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

时间:2019-05-22 04:00:06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

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全党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强新本领,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我认为,这里强调的“四个新”,核心在创新,离开了创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全党和党领导的各类权力机关、群团组织都要致力于创新,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尤其要重视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政府创新能力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我们党坚持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不是以党代政,而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威和职能,去实现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如果政府的创新能力强,就必然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政府工作生机勃勃,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确保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意图得到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反之,如果政府没有创新能力,思想僵化,不能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和老办法的束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可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就不可能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偏离党的执政目标,使党的执政意图落空。这样,就将削弱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对于这些新问题和复杂矛盾,没有现成的好办法,只能靠各级政府发挥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才能提出好的对策和办法。只有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政府创新能力的内涵政府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的创新。经济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发展理念就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最大创新,就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政府发展理念创新的根本要求。如对农村工业发展,过去我们曾提倡“村村冒烟、户户点火”,企图走非城镇化工业发展道路。受资源和生态的限制,现在此路难以为继,要求我们只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农村工业向园区、城镇集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查报告《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 二是政策的创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制定出来的,社会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变了,就要求我们的政策也要跟着变化,或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或对原有的政策进一步加以完善。三是行政管理的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解决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域存在着的“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等权力寻租的问题,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行为复杂化”。四是公共服务的创新。重点是要解决好动力不够的问题,发动群众参与县、乡基层政府领导人员的考评工作,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创新公共服务的动力;解决好财力不够的问题,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让基层政府有办事的财力;解决好地方政府包揽公共服务、力不从心的问题,通过改革将一些公共服务功能转向非政府组织,让社会力量承担和参与公共服务。政府创新能力的源泉政府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从三个方面获得增强创新能力的源泉。一是制度源泉。政府的创新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要依法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官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变过去的关门搞决策为开门搞决策,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使决策更为科学、更为民主,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二是人才源泉。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贤任能,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通过他们的创新去带动政府工作的创新,实现政府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群众源泉。政府的所有创新都必须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脱离了群众的创造,政府的创新活动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采取设立市长热线电话、网上留言、听证制度、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政府会议等措施,畅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各种渠道,让基层的声音、群众的声音全面地、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上来,成为制定政策、确定工作任务的依据。政府创新能力的评判一是要通过客观结果来评判,主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是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行政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是评价地方政府创新能力和工作的根本标准。具体而言,我们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要看消耗资源的产出效率、经济发展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后劲,还要看就业是否有增加、教科文卫事业是否有相应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提高、生态环境是否有改善。二是要通过公众的主观感受来评判,主要看公众的满意度。政府的创新能力强不强、工作成效大不大,最终不能由政府自己说了算,而要由最广大人民群众来评判。为此,政府要推进政务公开,使政府的工作为人民群众所理解;要在分配上兼顾效率与公开,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感受到发展的成果和实惠;要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府形象,教育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勤政廉政,爱民亲民,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第二篇: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

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全党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强新本领。我认为,这里强调的“四个新”,核心在创新,离开了创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全党和党领导的各类权力机关、群团组织都要致力于创新,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

尤其要重视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政府创新能力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我们党坚持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不是以党代政,而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威和职能,去实现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如果政府的创新能力强,就必然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政府工作生机勃勃,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确保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意图得到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反之,如果政府没有创新能力,思想僵化,不能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和老办法的束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可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就不可能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偏离党的执政目标,使党的执政意图落空。这样,就将削弱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对于这些新问题和复杂矛盾,没有现成的好办法,只能靠各级政府发挥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才能提出好的对策和办法。只有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政府创新能力的内涵政府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的创新。经济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发展理念就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最大创新,就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政府发展理念创新的根本要求。如对农村工业发展,过去我们曾提倡“村村冒烟、户户点火”,企图走非城镇化工业发展道路。受资源和生态的限制,现在此路难以为继,要求我们只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农村工业向园区、城镇集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政策的创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制定出来的,社会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变了,就要求我们的政策也要跟着变化,或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或对原有的政策进一步加以完善。三是行政管理的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解决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域存在着的“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等权力寻租的问题,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行为复杂化”。四是公共服务的创新。重点是要解决好动力不够的问题,发动群众参与县、乡基层政府领导人员的考评工作,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创新公共服务的动力;解决好财力不够的问题,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让基层政府有办事的财力;解决好地方政府包揽公共服务、力不从心的问题,通过改革将一些公共服务功能转向非政府组织,让社会力量承担和参与公共服务。政府创新能力的源泉政府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从三个方面获得增强创新能力的源泉。一是制度源泉。政府的创新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要依法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官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变过去的关门搞决策为开门搞决策,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使决策更为科学、更为民主,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二是人才源泉。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贤任能,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通过他们的创新去带动政府工作的创新,实现政府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群众源泉。政府的所有创新都必须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脱离了群众的创造,政府的创新活动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采取设立市长热线电话、网上留言、听证制度、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政府会议等措施,畅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各种渠道,让基层的声音、群众的声音全面地、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上来,成为制定政策、确定工作任务的依据。政府创新能力的评判一是要通过客观结果来评判,主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是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行政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是评价地方政府创新能力和工作的根本标准。具体而言,我们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要看消耗资源的产出效率、经济发展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后劲,还要看就业是否有增加、教科文卫事业是否有相应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提高、生态环境是否有改善。二是要通过公众的主观感受来评判,主要看公众的满意度。政府的创新能力强不强、工作成效大不大,最终不能由政府自己说了算,而要由最广大人民群众来评判。为

