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申论写作精华:政策论要点

时间:2019-05-22 06:38:11 网站:公文素材库

政论文写作要点

政论文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其主要任务可以说是议论“为什么”,在写作上具有主旨突出、结构简明、行文流畅等特点。这三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关系,而且是写好政论文的必备要素。

一、主旨突出。这是写作政论文的目的。主旨是写作文章的主要目的,文章开头要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旗臶鲜明地向读者表明自己的观点。都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从头到尾都要为中心观点服务,要用清晰的语言文字阐述观点,详略得当,重点部分重点突出,泼墨如洒;次要部分言简意赅,惜墨如金。

二、结构简明。

政论文必须结构简明,结构简明要做好二个方面:

1、逻辑严谨。政论文融议论和说理于一体,它的写法就需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和方法于字里行间,凡事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论述,见到其利,也要能预见其弊;行文时能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先抽象后具体,先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后着力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2、文章整体框架结构明晰。

政论文整体结构要由简驭繁。一篇政论文不要超过七个点进行论述,一般3-5个点足以说明主旨,因为三段式逻辑是逻辑中最基本的结构,最简单最有力。

政论文整体框架要能俯视全篇。政论文整体构架要脉络清晰,统领全篇。要联系实际,重点议论,重点问题要能上升理论高度重点论述。

文章局部论述要能逐层深入。整体框架明晰是言之成理的基础,局部条分析是重要保证。因此,政论文局部论述应该能够鞭辟入里,抽丝剥茧,逐渐具体,层层深入。

局部和整体要能相互呼应。整体和局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由局部构成,局部是整体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局部应该时刻为表现整体、为充实整体服务,整体也应该充分发挥出宏观指导性的作用。

以《厂务公开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为例:在论述要以人为本解决“三权”问题时,从知情权到发言权,再到执行权,层层入理,丝丝入扣,既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具体论述知情权问题时,再行逐层深入,由要给知情权,到敢给知情权,再到善给知情权,由应该给,到敢于给,再到怎么给,整个逻辑清晰,思维严谨。由思想认识到胆量气魄,再到实际措施,一步一步引领读者展开深思,也阐明了自己观点。

三、行文流畅。行文流畅,这是写好一篇政论文的重要手段。主旨明确,结构简明,但要恰当地表达出来,让读者接受,必须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和工具手段,简明扼要的行文就是写好政论文的有效手段。要做到行文流畅,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过渡自然。文章是由多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有一定逻辑性的整体,各个局部之间起、承、转、合要如行云流水。

2、要有强烈的理论性。政论文以议论和说理为主,但文章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感情用事,也不能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政论文论述应该加以归纳和提高,丰富和深化一般的原理,要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认清本质。这样就能使政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3、语言要具有高度概括性。政论文需要对具体事物在理论上有独到分析,它要求语言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往往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文章的理论性越强,则语言的概括性也就要求越高。

策论文

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与平常言论文写作要求基本一致,论点、论据与认证过程缺一不可。所不同的是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认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

策论文写作是机关公文写作的重要课目,是机关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主要手段。 策论文和政论文是申论文章中最重要的两种类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属于申论文章,因此都是官味议论文,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整的结构、清晰地逻辑、流畅而规范的表达。它们的区别在于,策论重点是写对策。而政论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都是围绕潜规则的主题展开的,分别是策论和政论。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收获。

申论有且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决问题。

申论有且只有一个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区别就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

谈论两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要写成政论文,什么时候要写成策论文。讲讲什么时候必须写成策论文,

首先要审题,凡是题目中出现“就如何解决……问题”这里字眼或者题目要求中出现“对策合理,可操作性强”这里字眼的,必须写成策论。

凡没有以上要求的均可写成政论文。

政论文与策论文的区分点就在于政论文重在分析问题部分而策论文重在解决问题部分。所谓重在就是要花大笔墨浓墨重彩的突出。

那分析问题来说,可为重要性分析必要性分析紧迫性分析。分3段来说。

也可单独分析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从一个层次(宏观中观微观)的3个角度来分析;也可单独分析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从三个层次,即宏观、中观、微观来递进分析;甚至可以结合以上两种分析法,套用分析,更显逻辑层次。——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当然也可以是原因分析。相应的,解决问题部分,写一段就ok了,这里更要强调突出重点,首尾呼应。 当然还要加上结尾段。

