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文章写好2.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学生们一般都怕写文章,更别说将文章写得精彩生动了。其实,写文章并不难,虽说其中没有捷径,但也有一般的规律,并非无路可走。
功夫在诗外:精彩文章离不开生活和阅读
首先要说的是文章与生活的关系。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有生活,没有生活,凭空杜撰,闭门造车,那是决写不出来的,更别说精彩生动了。如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之所以打动千千万万个读者的心,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座丰碑,关键在于作者除了具有精湛的创作艺术以外,还有丰厚的生活。如果不是生活让作者“痴”,哪能产生作者心中的“味”、书中的“味”?当代中学生韩寒创作出《三重门》,也源于他自身的经历。也许有人说,施耐庵写《水浒》,姚雪垠倾尽心血《李自成》,好象都非写自身的经历,而是写了相隔不知多少年的事!二月河的创作也是如此。这其实并不是表明作者凭空杜撰。虽然作者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但有相类的生活,有类似的体验。如施耐庵就曾在元末农民起义军中做过军师一类的人,了解、熟悉农民领袖、绿林好汉的精神风貌、个性特点;而姚雪垠也曾在强盗窝蹲过。至于那些没有类似生活的作者,他们也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领悟古代人在当时生活环境里怎么想,通过移情、联想、想象,来真切地把握古人的脉搏、时代的风云、环境,因而也能写得栩栩如生、精彩动人。所以,写好文章与生活比较密切。
其次,要写好文章,必须多读好文章。多读名家名作。偶而读一般之作。多读名家名作,能够体会名作的佳处,熟读唐诗就是要体味到诗中三味;偶而读一般性的文章,也就能把它与佳作进行比较,更能了解名作好在何处,泛泛之作平庸在哪里。这样也就能懂得如何写文章的门道了。自己如果有了生活,产生写文章的冲动,就能写出精彩生动的文章了。
功夫在诗外:写好文章离不开激情
写文章要有激情、冲动,要有某种精神状态。没有状态就不能发挥好。我们常看到、听到某某重大体育比赛,某某体育明星发挥失常,不在状态。为什么不在状态、发挥失常?这一方面有体力原因,还有精神和激情的因素;如果在状态中就能发挥出色,否则不能拿冠军了。写文章也是如此。写不出文章,不能硬写。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就是处于硬写的状态。(这其中有生活不足,语言功力问题构成状态不佳的因素)。
记得明代有一位书法家萧显在写“天下第一关”几个大字前,先去翻看李白、苏东坡的充满激情的作品以“养气”,然后饮酒来“蓄势”。终于到了一天,兴致大发得难以抑制,便挥起如椽巨笔,“天下第一关”一挥而就,成了山海关上不朽的亮点。李白诗写得好,关键在临醉状态,神经兴奋,所以“斗酒诗百篇”。闻一多讲演激情澎湃、感染力强,据说他每次上课前都要喝酒。这些都是“养气”“蓄势”,写文章同演讲、上课一样。古人讲:“文章,气也。”即这个道理,都在寻找状态。有时候,灵感是不期而至的,这种情况也有,这就要及时捕捉。学生写文章,特别是考试时写作文,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再去翻书、看文章等来从容“养气”“蓄势”,找好状态。那就在心理上作出这样的准备:想想自己高兴的事,然后,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写好眼前的作文。努力使自己大脑兴奋起来,精神上处于饱满状态。这样临阵的状态就会找到,就可能有好的发挥,写出好的文章了。
人们说:要写好文章,功夫在诗外。以上所谈就是写好文章的诗外功夫,没有这样的功
夫,文章是写不好的。
文章的诗内功夫
下面来谈写好文章的诗内功夫——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精彩、生动。
一篇文章由这样几个要素构成:主题、立意、构思、结构、表达(艺术)方法(手段)、语言。
文章是否精彩、生动,主要看主题是否深刻,立意是否新颖,构思是否独到,结构是否巧妙,艺术表达方法是否丰富而奇妙,语言是否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
主题和立意是精彩文章的灵魂
首先谈主题的深刻性。比如鲁迅的小说《药》。作者曾听来这样一件事:一对辛劳的老夫妇,他们唯一的儿子生了痨病。他们为了给儿子治病,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拿到刑场上请刽子手用馒头沾了被斩的囚犯的鲜血,然后拿回来治儿子的病,结果儿子死了。如果小说依原貌写出来,主题只不过是表现了老夫妇(父母)的愚昧而已。但是鲁迅先生不是这样写的。他联系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依然没有大变,国民精神状态依然麻木。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命,那么什么是医治中国这块古老大地的药呢?作者将原素材加以改造,情节上作了这样的安排:华老栓夫妇(平常百姓)用来给儿子治病的人血馒头上沾的是辛亥革命烈士夏瑜的鲜血。人民对革命不理解,冷漠、愚昧、麻木,对革命持嘲笑态度,感到好玩。结果,华老栓夫妇的儿子华小栓当然是死了!这样的主题就深刻了。
