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加强我们的思想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在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具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的功能和目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直接的实践基础。30年的改革开放,孕育形成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从改造世界方面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认识世界方面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有机统一,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先后产生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三大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课题的探索和回答,又通过改革开放实践的纽带相互联系和贯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三位一体”,这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三位一体”。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产生的,其三个组成部分都坚持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
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二世界发展进步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宽广的理论视野。任何一种划时代的科学理论的内容,不仅反映本国的实际需要,而且能敏锐抓住时代课题,充分吸收时代智慧的精华,集中体现所处时代的实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其实践基础并不仅限于在本国进行的最直接的实践,而且包括世界范围各国人民追求发展和进步的实践。一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无比丰富,其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经验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各国探求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历史视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发展理论,吸收借鉴了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三是各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虽然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执政党的性质、纲领、阶级基础、执政理念等千差万别,但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又存在一些共同的地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吸收借鉴了各国执政党在治国理政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
最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最鲜活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还要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践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变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并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最鲜活的内容。当前,我们面临的新情况非常复杂,面对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深入研究并科学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可以不断积累新经验、得出新结论、产生新思想,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决定了一种理论的地位和价值,是其产生的根源、检验标准和发展动力。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学好马克思的相关理论,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党的发展和决策,才能帮助我们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发展基础。正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三大理论来源一样,我们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所创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几十年来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渊源。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当今的文化创新,尤其要万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丢掉自己的东西,是最没出息,也是最没前途的。 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生命和不竭动力,而继承又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数千年来,哺育了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生活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心灵相通的纽带不仅在于黑头发、黄皮肤这些表征性的东西,更是缘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我们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鼓舞人民、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用可行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文化为载体流淌在国人心中的。它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行为及生活方式。 一个国家的强大,其经济是与文化成正比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因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势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今后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民族的气节、
第三篇:思想汇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杨小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地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智慧,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风斗的思想基础。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变化的认识,并始终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的。我们党从新时期启动拨乱反正进而全面改革开始,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勇敢的全面开创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以及包含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确界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兴国之本,兴国之要,强国之策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过程中形成的。新时期一开始,我们就启动了这一方面的探索和回答,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又开创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正确的界定了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并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执政能力的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现代化,到三步走战略的部署、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大局。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小康,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直到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标志,连同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等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我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进入到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把发展的问题提到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这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它是我们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活的运用,它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根本,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党在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工作中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新认识,都是以坚持这一点为基础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紧紧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中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定不移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重要理论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
得出的科学结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变化,时代在不断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范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求和发现规律,形成新的观点,的出新的结论,创造出新的理论,把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体系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新思路,新观点,新经验必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理论体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我们不可能封闭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必须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外部世界,在世界各国的密切联系和频繁发展中发展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和借鉴全人类文明成果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今后随着我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我们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密切,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具有更加开放的性质,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中国特色会理论体系也将具有更加开放的特点。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
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要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才能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和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指导,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色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11.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党校第44期第3小组09级会计电算化
