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案例的撰写与分析
作者:徐绍来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6-2-15看了《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一书之后,一是对案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有两点体会。
一、对案例的初步认识。
案例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它首先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杜撰的。但它又具有典型性,我们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能够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其次,案例所反映的现实又是综合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单靠某一门学科。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第三,案例不是经验介绍。因为任何经验都是特定环境和条件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经验的有效性也将随着改变。所以对环境和条件的分析就成为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第四,案例的正确答案往往并不只有一个。第五,案例分析可以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提供想象的空间和相互交流的渠道。
分析案例可分为三个层面:(1)事实层面。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发生了什么问题。(2)结构层面。形成问题的各个要素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不同,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3)精神层面。案例主人翁的理念、信仰和价值观的差别。事实层面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分析事实层面的问题往往就事论事,难以深入下去,形成理论与事实两张皮。结构层面是案例分析的核心,它着重讨论影响质量、效益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辨证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这个层面仍然是纸上谈兵。进入到精神层面,也就是文化层面。这个层面很关键,每个人的角色意识不同,角色行为也就不同。所以观念的更新,行为的改造,心理的调整往往就成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两点体会。
(一)、学会撰写案例。
管理实践者通过案例撰写,能够加强他们在传统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以发生的理解、洞察和移情,加强对自己经验的反思,从而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反思性实践者。具体来讲,由实践者撰写学校管理案例,将会使他在以下几个方面受益。
(1)、案例写作为实践者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管理实践经历的机会。通过案例写作,实践者可以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困惑、挫折、喜悦和感悟等进行整理和小结,有助于今后的提高和发展。
(2)、借助案例写作,实践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洞察和认识到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梳理那些难以化解的难题,强化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到的经验和规律性认识。
(3)、案例写作能够有效地促进管理实践者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虽然问题被解决了,但很有可能管理者自身对问题解决的真正原因却不是十分清晰,可能仍然停留在经验和自发的状态。而案例写作就为他们提供了进一步发现和可靠问题、澄清认识的绝好机会。一旦案例写作形成习惯,这种持续不断的探究必然会极大地推动管理实践者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4)、案例写作作为管理实践者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有效渠道。管理工作核心层面的活动是信息交流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学校管理过程中,不同部门和层级的管理者常常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甚至由此而导致隔阂、误解甚至工作上的互相掣肘。通过书面的案例写作,可以促进管理者之间更为有效地交流和了解,使个体的知识经验为大家所共享,不仅有利于改进工作,而且还有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优化学校组织气氛。
(二)、学会分析案例
这里列举P157[学校该不该“封闭式管理”]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内容略)。看了这个案例后,我于是产生了思考:学校为什么要采取“封闭式管理”?采取“封闭式管理”
有哪些利弊?这一案例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社会问题?
(1)、选择“封闭式管理”的理由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实施“封闭式管理”的队伍中。在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中,从学校类型来看,不仅包括各类民办、私立学校和职业学校,还包括了相当多的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从地域范围上讲,过去主要是城市学校,现在农村中小学也在迅速增加。一个事物的存在总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有人总结了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好处:①“封闭式管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②“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学生能够安定地学习;③“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发挥校方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安排学校的课外活动内容,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④“封闭式管理”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为今后学生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案例讨论与分析
以上两个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是在中午时间要求学生在学校用餐、活动,一般情况下不得外出,是学校管理中一种硬性的管理办法。该办法出台的背景是:社会的不断开放,各种思想、行为都在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处事观,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学生的越轨行为日益增多,而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孤立的、游离于社会这个“大教育”的环境之外的。针对学生处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又不能正确对待的情况,为了消除社会种种丑恶现象或消极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校处于无奈采取了这一消极的、逃避的管理办法。
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学生的成长环境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的教育并非由学校单独承担,它还需要家庭、社会共同来承担。对学生来说,学校和社会、家庭一样,只是生活的场所之一。而这一场所只有与其他场所保持密切联系,实现互补,才能保证学生生活的完整和人格的健全。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建立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前提。要造就健全的人,必须要有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互通而开放的教育环境。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来,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学校管理是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和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封闭式管理”中的管理体现的是管制,对学生的自由发展十分不利。但是,面对学校教育外部环境的恶化,为了积极阻断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封闭式管理”又可视为一种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教育措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现状是:学生在学校有校纪校规的约束,但是离开学校,学生就毫无规范的约束。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需要有家庭、社会的配合。可是现在社会对学校的职能认识不清,对学校职能定位不明,认为学生的教育任务是由学校来承担的,导致学校在教育中的所作所为非常的谨小慎微。但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是“免疫”的功能,而不是“隔离”的功能。只有在法律上对学校的责任给予明确的界定,对学校的职能进行恰如其分的定位,不要让学校的责任无限化、无边际化,则学校的管理才能从封闭走向开放,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
(3)、走向“封而不闭”。
从实践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封闭式管理”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吃住在校,所以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学校工作更加繁杂;由于吃住在校,所以学生的家务劳动减少了,学生和家长的联系似乎也减少了;由于学校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强调系统的学习,所以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针对这样一些问题,有许多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已着手构建“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的教育管理模式,强调真正的“封闭式管理”应该是“封而不闭”的。一方面,它能有效地过滤掉那些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因素,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具有引导价值的教育因素;同时,它又能提供给学生参与、了解和批评社会多元的实践机会。它应该是“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教育”的有机结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校管理案例的撰写与分析》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66219.html
- 下一篇:如何写好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