接着来讲立意的问题。立意的取胜在于一个“新”,怎么“新”?就是言前人所未言。比如说,人们对松树的歌颂、赞美,过去人们已经赞美过它不惧严寒、高洁的品格;陶铸《松树的风格》一文赞美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与人的甚多的品格,其立意就算得上新了;现在有人写赞美松树的文章,如果停留在过去人们赞颂过的内容上,那么文章就没人看。因此,要把赞美松树的文章写得精彩,就要有新的发现:假如有人赞美松树,不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摆布,权贵看它,是挺立不阿,老百姓观赏它,依然是郁郁苍苍,那就有点新意了。再比如,赞美铺路石,不少人赞美甘愿平凡,为人作嫁,默默奉献;但如果这样立意:铺路石之所以平凡,默默奉献,就是因为它平凡,所以只能默默奉献;如果它是玉石、宝石,就不可能用来铺路了。这样立意虽尖刻,但也是翻出新意。
不过,立意也有正反立意的问题,也就是积极立意和消极立意的问题:前者是指寻找事物的积极意义,寻找事物的发光点加以歌颂赞美,给人以振奋、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后者将事物的消极面、不值得人们效仿的灰暗面揭示出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一般来说,人们大多做正面立意的多,反面立意的少。不过,百花齐放,红花要开,黑牡丹照样动人。
这里再谈立意与主题的关系。主题的深刻也是靠立意来表现的,立意就是立主题,不过,主题的深刻是立意的深刻所达到的,立意的新可以造成主题的深刻,但立意的新不仅仅指主题的深刻。精彩的文章讲究立意新而深刻。
构思是设计精彩文章的蓝图
构思,也就是讲怎样把文章的主题和立意通过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的恰当的形式,也就是指最有助于、最准确、最真切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构思不仅要“巧”,而且要“妙”。这个“巧妙”就是让人感到不这样不行,又要出乎人意料之外。让人拍案叫绝。它主要体现在情节的设置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其它艺术手法的设想使用等运作上。
比如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节选作中学教材的部分“范进中举”,作品为了鞭挞、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所造成的世态炎凉:首先让范进在中举前为去赶考而到岳父家借盘缠,结果被老丈人叱骂一顿“尖嘴猴腮”“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从而灰溜溜离开。借钱赶考回来,老母亲饿得两眼发花,不得已只好把家里的老母鸡拿到街上去卖,后来听说自己中举,高兴得发了疯,老丈人称他是“文曲星下凡”,左邻右舍带着东西来祝贺,举人老爷来拜访,等等。很好地起到了讽刺效果。再比如《红楼梦》中“金玉良缘”一段:一面是贾宝玉、薛宝钗风光大婚,而一边则是林黛玉含恨归天。艺术感染力极强。再比如有这样一篇作品:写俩革命者要通过敌占区,此时他们已断了粮,其中一个快不行了,他将一个包得很紧的东西交给另一位战士,告诉他,里面有一个面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吃它,说完便死去了。后来那个战士在通过敌占区时,饥饿得不行,有几次想要打开包裹,吃了面包,但终于忍住了——看一眼那东西,好象就增添了力量,最终通过了敌战区,打开一看:包裹里的原来是一块木头!看到这里,我们便不得不佩服作者构思之独具匠心。
立意和构思也有一定的联系。二者都是在落笔之前完成的。立意是通过构思来体现的。立意着重在主题的锤炼和确立上;而构思则不仅局限于对主题的考虑,而且对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设置等都有一个通盘的设想。构思等于起草蓝图。
结构是精彩文章的支撑
下面再来说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精彩与生动同结构的巧妙安排有很大的关系。结构就是文章的架子,它注重精巧(短篇)与宏大(长篇)的浑然。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和文章的过渡,它与文章的表达顺序关系密切。我们说一篇文章结构好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形式:有的开头开门见山;有的开头层层铺垫,千呼万唤;有的中间云遮雾绕,东鳞西爪;有的中间山势起伏,连绵不断;有的结尾如空谷幽兰,有的结尾如余音绕梁,有的结尾戛然而止,有的结尾卒章显志。在中间的过渡上,有的以外在的语言承上启下,有的“语不接意接”。有的开头总领全文,有的结尾呼应开头。中国传统的文章结构讲究“虎头”“猪肚”“豹尾”,即“起要响亮,中要浩荡,收要雄壮”。现在的文章要讲精彩,也离不了这样的路数。短文章的结构要精微而巧妙,大作品的结构则要宏大而浑然。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它的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无边的雪景,大景,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小景,大景之中的小景。