20 10 26 44 033刘嘉玲
尊敬的党组(请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ww.bsmz.net)织:
今天我再一次学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与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认识。通过视频学习,我了解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且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它们概括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特点,从而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今天,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改革开放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了我党的历史发展,一定能够给我们的理论学习以一定的指导,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践。
听完刘教授的的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在我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接下来又进一步学习了“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的焦点访谈。他的事迹,虽然,我对里面的优秀共产党员不是很熟悉,是从视频上侧面了解有关的记录片,很遗憾只有片段,如果更详细的解读,我心中共产党员的事迹是莫大的震撼。
深刻的记得里面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大公无私,深刻地记得她为顾全大局,为社区1000多为老人服务而忍受被在做阑尾炎的女儿;深刻地记得90多岁的爷爷,
仍然精神抖数的拿着钢笔,一笔笔的学习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深刻地在5·12大地震的他,挺身而出,救了成百上千的群众,唯一的遗憾就是来不及就出自己的父母······
学习到此,心中那种深深的感动,不知不觉,眼眶湿润了,他们是好样的,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每次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的·····
在今天,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向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也许他们的伟大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以上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组织,希望党组织帮助我,指导我,早日接受我。
此致
敬礼
201*年11月29日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说课
汽车运用工程系张永奇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将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考评体系和特色创新五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1、课程定位: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学院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培养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等功能。
3、课程目标:改变传统以知识目标为基础,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设置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传统“金字塔”模式,改变成以素养目标为核心,以能力为背景,以知识为推动的环形目标模式,强调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1)知识目标: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我国现代化现设取得的成就,关注当前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
(3)素质目标:促进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其他方面综合素质;以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教学活动中注重养成教育,为整体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的选取
按照高职大学生将来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我们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出发,确定了三大体系四大模块二十个专题的教学内容, 同时开展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校外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立体化教学模式。
(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贯彻了“四让”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受益,让学生成人,让学生成才”。
具体来说,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贴近学生实际,解决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受益;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人;重视职业能力培养,采用多种方法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让学生成才。
2、在授课架构上,推行“五段式”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施任务驱动、课堂讲授、组织研讨、项目实践、总结提升“五段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3、在实践教学上,实行“两结合”的实践方法
即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堂实践上,我们每一专题都有对应的项目要求,在项目设计上,注重团队化、职业化和过程化。课外实践是课堂实践的延伸,在课内感知的知识要在课外活动中得以体现,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为此,我们对不同的模块向学生提出不同实践要求,并通过考核加以督促。我们还注重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结合,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外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做志愿者、社会调查、到工厂里实习等。在校外实践的设计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校外实践主要通过和院团委以及系部合作来实现。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以项目为载体,体现职业性
课程突破传统学科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项目选择强化职业导向,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达到这一要求,我们设计的4个项目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相关,改变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状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实施“1234567”教练式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
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种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大理论板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四种学习渠道: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生活实践、作业答疑(辅导答疑);五种实践教学形式:社会调研、公益服务、参观考察、主题活动、支教;六种教学方法: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主要采用了六种教学方法。七种拓展资料:热点视频、经典影院、心灵感悟、名言启示、典型案例、社会聚焦、好书推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提出五种实践教学形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行动,促进了知行统一。
(三)主体化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练式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训练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具有深入互动特点的教练式教学模式。围绕生活实际进行理论指导、围绕专业特点进行能力训练、围绕社会现实进行人格培育。
四、课程组织与实施
以专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节课组织教学为例:
第一步是,“任务驱动,提出问题”。
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基础,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活动1 ——“热点视频”(交流2分钟),在此基础上,播放青年歌手丛飞事迹文字材料,提出探究问题:看了丛飞事迹你有什么感受?丛飞为什么要帮助他人?社会各界为什么要帮助丛飞?
丛飞的事迹包含了什么道理?
第二步,“课堂讲授,建构知识” 。
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清本章知识脉络。通过学生对丛飞事迹的交流,教师向学生讲授本次课的第1个知识点:思想 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第三步,“组织研讨”。
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交流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探究,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难点,我组织活动 2——“社会聚焦”。我展示课前调查情况,这些并不陌生的图片归根结底还是要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缺失。我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进行思维碰撞。设计这一环节,一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引发思维碰撞,展开思想交锋,显示教育价值,使课堂充满活力。我首先让存在认识误区的学生发言。
在反面教材的铺垫下,进行正面引导。启迪学生:显而易见,一个人如果不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不在意教导自己的老师、不感激自己的恩人,何谈今后关心民生、贡献社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里,我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本堂课虚实结合,有声有色。第四步,“项目实践,能力提升”。
我组织活动3——唇枪舌剑。我组织学生展开小辩论:长江大学3个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生命,值不值?辩论之前,显示视频长江大学大学生生命之链的背景材料。通过辩论,可以得出本次课第3个知识点: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五步,“总结提升,行为引导”。
1.品味崇高。播放青年志愿者行动、捐助贫困大学生行动、名言,让学生的灵魂再次经受高尚精神的洗礼,品味平凡中的崇高。2.行为引导。让学生制定“一件小事行动计划”,要求学生在本周内为父母、老师、同学、班级做一件具体的小事,并感悟其中的道理。写一则日记或随笔。
五、特色创新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体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师生互动形式的创新。“四让”的教学理念,强调了知行统一。 “1234567” 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练式教学方式推行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两结合的实践模式,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结合,培养了职业能力。开通师生互动平台,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以上是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介绍完毕,敬请各位专家指导,谢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4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