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全党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强新本领。我认为,这里强调的“四个新”,核心在创新,离开了创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全党和党领导的各类权力机关、群团组织都要致力于创新,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尤其要重视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政府创新能力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我们党坚持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不是以党代政,而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威和职能,去实现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如果政府的创新能力强,就必然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政府工作生机勃勃,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确保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意图得到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反之,如果政府没有创新能力,思想僵化,不能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和老办法的束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可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就不可能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偏离党的执政目标,使党的执政意图落空。这样,就将削弱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对于这些新问题和复杂矛盾,没有现成的好办法,只能靠各级政府发挥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才能提出好的对策和办法。只有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政府创新能力的内涵政府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的创新。经济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发展理念就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最大创新,就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政府发展理念创新的根本要求。如对农村工业发展,过去我们曾提倡“村村冒烟、户户点火”,企图走非城镇化工业发展道路。受资源和生态的限制,现在此路难以为继,要求我们只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农村工业向园区、城镇集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政策的创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制定出来的,社会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变了,就要求我们的政策也要跟着变化,或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或对原有的政策进一步加以完善。三是行政管理的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解决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域存在着的“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等权力寻租的问题,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行为复杂化”。四是公共服务的创新。重点是要解决好动力不够的问题,发动群众参与县、乡基层政府领导人员的考评工作,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创新公共服务的动力;解决好财力不够的问题,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让基层政府有办事的财力;解决好地方政府包揽公共服务、力不从心的问题,通过改革将一些公共服务功能转向非政府组织,让社会力量承担和参与公共服务。政府创新能力的源泉政府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从三个方面获得增强创新能力的源泉。一是制度源泉。政府的创新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要依法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官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变过去的关门搞决策为开门搞决策,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使决策更为科学、更为民主,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二是人才源泉。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贤任能,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通过他们的创新去带动政府工作的创新,实现政府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群众源泉。政府的所有创新都必须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脱离了群众的创造,政府的创新活动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采取设立市长热线电话、网上留言、听证制度、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政府会议等措施,畅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各种渠道,让基层的声音、群众的声音全面地、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上来,成为制定政策、确定工作任务的依据。政府创新能力的评判一是要通过客观结果来评判,主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是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行政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是评价地方政府创新能力和工作的根本标准。具体而言,我们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要看消耗资源的产出效率、经济发展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后劲,还要看就业是否有增加、教科文卫事业是否有相应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提高、生态环境是否有改善。二是要通过公众的主观感受来评判,主要看公众的满意度。政府的创新能力强不强、工作成效大不大,最终不能由政府自己说了算,而要由最广大人民群众来评判。为[page_break]此,政府要推进政务公开,使政府的工作为人民群众所理解;要在分配上兼顾效率与公开,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感受到发展的成果和实惠;要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府形象,教育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勤政廉政,爱民亲民,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1]

在百度搜索: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

第三篇: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战略,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明确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的职能和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从多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发挥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政府;自主创新;作用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的关健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关健又在于自主创新,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已越来越取决于科技进步的速度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创新的本质就是要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谋求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指出,要坚持自主创新,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对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重大的战略部署,对于实现我国“十一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国家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线。自主创新已不仅限于科技层面,而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点,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市场经条件下,应明确政府在提高和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职能与作用。

一、政府要明确角色定位,科学有为

提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但政府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技术创新规律,转变职能,纠正错位,收回越位,弥补缺位,正确定位。

(一)政府要既不当“运动员”,也不应当“裁判员”,而是要当“场地维护员”和“监督员”政府的作用在于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条件,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政府要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资源配置过程的监督者,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估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二)要克服完全或大部分由政府直接投资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及政府鼓励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认识和操作误区

提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既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又要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应在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技术平台和科学普及等重大公共科技产品供应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三)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完善自主创新机制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使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相协调,使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造平等自由的竞争环境,倡导自主创新精神,全面促进科技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总之明确政府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职能与作用十分重要,只有政府定位准确,才能真正发挥对自主创新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二、要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是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竞

