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青岛理工大学郭峰教授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22 05:11:45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青岛理工大学郭峰教授事迹材料

一心育人与教书 不知名利为何物

--青岛理工大学郭峰教授事迹材料

1994年,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时,一名家境困难的学生父亲病逝,他当即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元给学生以解燃眉之急;

201*年,他婉言谢绝了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摩擦学会会长的邀请,毅然回到了自己母校--青岛理工大学。凭着感恩母校、反哺青岛的满腔激情和过硬的科研能力,一年内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201*年香港特区的资助基金(cerg);

虽年仅44岁,他可是名声在外的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兼任山东省高校摩擦学与先进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摩擦学杂志《frcition》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理事,摩擦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从教20多年来,他只知潜心教书育人,只知专心培养学生的“三力”:对于科学现象的判断能力,对于外界诱惑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持之以恒追求科学真理的毅力;却从来不知名利为何物;

他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乐于奉献,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中享有较高威信。201*年荣获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就是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郭峰。

真情汗水洒讲台 敬业无悔心不改

郭峰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却一直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且勇于改革。他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特别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最新前沿知识的教授,鼓励学生将课程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规划相联系。连续7年,他承担本科测控专业的《工程光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通过提纲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摆脱知识获取的单一性和依赖性,通过教科书、网络和文献等多种方式自觉地获取本课程的知识;通过讨论式教学,建立主动性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他总是把最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查阅学科最新文献,如光学中负折射率材料的发展和隐身技术等,有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采用音像结合的英文教学,效果很好。通过课题作业,锻炼学生的团队和协做精神;针对光学中一些较为抽象的章节,如像差等,他编写了模拟教学软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郭峰教学中最突出的特色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在《工程光学》教学中,利用科研项目的测量系统,为本科生增开了教学实验。因材施教,以兴趣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工程或技术应用使学生去体会课程学习的价值。他在自己的摩擦学实验室设立了本科生研究助理制度,每年招募对实验室工作感兴趣的同学,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开展技术性和初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有2人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香港城市大学任助理研究员。201*级学生车强设计的“油膜光学测量系统”,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他非常强调创新,他精心钻研创新大赛项目,在学校组织学生全员参与,精心挑选并培训学生。他指导的“汽车误断制动安全保护系统”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

郭峰始终认为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大学期间对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最好的训练。在选题方面,所准备题目全部来自企业和科研项目的具体问题。倡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使得学生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设计或论文。学生开始毕业设计时,他会与学生在题目选择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在设计过程中严格管理,指导精益求精,同学生一起工作。 他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点接触弹流润滑薄膜厚度测量仪”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常明升,201*), 本科生毕业论文“润滑油膜厚度数字化测量系统” 获青岛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车强,201*)。他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基于labview的电磁能量转换模块的寿命测试系统”已经应用于青岛澳格纳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刘秀芝,201*)。

不计名利育新人 学术人格至真纯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郭峰强调原始创新,成效显著。他不受当今某些浮躁的学术风气的干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氛围。无论在国内或国外,他时刻保持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论文,一字一句的修改;对学生的举止,一言一行的指点。郭峰自己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不弄虚作假,以踏实、诚实和纯净的心态对待学术。他为了学生的一个细微的数据,往往夜以继日反复验证数日,同一个数据的得出至少重复三次。郭峰教授坚持以开放的态度指导学生,他认为学生培养的成功与否,学生自身的提高是最重要的标准,而不是以为老师创造出多少论文为标准。

郭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只要在挫折面前埋下头、咬牙坚持过去,永不言败总会成功!”在他的教诲和熏陶下,多个学生的论文在国内获奖,其中不少学生追随他的足迹,投入到前沿科技研究的事业中。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2人次在国际学术会议获奖(201*:杨淑燕,第六届中国摩擦学国际会议最佳报告奖; 201*:栗心明, 第五届中国摩擦学国际会议最佳海报报告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作者:付忠学),多人在学期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申报发明专利。

他还强调研究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与法国、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学术合作,进行研究生的互派。

