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读书笔记:学做父母

时间:2019-09-25 23:12:26 网站:公文素材库

读书笔记:学做父母

  转眼十月又近尾声,还记得九年前的初春,揣着B超单,看到那模糊不清的黑白图像上全凭自己想象的小生命,心潮澎湃。为人父母的喜悦延续到一个鲜活柔弱的小生命呱呱坠地,想成为一个好妈妈的愿望无比强烈。然而,这些年来,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日益感觉教育孩子有些“黔驴技穷”。为了朝高效能妈妈的目标靠拢,必须主动加油充电,所谓“术业有专攻”,前几日,一口气买了许多知名专家的育儿书籍,今天读美国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大有茅塞顿开、相见恨晚之感。小记点滴感想,以备自我反思、提高。

  其实,我相信天下父母都期待能与孩子形成一种建立在相互之间的爱与尊重基础上的温暖而亲密的关系。但往往在实际家庭教育中,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胜利者”、“失败者”和“摇摆者”的角色。反思自我,我绝不是一个以具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极力捍卫自己对孩子权威或权力的“胜利者”妈妈,也不是因为不能容忍专制而有意避免设定限制最终导致与孩子需求发生冲突时总以孩子获胜的“失败者”妈妈。尽管我极力试着“审慎地结合两种方法”,但有时候却会在严厉和宽容、粗暴和随和、限制和放纵、胜利和失败之间摇摆不定,正是因为这种迷茫与不确定性,可能反而导致孩子出现更多心理问题。因此,我可能非常需要学习对冲突的有效管理技巧——非评判性的倾听和坦诚表达自己情绪的技巧。

  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再看戈登博士的亲子关系指导,也觉得受益匪浅。以前,每次面对孩子出现冲突时,我总是特别焦虑。细读戈登博士的分析,掩卷静思,发现自己这种焦虑正是博士所说的,因为潜意识里肩负“过分关注孩子”的责任感重担,因此不能接受自己对孩子可以有积极也可以有消极的情绪。并且,我对孩子的情绪关注,超越了对配偶的关注,因此苛求配偶必须和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形成同一战线。于是,往往矛盾又转化升级,对孩子造成了更为不利的影响。

  再者,以前亲子教育中还存在一个误区是:没有深入审视自我内心意识,对孩子“虚假接受”——以为可以在不接受孩子的某种行为同时接受孩子这个人。就好像,当我们在社交场合违心表示接受他人行为的时候,内心的抵触早已通过“非言语信息”被传达或暗示。戈登博士也深入浅出阐释了真实父母更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处,的确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妥当之处。而“归属问题”的指导,使我豁然开朗。至少在育儿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法——出现行为状况时及时将这些状况分类,看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属于孩子该自己解决的问题,还是父母该出面解决的问题,我究竟该“积极倾听”还是“巧妙对抗”。当然,如果需要父母出面对抗,一定得摆出一种姿态,向孩子传达讯息——“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我需要你的帮助”。正如这个问题归属孩子时,父母也应该向孩子传达“你似乎遇到了问题,需要我的帮助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学做父母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91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