下面讲讲策论文。

策论文分两种,一种是重策不重论的策论文,一种是重策更重论的策论文。我们要训练的就是重策更重论的策论文。

分析问题部分较之政论文要弱化成一段。浓墨重彩要用在所谓解决问题部分。解决问题部分的所谓重论,又有两种论法。

第一种,对策展开型。

即将一条对策不断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拿加大投入来讲,要讲政府负责,上级拨款,本级配套,社会广泛参与,贷款有保有压,再加上加强审计监督等等。怎么说呢,这种写法很好。但是,可能对有些同学来说要求太高。

这里再介绍一种写法,即车轱辘话来回说型。

其思路和整体上的申论思路是一模一样的。——你可以拿他当一个小申论来写。也有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

如:加大投入。目前的问题是投入不足,投入不足造成了什么,解决投入不足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分析,然后再结合第一种对策展开型稍微那么扩充一句话,最后将如此一来就能达到什么效果来强调其针对性。那么这段就很PEFECT了。谁也挑不出毛病。

建议大家以策论为主,兼顾评论和政论。

2011年两会网民最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一:加大保障房建设 公平透明分配

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网民议论热烈。但是,今年“两会调查”中网民议论的焦点

已经从以往的打击房地产投机、抑制房价,转变为如何实现保障房的建设及如何公平透明分

配。

很多网民呼吁,各级政府要尽快把保障房从图纸变成实物,建设进度必须加快。网民

“向北方”说,保障房的分配机制必须公平公正,只有严格落实“问责制”,才能让保障房

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保障房,要扎紧篱笆墙拦住宝马车”。

全国人大代表金建忠说,虽然抑制房价依然形势严峻,但是中央政府提出2011年

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达到1000万套,让众多无房群众看到了保障性住房托起安居梦的希

望。

热点话题二:提高收入增长工资

连续几年的统计报表中,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税收和GDP增速的情况引起了网民的关

注。在今年网络“两会调查”中,不少网民呼吁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让更多的

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网民“大地园圃”说:工资收入应该和国家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建设和谐社会也体现

在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上。

全国人大代表李培根说,近几年群众关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呼声很高,政府也

开展了一些收入分配改革的试点和探索。今年国家要研究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这

将实实在在让群众得到实惠。

热点话题三:稳定物价严防通胀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些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网络上出现了诸如“豆你玩”“蒜你狠”

“糖高宗”“棉花掌”等一批“热词”。今年的网络“两会调查”中,这些字眼被网民频频提

及,呼吁国家拿出强有力措施稳定物价。

网友“灰菜鸟”说:稳定物价严防通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要打击不法游资对一

些民生商品的疯狂炒作。

全国人大代表徐境人说,这反映了广大网民期待国家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的呼声。

希望政府今后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稳定物价,保障民生。

热点话题四:加大反腐力度健全防腐制度

今年两会前,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落马的消息引起网民的关注。在网络“两会调查”

中,很多网民高度肯定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同时也期望国家继续加大反腐败力度、建立健

全预防腐败的制度。

网民“话八仙”说:腐败是中国发展的拌脚石,搬掉这块石头既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查

处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监督。

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说,反腐败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时要细

化一些具体措施,如财产公示制度等。

热点话题五: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就业公平

去年,部分地方在招考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暗箱操

作、营私舞弊事件。今年新华网、新浪网“两会调查”中,网民除了继续关注和呼吁增加就

业岗位外,“促进就业公平”也成为就业话题的新热点。

网民“乡土味”说:现在一些事业单位都是先招聘后公开,让很多符合条件的人根本

就没有参加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柯锦华说,在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进一步增

强公务员考录和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公开透明度,加强监督,严防“萝卜招聘”事件的发生。

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数据: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

增加到8.31万亿元。

做的工作:

(一)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 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三)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

(五)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总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三是

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201*年):GDP8%左右、CPI4%左右、赤字9000亿、城镇新

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

总任务: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1、 稳定物价

2、 扩大内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

3、 巩固加强农业地位:农民增收;大兴水利;加大投入;深化改革

4、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结构;区域协调;加快城镇化;生态节能

5、 科技、人才:优先教育;加强人才工作;推进创新

6、 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扩大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保体系;房地产市场

调阔;医药卫生改革;人口计生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7、 加强文化建设

8、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9、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0、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政论范文:破除潜规则刻不容缓

