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天门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激活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利用外资上存在的外资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使得外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深化。为此,我们最近对外资企业、商务、工商、税务、外汇指定银行等部门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天门市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3家。其中,经营期满的企业5家,外资转内资的3家,未领营业执照的5家,因法定地址变更而外迁的1家,法院宣告破产的1家,历年经工商局注销营业执照的73家,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5家。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中,有2家因资本金未到位等原因尚未投产,真正正常运转的有13家。13家外资企业总投资额3227万美元,注册资本2664万美元,协议外资1863万元,外商历年累计实际到资1860万美元。
从调查情况看,“三资”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天门市经济的发展。一是为天门市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201*年至201*年,天门外贸出口逐年增长,各年外贸出口额由935万美元增加到237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8.4%。其中外资企业的外贸出口额由316万美元增加到201*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38%。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由33.8%上升到87%。二是为地方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据调查,13家外商投资企业用工5095人,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对地方产业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三是为地方财政增加了税收。201*年至201*年全市外资企业分别上交税金1405万元、1173万元、899万元、1410万元和870万元。
二、天门市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外资企业涌入天门,对天门市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引资项目停留在低水平上。从近几年利用外资的总体情况看,在结构和水平上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产业层次较低。外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如服装加工、纺织、印染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项目较少,特别是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机构引进更为滞后。二是产业相对分散。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大部分外资项目未形成群体效应,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没有形成稳固的产业链。三是新兴服务业领域招商引资亟待突破。在国家新开放的服务贸易等引资领域,天门市招商(本站推荐:www.bsmz.netp;d)中心,但其核心技术仍然控制在母公司手中。从而,表面上,我国技术蒸蒸日上,但实际上,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加强,技术扩散放缓。另外,我国还存在只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问题。国际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的比例是1:10,而我国仅为1:2.5。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脱节,也导致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虚假外资现象严重
在外资大量涌入、外资企业日益发展的同时,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以及监管盲区,打着投资经商的旗号,大搞虚假投资。比如,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201*年香港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等自由港在我国投资大幅增加,其投资总量达到361.4亿美元,远远超过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因而有分析人士认为此等离岸中心的投资总量如此之大,其中不乏很多国内资金在此中转的虚假外资,此现象已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利益,破坏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四)外资到位率低
随着我国引资项目金额、数量的高涨,很多地区协议项目大,但实际资金到位率低的问题逐渐突出。外商资金不到位,合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不免陷入困境,从而造成一些大型项目停滞,中方已投入资金长期不能创利等。
(五)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及其产业的转移,一些劳动密集、自然资源密集、污染密集的产业也随之传入中国。中国外资进入环境标准的低门槛,使得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存在巨大的负外在性。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我国专家1990年代中期和201*年研究表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3%-4%。而据国家环保总局201*年调查,西部9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就高达1,494亿元,占9省区gdp的13%。可以想见,如果这些污染密集产业的生产超越我国资源、环境的承受能
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各项立法,加强外资监管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根本保障。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能就此限制利用外资。实践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在外商投资领域完善各项立法、强化执法来解决问题。
在立法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出台与完善我国在反垄断、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外资进入标准、外汇监管标准以及国内消费者保护标准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逐步平衡我国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利用法律来切实维护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利益。当然,近年来我国在立法方面也大有进步,相继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但是,除完善立法外,我们还存在执法力度不够,外资监管薄弱的问题。因而,加强在外资进入、外汇管理、环境监管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同样任务艰巨。
(二)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宣传等方法,改变各级政府及企业的传统引资观念
不可否认,近年来,外资的使用在中国出现种种问题,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及企业领导层对外资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盲目地认为只要外资进入都会为地方带来利益,从而忽略了诸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引资成本问题,放松了对外资的选择与限制。二是对跨国公司过分信任,简单的把其产品、设备投入与高质等同起来,急切引资的心理就易上当受骗,引进虚假外资。因而,从高层领导开始,通过各种培训学习、讲座教育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某些政府及企业决策主体的传统引资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引资意识,对高效引资具有决定性作用。另外,正确的引资观念有助于各级地方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项目履约率,解决资金到位率低的问题。
(三)改变部分不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方法
目前,我国在干部政绩考核方面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gdp和引资总量成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目标和标准,这自然会使得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自身利益、或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弄虚作假。因而,除了修正错误的引资观念外,还必须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方法,突出引资质量、引资领域、引资结构等在利用外资现阶段的考核权重,严格防范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个人道德风险,以有利于我们根据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效引导外资投向。
