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时间:2019-05-22 01:26:43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尊敬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有强大的硬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这其中,价值观又是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凡是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必定在思想文化上既对内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同时也对外界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

历史和现实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凝练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最鲜明标记,因而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任何远大的理想变成现实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将遭遇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要动员、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持续团结奋斗,尤其离不开强大思想保证和坚实精神支撑。

核心价值观鲜明体现了一个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理想,能最大限度整合各利益相关者及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激励其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团结奋斗的作用,因而构成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须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体现的基本价值理念,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价值追求,把个体和集体、整体的利益追求更好地联结起来,更加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为治国理政树立了应遵行的价值准则,同时对提升公民个体的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保证和支撑作用。

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

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根本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中国梦从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深入头脑、心灵,进而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的过程。

思想是人的思想。只有被人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的思想,才会具有恒久生命力。任何思想都非凭空而来,不会轻易在人的头脑和心灵扎根。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说服力应该来自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在为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的同时,也将逐步彰显强大生命力,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使人们更自觉地认同和遵循,进而转化为更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行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过程中才会越来越接近。坚持“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并非最终目的,而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从团结、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度来谋划、来推动。

要着力在“做什么”上下功夫。中国梦这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宏伟梦想,实际上联结着无数中国人平凡而真实的“小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团结动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要求,成为制定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决策部署及实施公共管理的价值准则,体现于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措施及其实践之中,这方面可做的还很多。

还要着力在“怎么说”上下功夫。人是价值的主体,是先进价值观的承载者、体现者。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除了做好常规的理论宣讲、思想教育,还应重视发挥文以载道、文以释道、文以传道的优势,多做“以文化人”的隐形、软性教育。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进程及个体命运变迁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善于用艺术的形式把深刻的大道理和贴近百姓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讲述好、传播好,使人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真理的魅力,更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汇报人:

201*年6月25日

第二篇: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内在联系

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内在联系

201*-11-17 10:24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发出号召:“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号召,直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连结在一起。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国外一些政治家和学者认为,放眼向前看,提出中国梦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中国梦揭示出的是对不断创新的渴望,代表了一个大国不容忽视的质的飞跃。国内广大群众认为,中国梦很接地气,其宏大画卷所呈现出来的美好愿景成为人们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和正能量。也有人对中国梦存在一些疑虑。有人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过艰苦努力,把330多年历史的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现在提出的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的回答是: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其底蕴是科学社会主义。

一、中国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发展趋势与客观规律的理论反映

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以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史为基础的,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中国梦以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基础。中国梦与世界历史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500年的社会主义历史有6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及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6个时间段的历史,实际上就是33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和到目前已经有165年的科学社会主义历史。33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但对未来社会提出的一些猜测具有积极价值,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借鉴。165年的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些理想的科学道路、阶级主体和领导力量。与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比较,科学社会主义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够科学地预测未来并且去实现未来,科学社会主义正是从未来中汲取自身的力量。列宁在1914年11月发表的《卡尔·马克思》中讲:“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把民族问题和国家问题也放在同样的历史基础上,这就是说不仅仅限于解释过去,而且大胆地预察未来,并勇敢地用实际活动来实现未来。”不能大胆预察未来并用实际活动实现未来的社会主义,恰恰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梦科学地设想了中国发展的方向与基本内容,而且把这些理想的实现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础之上,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

中国梦处处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毕生的精力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人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并通过实践活动自觉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

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过渡等等。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着这些基本原则的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运用与发展。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这些制度既能够发挥更高的效率,也能够释放出更多的公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牢牢把握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对世界作出更多更大贡献紧密联系起来。

二、中国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实践化,它把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统一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恩格斯曾经在致劳拉·拉法格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具有一种生机勃勃的逻辑力量,其逻辑力量就蕴含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特点中。

列宁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具有不可遏制的吸引力,是因为这个理论把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因而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科学性使它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革命性使它具有强烈的实践特性,理论逻辑与实践特性的完美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成为“活的行动理论”。中国梦鲜明地展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内在活力、精神张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实现理想社会必须找到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实现未来社会找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就是这一道路的丰富与发展。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有力领导下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规律的把握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000年、500年、170年、90年、60年、30年,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凝练,更是无数中国人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卓绝追求的理想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实现理想社会必须找到阶级主体。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找到了实现未来社会理想的主体力量即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就在于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发挥。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扩大。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最关键的就是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作为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正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要求为基础的,强调人民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在201*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要求,“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应当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使每个青少年都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有梦,中国梦就有强大的实现力量。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要善于为人民造福,努力

解决人民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难题。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三个大团结: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调动一切力量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实现理想社会必须有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一代代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列宁谈到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时,曾经讲:它是共产主义的实际开端。同样,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与时偕行、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要求和以人为本、讲信修睦、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各个时期的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有力的道德支撑。

三、中国梦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图景表达,始终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指向