自主创新倾热血 科研执着结硕果

郭峰在摩擦学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公开发表研究论文85篇,其中sci英文论文37篇。在润滑薄膜测量系统方面获发明专利2项,另有4项在实审中。在国内外摩擦学学术会议完成邀请报告3次,大会特邀报告1次。研究成果获得201*年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负责的国家基金项目201*年获基金委机械学科优秀进展项目(全国排名第四),获201*年英国工程摩擦学杂志年度最优论文奖(此奖每年只评1篇,且是我国摩擦学界首次获此奖励)。

作为课题负责人,他承担的主要项目包括:“973”子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与香港城市大学摩擦学研究组合作申请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基金项目4项。

在青岛理工大学他建立了薄膜润滑实验室,进行摩擦学的研究及专业人才培养,同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台湾虎尾科技大学开展了多项合作研究,共同进行研究生培养。研究成果获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次,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所负责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优秀进展项目1次;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润滑薄膜测量技术,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其中2项已获授权。所研制的实验测量系统已经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台湾精英科技有限公司(sense tek co.,ltd)等多个研究组应用。201*年应台湾虎尾科技大学邀请,对该校进行了学术访问并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

他在研究中发现的弹流润滑入口凹陷的现象,被国际摩擦学杂志的匿名评审专家认为是“是原创性的”、“给出了人们期待的有关光弹流领域的新的理论思考”。法国insa-lyon的vergn研究组、日本九州大学的yagi等都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研究。他近期研发的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得到了日本摩擦学会前会长兼田教授的高度赞扬:“你的系统机理完美,敬佩你的能力……”。清华大学雒建斌院士和捷克布尔诺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本测量系统为摩擦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现在这套系统已在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及台湾精英科技得到了应用。

他还在青岛理工大学摩擦学实验室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自主研发几个系列的薄膜润滑测量系统,做出了非常有特色的成果;同时建立了先进的摩擦学实验平台,新增了umt摩擦磨损测量系统,表面形貌仪器,afm等研究设备,总值约980万元;并且初步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借助政策,引进了不同学科背景的留学归国人员4名,建立了12人的研究团队。研究方向由原来单一的弹流润滑发展为摩擦化学、材料摩擦学及摩擦学测试等多个交叉学科方向。近年来,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1项,发表sci论120余篇。与众多机械企业如四方车辆研究所、通用五菱等诸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在对外术交流方面,先后和法国insa lyon、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兰州物化所等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今年,和清华大学一起承办了摩擦学前沿研讨会;并在201*年中国青年摩擦学大会获得优秀组织奖,取得201*年中国青年摩擦学大会的承办权。

这就是郭峰教授,一个默默奉献的普通的人民教师;虽平凡,却用智慧和青春描绘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虽清贫,却用双手托举着祖国富强的明天!

第二篇:大学教授的先进事迹材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00多万城区人口停水,4天后实现供水;

太湖蓝藻暴发,17个小时后自来水异味消失;

广东省北江流域发生镉污染,3个小时后形成治理方案

……

这些城市供水危机能够如此高效地化解,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晓健。几年来,他就像一名特殊的消防队员,先后十多次奔赴重大水污染事故现场,为数千万居民第一时间解除用水危机。这让他获得了“清华制造的治水大师”的赞誉。

成功化解用水危机

除嗅专家名扬海内

作为城市应急供水领域的领军人,张晓健被公众所熟知还是因为201*年成功处理无锡用水危机事件。

201*年6月2日,《无锡日报》头版刊登了《感谢你,除嗅专家》的文章,让无锡人记住了这样一位城市英雄,也向张晓健表达了无限的敬意和谢意。

提到太湖,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太湖美,最美太湖水”,然而在当年5月,一场大规模的蓝藻暴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当地技术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但均未能奏效。

危机爆发的第三天,5月31日中午,张晓健接到了无锡市的求助电话,他放下电话后,拎上包就上了飞机,当天下午就赶到了无锡。刚走下飞机舷梯,他就给在场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我有信心让无锡市民尽快喝上清洁水!”