(四)优化产业结构
王妍等:中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在产业结构发展方面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最重要因素。外资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过重投入,不仅会加剧我国产业发展的畸形,也必将导致我国引资的科技含量不高,核心技术不强,且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优化产业结构问题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并引起多方重视,但是经过努力,成效并不明显。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没有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引资的基本指导思想。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在吸引外资方面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及时制定或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相
关政策,鼓励外资更多的投向第一及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电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类项目。另外,由于国际资金产业流向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因而加快我国第三产业自身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力,也是吸引外资进入的必要因素。
(五)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我国产业发展来看,国内企业能力的提升,国内竞争力的加剧,都会迫使跨国公司加大其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r&d)投资,从而改善外资的产业投资结构与质量。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多是为了增强其在华竞争力、保有或扩大市场份额。本土企业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化。因而,培养本土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重新构建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力量,鼓励、促进国内的专门社科机构与企业联姻,实现双方信息、资源、技术共享,支持企业进行必要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利用企业能够更了解市场的特点,使国内的研究项目与执行方式更贴近市场需要。通过支持加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来使其获得可与外资企业抗衡的技术能力,从而迫使跨国公司调整在华的投资流向,帮助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外资质量。
(六)以环境保护为目标
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栖息的家园,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那么整个国家和民族也将失去生存条件。因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环境为重要基础条件,在引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一种重要的引资成本,给予充分重视。首先,修改、完善产业准入政策,通过制定不同行业新兴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更多的引向需求增长快、生产污染少的领域。其次,对于已经批准的高污染项目、企业,对其排污量、资源使用破坏量等进行严格监管,将经济手段引入环境执法,逐步形成健全的外商投资环境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体系,以及科学的外商投资环境管理体制。对超标排污及资源消耗严重者进行严厉的经济惩罚,加大其排污的机会成本,从而起到震慑功效。
参考文献:
[1]王学鸿.论新世纪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j].学术探索,201*,(04).
[2]樊薇.提高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水平的策略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1*,(03).[3]多淑金.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保护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陈祥升,林枫.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企业活力,201*,(04).[5]曹秋菊.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5).
[6]王学鸿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
[7]王学鸿.有关跨国公司理论的五种范式分析[j].世界经济,1999,(07).[8]王学鸿.边疆民族地区吸引外资的优势与劣势分析[j].世界经济,201*,(07
第五篇:中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1*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保持持续增长,外商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全球跨国投资流动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各个方面也正在发生变化。在分析中国吸收外资近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在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虚假外资;服务业
一、现阶段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一)外商投资产业分布失衡,无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资在中国的投向表现出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过重,第一、第三产业过轻的局面。截至201*年底,我国三个产业累计合同利用外资比重分别是1.96%,68.69%,和29.36%,其中制造业就占据第二产业引资总量的90%左右。由数据明显可知,外资对于中国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远远比不上对制造业的作用,服务业在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远远落后于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这种外资结构的倾斜不仅加大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同时也加大了三次产业之间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能力的距离。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而起到了负面效应。
(二)外资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低且消化不足
从我国外资的来源结构来看,亚洲经济体为我主要外资来源国,占据了我国引资总数的50%以上。但在亚洲国家中来我国投资的多为中小企业,且投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和组装行业为主,使我方企业难以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更难以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即使是出于成本及利益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其亚洲研发(r&d)中心,但其核心技术仍然控制在母公司手中。从而,表面上,我国技术蒸蒸日上,但实际上,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加强,技术扩散放缓。另外,我国还存在只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问题。国际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的比例是1:10,而我国仅为1:2.5。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脱节,也导致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虚假外资现象严重
在外资大量涌入、外资企业日益发展的同时,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以及监管盲区,打着投资经商的旗号,大搞虚假投资。比如,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201*年香港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等自由港在我国投资大幅增加,其投资总量达到361.4亿美元,远远超过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因而有分析人士认为此等离岸中心的投资总量如此之大,其中不乏很多国内资金在此中转的虚假外资,此现象已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利益,破坏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四)外资到位率低
随着我国引资项目金额、数量的高涨,很多地区协议项目大,但实际资金到位率低的问题逐渐突出。外商资金不到位,合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不免陷入困境,从而造成一些大型项目停滞,中方已投入资金长期不能创利等。
