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之诗歌鉴赏技巧
讲授:杨正宁
[ 教学设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从未“缺席”。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鉴赏都有一点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想在教学中安排一个古诗词鉴赏专题,分别从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初三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 教学目标 ] 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解读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重点难点]诗歌鉴赏的切入,分析的重点和术语的应用。
[ 教学方法]多媒体,引导,讨论,探究法。
[ 教学课时] 二课时
[ 教学步骤 ]
导入: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求知中这样写道: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诗使人聪慧。(英.培根)那你愿意作一个聪慧的人吗?那你 愿意和我一起走进浩瀚的诗歌海洋吗?
一. 提问复习:
让各小组找出课本中的诗词,各找准切入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 内容(略)
师和生共同总结出鉴赏诗歌的切入点是:
1、诗歌的形象
相对诗歌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而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诗歌的语言
这部分涉及的考项有炼字、平仄、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繁简、用典等。
3、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五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行文结构,四是材料取舍,五是修辞方法。
4、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佳作共赏
(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讨论明确:重点找出诗中的意象。
此曲词的意象主要有“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夕阳” ,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在这些典型的“景”里面,有一个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这里的情和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所以是用了景情相融的手法。
(二)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题诗后
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讨论明确:重点分析诗中的语言。
例:游园不值(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三) 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讨论明确:重点从写作手法来分析。
烘托的手法的应用来展现罗敷的美丽智慧。
(四)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三.点石成金
拿到一首诗后,如何进行鉴赏,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读 ,是读诗题;2是读注释;3是读提问 。
二是析 ,分析诗歌的类别,然后按照不同类别的诗的特点进行回答。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
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则要掌握几把“钥匙”: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往往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鉴赏托物言志类诗歌的,则要分析: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三是述 ,鉴赏的语言表述。诗歌鉴赏的语言表述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性:结构的完整性、条理的清晰性、要点的包融性、作答的契合性、评价的适度性和语言的精确性。
四.总结拓展
1、积累惯用意象。 2、把握意象特征。 相信做到了以上两点,对于我们平时解读鉴赏诗词是大有裨益的。
五.布置作业:
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 (2003年甘肃省题)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 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附:
100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考专题之诗歌鉴赏技巧》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64652.html
- 上一篇:远程教育导论写作格式及要领
- 下一篇:报告的写作格式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