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市人大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调研准备自查报告

时间:2019-05-21 23:08:4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关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调研准备的自查报告

(201*年5月20日)

**市卫生局:

根据咸政卫函(201*)46号精神,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成立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落实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经市政府批准,2002年6月在市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属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心设11个科室,实有人员8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9.8%。中心主要担负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控技术管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指导。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省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为重点,以疾控绩效考核和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以实现公共卫生安全高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创全省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积极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传染病疫情、免疫规划和结核病专报网络化管理,职业病体检与慢病防治管理、致病危害因素监测等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获得了职业病诊断和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资质证书,艾滋病检测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省第三家获得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资质,实验室计量认证通过省级认定,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地市级疾控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中心领导班子精诚团结,运筹帷幄,带领全体职工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有效控制了“非典型性肺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疫情,部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消灭,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008年和2009年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取得全省前三名的好成绩,2009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获得全省先进。

一、 近年工作成绩

(一)加强能力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1、加强硬件建设,实验检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随着2007年中心整体搬迁,中心实验室用房得到较大改观,实验室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84平方米增至1920平方米。艾滋病实验室成为继省、**市疾控中心之后我省第三批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中心在业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近两年为实验室购置尿十项分析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移液器、核酸提取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设备(价值60余万元)。中心设有理化、卫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艾滋病、PCR、流感网络、化学发光检测、P2等实验室24个,现有A类设备44类、121台(件),检验检测能力达到102项。2009年3月中心实验室获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证书,认证开展六大类、248个检测项目。中心实验室在全省率先开展手足口病和甲流核酸检测工作,成为全省继省疾控、**疾控后第三家有能力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疾控中心,也是我市唯一能开展该项工作的医疗机构,为我市及时诊断和处理疫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招引并进,大胆实施人才战略。现代化疾控建设必须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基础。根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年发展规划》,我们坚持大胆引进与外出培训相结合,在大力招聘急需人才的同时,全面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模式,提高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奖励标准和范围,调动了全体职工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在中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与科研氛围。近两年我们通过市人事局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三名,预防医学本科生七名,同时我们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班,中心专业技术队伍知识结构逐步提高。

3、建立岗位大练兵大比武长效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中心制定全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根据疾控岗位特点,层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我们组织举办了消防技能、配制消杀药剂、汽车驾驶及办公自动化等大比武活动,今年3月16日举办了中心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我们还加强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督导与技术指导,组织疾控专家编写并下发了《**市疾控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三百题》。3月30日成功举办了全市疾控系统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省疾控中心主任王敬军观摩指导了比赛,这次比赛开我省地市级疾控系统岗位大比武大练兵竞赛先河,在全市疾控系统形成了提素质、比技能、讲奉献、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我市疾控事业的发展。2008年4月21日我市传染病报告自动预警系统正式启动,各级疾控中心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做好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应急物资准备到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当年6月27日我们在**县召开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观摩会议,会后各县市区适时开展了应急演练。面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们在5月和11月,成功举办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和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增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意识,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4、政府经费保障,是做好疾控工作的基础。政府每年拨付市本级预算内办公经费18万元,2008年、2009年拨付市本级专项业务经费44万元(其中计划免疫5万、美沙酮关爱门诊5万、结核病防治24万、艾滋病防治10万),201*年拨付市本级专项业务经费48万元(其中计划免疫10万、美沙酮关爱门诊5万、结核病防治24万、艾滋病防治10万)。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强监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步入新的台阶。

1、加强疫情信息管理,传染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是搜索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2004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大大提高了疫情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与2007年相比,未及时报告率从4.71%下降至0.16%,未及时审核率从1.45%下降至0.11%。