张晓健的信心不是没有来由的,对于他来说,自来水发臭的成因其实并不难分析,关键的是必须找出致嗅物质,并将其全部去除。

张晓健说,水体污染后,自来水为什么一下子这么臭,味道这么大?是因为天气比较热,水位低,造成水体缺氧。水里就出现大量的致嗅物质,包括厌氧的微生物、藻类尸体分解的产物等,而无锡采用国内常规的水处理净化技术,无法应对致嗅物质造成水的味道问题。

“应对措施就两条:一是尽快搞清产生嗅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二是完善净水措施,尽快完成除嗅技术。”张晓健迅速与无锡市方面的专家会合,讨论制定解决方案。

事实上,在张晓健来无锡之前,无锡市相关技术部门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借鉴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中所采取的利用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氧化剂的手段来去除嗅味,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问题在哪儿?张晓健抵达无锡之后便和助手直奔自来水厂,一头扎进了水质检测中心的实验室,了解情况、取样、试验。从晚上7点开始连夜开会,制定了方案。

“会议开到12点有了方向。”张晓健果断地决定对高锰酸钾和活性炭投放工序进行调整。方向确定之后,张晓健马上开始做实验。“到了凌晨4点基本有了数据,到早上7点40分,得到第三批的最后一个数据,所有特定的项目都达标。”也就是说,工艺取得成功。

无锡市的水厂立即按照张晓健制定的方案进行调整。无色无味的清水从水厂汩汩流出!

无锡市民重新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而张晓健却整整瘦了三公斤。

从管道工到名学者

人生角色实现转变

“我也曾经是一名工人。”采访中,张晓健毫不掩饰自己的出身。1968年,初中毕业的张晓健被分配到北京焦化厂做了一名管道工。

“我在那里整整工作了5年,这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提起往事,张晓健还有些激动。那段时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对给水排水工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张晓健被推荐到清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深造。这之后,他又先后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了我国培养的第一个环境工程博士。

从工人到学者,张晓健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也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1986年博士毕业后,张晓健一直从事满足我国供水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应用性和前瞻性研究,近几年又将饮用水应急供水安全保障作为科研主攻方向。

张晓健说,之所以要选择这个方向,源于他参与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经历。201*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进入松花江,哈尔滨市的自来水被迫停水。张晓健当晚赶到哈尔滨,立即指导工作人员进行试验。但在第二天中午向省政府汇报确定供水技术方案时,成功的试验数据却只有两个。尽管哈尔滨在短时间内恢复了供水,但张晓健意识到,面对突发污染事故,基础研究太薄弱,临时研究应对技术太被动了。

回到北京的张晓健立即投入到了相关研究,并确立了“从事故中的临时被动应对,转变为提前主动系统研究,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思路。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中,组织了全国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技术研究课题。

“在发生事故时,怎么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处理水危机的办法?”针对许多人提出的这个问题,张晓健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编写了一本400多页、有上万个数据的手册——按图索骥,可以找到100多种污染物的适宜处理技术、工艺参数和最大应对倍数,可应对饮用水相关指标中85%以上的污染物。

手术过后坚持上课

清华教授感动校园

在清华大学,张晓健一直承担着为研究生授课的工作。尽管平时科研任务十分繁重,但他还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上。

对于这一点,张晓健的学生贾瑞宝深有体会。贾瑞宝说:“张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很多同学毕业多年还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张老师上课的情形。”

在传授知识时,张晓健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处理无锡用水危机事件时,他就把研究生带到了现场,而无锡之行更引出了一段佳话:研究生刘尧因为在无锡的出色表现得到当地领导的好评和青睐,毕业后到无锡市水务集团挂职担任总经理助理。

而最令学生们感动的是,张晓健敬业的精神。他因为生病,动过两次大手术。但他总是尽量坚持上课,病情好转就第一时间回到校园。

张晓健的一位学生回忆说,那时候常常看着张教授带着脖子上长长的伤口,坚持讲课;怕声音太小影响教学效果,他就带着扩音器上讲台;即使说话困难也要坚持参加组会,一开就是一整天;他和学生们讨论课题,常常是夫人打过好几次电话,仍不见他回家。

当记者和张晓健说起这些事时,他只是淡淡一笑。张晓健说:“从前辈手中接过教鞭后,我就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不能辜负学生们的期望。”

