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论复习
3. 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论述题 1. 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一、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要坚持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不断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发展,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第三、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江泽民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国际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总之,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江泽民将发展与党执政兴国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2. 问: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答: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 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 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第三、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3. 问: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答: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第一、 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荐改革开放。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之,“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宝贵经验的总结,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4.问: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其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再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
最后,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总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是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密不可分的。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同样也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这个意义来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就是一条依法治国之路。 简答题 1. 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带有两重性。
答: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有反对封建的愿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民主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因而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2. 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答: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五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根据。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别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它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体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客观规律。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4. 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们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 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向。
第四、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第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6.问: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
答: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要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
一方面,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7. 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主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第三、 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8. 问: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征。
答:第一、同信息化等现代化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第二、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第四、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9.问: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物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位置到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单选题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革命和建设实践
2.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党的思想路线中,最核心的内容是:c.实事求是 5.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工人阶级
6.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c.没收的官僚资本 7.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提出这一论断的是:d.毛泽东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股份制 10.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是:b.社会福利
11.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在党的:c.十二大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以人为本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b.实事求是
1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15.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是: a.农业
16.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 a.公有制经济
17.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c.科学技术现代化 1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b.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1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0.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放在第一位的是: a.国家主权和安全
2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a.毛泽东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3.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时间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b.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25.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决定领导
26.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义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大力发展生产力
2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看它: c.是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8.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生产发展
29.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a.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d.党的领导
3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b.台湾问题 3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多选题
1.毛泽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的文章是: a.《实践论》b.《矛盾论》
2.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c.自我批评 3.邓小平理论的主义内容有: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二者的:a.经济基础不同 b.国际环境不同 d.主要矛盾不同
5.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c.提供重要公共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计算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8.对于发展中国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a.生存权 b.发展权
9.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主要有: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10.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 b.科学执政 c.民主执政 d.依法执政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14.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包括:
a.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c.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5.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 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c.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16.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在其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了“窗口”的作用。这里的“窗口”指的是:
a.技术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知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17.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8.当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是:
a.基本养老 b.基本医疗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有: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c.和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d.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部门,便于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22.科学技术:a.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b.是先进生产力,通过作用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发挥重要作用d.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23.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两个开放”是指:a.对外开放 b.对内开放
2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的“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基本思路,其中“两个坚持”是指: b.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c.坚持广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25.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这种小康社会的特点是:a.低水平 b.不全面 c.发展很不平衡 2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公有制经济: a.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b.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27.在改革开放的工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包括: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a.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29.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根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二篇:邓论-论述题
论述题:(各点需展开)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反战的新阶段?2.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6.试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此题要联系实际)7.联系我国实际,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如何理解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至关重要?9.怎样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10.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1.为什么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2.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3.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14.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5.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16.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7.为什么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18.试论我国政府在解决和发展两岸关系问题上坚持的基本原则。19.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宗旨?20.怎样理解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1.试述党的十六大关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反战的新阶段?
答:(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色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答:(1)因为旗帜是方向。党的十六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就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因为旗帜实形象。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就要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保持国内稳定、维护世界和平,树立一种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迈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鲜明形象。(3)邓小平理论既是方向,又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才能把邓小平所开创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因为邓小平理论为实现我们的事业提供着理论的指南、精神的动力和智慧的启迪,提供着最重要的思想保证。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其中:(1)当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当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之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像是关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
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答: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产生极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2)它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3)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3)解放思想、与时俱金和实事求是是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的;(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探索永无止境。
6.试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此题要联系实际)
答:(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执政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3)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矛盾的解决有待生产力的发展。(4)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须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5)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重新被确立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恢复。目前,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7.联系我国实际,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做到:(1)增强国力,接受时代的挑战。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面临传统产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两种挑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尽快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促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起来,最大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促成一系列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3)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一系列物质条件作保证。
8.如何理解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至关重要?
