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驴得水观后感

时间:2019-05-17 10:39:17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

刚刚观看了翔宇剧社的《驴得水》,哭了笑了,放弃回宿舍洗衣服的时间跑到办公室开电脑打字,就是为了脑中闪现的想法能够及时得到记录。

在路上听到两人讨论,说没想到这个剧这么负能量,铁匠一黑到底,没有起伏,有些失望。但我却觉得这部戏的编剧着实反应了现实。既然是荒诞的故事,就要荒诞到底,也现实到底,没有鲁迅似的批判精神,只为了迎合”正能量”的社会要求而写成happyending,最后只能是让人心中缺了一些回味。喜剧一般给人的印象很短暂,因为那种理想中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发生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么有任何新鲜感觉。反而悲剧能够震颤人心,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拒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避之唯恐不及,却要看到它血淋淋的出现在眼前,那种触动禁忌的感觉更能长久的保持。

先说说孙佳佳,她应该是该剧中唯一自始至终保持着理智的人。她的单纯与理智的保持,是建立在父亲与其他教师的保护之下的。她虽然身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但父兄的照顾与关爱,以及年纪小的理由,让她能够生活的无知无罪,因此她能够在其他人迷失的时候保持着清醒的理智进行劝阻,并且最终得以远离是非。但她能够躲多久?没了亲人的关爱,她将更加直接的暴露于现实社会的阴影之下,那种单纯善良的心性能够躲过四处潜伏于暗处的恶之爪牙么?

女教师一曼是戏中为二的女性。我想她曾经也单纯善良过。如孙校长教导铁匠时诵读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大都市生活容不得底层小人物的天真无邪,为了生存她成为了交际花日夜笙歌,又因为生存她选择了“连草都不长”的山村躲避闲言碎语。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当孙校长提出捐出自己的5000元钱用来建校舍时,是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大家将最初骗得的3000元经费挪作私用时,她的花销用在了衣服上。试问哪个女人不爱粉黛华服?在这个充满了男人气息的乡村小学,她也只能靠这种魅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说她玩弄男人没有感情?若真如此她不会因为铁匠的离去而恋恋不舍,也不会在收回钢笔后对着远去的背影说“铁匠,对不起”,更不会在被侮辱后成为了一个疯子。其实我觉得一曼只是装疯,因为她已经无法正常的面对这群人。唯一正常的佳佳在听到“今晚的驴肉”后用深恶痛绝的眼光看她,曾经交付感情的铁匠道貌岸然的回来羞辱她,相伴最久的同事因为各种或冠冕堂皇或自私自利的想法背弃她。她不像佳佳有父亲的支撑,也失去了有过床笫之欢的男人的抚慰,除了痴狂疯癫,她已经找不到方式来挽回可怜的自尊。有时候死亡是最好的结局,如同《致青春》里的阮阮,悲伤失望什么的,从此无须在意。同时我要对一曼的扮演者致敬,舞台剧需要付出与奉献,她将一曼的心路与行动一丝不苟的表现,将角色塑造的十分丰满。观剧者有些不能接受其中的情节,我要说,不出演舞台剧,你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放得开”,什么叫做“牺牲”。真正会品味剧情的人,不是用笑场和嘘声来表达对演员的蔑视,二是从动作和表情中,体会一曼这个角色的在放荡中的挣扎和渴望。

再说魁山,他从开始对一曼的追求、发出具有独占欲的宣言,到心死如灰后性格粗暴,买貂裘费公款,不肯放弃到手的钱款,为升职而对特派员为首是瞻,一系列的活动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他是剧里面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消极悲观的人物,是汉奸的典型。但这样的人物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和特派员是同样的人。虽然一个貌似深处高位,一个好像扎根农村。他们都抱有自己的目的。魁山能够跟随孙校长来到农村,说明他还是有一番理想抱负或者说善心。然而生活条件的艰苦、社会环境的残酷逐渐消磨了他的心性。他还能坚持初衷的原因,可能就是一曼的陪伴。能够说出“结婚”这个词,说明他真的动了情,也下定了决心。所以遭到背叛让他崩溃,枷锁除去后释放出的恶劣因子充斥了他的灵魂,于是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坏、损、阴、恶。他狗血淋头地对着一曼破口大骂,粗话脏话假话实话毫不遮掩,正说明他仍然放不下曾经的情和恋。所谓爱的深所以痛的真,是十分有道理的。

