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具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旅游话题)
二.复习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三.词语(抽读,齐读)
四.课件出示台湾,日月潭地图。
五.自由读课文,思考:
1. 日月潭在哪儿?
2.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3. 日月潭美在哪?
六.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抽读,解决3个问题。
七.看图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
八.齐读,总结。
九.师:日月潭不仅风景优美,名字更美,这么美的名字是怎样的来的呢?我请个同学帮老
师找找答案。(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
十.课件出示光华岛图片。
十一、比较句子说说不同。
师:圆圆的和弯弯的分别写出了日谭和月谭的形状,日月潭就是依据他的形状命名的。 十二、出示图片(指导背诵)
十三、总结
十四、自由读三四自然段。
十五、交流日月潭都美在哪儿?
1、 喜欢清晨景色的同学齐读三自然段。
2、 找出概括清晨的美景——隐隐约约。
3、 解释: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是很清楚。
4、 指导朗读,师: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要读
得轻柔,舒缓,再读。
5、 喜欢中午景色的同学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中午又分别描写了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
6、 抽读;晴天景色部分,找出概括晴天日月潭景色的词——清晰。
7、 指导朗读:音调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8、 齐读。
9、 抽读:雨天景色部分,找出概括雨天日月潭景色的词——朦胧。
10、 指导朗读:读得轻柔,突出下雨天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11、 齐读
总结。师:正因为日月潭风景如此美丽,所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最后一个自然段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他既概括了整篇文章,同时也赞美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12、 齐读五自然段。
十六、扩展:介绍自己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二篇:教学设计《菜园里》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卧钩”和2个偏旁“走、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具:
每人一份“蔬菜瓜果园”的作业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平时喜欢吃什么菜?
你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
2、今天,教师就带你们到农民伯伯的菜园去看看。(板书课题)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菜、园”。
二、自主识字
1、大家看,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呀!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蔬菜?(师相机板书)
2、问:这些生字词里面,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鼓励孩子认字的方法)
3、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你自己能认识其余的生字吗?能完成任务吗?(学生自主识字)
三、游戏巩固
1、生任意板画一种蔬菜,学生上台贴蔬菜名,贴对了其余同学边拍手边说:对!对!对!××,××。
2、拿出蔬菜瓜果园的作业单,看看蔬菜,读读菜名,在会读的生字边画一个“笑脸”还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照顾中下生,在互助中认识了的生字也可以画一个“笑脸”。)
四、拓展认识
1、你还认识哪些蔬菜?
2、我也会画。
把这些蔬菜画在作业单的“我也会”一栏上。
五、书写指导“卜、又、心”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每个字的注意点。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以正确姿势描红,练写2个。
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设计游戏“拔萝卜”。
指名学生上台“拔萝卜”,领读“萝卜”背后的生字词。
2、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人把他们编成了一首儿歌,小朋友们,你想不想学啊?
二、自主探究,体会感悟
1、初读儿歌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把儿歌读顺,划出生字。
2、学生自告奋勇读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学生评议。
3、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每种蔬菜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懂的?
4、各小组发言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得不够完整的也可让学生补充说明。教师相机板画帮助学生理解:(完成板书:豆角细又长黄瓜绿衣裳茄子打灯笼萝卜捉迷藏辣椒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
5、画一画:在“蔬菜瓜果园”的作业单上给蔬菜涂上颜色。
三、创设情境,积累语言
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蔬菜,介绍它,自由准备。
②指名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蔬菜头饰,上台自我介绍。
如:我是人见人爱的黄瓜,我身穿绿衣裳,多精神啊!等等,鼓励学生的大胆发言。
四、大胆表演,美读成诵。
1、自由朗诵。
2、小组内交流,可配上动作。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评出“最佳朗读手”。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五、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1、观察“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时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2个。
4、展评。
六、同学合作,拓展延伸。
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画一幅“蔬菜瓜果园”的
第三篇:教学设计《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语,理解关键语句语段的含义。
2(本文来源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能力目标: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丑小鸭” 变成“白天鹅”,认识到,只要向往美好,并不懈努力,一定会实现心中的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对自己的启示,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在预习中的所感。
教学难点: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生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到的他的作品《丑小鸭》。师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1、生词: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安徒生
2、展示:预习时你记住了哪些好词好句呢?
三、自学提升:
1、预习时,你发现丑小鸭有哪些不幸的遭遇?(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家:(排挤、讪笑)
沼泽地:( 同情、 歧视)
老太婆家:
灌木林里:(昏倒、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2、丑小鸭在这些遭遇面前怎么做的?哪一次是主动离开的呢?
3、丑小鸭主动离开的原因从文中看是什么?你怎么看呢?
朗读后归纳:本性;对美好事情的向往。
4、文中还有哪些段落表明了丑小鸭的美好的向往?谈谈你的感受。
5、文中哪一句话表明了这些含义?
四、联系实际:
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和丑小鸭的经历相似呢?