2、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1999年我市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止2009年底,全市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93例。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成立了艾滋病领导小组、治疗专家组、高危行为干预队,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全市现有艾滋病确诊实验室一个,初筛实验室十三个,艾滋病防控工作措施有力。一是加强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监测与HIV抗体检测工作。每年对“两劳四所”新进人员进行艾滋病抗体监测,2007至2009年检测13193人,确认12例HIV阳性。二是加强干预工作。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间传播,我们在三个县开展针具交换试点工作。每年干预暗娼7000人次、干预务工人员5万人次、干预吸毒者5000人次,发放安全套135579只,发放宣传材料64976份。三是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均能及时治疗,对外出打工的治疗病人按时邮寄药品。截止2009年底全市累计抗病毒治疗65人。四是认真开展艾滋病自愿免费咨询和哨点监测工作。全市设立37个咨询点,2007年至2009年免费自愿咨询12160人次、免费检测标本6590份、确认6例HIV阳性。为了监控艾滋病疫情,我市设立了性病门诊和吸毒者哨点两个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2007年至2009年性病门诊哨点监测样本975份、吸毒者哨点监测样本837份。

3、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2003年4月3日**科大报告三名学生发热、咳嗽、拍片肺部有阴影等症状,我们立即组织流调并上报市卫生局及省疾控中心,拉开了全省“非典”防治序幕,当年4月26日上报非典确诊病例1例。由于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取得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2004年以后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报告。我们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定期实施监测,2007年我市报告了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接到报告后,我们连夜赶往疫点,按照国家标准及时处理疫情,安排部署各项防控措施,经省疾控中心确诊,排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7年后全市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

4、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市建国后发生的主要传染病,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发病报告。近年来我们坚持鼠密度监测,鼠间疫情和人间疫情监测,采取了疫苗接种、灭鼠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出血热发病率从1999年的14.43/10万下降到2009年的3.96/10万。

5、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扎实有效。我们制定了《流感大流行应对预案》,定期调整储备应急物资,全市设立两家流感哨点监测医院,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对流感样病例进行监测。2009年甲型H1N1流感全球大流行,我们制定应急预案,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实行日报告制度,随时掌控疫情动态,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召开防控会议安排部署防控策略,举办各类培训班四期,制作甲型H1N1流感防控科普宣传栏3期,并及时下发了省卫生厅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资料五万份。与新闻媒体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科普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由于我们措施得力,处置及时,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

6、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运行平稳。2008年5月手足口病纳入国家法定报告,我市部分县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当年5月5日我们制定下发了**市手足口病防控预案,成立了流调、消杀、宣教等专业技术队伍,并完成了相应的技术培训。储备了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应急物资。做好幼儿园、学校等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工作,实行疫情日报制度。2008年采样8次15人份,分离出Cox-A16病毒1人份、EV71病毒8人份,调查手足口病疫情258次,流调267人,全市16所幼儿园(学校)发生聚集性病例;2009年监测聚集性病例216起,对符合采样要求的46例聚集性病例采集了样品,分离EV71病毒16例(其中5例合并感染COXA16病毒)。全市手足口病疫情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7、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推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为中心,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为重点,着力加强全市结核病防治网络和能力建设,强化综合医疗机构和结防机构的合作,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展顺利。全市以县(市区)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各县市区治愈率均达85%以上

(三)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展顺利。我市2008年8月1日起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目前进展有序有效。近几年,我市免疫规划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各项免疫规划政策和策略有效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顺利,针对疾病监测科学规范,预防接种安全有效,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和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取得新进展,报告和调查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针对疾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保持18年无脊灰野病毒株的病例报告,24年无白喉病例报告,连续3年无流脑病例报告,无新破病例报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79/10万。圆满完成了国家医改方案实施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对目标人群的查漏补种工作,在全省率先顺利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任务,免疫规划工作连续两年受到省卫生厅表彰奖励。

1.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培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转发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当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市疾控中心对县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全员培训,邀请省上免疫规划专家授课,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人员95人次。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对社区和乡村医生也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业务能力,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展有序。

2、加强宣传与督导。我们广泛开展普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开展免疫规划宣传活动,每年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20余条,广播电视专题栏目宣传100余次,重点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提高人民群众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知晓率。坚持常规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加强督导频次,有力促进了全市免疫规划工作。