当前在不少地方、行业、部门和人际交往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总是在这些显规则之外寻求潜规则。诸如,进药得回扣、审批得红包、贷款得分成等等。潜规则的蔓延,危害了社会机体的健康,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除潜规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潜规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品质,是讲诚信、公平、秩序和法治。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或服务的个别市场主体,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上,而是走捷径,通过金钱或提供其他利益的方式,打通关节,从而使自己的利益通过非正常的渠道得到实现。这不仅践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公平、法治的品质,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交易的秩序,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合理的竞争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市场的基本情况,企业将根据市场提供的进行相应的生产,并通过公平竞争,实现资源配臵的合理化,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但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不仅不能使市场准确地发出信号,而且经常反映出一些假象,使得企业无法根据市场的晴雨表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势必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阻碍生产发展。可以这样讲,不从根本上破除潜规则,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建立起来。

潜规则是诱发权钱交易、滋生腐败的温床。潜规则的一方如果是不法经营者,另一方往往是政府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潜规则的通常模式是:公权力与不法经营者相互勾结,公权力寻租,不法经营者买租,二者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利益均沾,但牺牲的往往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这也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在我们查处的许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和经济犯罪案件中,很多涉案人都与潜规则脱不了干系。原本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经营活动,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使得企业经营人员、采购人员、供销人员、公关人员,以及部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工作和职务上的便利,官商勾结,假公济私,不惜一切手段,不计一切后果,唯利是图,暗箱操作,搞不正当交易,得实惠、捞好处,使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变为行贿受贿、人情世故和关系网的恶性较量。如此,势必滋生腐败歪风。

潜规则败坏了社会道德,毒化社会风气。潜规则为法律所不容,自然为道德所不允。在潜规则的作用下,在市场上博弈的不是质量、效率、技术和服务,而是看规则运用得如何。如此,导致的将是物价虚高,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损;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受害;少数人因得利一夜暴富,贫富差距加大,人们仇富、仇官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败坏了社会道德,也将使公平、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保障和实现。长此以往,人们必将对道德评判标准发生颠覆,对公平价值理念的认识发生错位,歪风邪气将盛行于社会。潜规则不除,不仅社会难得和谐,社会稳定的大局恐怕也难以保障。

破除潜规则,刻不容缓!2006年1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这是向潜规则吹响的开战号角,我们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采取行动,展开一场围剿潜规则的攻坚战。

策论范文:破除潜规则

当前在不少地方、行业、部门和人际交往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总是在这些显规则之外寻求潜规则。诸如,进药得回扣、审批得红包、贷款得分成等等。所谓潜规则,相对于显规则而言,大致有隐蔽性、违规性和功利性三个特点。潜规则的蔓延,危害了社会机体的健康,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维护显规则权威,破除潜规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潜规则流行,贻害无穷。首先,它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相应的制度、秩序基础上的,社会公正要靠制度、秩序来维持。而潜规则恰恰破坏制度、扰乱秩序,严重败坏党风政风民风,诱发消极腐败现象,侵蚀社会肌体。其次,它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劳动安全、坑农害农、违法违规征收征用土地、教育乱收费、破坏环境资源等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部门和行业不是按显规则办事,而是按潜规则乱作为。再次,它严重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潜规则是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恶手,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不正当竞争,引发权力寻租行为,扭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决破除形形色色的潜规则。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对领导干部来说,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头树正气,自觉抵制包括潜规则在内的各种不良风气。特别是要加强遵纪守法的教育,坚决按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办事,守规矩,讲政策,不给潜规则留下可乘之机。

其次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就是显规则,它与潜规则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潜规则泛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制度的缺失或者失灵。因此,破除潜规则,不仅要加强思想教育,更要从制度上着手。要不断建立健全针对潜规则的制度体系,潜规则在哪里出现、在哪里盛行,就要对症下药、针锋相对,设立相应的制度规定,从源头上堵塞潜规则的黑洞。潜规则的要害是潜和暗,最怕阳光和曝光,所以,破除潜规则,要坚持和完善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等各项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知情是监督的前提,人民群众享有监督权,就意味着他们同时享有知情权。越是容易出现潜规则的地方,越应该加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特别是在有关财务、干部选拔任用、公共事务管理、审批、决策等方面,更有必要公开透明。有实实在在的公开监督,就能不断减少和破除潜规则。

总之,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和抓手,切实破除行业潜规则,对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真正实现四保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申论写作精华:政策论要点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6408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