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教学质量监控计划(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21 23:44:10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一、教学质量监控及监控的目的: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基于此,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实施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系:(基本思路)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3、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溃(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研究制度(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3)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1、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b、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我校制定的《教学规程》指明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b、遵循《教学规程》对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c、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

d、上课后要有随笔,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和想法。

第二篇: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一、教学质量监控及监控的目的: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基于此,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实施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系:(基本思路)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3、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研究制度(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3)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1、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b、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我校制定的《教学规程》指明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3、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a、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b、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c、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d、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4、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结合”

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c、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5、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6、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

(1)一级监控――教导处

教导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a、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通过网络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c、每学期定期(单元练习、期中检测和期末考试)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继续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要加强,新老教师也要互相听课)

e、每月1次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2)二级监控――教研组

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

a、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

b、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2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c、由教研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d、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

e、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3)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教师是具体执行、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a、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b、遵循《教学规程》对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c、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

d、上课后要有随笔,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和想法。

第三篇: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路罗明德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一、质量监控及监控的目的:

所谓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工作质量、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质量的过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基于此,我校树立“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实施质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质量监控的总体系:(基本思路)

1、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

(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质量、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

(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2、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3、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1)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通过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中的动态问题。

(2)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活动、各个环节、各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1)研究制度

(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

(3)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评估的主体,对的质量进行评估。

(4)常规制度(涉及、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三、质量监控的措施:

1、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质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b、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质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加强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我校制定的《规程》指明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使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3、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a、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b、 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c、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d、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4、质量的评价。“三结合”

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b、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c、与学期评价相结合。

5、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6、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

(1)一级监控――教导处

教导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a、结合现代社会、的新形势,对进行观念、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通过网络随机抽查的备课、上课、作业等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活动的全过程。

c、每学期定期(单元练习、期中检测和期末考试)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指导并帮助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水平。

d、继续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要加强,新老也要互相听课)

e、每月1次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的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2)二级监控――教研组

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

a、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进度与,并监控执行。

b、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2次,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c、由教研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d、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

e、有针对性地对、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3)三级监控――自我监控

是具体执行、操作者,也是实施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a、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和措施。

b、遵循《规程》对各环节中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c、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

d、上课后要有随笔,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和想法。

第四篇: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一、教学质量监控及监控的目的: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基于此,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实施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系:(基本思路)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3、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研究制度(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3)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1、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b、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我校制定的《教学规程》指明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3、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a、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b、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c、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d、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4、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结合”

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c、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5、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6、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

(1)一级监控――教导处

教导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a、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通过网络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c、每学期定期(单元练习、期中检测和期末考试)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继续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要加强,新老教师也要互相听课)

e、每月1次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2)二级监控――教研组

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

a、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

第五篇: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一、教学质量监控及监控的目的: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基于此,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实施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系:(基本思路)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4、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研究制度(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3)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1、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b、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我校制定的《教学规程》指明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3、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a、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b、

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c、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d、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4、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结合”

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b、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c、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5、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6、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

(1)一级监控――教导处

教导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a、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通过网络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c、每学期定期(单元练习、期中检测和期末考试)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版权归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自身教学水平。

d、继续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要加强,新老教师也要互相听课)

e、每月1次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2)二级监控――教研组

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

a、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

b、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2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c、由教研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d、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

e、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3)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教师是具体执行、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a、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b、遵循《教学规程》对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c、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

d、上课后要有随笔,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和想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学质量监控计划(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3510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