个人档案

张晓健,1954年出生,现为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个环境工程博士,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孟二冬式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今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三篇:山西大学郭佩祥事迹材料

秉承创新思维走向田野社会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候选人郭佩祥事迹材料

四年,山西大学郭佩祥,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怀揣挑战梦想,秉承科技创新精神,在导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协作下,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6项。他坚持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期间曾前往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江西等9个省的21个地级市、24个县、13个乡镇、21个村庄、12个企业和15个政府部门展开了长达四年的社会调查,其中在某样本村驻村调查时间前后长达2个月。撰写村庄普调报告10篇,专调4篇,获访谈记录约15万字,收集调研材料约950万字,撰写调研报告21篇23万字,为党和政府提供政策参考。

作为新时期大学生,他敢于担当,积极为资源型农村发展出谋划策,为维护农民利益奔走呼喊:他主持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煤矿的开采开发对矿区乡村治理的影响》获得了全校唯一的中期、结题检查优秀鉴定,他撰写的调查报告《农民利益是如何被损害的—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博弈与利益失衡》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他乐于奉献,时常和身边的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积极与同学交流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先后为本科生作报告十余场,听众达8000余人次,帮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尤其是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挑战杯”竞赛。在他的帮助下,组成团队申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下乡去村里搞社会调查,组队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已在山大蔚然成风。

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等20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专访报道和转载报道。人民日报以《讲文明基因融入血脉》为题介绍了郭佩祥的事迹,中国青年报也这样评价他:“大学生深入基层的优秀范本”,山西日报认为郭佩祥的事迹“展示出新时期年轻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他把中国梦当做人生的航标,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所学知识,造福社会和民众。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怎样的艰辛努力,让他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的探索者,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挑战梦想激扬青春

郭佩祥,男,中共党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级国际政治专业,文学院201*级新闻学专业(双学位),现已保送至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大学期间先后担任全国学联副主席、山西省学联主席、山西大学学生会主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是全国学联二十五届二次全会代表、第三次主席团会议代表,团山西省十四大代表,山西大学学生会第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届主席团换届大会代表。

郭佩祥同学于201*年12月—201*年12月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五期培训班,并于201*年2月24日至3月4日参加了由团中央、全国青联举办的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印度活动,赴印度开展出国学习交流。在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代表全校2万名学子发言,并获得山西大学改革发展突出贡献人物,是全校唯一获此殊荣的本科生。

他积极投身和服务学校团学工作,作为山西大学学生会主席团选举史上第一位全票当选的主席,他肩负重任,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谦虚实干,提出了学生会的建设目标和干部培养目标,推进山西大学学生会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一部一品、维权工作、组织制度建设等工作,实现了山西大学学生会的改革转型,并顺利完成了建校110周年、第六届中博会、第四届能博会志愿者招募以及建党90周年、建团9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任务,得到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辛勤的努力和探索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学期间,郭佩祥同学曾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201*年铁路春运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青年志愿者、山西省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山西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山西大学建校110

周年校庆工作优秀学生、山西大学“挑战杯”科技创新奖学金10000元山西大学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山西大学优秀学生会干部等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18项。

二、创新思维研究科学

郭佩祥同学从大一开始,坚持创新精神,在导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帮助下,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山西大学本科生第八、九期科研训练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他所主持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是全校09级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唯一中期结题的“双优”鉴定,其科研经历具体如下:

201*年4月,主持山西大学第八期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煤矿的开采开发对矿区乡村治理的影响》;201*年7月,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煤矿的开采开发对矿区乡村治理的影响》(编号:101010806);201*年7月,任国家民政部、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百村十年”科研项目驻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高村乡西贺村调研员;201*年8月,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煤矿产权制度与资源型乡村治理》的调查研究;201*年4月,主持山西大学第九期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资源型农村发展路径研究》,已顺利结题;

郭佩祥同学在开展科研项目中,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相结合”的“三结合”科研方法,通过研究煤矿的开发与矿区乡村治理的关联度,考察农民利益是如何被损害的,揭示资源型农村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进一步理顺煤矿开发与矿区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找到了资源型农村维护农民利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出路,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为全省乃至全国矿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其调查报告也呈交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党和政府作出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为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郭佩祥同学也积极号召同班同学和学弟学妹参加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在他的带动下,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由201*级的1项增加到201*、201*级的20项,帮助同学们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扩大了科技创新的影响力。

