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正式将社区网格化管理纳入城市现代治理体系。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层治理出现各种新情况,给网格化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为进一步绘好服务民生“小网格”,需要从现代治理角度,规制公共权力边界,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织就“新格局”。
一是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网格员是基层政府服务群众的末梢,工作内容涉及民生管理各类事项,不仅要懂一定的法律法规,善于排查和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还要懂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方式,会进行大数据平台信息传输。这就对网格员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网格员的待遇水平始终较低,积极性不高。同时,网格员在社区管理中只是辅助角色,不具有直接独立处理社区问题的权力,也没有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威望。加上是选聘人员身份,缺乏稳定性,网格员职业认同感较差,很多人加入网格员只是权宜之计。
二是网格管理管控思维较重。网格员的具体管理和人事工作由乡镇、街道统筹负责,但具体工作却是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进行。除去人员分工不同,网格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并无二致,都同属于科层制下的行政工作系统,管控思维较突出。同时,网格化管理也是一项基层自治制度,目前在治安维稳和信息采集工作上作用巨大,但在充分调动起居民、社工、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参与方面还有差距,社区自治有待加强。
三是网格化划分标准不一致。当前交通、城管、消防、交警、环保,甚至基层党组织,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行网格化管理方式,很多都是在编在职人员兼任网格员,甚至以此身份进行执法等特殊工作,这其实与网格化管理理念并不相符。划分标准的不同,二者交叉式的存在状态,使各类网格员没有形成整合,这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则不利于网格化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对网格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好影响。
对此,建议:
一是规制公共权力边界。网格化管理模式非常值得借鉴,各行各业采用这一模式并无不可。但要慎用“网格员”这一名称,以免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相混,进而影响这项制度设计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要进一步强化资源的整合,将许多能够通过网格员提供服务的,尽可能明确整合进社区网格中,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对外。要进一步明确网格员工作职权的边界,梳理工作职责清单,严格规范工作方式,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惩处机制,坚决杜绝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冒用。同时,也要坚持政社分开,要尽量避免网格员职权范围外工作的加派,保障其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是强化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推动社区网格与志愿者协会、NGO组织、社工等非政府机构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打造社会治理力量的孵化平台,共同提升社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功能,促进社区居民权利意识和自主性意识的发展和成长,使社区不仅是城市居民守望相助的生活共同体,还是居民参与城市治理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场所;要扩大社会参与力度,进一步发挥网格员工作优势,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维护,拉近居民与社区距离,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繁荣邻里文化,切实推动城市社区共治共建共享发展。
三是提高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网格化管理的办公经费,建立网格员工资逐年调整机制,争取逐渐提高网格员综合待遇水平,提升“网格员”岗位的吸引力;逐步增加招录门槛,推动网格员朝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切实打造成社区自治骨干力量;启动“社区人才工程”,把网格员作为社区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加大从网格员中遴选社区干部的力度,对工作突出的网格员,大张旗鼓进行表彰,提升荣誉感;将网格员纳入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规范评定程序,使网格员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增加职业自信和身份认同;进一步完善网格员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提高网格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处理基层复杂矛盾的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城市社区治理中“网格化”面临的困境及建议》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30386.html
- 上一篇:基层反映三原因致基层“恐闹”
- 下一篇:中国是否陷入流动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