3、加强冷链运转,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除甲肝疫苗外其他新增疫苗全部纳入免疫规划,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效价,全市按月实施疫苗冷链运转,实现了疫苗、注射器省—市—县网络化管理,各级疾控机构配备疫苗冷库,确保了疫苗储运处于冷链环节。2009年全市以乡为单位报告“七苗”接种率均达99.5%以上。

4、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是科学评价免疫规划效果,调整免疫策略的重要依据,我市对AFP病例、麻疹、流脑、乙脑、新生儿破伤风、乙肝等病例按照监测方案进行调查、采样、检验及网络报告,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上级标准要求。

5、加强目标人群查漏补种工作,项目管理工作有条不紊。2008∕2009目标人群脊灰免疫强化工作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94%,2009年目标人群乙肝查漏补种接种率为98%,乙脑查补接种率为98.49%。加强项目工作督导,乾县儿基会项目、****乙肝监测项目、GAVI项目实施顺利。

6、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我们制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计划,通过终审213个客户端,录入儿童接种个案信息133395人,已完成2005至2008年儿童接种信息,2009年接种信息完成80%。全市规范化接种门诊13个,标准化接种门诊60个,示范化接种门诊1个。

(四)以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为抓手,提高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结合中心实际,建立和完善了各科室工作职责及岗位职责。修订和完善了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实行月考核、半年和年终考核相结合,责任细化,落实到人。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逐步建立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中心制定并实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考核与分配制度,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有力促进了疾控事业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1、设备不足,业务用房紧张,疾控工作运行艰难。当今社会,广大群众对健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疾控中心承担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任务也更加繁重。我中心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经费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一是按照国家建设部、卫生部对设区市级疾控中心建设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90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不少于3600平方米的最低标准要求,中心建筑面积目前只有5000平方米,职业病体检、疫苗冷库、致病因素监测等尚处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加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在我市从2008年开始实施,将14种疫苗纳入规划,疫苗储存量陡增三倍多,疫苗库房极其紧张,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媒生物、寄生虫等实验室急需建设。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时,专家已明确指出市疾控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问题,要求国家级验收时必须达标。我们也在积极努力,多方筹措资金,但征地资金缺口仍达170万元。二是经费不足,无力购置设备,很多应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无法开展。中心实验室A类设备配置率为79.53%,与绩效考核要求的85%还有一定距离,检验检测能力为102项,仅占国家标准要求226项的45%。由于中德项目的设备迟迟不能到位,缺少像原子吸收、气相、液相色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目前许多项目无法开展,特别是涉及到食品安全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项目,如农药残留和有机物检测等不能开展。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投入。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与发展,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断提高我市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水平。
2、人员编制受限,技术力量尚待提高。国家对体现民生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由原来的5苗防7病增加到14苗防15种传染病,工作量增加了3倍多,重点传染病防治从3种增加到10种。中心又承担着省爱卫会组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检验任务,每年分三次对枯水期、丰水期和旱情水进行检测,2008年检测4个县的农村饮用水419份,2009年检测7个县的农村饮用水1146份,201*年截止目前已检测7个县的330份,工作量逐年成倍增加。今年国家又选定中心实验室为全国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点。另外,国家对艾滋病和性病工作加大监测力度,并拨专项经费进行防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与防治,人群合理营养膳食的指导等等,这都需要增加相应的科室和人力来完成。近几年虽然通过人事部门组织公开招考,引进了几名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因人员编制受限,引进数量较少,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现有专业人员队伍严重老化,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即将到龄退休,面临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制约了疾控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容易造成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不力,不能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等应用研究,一旦出现突发性传染病等重大疫情,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不到位等严重后果,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建议人事部门要根据配置标准重新核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

3、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职能分离后,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的现象依然存在,涉及食品、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方面相关业务,职能交叉现象比较明显,往往是有经济利益的大家都争着管,没利益的业务却不想管,时常出现大家都不管的现象。建议解决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的问题,促进疾控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市人大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调研准备自查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3278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