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云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学习体会
孙云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学习体会
第一次完整读完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教授的有关《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的专题讲座,启发很大,同时也激发了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受益匪浅。
首先孙教授以当代孩子的特点开题,一语点破了信息时代下铸就的新一代孩子难教育的原因所在,紧接着给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者为把握好教育事业而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这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之师更是人格之师,孙教授从一个个教育失败的案例、一个个家庭血泪的教训中总结出衡量健康人格应有五个指标,就是爱心、责任心、信心、自制力以及抗挫力。第二,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帮助与学习的关系,只有建立起这样和谐的关系才能使得教育可以更深层的渗透被教育的心灵。第三,习惯决定命运。这是一句对于教育者而言再熟悉不过的名言,在人人皆知的真理面前,训练孩子们的养成习惯成为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孙教授提出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应该是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持久训练、及时评估以及形成环境。第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通过学习对以下几点体会比较深刻。
一、进一步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十分喜欢,同时信息技术课堂也存在着很多的诱惑,比如游戏、网上聊天等。尤其是电脑室的课堂纪律更是今人头痛,经常有人在课堂上走动、讲话声彼此起伏,时时有人告状等等,总而言之一堂课下来老师忙得不可开交,而教学却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通过学习更清楚的认识到培养学生上课的良好习惯,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同时也是缔造健康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更坚定了我在信息技术课上训练强化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念。
二、坚定了良好的习惯来自于持之以恒地训练和行为的强化信念
孙教授在书中讲到“培养习惯要讲点道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热情和主动性;习惯是“练”出来的,要加强行为的练习与指导”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刻,比如在信息技术课开设起启年级,提出课前准备“五个一”,坚持每堂课训练,让五个一成为习惯,但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当学生把“五个一”的顺口溜熟记,又落实到行动中,当“五个一”成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时,就为上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你就会很轻松的控制课堂。“五个一”具体是:(1)一本书要牢记:由于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又是在电脑室课上课,学生经常忘记带书,所以教师要提前一天提醒同学,上信息技术课一定要记住带好信息技术课本。(2)一支笔随身带:上课有时需要做一些记录,所以带好书的同时每人一定要带上一支笔,这样课堂学习才有保障。(3)一声铃站好队:电脑室门前站队要迅速、安静,第一声预备铃声响后学生按要求在电脑室门前站好队等待,为进入电脑室做好一切准备。(4)一一对应把位坐:进入电脑室后按电脑编号在第一时间内一一对应,对号入座,做好上课的准备。(5)一声令齐动手:没经过教师允许,每一位同学不能擅自提前启动任何一台电脑,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要一致。当听到教师开机命令后,大家齐动手一起来启动电脑。这样经过一学期的持之以恒地训练和行为的强化,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课前准备“五个一”,为上课打下了良的好的基础。
三、体会到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估和引导是矫正不良行的保证
孙教授在书中提到采用多种激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深化学生的主体体验,促进良好行为“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通过实践认为利用课堂行为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制定课堂学生行为评价标准
2、引导学生自评,构建自我管理的课堂
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判断和思考自己在课堂中表现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反省,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意识,形成对自我行为的反思意识。当然,学生自评后教师要及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成因分析,运用鼓励性语言给他一个客观公正能激发他积极向上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不断改正不足,不断感受成长的快乐,从而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取得更大进步。
3.引导学生互评,构建互帮互助课堂
学生互评有全班互评、小组互评、同桌互评等评价形式。信息技术课上大多数采用的是小组互评。互评的目的就是发现同学的身上的闪光点,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通过互评使学生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第二篇: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主讲人: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树人天地教育机构国家级顾问。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1*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孙云晓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等。其中《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1*年出版后引起社会重大反响。
课程简介
本讲座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二十三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和“第十五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两百多名学员作的专题报告,题名为《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内容要点有: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儿童教育的核心目标;二、自我管理习惯好坏决定人生成败;
三、习惯培养的五大步骤。
录制时间
201*年5月
课程时长
140分钟
提纲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儿童教育的核心目标
1.八个问题
2.四个教育误区
3.五条建议
二、自我管理习惯好坏决定人生成败
三、习惯培养的五大步骤
1.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2.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3.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4.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5.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第三篇: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姓 名:赵冬梅
单 位:胜利油田第一小学
时 间:二00四年三月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素质之一。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如果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习惯成定式,孩子以后就会自然而然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
那何谓习惯呢?习惯就是一种行为,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所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是一种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觉的行为。譬如走路,便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是不必加以思索的,假使到了“邯郸学步”的地步,恐怕连路也走不好了。
那么,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也许,木桶理论可以从某一个角度解释清楚。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对于人的发展同样如此,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曾对148名杰出青年和115名被判处死刑的问题青年作过对比分析,发现决定他们命运迥异的不是其它,而是行为习惯和人格品德的差异,可见习惯关乎人的一生。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研究表明:0至6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启蒙,6至12岁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10岁左右儿童性格开始形成,而至16岁左右独立人格基本形成。因此,小学阶段是心理和行为方式形成的敏感期、关键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完善、发展。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拥有健康的人生;如果童年时代养不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后天矫正非常困难,同时还会潜藏着种种危险。