至于特派员,正如我先前所说,他和魁山没有本质的不同。现在的他,身份在这个小山村中的校园里显赫非常,但在教育厅中不过是个一抓一大把的跑腿小弟,不然也不会被派遣到山野中公干。他也会投机,背负巨大的任务却只选取了一个地点作为目的地,只因为这里符合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的要求:穷乡僻壤,基础教育。随手找个人滥竽充数应付交差就好,回头就有大把的钞票领取;或许连钞票都没有,只有顶头上司的口头嘉奖而已。作为底层小人物,能够生存就是最大的福利了,当然能够找到机会耀武扬威、发泄郁积的怨气更好。只是他没有想到故事还有后续,美国教育家罗斯来了,这让曾留洋英国、热爱莎士比亚文学的高材生也头痛不已。骗骗骗,编编编,这些都是他生存的必备技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就能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只是参与者太不给力,导致困难重重。被驴踢、遇诈尸,最后连钱的皮毛都没有看到,还被调查,只能说“这个气氛很让人气愤”了。说起来被调查只是走个形式罢了,这样的小角色在大人物眼中如同蝼蚁,不仅搞砸了挣钱的途径,还丢人现眼到国外了,一脚踢开,毋庸置疑,反正一个特派员倒下去,千千万万个特派员站起来。社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想洗白千千万万无穷尽的特派员们,任重道远又势在必行。

不得不说的人是铁男。他曾经的意气风华嫉恶如仇是年轻气盛的青少年的代表。他鄙视魁山的消极,守护佳佳的纯洁,支持校长的梦想,是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脾气”,最终却败在一枚子弹上,顺应形势认了干爹找了靠山。说他不坚定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也抱怨,却始终抵抗着侵袭;他和佳佳在一起,就像两个校园中普普通通的情侣,内敛着相爱,为着未来而努力。只是生死抉择的时候,作为一个并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考验的年轻人,乞求“活着”,并不过分。他还有长久的岁月需要度过,美好的生活还没体验,要么死去,什么都不带走,要么活着,借用靠山的力量让自己强大。肉体凡胎抵不过枪炮的攻击,在特派员已经毫不犹豫开枪,并且有再次毙掉他的趋势时,什么嫉恶如仇什么年轻气盛,都抵不过对生的渴望。

时间有限,先分享这点儿体会。有时间再继续。感谢翔宇剧社和剧组成员的精心编排与努力付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挖掘人性的饕餮盛宴。向你们致敬!

第二篇:驴的哲学

驴的哲学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温馨提示: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第三篇:一头驴

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边。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确切点说应该是驴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而事实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年轻,没有失败!看驴生豪迈,不过从头再来......人生不过如此,又有什么值得你去伤悲的事,你就当做踩在脚下的垃圾好了,让它成为你人生成功的垫脚石。

第四篇:驴之死

驴 之 死

余一日上网,偶见一故事,自觉意味深长,故特述故事并感悟于下,以抒胸怀。

话说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在磨坊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多好啊!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驮东西,它兴奋不已。

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然后返回寺院。没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一开始,驴大惑不解,不知道人们为何要对自己叩头跪拜,慌忙躲闪。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当它再看见有人路过时,就会趾高气扬的停在马路中间,心安理得地接受人们的跪拜。

回到寺院,驴认为自己身份高贵,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僧人无赖,只好放它下山。

驴刚下山,远远就看见一伙人敲锣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一定是人们前来欢迎我,于是大摇大摆地站在马路中间。那是一队迎亲的队伍,却被一头驴拦住了去路,人们愤怒不已,棍棒交加……驴仓惶逃回寺院,已经奄奄一息。临死前,它愤愤地告诉僧人:“原来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下山时,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是今天他们竟然对我下黑手。”

僧人叹息一声:“果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

驴死了,故事结局了,可我的心却被触动了,久久不能平静……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认识自己。殊不知有朝一日离开了平台,自己什么都不是!就如那头驴一样,没有了背上的佛,谁还对你顶礼膜拜? 驴就是驴,千万别以为自己有马的俊逸、骡的孔武……

遵宝变电站刘鸿201*-2-26

第五篇:驴的悲喜剧

驢的悲喜劇

驢是一種奇妙的物種。它帄易近人、溫良謙恭、憨厚樸實,具有多種美德。而且它還是古今動物故事中的喜劇名星。

驢大約是秦代從西域引進的品種,諸子書中沒有驢字。春秋時,齊桓公會盟北方諸國組成八國聯軍伐楚,楚成王怪齊桓公多管閒事,說我在南海,你在北海,八桿子打不著,就像馬和牛即使都發了情,也不必搞到一塊呀。(《左傳》:“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談的是馬和牛不能濫交,沒有驢什麼事。如果先秦時代驢已引進,創作力最旺盛最發達的莊孟韓諸子一定會留下眾多與驢有關的文章。