三、走向田野与社会

郭佩祥同学从大一上半学期开始,坚持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其导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合作下,利用在校双休日及寒暑假时间,前往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江西等9个省的21个地级市、24个县、13个乡镇、21个村庄、12个企业和15个政府部门,走访农民7000人次,展开了长达四年的社会调查,其中在某样本村驻村调查时间前后长达2个月。撰写村庄普调报告10篇,专调4篇,获访谈记录约15万字,收集调研材料约950万字。

在社会调查时,他和他的团队成员采用问卷调查、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等方法,努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乡镇、煤矿和村庄的文献资料(县志、村史、族谱、碑文、各种会议记录、各单位历年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思想汇报、村民上访材料、村务公开底稿、村级账目往来等)、访谈资料(调查问卷、现场观摩、采访录音整理等)。在采访中他们着重对以下人群进行了访谈:镇政府领导人员、公务员及工作人员、煤矿办公室工作人员、村庄在任及退休的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村集体聘用的工作人员(会计等)、老年人、老党员、个体工商户、普通村民。

在农村,在基层,他学会了养猪、喂鸡、做农家饭,种田园地,就连小时候发动不开的拖拉机现在也能开的相当顺溜,基层社会实践经历给予郭佩祥太多终生难忘的回忆,促进了人生发展,培养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他也把这种喜悦传递给身边的同学,积极号召他们也到农村,到基层走走看看,在广阔的田野和社会找到人生的梦想。在他的带动下,山西大学涌现出了下乡热,他们背起行囊,走向广阔的田野社会,信念坚定的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四、八方精英齐聚大连山大学子勇夺桂冠

201*年10月,他积极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作品《农民利益是如何被损害的—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博弈与利益失衡》获得特等奖

他的报告通过对山西省的一个资源型农村a村的典型案例调查,

梳理了a村土地被征用、占用或倒卖的事实以及土地补偿款的使用和分配情况,从两委矛盾、干群矛盾和矿村矛盾的视野下研究了煤矿企业、乡镇政府、村级组织、村干部、村民、黑恶势力等不同利益主体在土地征用和征地补偿款分配中的利益博弈以及由此造成的利益失衡,提出了资源型农村维护农民利益的对策建议,为全省乃至全国资源型乡村治理提供政策参考。

在大连参加全国挑战杯过程中,郭佩祥同学精心布展,认真答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表达能力和高度的团队精神向全国的来宾展示了新时期青年学子的风采,赢得了评审专家组和各高校观摩团的一致好评!郭佩祥同学也积极宣传挑战杯的科技创新理念,先后为本科生作报告十余场,听众达8000人次。今天,在他的影响下,山西大学越来越多的同学积极组成团队,开展科学研究,报名参加挑战杯,挑战的精神和科学的荣光在山大蔚然成风。

五、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从小就爱“管闲事”的郭佩祥,把为大家服务放在了心底:初中他在班里当班长期间组织大家勤俭节约,把自己的废纸费本塑料瓶子积攒起来卖了钱充当班费;利用寒假时间在当地的工程队当砖瓦工,向工人叔叔学习劳动的经验;利用暑假时间在饭店当传菜员,体验人世的酸甜苦辣。

大学四年来,郭佩祥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利用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调查,撰写了《山西大学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山西大学学情调研报告》《关于山西大学学生宿舍网络运行现状的调查报告》等调研报告21篇约23万字,参与调研人数已达3万人次,部分报告(内参、情况汇报)已提交共青团中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大、省纪委、某市市政府以及山西大学校党委、校团委,他以他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成果,积极为党和政府以及学校提供政策参考,为造福社会,造福民众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201*年7月以来,郭佩祥同学的自强事迹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黄河电视台、山西青年报、太原晚报、山西大学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原创专访报道,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山西新闻网等200多家中央和地方主流门户网站进行了转载报道,他的事迹受到越来越多的同学的关注,也传播了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的理念。具体情况如下:

