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请你支持www.bsmz.netdash;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二、 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部门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民经济人队伍,让我们沿江开发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沟通、左右呼应、内外衔接”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绕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粮田,多种弱筋小麦、优质大米,同时种一些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镇“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4、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完善“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镇机关干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5、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布点加工,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农民进厂入镇就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双带一争”型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支农份额,促进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编报项目上争国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泰兴市七圩镇镇长董剑东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201*、2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1*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1*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1*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1*年增长820元。同时201*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1*年、201*年、201*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1*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201*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
第三篇: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泰兴市七圩镇镇长董剑东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
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201*、2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1*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1*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1*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1*年增长820元。同时201*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1*年、201*年、201*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1*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201*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目前,我镇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字当头。干部怕难怕冒风险。对现阶段村干部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到在经济发展上开拓创新。群众怕苦怕出门。有的认为只要有几亩田就不怕没粮吃,只要有几亩水面就不怕没有钱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得过去就行了;有的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面遇到一点苦就受不了。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图享受,一稻一麦,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时间;有的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老板型”、“经济能人型”的干部不多;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
第四篇: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泰兴市七圩镇镇长 董剑东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201*、2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1*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1*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1*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1*年增长820元。同时201*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1*年、201*年、201*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1*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第五篇: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由常委会副主任同志牵头,组成了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志任组长、副主任委员同志任副组长,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省农牧厅及部分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和有关市州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于5月至9月,对我省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
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省中小企业局、省农垦集团的专题汇报,并先后赴河南、山东、湖北、**和我省平凉、庆阳、白银、金昌、临夏5个市州的10个县、22个乡镇、46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20次,填写调查表300份,调研覆盖面大,工作比较扎实。
经过调研,总的印象是:在党中央加大农业投入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省农业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解决了粮食自给不足的矛盾,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迈进,农民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由此带来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多元化发展。在我们召开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会和走访农户现场,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热情赞扬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一致认为当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农民增收最多的时期。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农民收入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分析
(一)农民收入变化的几个阶段
总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民收入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3),稳定增长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省全面推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1元增加到1993年的551元,净增450元,增长4.46倍,年均递增10.47%。
第二阶段(1994-1998),较快增长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宏观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为农村非农产业的成长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也为农产品的需求开辟了市场。1994年和1996年国家两次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价幅度为40%左右,市场农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这一阶段,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51元增长到1394元,净增843元,增长1.53倍,年均递增11.22%。
第三阶段(1999-),缓慢增长阶段。受1997年亚州金融危机的影响,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农村经济发展趋缓。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销售不畅。这些不仅影响农产品需求增长和价格走高,而且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阶段,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94元增长到1590元,三年增加了196元,年均增长65元。
第四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发了关于农业发展的六个一号文件,将农民增收确定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确立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一是免除“皇粮国税”,让农民休养生息。我省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农业税,全省农民人均减负72元。二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仅至7月,全省用于农业事业专项资金、向农民发放的各种补贴、补助资金的总额达194.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13.?02亿元、省财政安排33.83亿元、市县安排26.54亿元。三是实施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奶牛、生猪良种、能繁母猪等直补政策,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起到了抑制粮食价格下跌和稳定农民收入的效果。五是致力于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全省农民工输转由的267万人增加到的426万人,增长1.6倍,年均增长8%;劳务收入由40亿元增加到256亿元,增长6.4倍,年均增长36%。六是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制体制保障。这一阶段是我省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人均纯收入由1590元增长到2723元,净增1133元,增长71.26%,年均递增11.36%。
(二)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23.80元,比上年增长16.95%,增幅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是继我省农民纯收入增速9.1%水平后的又一新高,增速为10年以来最高,位居全国第九位。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867元,增长21.2%;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1543.2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5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