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为民所系
敬爱的党组织:
这周的党课郭春娥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云老师告诫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应当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积极的去为身边的人服务。其次,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去帮助周围的同学,朋友,乃至那些毫不相识的人。再次,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党的纲领、宗旨、方针、政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纯化自己的入党动机,将来踏出社会,以最饱满的热情去为广大人民服务。虽然现在我们的党员中有一部分人受到“拜金”思想的冲击而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员的责任,我希望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将我们的党建设成为一个廉洁,正气,值得人民信赖的党。
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要求做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坚持无神论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趋同论”“异化论”等错误思想。正确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成就自我,奉献社会。
我们的人生要有所追求,就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不断的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确立我们的人生追求、就应该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以自己对伟大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情,以高度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为祖国的自由、独立、统一、富强而奋斗。经过党课的学习,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我把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的政治选择和前进目标。她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带来了庄严与神圣,使我们年轻的生命征成有了旗帜和明灯。让我们着眼于这样的选择追求,坚定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践四个统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理论为指导思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正确维护群众利益,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关心集体和同学,严于律己,经常用党员的标准来对照自己,经常总结,看看自己是否在不断进步,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汇报人:
第二篇:深入基层 情为民所系
深入基层 情为民所系
——浅谈怎样落实 “深入基层察民情,科学决策促发展”
钦北区委组织部梁肖萍
郭声琨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更好地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那么,如何落实“深入基层察民情,科学决策促发展”的讲话精神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下去基层调研或指导工作时,不能简单地要求下属或基层单位将面上的情况搜集起来,而是应该直接到群众家中、到农民田头,面对面地与农民群众谈心、交流,拉家常,嘘寒问暖。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情景,听到真实的声音,自然也就对基层情况有所了解、有所掌握,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
二是要认真向群众请教学习。下基层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民生,体察民情,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所以必须有一种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地向老百姓询问,向普通群众请教,提一些群众比较关注又比较亲切的问题。这样,才能通过一句句关切的询问,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的需求,为群众办实事。
三是要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干部下基层的主旨在于务实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果离开了落实,也就失去了深入基层的意义,变成了领导的“秀场”。所以,我们干部到基层调研,发现和搜集到了一些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的一定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也要向老百姓做好解释说明,不能将问题往基层一推,或者回来后便束之高阁。
第三篇: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正确把握共产党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的中央机关开始准备迁往北平。这一天,毛泽东望着马达轰鸣的汽车,登上柏坡岭,十分兴奋:“今天是进京,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笑着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被退回来。”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成员上任伊始,“首发”西柏坡考察学习,并郑重提出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两个务必”与“三个为民”,既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又体现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现实要求,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我们党成立已80多年了,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的执政地位的变化,党员和干部地位的变化,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也给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战争年代,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考验,而在和平建设时代则主要是权力、地位与利益的考验。应该说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了这些考验,但也有少部分人在考验面前吃了败仗。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党执政久了,就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容易滋长既得利益,失去生机与活力。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懂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是不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说到底就是能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仅如此,近年来,不少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的组织,一大批年轻干部在新老交替中纷纷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这些同志科学文化水平高,思维活跃,富于
开拓进取精神,但是他们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历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而且在当前,改革日益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并且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正确方向,立稳人生坐标,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正确对待权力,努力为民掌握好权、用好权
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等观念根深蒂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达到权为民所用,必须要尽快打破这些旧思想、旧观念。为此,党员干部要从根本上弄清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当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不管是由选举产生的,还是由上级委任的,都是受人民委托或授权的,决不单纯是上级领导的欣赏与恩赐,也不完全是因为个人有能力、有才干。少数人汲汲于“跑官”、“要官”,“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满意”,热衷于搞花架子,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都是由于在权力来源的理解上产生了偏差。第二,如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邓小平曾说,“领导就是服务”,形象地表明权力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掌权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颂扬与怀念,就是因为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当然我们说执政为民、与民兴利,并不否认党员干部拥有合法、合理的个人利益。但这种个人利益要以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为提。“君子求财,取之有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第三,如何看待进退升降。当干部、做领导都会碰到这个问题,一定要正确加以对待。如果得到提拔重用首先感到的应该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因为权力就是职责。暗地窃喜或喜形于色,飘飘然、欣欣然,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更
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如果因组织需要换到次要岗位,更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在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争取更大进步,切不可怨天尤人,无端发泄。如果因自然规律而退出领导岗位,更要顺其自然,心态平和,做到功成身退、保持晚节。切不可心态失衡,心存侥幸,“搭上最后一班车”、“抓住最后一次机会”,能得到的一定得到,不该得到的也想得到。所谓“59现象”就是如此。殷鉴不远,不可不记。第四,如何看清权力的“边界”。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所以,我们党近年来特别强调以法治国,依法行政,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级别高低都要主动接受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这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
三、甘当人民公仆,始终与群众心连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佳言名句体现了封建土大夫忧民的朴素情怀。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也出现了不少七品芝麻官式的清官廉吏,但统治者与人民群众始终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我们党员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来自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是“鱼水”关系。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是种子,人民好比是土地”。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员干部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在行动上亲民爱民。也只有这样才会尊重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今年春季,“sasi”病毒肆虐,国家主席胡锦涛感到“非常揪心”,在出国访问前夕仍不忘“像朋友一样”给北京的七位小学生记者写信,表示对疫情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不安”,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的光辉形象。第二,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温家宝同志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接见中外记者时说:“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