争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应出台和建立一套扶持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和机制,加强国家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经济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全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一)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我国虽然在科技投入总量上逐年不断增长,但仍显不足,目前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1%,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另外也缺乏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的技术研究尚处于改进技术阶段,我国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成熟,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仍由政府组织实施,这也就决定了政府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相当时期内仍将发挥主渠道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健全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调整投入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研究的支持,加强对科技经费的合理配置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提高和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

一个项目的创新过程通常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过程,银行不愿提供贷款,一般投资者也不愿投资,于是就普遍存在着创新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科技融资体系,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股票上市,多渠道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改革金融、证券市场制度,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三)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降低创新型企业成本和风险

当前我国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的税率为15%,而且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内资企业所得税为33%,这种税负不公平状况,显然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于它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自主品牌产品。要以税收政策为杠杆,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实施公平税赋,完善出口退税制度,鼓励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四)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达国家的普通做法,如美国的《购买美国产品法》、《联邦采购法》等法律就专门制定了针对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政府采购的内容。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政府采购仍主要以节约采购资金为主,对促进自主创新作用不明显。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把优先考虑采购本国创新技术和产品,鼓励和促进自主创新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内容。

三、支持和激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众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增强。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有显著增长,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企业创新投入仍显匮乏,据统计多年来我国大中型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一直维持在0、5%左右,而世界主要国家企业的这一指标为2%-4%左右,企业或由于实力资金有限或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因为科技创新投资额大、见效慢而不愿投入;我国科技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主力、科研经费投入主要集中于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产学研脱节,企业研发人才不足,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仍是配角,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国家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往往难以到位,技术市场相应的中介服务不完善。总之我国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这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明显软胁。

提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健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创新利益分配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要多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健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塑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是创新之本,高素质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自主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实于人的创新活动中,自主创新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因此要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完善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人才支撑体系。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是基础。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水平。

五、实施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提升了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长期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现象,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严重脱节,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大量资金用在了引进环节上,对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投入比例仅为1:0、08。因此要正确处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明确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通过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带动我国科技水平提高,实现创新。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调控政策,支持和引导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我国经济由导入型向内生型经济转变。

六、健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促进自主创新和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在于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促进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要充分认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知识产权意识仍薄弱,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使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健全知识保护体系,营造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与转移的良好法治环境。

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就是要保护知识创造者和拥有者的合法权益,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加强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严厉制裁违法行为。

另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坚持自主创新并非排斥技术引进,也并非是封闭式创新,而是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许多国际科技合作,

在利用国际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应该注意到存在的不足,即参与的多,主导的不多;低层次的多,高层次的不够;关健性人才相当缺乏。

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我国企业及其它部门主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活动,扩大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形成国际化研发体系,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层次、规模和水平,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评论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j] .求是, 201*(24).

[2]编辑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n] . 经济日报,201*-08-29.

[3]陈晓钢.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才资源是核心[n] .光明日报, 201*-11-10.

[4]评论员.积极营造优良的自主创新政策环境[n] . 科技日报,201*-11-03.

第四篇:政府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全党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强新本领。我认为,这里强调的“四个新”,核心在创新,离开了创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全党和党领导的各类权力机关、群团组织都要致力于创新,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尤其要重视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政府创新能力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我们党坚持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不是以党代政,而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威和职能,去实现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如果政府的创新能力强,就必然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政府工作生机勃勃,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确保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意图得到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反之,如果政府没有创新能力,思想僵化,不能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和老办法的束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可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就不可能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偏离党的执政目标,使党的执政意图落空。这样,就将削弱党的执政能力。

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对于这些新问题和复杂矛盾,没有现成的好办法,只能靠各级政府发挥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才能提出好的对策和办法。只有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政府创新能力的内涵

政府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的创新。经济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发展理念就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最大创新,就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政府发展理念创新的根本要求。如对农村工业发展,过去我们曾提倡“村村冒烟、户户点火”,企图走非城镇化工业发展道路。受资源和生态的限制,现在此路难以为继,要求我们只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农村工业向园区、城镇集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政策的创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制定出来的,社会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变了,就要求我们的政策也要跟着变化,或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或对原有的政策进一步加以完善。三是行政管理的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解决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域存在着的“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等权力寻租的问题,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行为复杂化”。四是公共服务的创新。重点是要解决好动力不够的问题,发动群众参与县、乡基层政府领导人员的考评工作,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创新公共服务的动力;解决好财力不够的问题,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让基层政府有办事的财力;解决好地方政府包揽公共服务、力不从心的问题,通过改革将一些公共服务功能转向非政府组织,让社会力量承担和参与公共服务。