那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习惯培养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教师要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而习惯培养又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习虽说是一辈子的事,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但也存在一个捕捉最佳时机、形成扎实根基的问题。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做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予重视,一旦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再想去改变或矫正就比较困难了。例如读写姿势,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读好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是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从学生一入学,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的良好习惯。如:写字、读书时坐姿要端正,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足安,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大约一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大约一拳,握点离笔尖大约一寸;写字之前先用手帕把手擦干净,免得弄脏习字本,写完字以后,把铅笔放起来,以免折断笔尖;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同时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由于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他们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人的一生来说,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生产、工作岗位和生活实际中自学,则是终生所需,这以后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不难设想,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即使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趣味地去读书、去学习、去交际。学生时代播下的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因此,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让他们终身受益。若干年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像细胞溶进血液一样融入他们的素质,他们将成为“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的一代。
二、倡导“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
周弘和他自幼双耳失聪的女儿周婷婷,20年来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周婷婷在伟大父爱的精心教育下,三岁半开口说话,8岁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0岁在美国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201*年3月,她被评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不平凡的父亲充满灵性的教育——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课铃声已响,可很多同学还未做好准备。这时,你如果发现并及时表扬了最先坐好的几位同学,“* * 坐得真棒!”“* *今天多精神啊!”不出五分钟,全班同学都会悄悄地、迅速地坐好了。此时你的心情,学生的心情,整个教室的氛围一定是令人愉悦的,一堂课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了。相反如果此时“啪”地把书往讲桌上一甩,指指点点地训斥学生:“你干什么呢?”“上课铃听到没有?”甚至再将这群“屡教不改”的孩子好好惩罚一顿,结果即使也很快安静了,但想必你的心情,学生的心情,乃至整节课的气氛都大不一样了吧!
出错犯规,其实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记”。尽管宽容难以完全避免对错误的迁就,但我们仍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教育专家魏书生一直喜欢与那些所谓的“差生”打交道。他们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考试只有几分,原本是一群整天生活在“惩罚”中的人。但他们在魏老师真挚、宽容、细微的爱心中,渐渐步入正轨,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少人还有了大出息。这正说明,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上的,也没有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每一天,我都提醒自己:蹲下来,跟孩子在同一视线,站到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世界。对每一个学生我都对他们寄以更高的期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及时鼓起他们的勇气,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前只有最优秀学生才能评选的班干部如今换成了在某方面有特长、有进步的学生,哪怕仅仅是说话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都有机会当选。孩子不敢与家长说的话,可以找老师倾诉。平时调皮的孩子,我除了耐心开导,还让学生每人写出一条优点(如爱劳动、衣服干净之类),汇集成一封信交给他,结果家长通过打骂没有管教好的孩子,如今改掉了坏习惯。起初一些不理解“赏识教育”的家长们也纷纷认可了我的做法。
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世间的,而我们长辈总是舍不得给孩子一句合适的赞赏,总是对孩子喋喋不休,生怕孩子翘尾巴。赏识成了孩子渴望的一件奢侈品,在否定与警告中长大的
孩子在心理上重复着父辈们的悲观心理。”,我认为,孩子的心灵是张白纸,关键看教育者怎样绘制。如果在学校和家庭中推进尊重和平等的教育,让每一位老师和家长从爱出发教育孩子,那么赏识教育所倡导的“尊重、平等”的观念一定会带给他们一生的影响。
三、采取分层管理,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然他们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总有他们共同的基础和需要,而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式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受到社会影响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在他们自身发展的各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各种特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的方式和时间也常因人而异。
因此,我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摸清他们学习底数,掌握他们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后,登记造册,对他们逐个进行科学的分析,采取分层管理,注意个别对待,加强个别指导。一方面针对(更多请关注www.bsmz.net)学生个性特点,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如对观察力薄弱,感性经验储备少的学生,注意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对学习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要仔细认真;对行动缓慢、反映迟钝的学生,鼓励他们提高作业速度,勤于思考;对视觉听力不好的学生,照顾他们坐在合适的座位;对成绩差的学生,冷静地和他们一起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出改进的方法,避免其产生自卑心理和矛盾的心理压力;对思维能力强但学习不够勤奋的学生,多给以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求他们精益求精;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多检查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精力注意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如鼓励差生“自我竞赛”,引导他们将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较,并及时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培育健康心理。通过分层管理,既转化了“差生”,使之跟上全班以保证大面积质量,又抓好“尖子”学生的培养,帮助他们挖掘潜能,更扎实、更深刻地打好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班级整体水平,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国外有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王尔德也有这样一句名言:“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本文的最后,让我们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加里埃尔拉·米斯特拉尔的一句话:
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
但是儿童不能等——
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
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
他的名字是今天!
