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新理念》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论》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在阅读中给我启发最深的是“开发数学教育”这一章,可能这与我任教的科目有关吧,书中阐述道: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身客观规律的揭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是人们为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人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数学中最基本的有理数、无理数是人自己设定的,几何学上的最基本的点、线、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种概念才做出有形的点、线、面来,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们设定的运算法则之一,这一法则只有在十进位制的系统中才有意义,在二进位、八进位系统中就毫无意义了。有时候,数学是通过“无”与“无”的运算,算出“有”来。夸张一点说,数学有时就是“无中生有”。而这种无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数学的本质。书中例举了一个事例,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赞可夫的意思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一个同学就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的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既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发展的潜力,就等于是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准备的教案,就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这里既表现了赞可夫的教学机智,更表现了他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当然,我们这里不是严格讨论数学的问题,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
说实在的,数学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华的工具。数学本身是人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采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变成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特别是成了寻求唯一答案的工具,
书中一句句的论述,一个个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学的开放首先需要思想的开放。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数学教育。
第二篇: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
新 时 期新 理 念
——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
观台学区西艾口学校 王志江
新时期 新理念
——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
“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趣;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聚会,体验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这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梓坤对读书的赞美。前些日子我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书中幽默、风趣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教学若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我教过一年的一年级学生,发现老师的一切都成了学生的学习对象,你怎么说话,做事??甚至有几个顽皮的孩子学你走路。这两年一直都在教毕业班,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
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尊重是互相的,如果不尊重学生,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吗?
(二)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
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四、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淡泊名利,虚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们能够赞美他们,我们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
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来自好范 文网:Wwww.bsmz.net)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五、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六、学会享受生活
我们活着,似乎成天在赶路,整天脚步匆匆,不敢稍停一下,生怕一旦懈怠便再也赶不上别人的步伐,“惶惶不可终日”是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病症。我们耳边一直回响着两个字“竞争”,将我们的生活“糟蹋”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
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妨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七、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教育新理念》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
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袁振国教授的睿智在于他思考了许多我们没有去思考或我们思考了很久没有结果的东西。更在于他把他思考的结果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平朴的语言使我们受到启迪。“教育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对教育的独立的理解,对教育和教育理想的持久追求,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第三篇: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想想自己毕业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师范类的中文系毕业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很庆幸自己还生活在校园中,这样感觉自己还能经常和书本打交道。因为,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爱书,也爱读书!
书,都弥漫着香气。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戏,秋日田野里的散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读书,可以慰藉心灵,让寂寞封存在书香中;读书,可以洗涤心灵,让高尚的人格在书中升华;读书,可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生命结出丰硕的果实;读书,可以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生命自由飞翔!
读小说,在经典里感受豪气与浪漫;读散文,在优美里感受平实与真情;读杂文,在议论中感悟哲理与生活;读杂志,在故事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欢在清晨读诗歌,在脍炙人口中感受音乐美与结构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我感动于爱情的坚强与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让我想到曾经离开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与理想的碰撞、在诗歌中沉醉。