很好地表现了主题:诗人虽处逆境也要保持一颗高洁之心,和美好的追求。结构很巧。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人物众多,场面宏丽。开头写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被带到了人间,经历了一场人间梦幻,又回到了青埂峰下,只不过多了一点痕迹而已。《三国演义》大开大阖:从东汉天下纷乱开始,到三国归于晋结束,表现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主旨。再比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以安德烈公爵和娜塔莎这一对青年男女为主要线索人物,他们经历了上流社会的家宴场景、宏大酷烈的战争场面,最后历尽劫难又回到了平静的社会生活。场面虽阔大,但几种阔大的场景连接在一起,很好地表达了一个人或一对人在整个社会人生中是多么的渺小:如何对待战争,如何对待和平,如何对待祖国,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对待爱情。就在这宏大的结构中深刻地表
现了主题。
结构与构思有很大的关系。构思的巧妙,往往是通过结构的巧妙来体现的。结构是构思的外在形式,但结构不等于构思:结构不能涵盖人物形象的设置、塑造,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构思则包含这些。
精彩文章的血肉:表现手法的出彩
一篇文章是否精彩,很大程度上看文章的表现手段是否丰富,有表现力。在基本表达方式上是否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包括说明,在记叙顺序上是否错综地恰倒好处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追叙、补叙,在人物描写上是否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语言、行动、心理、外貌(肖像、衣着、神态)等描写,在写人记事上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渲染、白描、象征等等艺术手段,是否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当然在写文章时,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这些方法,而是不得不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因为方法的单调是不会使文章精彩的,更谈不上艺术了。比如对人物的描写,有时直接描写反不如间接描写更有表现力。还有,从不同角度铺垫、渲染、描写也是让文章出彩的有效之举。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语未休,只听后院中有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是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浑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丰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到!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小将原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叫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叫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流出来,郑屠挣不起来,把那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来,就眼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以上所选的三段文字,第一段出自于《红楼梦》,第二段选自《三国演义》,第三段节录《水浒》。
第一段文字描写了王熙凤出场时的情景。一句“我来迟了”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出了她的泼辣、大胆,接着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描写从侧面衬托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的地位;再接着通过对王熙凤的衣着、肖像、神态的静态描写,把这个长相俏丽而颇有心计、“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的性格作了初步展示,描写精彩、生动。
第二段写“关羽温酒斩华雄”。采用先渲染后烘托,敌方大将华雄连斩诸侯军数员大将,这造成一定声势,突出华雄之勇。在这众人束手无策之时,关羽出场,愿斩华雄,众人的疑惑,袁氏兄弟的反对,曹操的支持,构成了扑朔迷离的气氛,这些都形成了悬念:关羽能否担此大任?至于关羽的出战,也完全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大惊”,这比正面描写关羽出战更有韵味:谁胜了?当关羽提着华雄的头掷于地上,如重重雾岭后出现的一轮红日,将关羽的神勇烘托得淋漓尽致。而最后的一个细节,曹操事先给关羽的壮行酒“其酒尚温”,更耐人寻味,拍案叫绝。