《将文明“基因”融入“血脉”》,人民日报;《一个大学生的村庄调查——乡村干部影响农村兴衰》,中国青年报,201*年11月10日11版;《一个90后学子的社会调查之路》,山西日报,201*年12月16日b1版;《山大学子填补我省挑战杯特等奖空缺》,山西日报,201*年10月26日b2版;《与7000农民一对一探讨利益纠纷》,山西青年报,201*年10月30日11版;《山大学子勇夺挑战杯特等奖》,太原晚报,201*年11月16日;《挑战梦想,激扬青春—写在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之后》,山西大学报,201*年11月18日3版;《大学里的下乡热》,黄河电视台,201*年6月25日;《热血青春跟党走》,山西电视台、黄河电视台 ,201*年7月1日。

在媒体和社会的帮助下,资源型农村农民利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学生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挑战梦想也深深扎根在同学心中,郭佩祥也作出了自己微薄的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郭佩祥同学将在“中国梦”的指引下,继续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求真务实,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奋发成才,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断地挑战梦想,激扬青春,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多的进步!

第四篇:理工大学留学生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孟加拉“高干子弟”,在**留学4年,有着两年的义工经历;

■他每月的生活费是800元的奖学金,却坚持到协和医院帮助白血病患儿;

■除夕之夜,他冒着严寒从湖水中救起一个轻生的**女学生。

在**,提起加力布,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只有23岁的孟加拉国留学生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今年4月,他荣获“**五四青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年奖章”,成为**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外国人。

“加力布--就是你家里的一块布。”初次见面,这个皮肤黝黑的孟加拉国小伙子这样介绍自己。他现在是**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一名留学生,来中国已经4年的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从外貌上看,很难想象出这个年纪轻轻的外国小伙子在中国已经救了3个人的命。

除夕跳湖救起轻生女

今年大年三十的下午,加力布骑摩托车带着一个留学生同学,去找朋友打球。就在他们骑车经过一个湖边时,发现那里聚集着一群人。加力布好奇地凑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旁边的人看到是个外国人便说:“不关你的事,已经叫警察了。”他探头一看,原来有人跳湖了。加力布把手机和钱包扔给朋友,脱了衣服就往湖里跳了下去。可刚一跳入水中,他就立刻缩了回来。当天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这个生长在热带的青年第一次体会到了冰冷刺骨的滋味。他在水浅的地方搓了一下身体,又跳了下去。快接近落水者时,加力布才发现是个年轻的女孩。当他要拉她上来时,女孩拼命挣脱,甚至拉着他一起沉下去。加力布从水中探出脑袋,对女孩说:“你看我一个外国人都来帮你了,有什么事我们上去说,我会尽力帮你的。”女孩犹豫了一下,加力布趁机一把拽住了她,将她拖上了岸。

已冻得毫无知觉的加力布,小腿被湖中的石块划出一道血口。随后赶来的警察,将女孩送到了医院。回去洗了个热水澡的加力布从警察那里得知女孩到医院后不说话也不接受治疗,便急忙赶到医院。医生告诉他,女孩割破了自己的双腕,失血很多,如晚送半小时,可能就没有救了。加力布给她买来了食物,又给她讲笑话,女孩终于露出了笑容,并告诉了警察家人的电话。

为此,加力布就读的**理工大学给他颁了一个“突出表现奖”,并奖励了1000元奖金。就在颁奖现场,加力布把全部奖金都捐给了**协和医院“病房学校”的白血病患儿。

四年义工,救助“中国弟弟”

加力布与“病房学校”白血病孩子的渊源,始于他初来**时。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到协和医院做起了义工,照顾那些患白血病的小孩。“开始我只觉得好玩而已,可慢慢我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这些孩子。他们懂得为别人着想,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很多。”加力布和几个留学生为这些孩子组织了一个“病房学校”,教他们画画、说英语、学数学。

跟这些白血病孩子接触久了,他发现一些从农村来的孩子连苹果都吃不上。他就用自己的奖学金资助他们。“1000元奖金我可以买双名牌鞋,但如果这些钱能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多买几个苹果,这会让我更开心。”