风清云淡的日子,独自倚在窗前,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低头一回眸,桌上的书,窗前的树,树叶上跃动的阳光,一起憩息在心灵中。蓦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书,伴我们成长。母爱是一部书,是世间最美丽的一部书,我们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润泽呵护中,父亲是一部书,一本厚重的书,我们要用一生去读懂它,读懂那如山的父爱。朋友是一部书,一部精致的书,共同记录下了友谊点滴。家乡是一本纯朴的书,却又是根入心底的书,“落叶归根”是对家乡的眷恋,“家乡魂”又是对家乡的热爱,读懂这部书时,我们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乡明”的真谛。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让梦境也丰富多彩,真是“夜半有梦书当枕”啊。有书香的地方就有美丽,心灵也会在书中憩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来诠释生活,但在书里却可以发现生活的真谛。
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必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读书的好处当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应该有所选择的。除了应该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当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择地阅读。相信,读名家的书,肯定会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真的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喜欢读书,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质,促进我们成长。
第四篇: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第五篇:教师继续教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这本书主要是探讨老师如何有效的建立师生关系,并从心理、行为上指导老师建立良好有效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最让我有深感触的是以下两点。
一、沟通:让我们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
“沟通”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手段,是建立有效师生关系的重要方法。有了师生间的交流,联络感情,化解不必要的误会,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既要善于表达自己,也要善于理解别人。 教学活动处处都有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接触都是一种沟通。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是一种沟通;作业评价是一种沟通;及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是一种沟通;评讲试卷和学生一起总结考试结果是一种沟通;解决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问题、矛盾冲突都要沟通。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科任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将会更自然、更真实。如果作为科任老师的我们都能和学生良好的沟通,将会给整个班级带来愉快的学习氛围。一下是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真实例子,也让我感受到了师生间沟通的重要性。
这学期我不但带初二的四个班,也教授初一的三个班。初一的新生和初二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充满了好奇,精力充沛,在学习和习惯培养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如果有些矛盾处理不当,将给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教的初一(6)班有个男孩子,长得很可爱,学习也比较积极,我们地理初一内容是四册书中比较难懂的内容,讲授地球的运动和经纬网定位,这是高中学生都比较头疼的内容。每次我上完课,他总是会带着许多没听懂的问题来问我,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很多时候他总会回一句:“不懂,我还是不懂。”慢慢我发现他主要的问题是不去深入思考,随便想想只要想不明白,记不住的他都说不懂。几次后,我渐渐有些不耐烦了,一天,在上完下午四节课后,他又来了,我已经没精力了而且很烦躁,当我给他重新讲解后,他依然
说不懂,我终于爆发了,我生气的对他说:“你不经过思考就来一遍遍的问我,我就算讲一百遍,你也不会懂的。”他走后,我隐隐觉得不太妥当,但太累了,也没深思。
下次我再到他们班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脑袋,也不抬起他亮晶晶的眼睛了,我心里暗暗着急,下课后,我把书拿给他,让他帮我拿东西陪我回办公室,一边走一边问他:“怎么了?你那一箩筐的问题呢?我还等着回答你呢。”他怯怯的看了我一眼:“老师,你讨厌我了是吗?”我笑起来了,准备和他谈谈心,我告诉他那天我态度不好是因为我上了太多节课,并向他表达了我的歉意,但也告诉他如果听课没听懂,是需要时间去思考的,不能每次不消化一下课堂知识就来问我,然后说不懂,最后和他约定课后他先回去想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有什么问题再来问我,他终于兴高采烈的走了。
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我突然意识到交流沟通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将会造成师生间的误解,也许会导致他从此不爱上地理课,因此,沟通使我们之间更进一步。
二、换位思考:让我们试着相互理解
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学生,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很困惑,我们为了学生好,为什么他们就是不理解呢?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心实意爱我们的,我有很多心里话都想跟老师说。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而与孩子沟通的失败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学会换位思考,让我们更好的相互理解。
作为科任老师,我们教的班通常很多,也许经常会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样也许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以下也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例子。
初二(7)班是特色班,在他们班上课比较愉快,大部分孩子都比较认真。有一次我在他们班上课,那是一节辅导课,下午第四节,大约感到要回家了,学生们也比较躁动一些,课堂纪律不如平常好,让我上课感到很疲惫。突然我发现学生小刘一直和后面的同学讲话,破坏课堂纪律,小刘平时学习就不够认真,属于班里的后几名,我一时大怒,狠狠的批评了小刘,当时小刘就很不服气的回嘴说:“又不是我在讲话??”,为了赶时间我并没有理他,继续把课上完了,回到办公室我冷静想想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不对劲,小刘虽然顽皮,但情商比较高,很
少会这样强硬的和老师顶嘴。
第二天我找到班长询问了昨天上课的情况,原来主动和小刘一起说话的是成绩较好的小张,而我只批评了小刘,小刘甚感委屈,我的眼里只关注了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有破坏纪律的事情发生首先看到的也是平常不认真的学生,我突然感到我自己处理事件过于主观,而且不够公平。因此,我马上去找小刘,向他当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应该尊重他,并给他平等的待遇。后来,我在上课时给了小刘许多表现自己的机会,给了他鼓励,他上课也就很少破坏纪律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师生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必须处事公正,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就区别对待,这样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懂得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也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育新理念》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8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