(五)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及其产业的转移,一些劳动密集、自然资源密集、污染密集的产业也随之传入中国。中国外资进入环境标准的低门槛,使得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存在巨大的负外在性。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我国专家1990年代中期和201*年研究表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3%-4%。而据国家环保总局201*年调查,西部9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就高达1,494亿元,占9省区gdp的13%。可以想见,如果这些污染密集产业的生产超越我国资源、环境的承受
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各项立法,加强外资监管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根本保障。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能就此限制利用外资。实践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在外商投资领域完善各项立法、强化执法来解决问题。
在立法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出台与完善我国在反垄断、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外资进入标准、外汇监管标准以及国内消费者保护标准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逐步平衡我国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利用法律来切实维护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利益。当然,近年来我国在立法方面也大有进步,相继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但是,除完善立法外,我们还存在执法力度不够,外资监管薄弱的问题。因而,加强在外资进入、外汇管理、环境监管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同样任务艰巨。
(二)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宣传等方法,改变各级政府及企业的传统引资观念
不可否认,近年来,外资的使用在中国出现种种问题,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及企业领导层对外资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盲目地认为只要外资进入都会为地方带来利益,从而忽略了诸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引资成本问题,放松了对外资的选择与限制。二是对跨国公司过分信任,简单的把其产品、设备投入与高质等同起来,急切引资的心理就易上当受骗,引进虚假外资。因而,从高层领导开始,通过各种培训学习、讲座教育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某些政府及企业决策主体的传统引资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引资意识,对高效引资具有决定性作用。另外,正确的引资观念有助于各级地方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项目履约率,解决资金到位率低的问题。
(三)改变部分不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方法
目前,我国在干部政绩考核方面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gdp和引资总量成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目标和标准,这自然会使得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自身利益、或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弄虚作假。因而,除了修正错误的引资观念外,还必须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方法,突出引资质量、引资领域、引资结构等在利用外资现阶段的考核权重,严格防范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个人道德风险,以有利于我们根据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效引导外资投向。
(四)优化产业结构
王妍等:中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在产业结构发展方面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最重要因素。外资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过重投入,不仅会加剧我国产业发展的畸形,也必将导致我国引资的科技含量不高,核心技术不强,且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优化产业结构问题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并引起多方重视,但是经过努力,成效并不明显。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没有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引资的基本指导思想。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在吸引外资方面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及时制定或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相关政策,鼓励外资更多的投向第一及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电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类项目。另外,由于国际资金产业流向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因而加快我国第三产业自身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力,也是吸引外资进入的必要因素。
(五)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我国产业发展来看,国内企业能力的提升,国内竞争力的加剧,都会迫使跨国公司加大其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r&d)投资,从而改善外资的产业投资结构与质量。目前,跨
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多是为了增强其在华竞争力、保有或扩大市场份额。本土企业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化。因而,培养本土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重新构建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力量,鼓励、促进国内的专门社科机构与企业联姻,实现双方信息、资源、技术共享,支持企业进行必要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利用企业能够更了解市场的特点,使国内的研究项目与执行方式更贴近市场需要。通过支持加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来使其获得可与外资企业抗衡的技术能力,从而迫使跨国公司调整在华的投资流向,帮助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外资质量。
(六)以环境保护为目标
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栖息的家园,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那么整个国家和民族也将失去生存条件。因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环境为重要基础条件,在引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一种重要的引资成本,给予充分重视。首先,修改、完善产业准入政策,通过制定不同行业新兴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更多的引向需求增长快、生产污染少的领域。其次,对于已经批准的高污染项目、企业,对其排污量、资源使用破坏量等进行严格监管,将经济手段引入环境执法,逐步形成健全的外商投资环境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体系,以及科学的外商投资环境管理体制。对超标排污及资源消耗严重者进行严厉的经济惩罚,加大其排污的机会成本,从而起到震慑功效。
参考文献:
[1]王学鸿.论新世纪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j].学术探索,201*,(04).
[2]樊薇.提高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水平的策略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1*,(03).[3]多淑金.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保护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陈祥升,林枫.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企业活力,201*,(04).[5]曹秋菊.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5).
[6]王学鸿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
[7]王学鸿.有关跨国公司理论的五种范式分析[j].世界经济,1999,(07).
[8]王学鸿.边疆民族地区吸引外资的优势与劣势分析[j].世界经济,201*,(07). 转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53044.html
- 上一篇: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周记
- 下一篇:市场推广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