文化馆的,它被搬到了天香书院。这时候,似乎全县都沉浸在文化活动的高涨热情中,我感到内心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出于偶然,学校开设了一些兴趣班,我凭借着莫名的直觉选了没有任何基础的曲艺,可能这其中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出自我对文化馆生活的歆羡吧。然后,怀着一股激情,我便开始了我的艺术生涯。这,也许冥冥之中就注定好了的吧。

  钱江源头上一直回荡着渺茫的碧波,文化馆新编了一支舞蹈,《船娘·喜嫁》,透过教室的窗户便可以看到。而我在唱着还不成调的戏曲,心中在想着将来为文化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一直相信“文化是一切的基础”。

  这是三大改造之后的新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那一年,我二十岁。

  【青年】

  1957年,我第一次完完全全地决心为文化馆奉献我毕生的精力。下半年时,文化馆要编排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优越性的睦剧《雨过天晴》,我演女主角。这一天我本该是要去拜访未来的公婆的,而文化馆却通知我说要临时加演,我只得从金村赶到华埠,全程四十多公里,我是走下来的。当时我已是精疲力竭,可又看到不远处那依稀的灯光,摇曳得那么可爱,我又感到浑身满是力量。信仰的力量,我笃定着我的信仰,我的信仰就是文化。

  【梦魇】

  十年,梦靥。

  可我却在逃离,和我所谓的新生家庭在另一个安静之地“坦然地”度过了这十年,在回来的日子每每想起就会日增惭怍。离开的那一天,我站在石桥上,我以为是永别了,罪恶的抛弃。天空还是极其深远的苍凉,似乎只有芹江还在静静地流淌。偶有一丝丝炊烟在空中盘旋升起,却又很快地消散。

  那时我以为只是一场梦。

  怀着悔恨,不得不听从父母和丈夫的命令,我只好与我的挚爱诀别了。

  ——凌雁云《回忆录》篇三

  【回归】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我从未如此迫切地想要回来看看。回来的这一年,我四十岁。

  其实在可笑的被迫逃离的生活中,我一直在关注着文化馆的生死存亡,我和好友周珍梅一直在通信,她告诉了我很多。她比我幸运多了,能一直坚守在她的梦想之源上。1980年的时候,她寄了一些照片,我视其为珍宝一样收藏着。有一张照片背面写着1980年文艺团队合影。她说,“文革之后,大家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重振旗鼓。1978年,我毕业的第二年,文化馆的孔兰芳老师就带着我去浙江歌舞团学习。每次有专家来县里听课,馆里也会请我们一起去听讲,帮助我们提升业务能力。”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个“家”没有因为我的背弃信义而疏离我,而是让我重新加入了她们,真的觉得很幸福。

  ·现实·(小谭感悟)

  《雨过天晴》结束的时候,79岁的凌奶奶满意地闭上双眼在沉思,我却觉得过了很久,末了微微一笑。紧接着响起开化龙顶形象歌《家乡有支飘香的歌》,让我感慨万千。

  这百岁的文化馆见证了开化人民艰辛创造出来的事业足迹,深入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将开化的基层生活步步夯实,而凌奶奶则用她的一生见证了文化馆的变迁。如果没有他们那代人的辛勤耕耘,哪有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呢?

  愿美丽的歌声永远萦绕在钱江源头,我们感动,不断向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与我的祖国征文∣ 雨过天晴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50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