在医院做义工时,加力布认了一位“中国弟弟”焦立夫,他是**省巴东县的一个初中生。住院期间,加力布总是鼓励“弟弟”,要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并向“弟弟”许诺说:“等你病好了,哥哥就带你到公园打球。”焦立夫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已经负债累累,实在无力承担住院的费用,只好出院。加力布得知此事后,便利用休息时间到处奔走求援,希望好心人能助一臂之力。“我的能力实在有限。可我想,只要每人捐10元钱,我‘弟弟"的命就有救了。”人们被这个心地善良的外国小伙子感动了,焦立夫治病的钱很快就凑够了。

去年,一位住在四楼的也门留学生的小孩不慎从楼上摔了下来,加力布一手抱着孩子,一手驾着摩托车,及时把孩子送到了医院抢救,孩子的性命才得以保住。他还主动把二楼的宿舍让给了也门留学生一家。

很多人把加力布称为“洋雷锋”,他对此却很不好意思,他指着脚上的鞋对记者说:“雷锋总把自己的新鞋送给别人穿,自己穿旧鞋。我还没他那么好。”

“高干子弟”随大伯脚步来华

加力布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获得中国和**两国的奖学金。“**大学的奖学金比中国大学要高出7倍,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他说,“到中国留学是我从小的梦想,我是追随大伯的脚步来到中国的。”

“1963年,我大伯曾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留学,回国后,他经常给我讲中国的美丽风景,淳朴的民风民情,还给我带了很多中国的小人书,两个红脸蛋儿的中国小孩是我小时候对中国的最初的印象。”

加力布的父亲是孟加拉国农业部的一名高官,家里平时有警卫守门。尽管是高干子弟,加力布的父亲给他更多的是平民化教育。“选择来中国留学,爸爸对我非常支持,他说中国发展很快,学会中文将来是个重要的技能。爸爸希望我能做一名孟中交流的使者。”“如今,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在**我感觉就像在自己的国家一样,丝毫没把自己当成外国人。”

热爱**不觉得自己是外国人 

面孔黝黑,左耳上戴着两个亮闪闪的耳环。见了这身打扮,以为加力布是个很前卫的青年。 

其实,加力布在某种程度上很像**人,会敞开心扉交朋友。昨日在给记者发来的短信中,他说:“我爱**,这里是我的第二家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乡,喜欢这里的人、天空、星星、夏天的太阳、冬天的雪……” 

加力布每晚散步走到街道口,那里的交警必定会扔一支“黄鹤楼”给他,笑一笑,然后各自走开。他们的交往始于一次普通的打招呼。

在去广交会的火车上,一车厢的**人都和他“搭白”,跟他讨论生意经。这些**人跟中国其他城市的人不一样,不是下车后走了就走了,而是留下手机号码,互发短信问候,还约他打球、吃饭。 

这些**人让他留恋**。来**4年,他只回了2次家。“回家了特想**。”为解决这个苦恼,加力布打算加入中国的考研大军,以延长在**居留的机会。

那天得了奖金,有人问他为何不把这笔钱捐给本国人,而要捐给外国人。他说:“我没觉得自己是外国人。”竟是一口地道的汉腔!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第五篇:青岛理工大学安全保证书

(青岛理工大学)

安全保证书

尊敬的领导:

我叫***,是设备***班学生,住***宿舍。

我家住***,经父母同意(家里联系电话),,申请暑假留校。

在校期间,我保证做到:

1.不带外人来宿舍住等一切违规行为

2.出入宿舍随身携带校园卡

3.不使用大功率电器

4.保证水电安全

5.不使用酒精炉等违规物品

6.在外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7.不吸烟,不吃三无产品不吃不洁净的东西

8.不玩火,不携带火叉,打火机等火种或汽油

9.不私自下海游泳,不乘坐无牌无证无正当手续的车辆

10.不打架斗殴,不拉帮结伙

11.不晚归,不参加任何性质的传销活动

12.暑假安排好时间

13.合理饮食,合理锻炼

保证人:日期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青岛理工大学郭峰教授事迹材料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5799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