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实践中的写作教学 摘要:写好作文必须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化和生活积累。这些生活积累是一个中心稳定、功能单一的单元记忆包,被激活后,它功能强大,可以成为写作实践的自由、充分、有效的素材。
关键词:厚积;丰富;存储;激活
作者简介:周颖,任教于福建省福清市福清华侨中学。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种具有丰富人文色彩的行为。写作的产物应该是包含着主体感情、充满着人生体验,显示着渴望沟通的精神产物,而绝对不是板式化,魔方似的拼凑。丰富学生生活积累是写作教学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这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教学观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很难达到想象中的效果,缺乏实效性。大多数学生“厚积薄发”,积累很多东西写作时却总派不上用场,对提高写作水平没有直接作用,以致作文教学一直还是没有效率的课堂活动。
一、厚积--丰富、存储生活阅历
刘雨在《生命体验与文艺创作》中提到:经历是人在生命历程中的一种亲历行为,它具有直接性,是自己的亲身活动,不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不是道听途说的,也不是推导和猜测出来的,体验是生命的经历,也是对经历反思的结果。
千千万万的人共同经历中考,但每个人对这场考试的体验都不一样。如果作文只是记录共同的经历,那么文章就无法表现出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写出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可见,丰富生活体验的积累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前提。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全面地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必须注意的一点是:经历可以是很多人共有的且容易遗忘。所以要让学生懂得珍惜每一次的亲历活动,懂得适用多媒质记录手段来记录人生的这些经历。经历同样的一次春游,每个同学眼中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心里的感受体验是不大一样的。
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过不少春游经历的人,更多地会采用比较的眼光来欣赏这一路的
美景;没有春游经历的同学则欣喜若狂,感觉到什么都新鲜,有目不暇接之感。有的同学特别喜欢花草,面对一路的奇花异草,这儿闻闻,那儿摸摸,这边瞅瞅,那边看看,流连不肯离去。有的同学特别喜欢流水,看到一卦瀑布或一条小溪,就在那儿吟诗作对,大作风雅。真可谓爱山爱水,见仁见智,各随性情。春游结束之后,把这些记录人生经历的材料珍藏起来,然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反刍式”咀嚼品味,打破原有线性的流水账式的记录顺序,进行片段的分解、增删、归类、提炼和重组,让它们之间进行全面信息的交互、转换与融合。或制作一张经过编辑的碟片,或撰写一首小诗,或写一篇小品文,形式多样地表达个人体验。再开一次交流会,让学生从多种感觉通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去感知这一次春游经历的所有信息,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经验化认识。假如春游之前,语文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地理教师布置一道地形地貌观察题,生物教师布置一道某植物生态观察题,其他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布置了一道道思考题,戴着镣铐跳舞,没有人能够轻松尽情感受这春天的美好景色,这样的活动没有也罢。
体验真实生活要调用各种感觉器官全身心来感受,所获得的信息才是具体、多方位、立体的,而不是抽象、片面、肤浅的。经历一次真实生活体验,比在抽象的文字上所获得的感知要大得多,深刻得多。因此,要写好作文请多多地去体验生活,闭门造车是写不出什么好东西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很多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最终并没有成为作家?
二、能发--激活、派用背景信息
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人生的一大宝藏,但宝藏并不等于就是财富,它必须经过挖掘,乃至加工处理,才可能转化为财富。学好写作必须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处理把它们激活,成为活性的写作素材,再转化为以语言为载体的写作语料,最终才能形成文字作品。只有这样,生活阅历丰富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写作高手。
1.化解材料的线性特质成为有活性的写作素材
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不等于具有很好的写作能力,它是作文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只能说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这些丰富的文化背景信
息,是不是科学有序,有没有活性,能不能转化成语料,那才是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写作的原材料来自于背景文化信息,叶老说的“优美原料”就是指丰富、科学、个性化的背景文化信息。近几年来,语文教师都知道大抓阅读背诵的重要性,于是,强调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诗词美文。尽管背诵和整体阅读感知在语文学习上有千种万种的好处,它在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培养语感等方面确实有功不可没的作用,而到了语言运用的时候,如果这些材料不进行中心消解和时间线性的消解,就不可能有较大的使用空间,所以整体阅读与背诵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但是它并不能直接转化成写作能力。读过、背过很多书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会写作的人一定读过很多书,关键是看他能否把作品中的语言知识、文化内容和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语言,可见做好语文积累,让这些记忆的东西,消解了的基本语言素材在写作中具有较强大的适用功能,作用会大大超过整篇文章。
2.筛选话题的活性语料进行新主题的线性重组
人的大脑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限地记忆信息,故应该优化大脑的记忆方法,提高存储和提取信息的速度,通过相似和相关联想,让脑海之中有限的基本写作素材发挥出无限的派用功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考虑激活:
重视思维训练。对这些基本写作素材要不断进行思考、分析、挖掘其应有的功能。以许多现有作文话题或命题作文题目为中心点,运用相关、相似思维创造性对它们进行重组、链接,开设通往新中心的信息通道,并以语言为载体,把它们转换成许多具有共同中心主题的语言信息簇。坚持这样的思维训练,这些写作素材,在不断地与不同的中心主题,不同的信息通道进行链接时,就会大大地增强了它们的活性,强大了它们的使用功能。
重视语言训练。这些基本写作素材,是以多媒质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的,在运用某个临时确定的中心主题进行思维训练时,这些非线性的基本写作素材,都会被有序地组合,并全部转化成以语言为媒质的语料,链接之后形成线性的语流,在心为心语作文,在口为口头作文,在纸为书面作文。这些不同形式的作文,都要使用语言(有声的无声的,有形的无形的)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训练,最终获得大量以语言为媒质的能够自由使用的写作语料,为将来写
作丰富了语料库。
当大脑接到写作指令之后,明确写作话题,以该话题为刺激点,迅速形成一个以这个话题为中心,再拟定一个合适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思想主题,对这些活性的语料进行分析筛选,派用最佳的写作素材,然后调用或创造一种自己钟爱的符合当前写作要求的写作模板,并以此为序把这些语料进行线性重组,快速勾勒出一篇文章。
三、结束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一次改革都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在语文作文教学方面,强调学习环境的“信息化”“生活化”,强调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语言、文化、生活的积累,但积累不能局限在语言层面,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开阔视野,全方位、多媒质地去经历体验生活。让学生快乐学习,厚积背景信息,然后运用上述一系列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只会改套拼凑的文字剽窃。这样的语文积累,就不会造出唯书唯上、缺乏灵性的“书呆子”,而是能够培养出大量厚积能发、会说会写、富有个性、充满创造欲望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刘雨.生命体验与文艺创作[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李庭芗. 叶圣陶集[M].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课改实践中的写作教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64802.html
- 上一篇:综述写作规范1
- 下一篇:学学怎么写简历-十大名人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