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暑期,从中小学基础课程突击到外语等级考试补习,以及才艺类培训等无所不有,而在招生广告中大多写着“名师”“外教”等字样,其实不少培训班存在课时缩水、随意拼班、以“名师”“外教”作幌子、收取费用不透明等问题。针对课外培训班引发的消费纠纷,基层建议,广大家长、学生参加暑期培训要仔细辨别,谨防四类陷阱。
一是谨防“虚假师资”陷阱。要了解培训班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特别要看清办学许可证上规定的地点、范围、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综合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注意查看和分辨广告信息内容。最好到授课地点查看,对场地简陋、教具不齐全的培训班更应多留心,谨防其是假“名校”“名师”。
二是谨防“免费试听”陷阱。有的培训机构为争夺学员,以赠送资料、免费听课为名,套取市民信息,以先“试听”再交费的方式来吸引家长和学生,可一旦交了全费,再对教学质量不满意或孩子因故不能继续参加学习要求退费时,办学方则往往以已经试听为由拒绝退费。广大家长、学生们要谨防这种“试听”噱头。
三是谨防“签约保分”陷阱。“把孩子送过来,跟我们签约,保证高考的时候能够增加100分!”这类“签约保分”乱象随处可见。家长和学生要注意了解培训班以往的真实成绩和师资力量,理性对待,切不可轻信培训班的“保分”承诺。
四是谨防“不满意则退款”陷阱。有的培训机构对“不满意则退款”的承诺多是敷衍塞责,要么提各种条件,要么在各个部门间“踢皮球”,拖到超出承诺范围的时间,使消费者投诉无门。省消协提醒家长和学生,要详细了解培训班的教学时间、报名费、课时费、资料费以及退费等内容,并签订相关协议,特别要留意有关保护权益方面及退费条款,不给其可乘之机。
此外,家长和学生还要注意索要和查实有关凭证,保留证据。查看拿到的收费单据是否为有效凭证,凭证上收费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相符,防止受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层建议参加暑期培训谨防四种陷阱》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3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