答:(1)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反复思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其中,认清社会主义本质是明确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前提。(2)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化中的根本理论问题;第二,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第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搞清楚的首要问题。
9.怎样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按简答复习)答:(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2)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者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4)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10.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分别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政策分别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11.为什么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1)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制定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2)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3)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它是生产力诸要素中主要推动力量。(4)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抓教育,从培养人才入手。教育和科学,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2.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1)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由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促使社会生活发生整体转型。(3)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是体制的重新构建,是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重新调整。(4)总之,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其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因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13.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1)“三个有利于”标准继承、发展了生产力标准,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规定的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3)“三个有利于”标准要求我们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跳出来,以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自改革开放中放开手脚,大胆地试验。(4)“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衡量经济工作的标准,也是衡量一切工作地标准。 14.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答:(1)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工友之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共有制京津,又包括公有制以外的其他所有制经济。这一制度既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又结合了初级阶段的实际,符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5.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答:(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内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6.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答:(1)从历史发展看,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2)从法制和得知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制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3)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17.为什么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答:(1)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2)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和原则。(3)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18.试论我国政府在解决和发展两岸关系问题上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2)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促成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实现直接“三通” 19.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宗旨? 答:邓小平将争取世界的和平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首要任务”,并认为我们确立的政策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提出这个宗旨是因为:(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是由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的。(3)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4)中国之所以提出促进共同发展,是因为:发展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还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大,一国经济的发展同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至同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共同发展成为各国的一致利益。 20.怎样理解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答:(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我们党的拒腐防变能力;(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本站向您推荐www.bsmz.net)、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要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21.试述党的十六大关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答:(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第三篇:作业邓论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b. b。a。b。c。c。a。a。c。c。b 。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bcd。bcd。abc。abd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指什么?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主要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和巨大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根据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外部条件的理论;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一书将其主要内容展开为16条。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历史经验,其中有三条尤为重要: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选做2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
(1)邓小平理论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命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到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主要从两方面看:
(1)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时期,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因为: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ccbccbbbaaaa
二、多项选择: 1 abcd2 abcd3 cd4 abcd
三、简答题
1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1)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2(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方针和方向,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挥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认识符合新情况,做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看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3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定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系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解放生产力。
4 邓小平认为,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么搞社会主义,弄清楚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为我们正确地“再认识”社会本质所确定的思想路线。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种不发达,即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到底,生产力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6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201*年翻一翻,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论述题
1、(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策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主义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2、(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层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这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的第一次明确提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布置,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列入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ababcaacabcc
二、多项选择: 1 ab2 abcd3 abd4 acd
三、简答题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1)发展是目的是在处理三者相互关系问题时,首先要树立的观念。
(2)改革是动力,改革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
(3)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2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4(1)从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2)从法治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3)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5(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6(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论述题
1、这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等程度的富裕,我们必须走一条先富到共富道路,否则就只能共同富裕,让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裕起来,体现了效率优先,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兼顾公平。邓小平指出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在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转变,即由平衡发展,而不平衡发展的目的是达到最后的平衡这既符合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又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因为在现阶段的中国,实践已经证明,同步富裕或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
2、十七大报告在总体强调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建设的同时,突出地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范畴加以强调,其意义重大。
(1)正确地反映了基层群众自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2)把基层群众自治的问题明确地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层面加以强调。
强调了以下几点①健全基层党的组织领导,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的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③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3、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
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指导理论奋斗目标,精神支撑,道德,准则
四个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之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它从人类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演进的“自然历史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作业四
一、单项选择:acbbbbccbcab
二、多项选择:1 cd2 acd3 ac4 abcd
三、简答
1(1)适时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科学部署,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各方面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3)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来。
(4)社会程度是国家面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科学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2(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国家基本构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国建设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特异功能各得其所而和谐相处的局面。
3. 第一: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
第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4. 第一: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第二: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要求和原则。
第三: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5. 一、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6. 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用
第二、与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用。
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
四、论述
1.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坚持国家主权第一的原则,做出了一系列维护“一国”的规定,如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等,同时对“两制”也做出了具体规定如原有的法律,司法体制,公务员制度不变等。
3.中国共产党适当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是由要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就成了在全中国执政的党,党在执政的50多年时间里总的来说工作是努力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但是也要承认,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失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挫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十分艰巨的领导任务,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并且领导人民按照预订的目标取得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201*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定》全面总结了党执政以来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应该说,党在执政之后的所有时间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四篇:邓论-读后感
《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读后感
---伟大的理论创新指导伟大的社会实践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阶段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究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全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基本任务。”可见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终于奇迹般地走出了历史的沼泽地。社会主义由此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再造辉煌,中华民族则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的振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这样历史地结合在一起了,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所担负的崇高使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引导下,中国进一步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出现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历史越往前发展,就越会显示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形式上是一部专题性论文集,实际上是一部理论专著。从内容上看,所选论著关涉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因此,这部著作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学术性和权威性,成为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在研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书中,我深感这是一次重新学习、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深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博大精深。
第五篇:邓论读后感
党来掌舵,水来载舟
本次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魅力源于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有赖于城市文明的支撑。如何构筑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和城市魅力?答案是“以人为本”。 邓小平理论指出: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在申博到世博举办的这段时间内,上海人民真正实践了这套理论。迎世博600天行动以来,上海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世博先锋行动,在“为群众作表率、为世博作贡献”主题活动中,以岗位行动、家园行动、志愿行动、应急行动、文明行动,带头做世博知识的传播者、带头做窗口文明形象的展示者、带头做文明出行的领路者、带头做文明办公的示范者、带头做社会公益的志愿者。俞正声曾指出,能否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对上海党组织执政水平、领导能力和党建成效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现实检验。 同时,上海市民也积极为构筑城市文明做贡献,从“七不规范”到“八荣八耻”,从自发的文明公约到自觉的形象维护,从城市文明人到世博志愿者,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只有依靠民众团结一致和齐心协力,才能让世博更加出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精彩,让我们的国
家更加富强。 有邓小平这样的领导人在,有邓小平理论这样的伟大的指导意义的理论在,有祖国母亲这样雄厚的实力,我们有信心去迎接更多的挑战与惊喜。我们有着一腔热血想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我们有着无穷的梦想要展翅高飞,我们有着强烈的信心把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发扬得淋漓尽致,我们将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建设城市,构筑文明,强盛中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邓论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0637.html
- 上一篇:钱学森观后感2000字
- 下一篇:金刚狼2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