由於驢來(感谢访问公文素材库:Wwww.bsmz.net)得晚,既不是太牢,又不是少牢,沒資格擔當祭品,連六畜(馬牛羊豬狗雞)也沒混進去。因此一直地位尷尬備受歧視。

牛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狗最忠誠,貓會獻媚會撒嬌,功勞簿上記的是馬的汗馬功勞。全都給主人留下好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主人混好了,連雞也能跟著沾光。驢呢,不懂得自伐其功,得到的只有惡評。

古人對於馬不惜譽美之詞,但沒人在驢前加一些定語如天驢、神驢、駿驢。只會說笨驢、蠢驢、蹇驢、懶驢、強驢。全是貶損的話。

柳宗元《黔無驢》,貴州本沒有驢,有好事者運了過去。“驢一鳴,虎大駭”。能嚇退少見多怪的老虎,應該是身高可達一米七的陝西驢。但是那老虎是貨真價實的華南虎,這個虛有其表的秦之驢不懂得沉默可以藏拙的道理,終於慘遭虎吻。

14世紀法國哲人布里丹有一個寓言,說一頭驢處於兩堆一模一樣的乾草中間,左顧右盼,不知該吃哪一堆,最後活活餓死。布里丹本意並非說此驢是笨蛋。相反,他以為這頭驢非常有理性、會思考,懂得暫時擱置選擇,以便更全面地評估各種可能的結果。但是思考如此曠日持久,以至於餓死,那麼稱布里丹之驢為天下第一笨驢也不為過。如果有人問布里丹之驢究竟是怎麼死的,不是餓死的,其實是笨死的。

驢的肉味相當細嫩,人稱“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咸陽三原驢肉過去是給皇上的貢品。據說先把驢關到一間鐵屋裏,在外面加熱。屋裏有食糟,裏面是早已調好的佐料湯。驢汗如雨,嘗到湯料清涼,便埋頭大喝。待到被蒸死時,佐

料滲入臟腑中,異常鮮美。三原驢也是一種笨驢,自己烹調自己供人享用,服務真夠到位。但生而為驢,選擇是沒有的。

驢的地位如此卑下,其實和馬有莫大關係。在古代,驢和馬的差別就像捷達和賓士。馬貴而驢賤,於是騎馬者高貴,騎驢者下賤。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交通工具,這是古今一致的道理。市井小民騎了驢,為了有所區隔,有身份的人在選擇以馬還是驢做為坐騎時,優劣對比明顯之致,就不必像布里丹之驢一般陷於兩難境地。

達官貴人出行乘馬。唐朝咸陽那些遊俠兒去吃霸王餐時,在酒樓外柳樹上繫的是馬韁繩。(王維: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假如趕著一頭驢出來混黑道,那永遠只有當小弟的命了。武俠小說裏那些翩翩濁世佳公子,大多騎著馬,佩著劍。你見過哪個少年俠士是騎著驢,扛一把斧頭的嗎。(假如你在影視劇或遊戲中見到有騎驢的,或是個斧頭兵,那麼可以斷定這傢伙下三濫一個,沒前途,他生存的價值只是搞笑或者隨時準備在主角的劍下英勇就義)。自然騎馬的不一定是青年才俊,有可能是唐僧或者郭靖。郭靖這種笨人騎的也是馬,而不是跟自己資質匹配的驢。

西方的騎士騎的當然不是驢,即使堂吉訶德這種倒楣蛋,也不屑於騎驢。他的座騎是一匹馬,翻成中文叫駑馬難得。和主人是門當戶對的一雙活寶。

如今,名車有叫寶馬的,但沒有哪個叫x驢的。如果勉強說的話,電驢算一個。《奮鬥》說:奧拓能叫車嗎?那麼電驢更不能叫車了。

騎著馬高高在上,騎著驢感觀上明顯矮人一等,自卑感油然而生。另外,人們以為驢這種拙物會損害人物的英雄氣概和風流蘊藉。所以歷來騎驢的名人不多。

張果老是騎驢的。他的騎法獨特,面朝著驢屁股,就是說自己不看路,全憑驢作主,一條道走到黑也不管。中亞地區大大有名的阿凡提騎的也是驢。聰明人騎著笨傢伙,聰明益發彰顯。這或許是故事人物設置的本意。

《兒女英雄傳》裏十三妹何玉鳳是小說中最光輝的俠女形象,即使金庸筆下的女子也遠遠不及。後來十三妹忽然去當官太太,三從四德等等,結果黯然失色。她行走江湖時,倒是騎了一頭驢,但那頭驢是個神物,算是驢中的精英,不能做為驢整體形象的代表。

