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警语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赡养孝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养育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积善之家必有**,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作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4.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之人不会孤独,定有人与他为伴。)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转载请注明来自:公文素材库http://www.bsmz.net/)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6.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8.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游子吟》
(父母的恩情,就像春天的阳光之于小草,子女是怎么也报答不完的)
12.家和万事兴(民间格言)
(家庭和睦,则万事兴盛)
13.行必履正,无怀侥幸。《书履》
(走路要走正路,不要抱侥幸心理。)
14.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战国策·**策五》
(百里行程,走完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就越困难,越要下决心克服困难才能达到目的。)
15.自强不息。《易·乾》
(勤奋向上,永不停息。)
16.行远者假于车,济**者因于舟。《盐铁论·贫富》
(走远路的人要凭借车子,渡**的人要依靠船只。说明了干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作不同的事情需用不同的方法。)
1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少年人是不可估量的,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
18.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明]刘基《郁离子》
(船只有了漏洞,而后水才能灌入;土壤阴湿,而后苔才能长出来。说明灾祸源于内因,防患始于未然。)
19.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易·泰》
(正气增强,邪气便会减弱。)
20.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有远大志向的人,决不中途停步,而要不断上进。)
2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之志。[唐]王勃《腾王阁诗序》
无论年老气衰还是穷困窘迫,都毫不消沉,反而壮志弥坚、保持积极奋发的精神。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天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仁人志士才会显出他高尚的气节来。)
23.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礼论》
(人的一生都应始终如一地行善事,不可间断,那么为人的道德才算完成。)
2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勤奋学习,学业则更精。沉溺于游乐,则学业荒废;品行好,因为善思考。反之,则糊涂地不加思考,跟着坏人做坏事。这是学业与品德进步与否的主要原因。)
2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注《论语·学而》
(对待批评应有这样的态度:如果自己有错误,则改正;如没有错误,则将批评看成是对自我的一种警省。)
2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丰衣足食,人们才有时间去考虑荣辱,才可能懂**辱。)
27.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荀子·大略》
(不敏于行人的人,漂亮话却讲得多;不守信用的人,言辞却非常诚恳。说明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要被浮言伪态所迷惑。)
2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要尊重农业生产有季节性的客观律,不在农忙时耽误生产,谷物就会有好收成。)
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季氏》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这恰恰相反。
30.是是,非非,谓知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
(肯定好的,否定坏的,是明白事理;否定好的,肯定坏的,是糊涂愚蠢。)
31.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列子·说符》
(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危难耻辱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32.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宋] 杨万里《庸言》
(人做好事,不管作多少都不够的;人要做坏事,只作一件就太多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华文化警语》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61335.html
- 上一篇:食品安全宣传标语
- 下一篇:法院案件授权代理人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