政府创新能力的源泉

政府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从三个方面获得增强创新能力的源泉。一是制度源泉。政府的创新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要依法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官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变过去的关门搞决策为开门搞决策,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使决策更为科学、更为民主,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二是人才源泉。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贤任能,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通过他们的创新去带动政府工作的创新,实现政府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群众源泉。政府的所有创新都必须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脱离了群众的创造,政府的创新活动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采取设立市长热线电话、网上留言、听证制度、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政府会议等措施,畅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各种渠道,让基层的声音、群众的声音全面地、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上来,成为制定政策、确定工作任务的依据。

政府创新能力的评判

一是要通过客观结果来评判,主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是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行政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是评价地方政府创新能力和工作的根本标准。具体而言,我们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要看消耗资源的产出效率、经济发展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后劲,还要看就业是否有增加、教科文卫事业是否有相应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提高、生态环境是否有改善。

二是要通过公众的主观感受来评判,主要看公众的满意度。政府的创新能力强不强、工作成效大不大,最终不能由政府自己说了算,而要由最广大人民群众来评判。为此,政府要推进政务公开,使政府的工作为人民群众所理解;要在分配

上兼顾效率与公开,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感受到发展的成果和实惠;要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府形象,教育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勤政廉政,爱民亲民,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第五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了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7月中下旬,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的调研专班在副主席带领下,深入全市各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就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8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主持召开市政协五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此议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副市长严国本出席了会议。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企业2家,中国博士后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基地2个,省级星火科技示范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葛店开发区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市金刚石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延伸了金刚石产业链,促进了我市金刚石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鄂州科技信息网已成为鄂州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的纽带。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228项,市级重点科技计划91项,开发出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36个,申请专利达211件,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8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了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还引进农业新品种76个,推广新技术120项,无公害以上农产品认证达到27个。

(三)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我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占gdp的8.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自主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等政策20余项,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在我市2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顾地塑胶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有的年销售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我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只有44%。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偏低。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技术创新对外依赖程度偏高。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仅有1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对外科技依存度在60%以上。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一些企业仍停留在赚取加工费、包装费的水平上,仅仅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来赢得暂时的竞争优势。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创新主体动力不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科技创新是政府科技部门的事,企业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现成饭”;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无意于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风险;有的创新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只上一些短、平、快项目,走一步看一步,等等,这些都造成企业对科技创新不愿投入、不敢投入。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到0.5%,区级科技经费支出仅为区科技局的办公经费,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较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0.5%,低于全国0.84%的平均水平;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不力,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未完全发挥作用,致使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梁子湖区甚至连一家银行分支机构都没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科技人才十分短缺。由于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激励机制,我市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孔雀东南飞”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人才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不能适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据统计,我市虽有5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绝大多数分布在教育、卫生、财会等领域,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只有1600余人,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引进的科技人才不到200人。四是创新激励机制不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现有的科技政策还不完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财税、信贷、政府采购、土地供应、配套建设等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而与我市紧临的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信贷等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致我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打算迁往该区发展。五是创新创业平台不健全。我市仅有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不仅如此,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于筹备阶段;科技投融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还未建立;科技信息、科技评估、科技服务机构很不完备。这些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市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首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要使我市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优势明显、极具活力、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我们只有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企业生存、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大企业要切实转变创新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抛弃违法侵权行为,紧跟科技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市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要立足市情,认真制定鼓励企业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大中型企业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大力支持葛店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借鉴香港等地经验,建议由各级政府出资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使我市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的中试基地;同时,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三)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市政府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科技三项经费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1.5%。根据我市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建议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资金多方参与,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二是积极争取税收激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我市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税务、科技部门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允许企业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行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以建设武汉城市圈为契机,把葛店高新区融入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我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的着力点,加强产业和政策融合,争取葛店高新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我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三是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沟通情况,加深理解,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加大资本注入力度,扩大担保规模,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使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选拔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选拔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建议由政府科技部门组织讲座,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精英,免费对全市科技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形势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一方面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同时,大力引进、聘用实用新型人才,借智借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人事部门要随时收集人才市场供给和企业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库,适时组织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配套服务。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人才。二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有关部门对企业引进人才,要在安家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财政可给予专项补贴;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并为其进行高层合作、交流、考察、研究创造机会;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奖励体系,除了政府每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外,鼓励各部门、各企业设立相关科技创新奖项。在对科技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进行精神和政治奖励,如:在评选市劳模时,优先考虑优秀科技工作者;在选举人大代表、推荐政协委员时,优先考虑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等,以此增强科技人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各企业要为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要宽容创新失败,努力营造参与创新和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五)部门联动,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量大面广而又持久的宏伟事业,需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营造服务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宏观引导,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配套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科技局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二是营造创新环境。要抓紧建设专家与技术、研发与制造公共平台,加快建设省级市级开发区、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企业解决人才、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营造法制环境。要增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避免知识产权流失。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立市知识产权局在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的牵头地位,强化执法工作,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专利发明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社会环境。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选用地产自主创新产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科技、科协等单位要经常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科普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素质。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营造浓厚的激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调察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5268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