中国梦是客观真实的,深深扎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相辉映。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亿万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又是凝聚亿万人民的思想基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恰恰就是中国梦的要求,两者是内在一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阶段的阶段性目标。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奋斗的目标就是在本世纪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中国梦用更加砥砺斗志、更加清晰直观、更加温暖人心的方式表达了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梦始终指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梦深深扎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中,从中汲取着强大的信仰力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革命先驱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磅礴誓言:“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方志敏烈士在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千古流传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因为这是一种“主义真”“真主义”的信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能够使我们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毫无疑问,远大目标要实现,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梦正是既体现远大理想又符合实际要求的现实目标。中国梦强调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未来社会要求在现实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讲:“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内在地包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到20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实的经济基础;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厚实的政治基础;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在201*年之后再经过3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基础就会更加雄厚和强大。(执笔:辛向阳)

第三篇: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内在联系

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内在联系

201*-11-17 10:24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发出号召:“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号召,直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连结在一起。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国外一些政治家和学者认为,放眼向前看,提出中国梦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中国梦揭示出的是对不断创新的渴望,代表了一个大国不容忽视的质的飞跃。国内广大群众认为,中国梦很接地气,其宏大画卷所呈现出来的美好愿景成为人们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和正能量。也有人对中国梦存在一些疑虑。有人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过艰苦努力,把330多年历史的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现在提出的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的回答是: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其底蕴是科学社会主义。

一、中国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发展趋势与客观规律的理论反映

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以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史为基础的,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中国梦以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基础。中国梦与世界历史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500年的社会主义历史有6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及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6个时间段的历史,实际上就是33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和到目前已经有165年的科学社会主义历史。33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但对未来社会提出的一些猜测具有积极价值,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借鉴。165年的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些理想的科学道路、阶级主体和领导力量。与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比较,科学社会主义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够科学地预测未来并且去实现未来,科学社会主义正是从未来中汲取自身的力量。列宁在1914年11月发表的《卡尔·马克思》中讲:“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把民族问题和国家问题也放在同样的历史基础上,这就是说不仅仅限于解释过去,而且大胆地预察未来,并勇敢地用实际活动来实现未来。”不能大胆预察未来并用实际活动实现未来的社会主义,恰恰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梦科学地设想了中国发展的方向与基本内容,而且把这些理想的实现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础之上,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

中国梦处处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毕生的精力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人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并通过实践活动自觉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

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过渡等等。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着这些基本原则的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运用与发展。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这些制度既能够发挥更高的效率,也能够释放出更多的公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牢牢把握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对世界作出更多更大贡献紧密联系起来。

二、中国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实践化,它把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统一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恩格斯曾经在致劳拉·拉法格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具有一种生机勃勃的逻辑力量,其逻辑力量就蕴含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特点中。

列宁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具有不可遏制的吸引力,是因为这个理论把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因而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科学性使它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革命性使它具有强烈的实践特性,理论逻辑与实践特性的完美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成为“活的行动理论”。中国梦鲜明地展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内在活力、精神张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实现理想社会必须找到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实现未来社会找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就是这一道路的丰富与发展。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有力领导下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规律的把握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000年、500年、170年、90年、60年、30年,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凝练,更是无数中国人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卓绝追求的理想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实现理想社会必须找到阶级主体。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找到了实现未来社会理想的主体力量即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就在于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发挥。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扩大。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最关键的就是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作为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正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要求为基础的,强调人民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在201*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要求,“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应当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使每个青少年都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有梦,中国梦就有强大的实现力量。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要善于为人民造福,努力

解决人民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难题。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三个大团结: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调动一切力量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实现理想社会必须有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一代代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列宁谈到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时,曾经讲:它是共产主义的实际开端。同样,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与时偕行、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要求和以人为本、讲信修睦、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各个时期的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有力的道德支撑。

三、中国梦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图景表达,始终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指向

中国梦是客观真实的,深深扎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相辉映。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亿万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又是凝聚亿万人民的思想基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恰恰就是中国梦的要求,两者是内在一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阶段的阶段性目标。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奋斗的目标就是在本世纪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中国梦用更加砥砺斗志、更加清晰直观、更加温暖人心的方式表达了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梦始终指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梦深深扎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中,从中汲取着强大的信仰力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革命先驱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磅礴誓言:“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方志敏烈士在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千古流传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因为这是一种“主义真”“真主义”的信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能够使我们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毫无疑问,远大目标要实现,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梦正是既体现远大理想又符合实际要求的现实目标。中国梦强调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未来社会要求在现实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讲:“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内在地包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到20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实的经济基础;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厚实的政治基础;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在201*年之后再经过3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基础就会更加雄厚和强大。(执笔:辛向阳)

第四篇:我的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的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13亿民众共同为之奋斗努力,但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凝聚起全体中国人的意志,达成共识?