生:(春晚的草根明星)海伦.凯勒、张海迪、史铁生、邰丽华等。
师:一名成绩普通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优秀的武警战士的真实例子。
五、课堂答疑讨论:
提出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
完成书后练习
七|析书:
第四篇:教学设计三江平原好地方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黑龙江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而黑龙江的东部三江平原物产丰富,被人冠以“中国大粮仓”的美名。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它又有多少了解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三江平原好地方。(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师: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后想一想,我国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发建设三江平原的?“北大荒”又是如何变成“北大仓”的?(幻灯片展示想一想)。
师:都读完了吧,那么三江平原在哪呢?我们一起到地图上来找一找。(幻灯片展示三江平原地图) 问:谁能描述一下三江平原?
生:“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在这三条大江的汇流处,由于长期的地质变化和泥沙堆积,形成了低洼平坦的平原,我们称它为“三江平原”。 师:总结
问:那么我国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发建设三江平原的? 生:新中国成立以后
问:那么新中国成立前的三江平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三江平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草甸子。
师:总结建国前的三江平原被人称之为“北大荒”。 师:那么是什么人把三江平原建设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课件展示图片)1968年6月,黑龙江成立了建设兵团,王少伯将军带领着十万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举行了热烈的开荒典礼仪式,大批的知识青年们带来了许多的知识和文化。将这片荒原建成了今天的粮食基地。
问:通过这些图片你在这些开发北大荒人的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师:那么开发建设后的北大荒有什么变化呢?在三江平原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100个吃大米饭的人里,可能有99个不知道徐一戎是谁。但100个种水稻的肯定会有99个认识徐一戎。
问:那么徐一戎是谁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徐一戎这个人物?
生:答。(阅读课文第8页黄色方框内的内容)
师:总结。徐一戎被称为“中国寒地水稻之父”他创造了北大荒水稻的高产纪录。三江平原也被称为“绿米之都”。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黑龙江的农业发展也逐渐开始走向了现代化。
那么黑龙江农业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呢?(幻灯片展示课文中资料部分找学生来读。再展示图片)。
师: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湿地是北方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但是随着人类大规模的开垦和科技的发展三江平原湿地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坏
问:那么三江平原都遭到了哪些破坏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第9页第一自然段内容。
读完后找一位同学说一下三江平原湿地都遭到了哪些破坏。
师:总结。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沼泽分布区,由于不断地开发建设使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土地面积在不断地缩小,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
那么,湿地都有哪些作用呢?(课件展示问题)
生:答。湿地能够调节气候,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师:为了保护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我国建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谁能把三江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念给大家听?
生:念课文中黄色方框内资料。
那么,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答。
第五篇:教学设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的解析
一、 教学内容及解析
(一)内容
1、利用三角函数线探求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利用向量探求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3、余弦公式的应用
(二)解析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两角和的余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等公式的基础,教材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公式作为基础呢?主要的原因是向量的工具已被引入,通过向量,使得公式的得出成为一个纯粹的代数运算过程,证明简明易懂,大大降低了思维的难度。
教材同时又给出了几何证法,这种证法繁琐复杂,但为什么还要给出这种证法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三角恒等变换学生很自然的联想三角函数线等三角函数知识,教科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把探索的过程写入教材,让学生对公式结构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二是这种方法能促进学生几何推理证明的能力发展,给予了学生一次思维训练的机会;三是通过这一繁难的证明与向量简洁的证明对比,让学生更能体会向量的重要性.
教材的一条明线是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学习变换;还有一条暗线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并且发展能力的要求体现在建立公式和学习变换的过程中。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能利用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3、能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4、发展推理能力。
(二)目标解析
目标1:初中已降低对学生的几何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独立的应用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探索公式,因此教学的定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索过程是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中带着学生共同完成。
目标2是本节课的重点,考虑到学生刚学完向量,具备独立完成公式的证明的能力,因此放
手让学生去探究, ???角与向量所成角的关系是学生的难点,教师在此处给予指导。 目标3:能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指的是根据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能进行式子结构的变换和角的变换。
目标4:发展推理能力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探求公式及利用向量证明公式的过程中。
教学重点:两角差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探求公式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诱导公式:
cos(?
2??)?sin?;cos(???)??cos? 提出问题:cos(?
3??)??
cos(???)??,如何用?,?的三角函数值表示???的余弦值?
板书课题:两角差的余弦:cos(???)??
设计解析:教材用求电视塔高度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为学生提供三角函数变换的实际背景,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这一引入存在一个问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两角差的余弦存在困难,突破这个难点需要时间,而本节课时间紧,教学难点多, 为了让学生整个思维集中到公式的探索中,因此采用了从诱导公式入手的引入方式,这几个诱导公式正好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特例,开门见山,直奔探究主题,这种引入也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数学探究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发展需要,前者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发展,在理解了教材编写的目的后,我们可以在得到公式后再把教材的引例作为应用,体现三角函数变换的实际应用意识。
load小编推荐其他精彩内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学设计》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6656.html
- 上一篇: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 下一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