况,深知人民的期待。”郑培民同志在担任湘西州委书记期间,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跑遍全区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党的高级干部尚能如此,身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就更没有任何理由脱离群众。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五体投地”,实地体验群众的生活,实地体会群众的甘苦,实地体察群众的忧乐,实地体谅群众的困难,实地体味群众的情感,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四、坚持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利为民谋,牢固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就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快发展经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党员干部,工作繁忙,会议多、事务多,但不管工作多么紧张,都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记发展硬道路,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为人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当前,摆在全市党员干部面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以省委李源潮书记考察无锡为强大动力,牢记“两个务必”,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抢抓机遇,埋头实干,确保无锡成为“两个率先”的先导区、示范区。其次,要不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与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近两年来,江阴市在实施沿江开发和城市化战略过程中,每月以10余万平方米的速度拆迁民房,影响到数以千计的家庭的生产与生活,至今都没有发生一起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决策符合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他们实施的安置补偿政策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反,如果领导干部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与舆论效应,只顾眼前利益与个人政治前途而不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就只能招致群众的不满和抵制。第三,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俗话说“人民心中有杆秤”。群众评价一个党员干部是好是坏,并不看他的官职有多大、级别有多高,而主要看他是不是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是不是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是不是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了好事、办了实事,给群众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湘西群众心目
中,郑培民“比天还大”,并不是因为郑培民是州委书记,而是因为郑培民为他们修造了公路、接通了自来水、用上了平价电,这种实惠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
五、完善自我,永葆本色
共产党员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需要不断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首先,要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前提。列宁曾经指出,(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bsmz.net)“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又有科技文化知识,便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压力感,多挤出时间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第二,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增长才干。实践锻炼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群众观念、改造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党员干部要敢于到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摔打锻炼,到最基层、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进行一番锻炼,做出一番业绩。第三,要警钟长鸣,慎独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就会不自觉放纵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党员干部千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定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用党章党纪严格约束自己,经常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对照检查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
第四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是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并集中表现为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胡锦涛同志201*年1月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就特别强调了“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的问题”。他指出:“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共产党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第一,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去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以后则要代表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的。我们手中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第三,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和安宁服务。一句话,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第四,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恩格斯讲过,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实践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这一基本原理,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
情为民所系,就是要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列宁有一句名言:“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情为民所系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感情基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在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含糊。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掉以轻心,中央三令五申,而他依然我行我素、麻木不仁,致使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长期不能取得成效。这种对群众不负责任的不良作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格格不入的,是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格格不入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利为民所谋,是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的最终体现。马克思指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更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共产党员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为此,共产党员要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正确的权力观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党性修养,解决好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问题,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综上所述,共产党员一定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勤政廉政,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更好地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国家政权的人民性,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第五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最喜爱的一条廉政格言。
现实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群众到某些机关部门办相关事务的时候,一些公职人员在履行正常岗位职责时总是摆出一副“帮你忙”的姿态接待来办事的群众,且对办事者小心翼翼的“谢谢”、“您辛苦啦”也是坦然受之,甚至不屑一顾,让办事的群众感觉办公事就如求人办私事一样,唯唯诺诺像欠了人情债。这种把履职尽责当“帮忙”的态度和做法,无形中拉开了干部与群众、政府与百姓的距离,长此以往,群众就会对这种“官僚主义”的作风产生不满,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影响中央的好政策落到实处。
粗略看来,履行职责与“帮忙”都是给人办事的一种行动,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但细细体味,却有着天壤之别:履行职责是国家公职人员理应承担的基本义务,是一种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的公务活动;而“帮忙”则是一种道义行为,是凭私下交情所采取的一种处事活动,忙可帮,也可不帮,属私的范畴。因此,公职人员在履行正常岗位职责时,如果以一种“帮忙”的态度来处理,轻则能办的久拖不办、贻误“战机”;重则公私不分,偏离轨道,不能办的事乱办,以权谋私、产生腐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上述把履职尽责当“帮忙”的做法,显而易见与党的要求、政府的期望、群众的呼声格格不入。因此,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首先要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谆谆教诲,以服务的态度检验自己的修养,以服务的质量检验自己的能力。其次要端正好心态,不管前来办事者是衣冠楚楚还是衣衫褴褛,都应采取主动、热情、积极的态度,提高效率、搞好服务,决不能摆出一副“我是为你帮忙”的应付、冷漠姿态。
态度转变是作风转变的标志,也只有亲民、务实、高效、廉洁的作风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百姓心里,全民小康、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泥河工商所聂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情为民所系(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42437.html
- 上一篇:换岗思想汇报(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