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共十八大给出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这一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内分析人士指出,继中共六年前首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在党的文件中使用“价值观”这一易于为民众和世界所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用24字高度概括了它的内涵。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聚说,这12词、24字的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每个词的背后都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 “中共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理论的延续性,又有现实针对性;既有目标追求,又有价值导向,还有行为准则,是人心所愿、众望所归。”中共十八大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说。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包含了中共在精神和价值方面的探索成果。

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正在快速崛起,一些西方国家总是把中国的发展认为是对西方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只有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增强还远远不够,必须发展出能为全民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体系,凝聚民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成为中共高层的深刻体认。

中共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次,十八大报告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强调,并赋予其“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更高地位。

季正聚认为,十八大报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最大亮点是把其丰富内涵进行细化,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表述中的很多内容都借鉴和汲取了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此次?三个倡导?的12个词,层次鲜明,简单易记,只读了两遍就印在脑子里了。”中共十八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志强说。

分析人士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侧重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侧重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侧重个人层面。

“中共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12个内涵,反映了中共对思想领域的宽容开放和与时俱进。”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说,它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提法,黄仁伟说,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美好社会,就是要避免和消灭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压迫人、人剥削人、贫富两极分化等丑恶现象。自由、民主、和谐、平等、法治,从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诚信、友善等,也是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更多请关注www.bsmz.net)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正如一杯清茶,僧人从悠远的茶香中,品出了丝丝禅意;诗人从灵动的茶水中,读出了人生百态;医生从苦涩的茶味中,探询出养身之道。喝茶,不过是饮取杯子中之水,不同的只是人们所持价值观不同而已。我们的人生梦想如一杯清茶,亦为我们所践行的价值观而变幻。

不可否认,置身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面对多元的利益、多样的观念、多变的思想,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时代“血脉”的滋养,导致在面对公共事件时,少了一点深层思考,多了一些浅层宣泄;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宗旨“脊梁”的支撑,导致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少了一点规则观念,多了一些利己算计;还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责任“风骨”的承载,导致在制定职业规划少了一点突破思维,多了一些安逸心态等等。

虽然我们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或许被人理解为金钱交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或许被人当成“傻子”、“白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或许难以调动麻木的神经,但我们的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沉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力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血脉”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形成价值共识、促进价值认同是其生存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课。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观。随着历史车轮不断前行,这种价值观渐渐不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国从经历辛亥革命“民有民享民治”,到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重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尝试,最后到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我们党在价值观的探索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最终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上了一条不断创造“中国奇迹”的中国发展之路。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不断沉淀而逐步形成的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和精神支撑。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与时俱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发展相统一,最终形成撼天动地的价值力量继续为亿万中国人民筑梦、追梦和圆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脊梁”的,我们可以仰望到它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能产生一种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力量,它使亿万中华儿女自觉为共同的梦想接力奋斗,大大提高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向心力和竞争力。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基础工程亦是灵魂工程。正是因为这种价值体系的支撑,才有近几年中国在追赶现代化进程中创造出的“中国奇迹”,成为世界各国为之探索研究的“中国模式”。同时人民群众作为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主体。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把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群众中去,让它成为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新引擎”。并最大程度地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最终把这种抽象的价值观理念上升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正是因为我们在中国道路上,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甘甜,体会到“拯救灵魂,安顿心里”的自得,体会到“播撒清凉,愉悦自己”的幸福,体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回报,我们的梦想也最终在此刻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116121-13

201*

王锐 年3月

第五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心得体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涵。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有着强大的硬实力,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凡是曾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的民族,必定在思想文化上有着对内的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同时也有着对外界强大的辐射力、影响力。

历史和现实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最鲜明标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二、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实现任何远大的理想都如滴水穿石非朝夕之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过程。在此期间,我们必将遭遇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付出艰辛的努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动员鼓舞广大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持续团结奋斗,尤其离不开强大的思想保证和坚实的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体现出一个具有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理想,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阶层的利益相关者及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团结奋斗的作用,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国家发展进步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体现的基本价值理念,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的价值追求,把个体和集体、整体的利益追求更好地联结起来,更加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为治国理政树立了应遵行的价值准则,同时对提升公民个体的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保证和支撑作用。

三、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

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梦从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深入人心,进而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新实践的过程。

思想扎根于头脑和心灵,只有被人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的思想,才会具有恒久生命力。思想来自于学习和实践,任何思想都非空穴来风,不会轻易在人的头脑和心灵扎根。实践是

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也是价值观最重要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大说服力,正是来自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实践,产自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的同时,也将逐步彰显强大生命力,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使人们更自觉地认同和遵循,进而转化为更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行动。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过程中才会越来越接近。坚持“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并非最终目的,而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从团结、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度来谋划、来推动。

要着力在“做什么”上下功夫。中国梦这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宏伟梦想,实际上联结着无数中国人平凡而真实的“小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团结动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要求,成为制定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决策部署及实施公共管理的价值准则,体现于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措施及其实践之中,这方面可做的还很多。

还要着力在“怎么说”上下功夫。人是价值的主体,是先进价值观的承载者、体现者。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除了做好常规的理论宣讲、思想教育,还应重视发挥文以载道、文以释道、文以传道的优势,多做“以文化人”的隐形、软性教育。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进程及个体命运变迁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善于用艺术的形式把深刻的大道理和贴近百姓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讲述好、传播好,使人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真理的魅力,更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人保财险衢州市分公司 汪孟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4225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