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群體是騎驢的,這就是詩人們。然而騎馬和騎驢代表的是他們的兩種命運。

闊綽時騎馬,潦倒時騎驢。

發達時騎馬,落魄時騎驢。

騎馬是張揚的,騎驢是落寞的

鮮衣怒馬,意氣軒昂。人困驢蹇,風塵困頓。

他們本來是想騎馬的,不幸成了騎驢的。

他們本來是想做貴人的,不幸只能做詩人。學而優則仕,仕而不優則詩。 然而窮苦之辭易工,這又是一種幸運。

仕途蹭蹬的傢伙,騎著倒時揹運的拙物。從此相看兩不厭,只有人和驢。

驢背上催生了無數千古名句。若沒有驢,要減損多少唐詩宋詞呢。所以如果給中國文學也弄個吉祥物的話,那就非驢莫屬。豈止如此,它簡直稱得上是詩人之友。陸遊說得最好: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可見詩人和驢,同命相憐,自然該相敬如賓。

今天驢友這個詞很流行,為何不說馬友,那是因為驢沾染了詩人的風雅,又代表了小農社會的悠閒生活。騎馬是匆匆迫迫的,而騎驢是慢條絲理的。

三國時有個詩人叫王粲,生帄一大奇癖便是模仿驢鳴。驢的叫聲“啊嘔啊嘔啊嘔……”連綿不絕酣暢淋漓,不似威懾,不似哀啼,亦不似呼朋引伴。我小時候常常模仿,覺著那裏面充斥著自鳴得意的歡愉之意。(將驢語翻譯成漢語歌曲,大約是:咱們老百性,今兒真高興,高興高興高興。牛吟長長“哞”一聲,很苦悶,翻譯成歌,大約是:最近有點煩,有點煩,有點煩)。

王粲死後,魏文帝曹丕與朝臣去送葬。曹丕說:老王喜歡學驢叫,那咱們都當一回叫驢吧。老大發話,自然是全體同意。於是喪禮之上,驢叫聲此起彼伏。(《世說新語》: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與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做一聲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叫得不像也罷了,叫得越像越滑稽。第一當然是因為這些叫驢們身份高貴無比,驢叫卻是最底層的聲音。第二,場合是悲戚的,而驢叫卻充滿了喜慶和對世俗生活的熱愛。不和諧之致。哪裏還是帝王將相,分明是一群行為藝術家。

驢也同樣是基督教的恩物。《新約》記載,馬利亞懷著耶酥時,騎著驢逃過迫害。耶酥成年後,又騎著驢回到耶路撒冷。基督教世界傳說驢兩肩黑紋和黑鬃組成一個十字架就是因為耶穌騎過的緣故。因此驢在西方以勇氣而聞名。

驢雖有功於中土和西洋,終因一樣壞脾氣而備受歧視。那就是倔強。倔強和溫馴完全可以看作是相互矛盾的雙重驢格。其實倔強是由於神經過敏造成的,這傢伙帄常很聽話,一旦覺察到危險,便與往日判若兩驢,打定主意,便是九頭牛也拉不回去。它一輩子就被這種壞脾氣所累,又醜又不溫柔,自然豬嫌狗不愛。

倔勁上來,抽著不走,打著倒退。你以為掄起鞭子能迫它回頭,不,它決不改變初衷,反而跟你杠上了,看誰耗得過誰。

紀曉嵐講過一個故事,有個于生的驢子某日在路上忽然口吐人言,大約那地方它早年來過,它歎口氣說:不至此地數十年,青山如故,村落已非舊徑矣。能講人話的驢的確另類。但另類總是下場很慘的,不獨人如此,驢亦如此。于生聞言大喜,以為從此這頭坐騎可以兼充聊友,今後不患長途寂寞。命驢與自己交談。驢後悔不該開口,徐庶進曹營,一語不發。于生反復勸導。無奈驢始終沉默是金。即便于生腦羞成怒,先嚴刑逼供,後索性賣給屠夫,此驢終沒有再講一句。

所以驢倔強脾氣上來,連死都不在乎。硬跟它叫勁是沒用的,得用巧辦法。一則有名的寓言說:主人拿胡蘿蔔放在驢前面,驢為了面前近在咫尺的美味拼命拉磨。但是由於磨盤是圓的,驢永遠吃不到胡蘿蔔。

我們每個人的眼前也有一根胡蘿蔔,不管能否嘗得到,你總算有了自己的追求目標。或許結果如何並不重要,樂趣全在於過程本身。因為假使生活是驢拉磨一樣的輪迴,那麼就得有拉磨驢一樣的耐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驴得水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057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