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趣高效教学”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摆在我们青年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挖掘物理教学中的激趣成分,完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具有激趣效果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一、利用辅助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指出: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动作、表情、语调虽然是辅助性的,但对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情感等起重要作用,也是教师个人风格的一种体现。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态度情感的主要手段。
1、用准确、简约的语言,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中学物理教学就是科学性与创造性的结合,首先就应体现在对语言的灵巧运用上。如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让同学们先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再让同学们通过比较、提炼,看看谁概括得更简洁?让学生感受物理语言的准确、简约。
2、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隔阂的良药。一句幽默诙谐的语言,就能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课堂活跃起来。如聆听过我校老师的公开课,在进行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时,总喜欢用上一句话“咱们来切磋切磋”。一个看似简单的词“切磋”让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暗示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马上克服了公开课时的拘束,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思想都敢表达了,一场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师生对话就此拉开了序幕。
3、用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使课堂教学彰显“此处无声胜有声”。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如果运用得当,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可以用和蔼的、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违纪的同学,与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手势运用尤为重要,它是教师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增添课堂活力,一个大拇指,一个“请”的手势,一个“OK”的动作,就能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二、利用课堂环结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物理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如果我们忽视学生个性的积极参与,教学就可能会单调和刻板。因此,我们应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造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的注意力与思考的方向集中到教学的重难点上。如在执教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时,我设置了如下环节:
1、准备一面大镜子,通过同学们自己照镜子,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规律?有的同学说“距离近时成的像比较大,远时成的像比较小”, 有的同学说“像与物体的大小总相等”。在学生出现意见分歧后,我再告诉学生不要再争论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谁的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2、根据同学们得出的猜想“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有关”,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的问题,我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我们最好选择一个真实替代物来代替镜子的像,应选择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回答说:“与物体一模一样的一个物体”,之后我选择两名身高体型接近的学分站在镜子前后,此时提问:“镜子后面的同学能不能替代镜中的像”同学们说:“不能,因为看不到,后面的同学被平面镜挡住了”接着我拿开平面镜,继续问:“现在能不能替代像?”同学们说:“不能,因为没有平面镜,所以没有了像。”“那么既要有像又要不挡住替代物需要选择什么呢?”同学们想到了玻璃,利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后,同学们指挥调整作为替代物的同学调整的位置,最终与像重合。这个时候就可以测量了。( 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探究的流程,自己切身实地的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3、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实验所需器材并设计出具体实验步骤,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观察各小组的实验,发现问题与各别指导。(教师并不是演示实验,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让加深学生的印象。环节)
4、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有哪些规律。(学生自己总结出本堂课的课堂知识,对规律理解的更加深刻。)
我设计的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引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增添情境设计的创新性,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其不由自主地走进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探究。
1、创设生活情境。罗杰斯认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对学生个人最有意义的学习,只有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物理学科,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蕴含着非常多的物理知识。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时,我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思考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窗户玻璃上经常出现冰花,那么冰花是出现在窗户的内侧还是外侧呢?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一下子沸腾起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知识。
2、创设游戏情境。罗杰斯在《学习与自由》中指出: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教育就要充分建立在每个学生自身条件之上,多给学生展示其优点且享受成功的机会,从而减少对学习不利的威胁,以利于他们的学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教学《平面镜成像》时,设计了游戏“正字反写”,同学们正对着前面的镜子,在一分钟内上写出一个汉字来,该汉字从镜子上看,必须是正立的,方为成功。这个游戏涉及的物理原理很简单,却能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平面镜成像原理,也在无形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物理课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障碍。通过多媒体和直观教具的使用,使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趣味性,使学习内容更标准,学习更加个性化,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1、教学课件的使用。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利用课件,创设直观和生动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提供了条件,也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准确、丰富,有利于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利用课件,展示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自制教具的使用。如教学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时,我们让学生准备好一个空玻璃瓶,然后用铅笔敲击瓶身,使其发声,之后往瓶中加入不同量的水,依旧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瓶身位置,听一下声音的变化。不一会儿,学生说:“随着水位升高声音的变得“粗”了起来”。老师紧紧追问:“声音为什么变得“粗”了起来呢?”学生回答:“敲击发声的部位是瓶身,振动变慢,频率降低,音调就降低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音调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简单明白地认识了音调的重点:频率降低,音调降低。
五、利用课堂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纯粹的“抄”与“练”作业只会让学生走入“题海”,久而久之,学生会对物理失去兴趣。把绘画、游戏、小制作等艺术元素融入到作业设计当中,让学生的作业从“书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与多种活动巧妙联系,使物理课外作业具有吸引力。如学习《物态变化》前,可安排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存在哪些物态变化?;学习《平面镜成像》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潜望镜,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物理美,让作业“活”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趣的课堂犹如一泓清泉,使我们的课堂永保清新与活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时刻注重对学生素养与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我们的物理课堂,让每个同学都获得良好的物理教育。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于“激趣高效教学”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5666.html
- 上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情景的创设
-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