第四篇:良好的习惯培养人格
良好习惯培养人格--听《 孙云晓教授讲座》有感
有幸得到实验中学的邀请,我们来到泰山影剧院聆听孙云晓教授的讲座《良好习惯培养人格》,受益匪浅。孙云晓教授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听众聚精会神、笔走如飞。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教授铿锵有力的讲述回荡在整个会场,给教师、家长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有一种仿如大悟的感觉。回想起以往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种种困惑,在听了孙教授的讲座后得到了逐一的解开。
如今家庭教育倍受重视,这不仅源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源于当今的孩子更难教育。孙教授的理论应运而生,给了我们很好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导。孙教授的讲座从四方面进行阐述: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二.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好坏决定了教育成败;三.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
孙教授的讲座让我们醍醐灌顶,给我们的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良好习惯培养人格”应成为家庭教育的座右铭。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孙教授一再强调“习惯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个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稳定形成需要90天。身为教师的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了吗?为人母的我不禁惭愧:自己的孩子至今有几个好习惯?孙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习惯养成的五个步骤: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形成环境。其中,尤其要关注细节指导,培养好习惯要用加法,改正坏习惯要用减法。
健康人格集爱心、学习、责任、自制、尊重于一体,为人母者、为人师者尤其要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不能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人格形成。教育以育人为本,只有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端端正正的人才能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关注习惯养成,培养健康人格。讲座上,让我获益不浅的还有:
一、认真聆听孩子的说话,孙教授在讲座上谈到我们作为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放在高高的位置上,必须与孩子持平,让孩子认同彼此是朋友,是一名可倾诉的对象,不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不要让彼此间形成一种代沟。
二、言传身教。要教人,先律己。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因为孩子处于一种学习阶段,潜移默化地会把我们作为他们的学习对象,所以我们必须要以言传身教的方法,让孩子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
早段时间,更听街道举办的“孝道”方面的宣传教育,我觉得,将这些结合到孙教授的教育理念上,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相信,我们的下一代将来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如今的社会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给孩子最好的锻炼。父母也不要以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阅读,多带孩子见见外面的世界,开阔孩子的视野情操。
第五篇:孙云晓专栏——孩子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
孙云晓专栏——孩子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
灿灿上幼儿园大班,因为平时喜欢吃肉,身体偏胖。于是,妈妈开始了对她的瘦身计划,禁止她吃肉。但爸爸却认为妈妈矫枉过正,惹得妈妈很是不满。
一天吃晚饭时,灿灿趁妈妈不注意抓起一块肉就往嘴里塞,妈妈扬起筷子敲在她的小手上,灿灿疼得哭了起来。看不下去的爸爸开始对妈妈发火:“不就一块肉吗?至于打孩子吗?”灿灿也趁机哭着说:“坏妈妈!我要爸爸,不要妈妈!”
看到父女俩这样的反应,妈妈怒火中烧,拍着桌子跟灿灿爸爸吵了起来。一番争吵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几天冷战。灿灿在这期间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像平时那样大声喧闹了。等夫妻俩重归于好时,却发现灿灿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开心了,变得沉闷、没精打采。
家庭的情绪氛围对幼儿个性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学会与人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等品质,思维意志和能力也能快速发展,并且有利于安全感和自觉性的建立。而争吵、冷漠的氛围,可能会使孩子心理不健全,对其他人和事表现出冷漠、偏执、不合作,难以管教。
如何建立好的家庭情绪氛围,父母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建议:
1.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融洽的关系。孩子是研究父母的专家,充满爱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教人是建立融洽家庭气氛的基础。
2.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虽然每个家庭的经济水平、住房条件不同,但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色彩素雅、协调却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父母要尽力给孩子
一个舒适、安静、温暖的环境。陈设杂乱、无处下脚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而过于要求一尘不染,不允许孩子弄脏的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3.避免因为离异而带给孩子伤害。家庭结构的变化肯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所以父母要有良好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即使走向离异,父母也要好聚好散,避免剧烈的纷争,而离异后的父母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爱,避免培养孩子的仇恨心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孙云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学习体会(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