再看第三段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三拳之恨、之猛、之力:第一拳从鲁达的视角、郑屠的感觉(味觉)写,第二拳从众人的视觉写,第三拳从众人的听觉写;写出了一拳比一拳恨,一拳比一拳猛,一拳比一拳有力!写出了鲁达的嫉恶如仇,写出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真是一段段精彩之极的文章!
所以,文章调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会给人流下极深的印象。
精彩文章的外衣:语言
下面再谈语言。文章的精彩最基本的原素是语言的精彩。
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精彩生动?
语言表达要具体、真切。有时候,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借代、联珠、设问、反问等等,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诗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而真切地写出了北方塞外雪后的奇景。再比如《荷花淀》中有这样的一段: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
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前一段,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苇眉子”“缠绞”,在她怀里“跳跃”,明里写苇眉子,实则写女人编席手艺的高超。而后一段,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女人编席速度之快,所编席之美。将女人的生活诗话了。也反映了白洋淀淳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情美。
然而,文章的语言精彩,也并不一定要用修辞,有时朴质的白描,真切的直笔也能出彩。再比如还是孙犁的《白洋淀》,其中有这样一段写女人听说丈夫要去大部队上时,小说写道: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里写女人手指震动,手指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个“吮”写出了女人听到男人去部队消息时内心震动,又极力控制的动作神态及心理状态。
再看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一段: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里一个“排”字,一个“大钱”,活画出孔乙己可怜的摆阔的神态,到了后面写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时,极力写出他的穷困而又馋酒的没落的情状。
这些语言上的出彩之处其实又归结于个别词语用得好,也就是炼字的功夫,即锤炼语言的技巧。古人说:“吟安一个字,花费十年功。”即为前人为了使语言更富表现力而锤炼语言的生动写照。
毛泽东的文章很精彩,尽管都是议论文,但为什么耐读?他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即向人民大众学习语言,向古人学习语言。他的文章里运用了大量的群众口语,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这几句话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僚主义者可笑嘴脸;再比如在《反对自由主义》中使用“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自由主义的揭露真是一针见血!他的文章里还化用许多古人语言、古代故事、成语,从而使文章情趣盎然、文采灿烂。
为精彩文章锦上添花:警句
一篇文章的精彩与否,有时还得力于文中闪耀思想火花和艺术魅力的警句:充满生活哲理的妙言,描写极为精彩的文句。有的尽管整篇文章不为人所知,但是其中一两句话却为人所称道;有的一篇文章不怎么样,但就是因为其中一两句闪亮的文句从而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如北岛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里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等。当然,这样的文句是刻意求不来的,是和作者的胸怀、学识、生活以及灵感分不开的。学生们写作不可勉强索之,当然,有时也有意外的收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如何将文章写好2》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63960.html
- 上一篇:如何写好一篇文章
- 下一篇:如何写好中文简历(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