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2 07:10:01 网站:公文素材库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要“三清”“三扣”

材料作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话题式”的材料。

在所给的一段文字中表达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者是一个相对明确的语意指向,我们把这一中心总结出来后,按照“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是在围绕“材料”来写了,这类的材料作文,我们把它看成是“话题”作文,只是多了提炼中心的环节。另一类是“选择式”的材料。

在所给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给话题的几个方面,考生只要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这种形式多见于“格言”、“哲人说的话”中。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写好材料作文其实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条件。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写作要“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

介绍材料作文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1.提炼本质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例如: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2.道理升华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运用这种方法是要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炼出更深、更新的观点。例如“滥竽充数”的典故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在讲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最终总要现出原形。从这个道理引申开去,我们可以想到人必须有真才实学的重要性。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2003年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又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

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1996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画论画。3.同异互求

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如有这样一组作文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

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另有一个题目也给了三则材料,要求根据材料写议论文。

A有人问世界著名球星贝利他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他回答说:“下一个。”B有人问我国著名导演谢晋他拍得最满意的影片是哪一部,他回答说:“下一部。”C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认真思考一下不难看出,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是在讲“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才能进步”的道理。找到了这一共同点,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可以确定下来了。4.自由评论

这种方法适用于是非型材料,这类材料作者不摆明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明确的倾向,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见。一般说这类作文不求结论的一致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某车间主任的人选在大黄和小黄之间难以确定,新厂长想通过下棋测试性格确定一个人,与大黄下,大黄稳扎稳打,出手老练,三局都握手言和,与小黄下,小黄猛打猛杀,咄咄逼人,既有开局三斧头又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前两局直杀得厂长无还手之力,第三局宣称一定要赢厂长,不料只下了个平局,小黄不肯罢休,拽住厂长再干,厂长不干了,因为他已物色好车间主任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以下这则材料: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

5.反弹琵琶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可以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种立意是一种逆向思维,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如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有思辩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思路要灵活,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提炼出几个不同的观点。达"芬奇画蛋的材料,从广义上说,可以提炼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观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可以悟出“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很重要”的道理;从教师的角度则可以探讨“名师出高徒”、“抓好基本功训练的必要性”的问题。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提炼出富有新意的观点,同时也有利出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多角度分析材料,必须从题目要求出发,不能脱离材料牵强附会,同时还应从自己熟悉的、有创见的方面选择恰当角度、确立文章的中心。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以上五种方法,并不能包括审题立意的所有方法,也还都是纸上谈兵,要想使之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写作中去实践,去摸索,去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训练1】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思路引导」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消灭了狼,鹿无忧无虑,饱食终日,数量大增。人们似乎达到了保护鹿的目的,但鹿没有了天敌,也就消除了生存的压力,于是导致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训练2】

请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联系实际,选取一个角度,自行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

一位富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我有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四个孩子飞速下楼,来到了广场。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上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来了一只?大儿子说,我是用你刚才送给我的那辆遥控赛车换的。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上来了,他带来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想开赛车的小朋友,他给了我三分钱,我只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那多出来的一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上来了,他带来了十只蜻蜓。三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哥哥们都上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呢。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

「思路引导」从材料看,富商让孩子捉蜻蜓的目的就是在他临终前能够享受到和人们一样的快乐,那就是见一见自己许多年没有见到的蜻蜓,这是对生命多么深切的眷恋啊!作为儿子,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给临终的爸爸带来蜻蜓,带来快乐即可。所以,前三个儿子,虽然不是捉,是换、租、拍卖,但目的达到了,就没什么可责备的。那么,是不是四儿子没有捉到一只蜻蜓,爸爸就不高兴啦?也不是的,材料上说:“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说明,四儿子同样给富商带来了快乐,这个时候,蜻蜓的有无就显得不重要了,关键是那充满童趣的过程,给他们自己,也同时给临终的父亲带来无上的快乐。

所以,我们审读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像这则材料,如果只抓住前三个儿子聪明,有商品交换意识,或者是提高效率,会动脑筋,讲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这正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而老四死脑筋,不会变通一下方法,是思想传统、守旧、低效率的表现;或者肯定老四诚恳认真的态度,否定前三个儿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态度等,这恐怕就偏题了,因为富商毕竟不是给儿子们出一道智商测验题,或者品德考察题。临死的人了,不就是希望儿子们快乐地活着,而自己临终前也想得到和平常人一样的快乐吗?

至于如何立意,可以多角度,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对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快乐”的中心内涵不能丢掉。比如我们可以立意为“快乐在于行动的过程中”。有了观点,就在脑子里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快乐在于行动的过程中呢?材料是一个

方面,可以作为一个方面的论据。一个富商,生前为生意日夜奔忙,很有可能没有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什么乐趣,或者对于快乐的内涵可能没有真正的理解,但到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就感到那捉蜻蜓的过程是最大的快乐,他让他的儿子们都去体验一下。这是对人生真正的大彻大悟啊,可却到了他临终的时候!但不要就材料论材料,而是要由此及彼地去联想,想一想我们平时所积累的材料(包括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中有没有与之相类似的事情,或者与之相反抑或与之相关的事情。有了这些联想,思路自然就打开了。

【训练3】

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巅峰。

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歌德的回答非常简单,却给人很多启迪。请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引导」像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就要弄清歌德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个比喻,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伟大的作家总是为自己树立更高的创作目标,向更大难度的创作高峰挑战,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辉煌的作品。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会经历反复的失败,甚至创作出现迂回、倒退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真正伟大的作家不会失去向上攀登的意志,这就需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歌德创作的秘诀原来也就在这里。这是我们对材料喻意的理解,是为材料作文的第一步定位。

紧接着是提取论点。歌德成功的秘诀实际上印证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上山推石头的那股韧劲和毅力,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人生就是要向自我挑战”、“挑战人生的极限”、“人生的目标永远在巅峰”等都可以作为论点。

有了论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为自己的论点找论据。这是同学们写作的难点,关键是平时积累的材料太少。为了说明论点,道理上的阐发、议论当然是必要的,但事实论据的使用更重要,事实胜于雄辩,不然,没有事实为证,文章怎么会有实在的内容,怎么会有说服力呢?关键是我们要学会调动,调动我们大脑中平时所积存的材料,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用最恰如其分的材料来说明论点。

比如说要论证“人生的目标永远在颠峰”这一论点,歌德写作《浮士德》当然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拿来作为论据当然是可以的,但光有这点材料是不够的,还要由之产生相关、相似等类的联想,看还有哪些典型的材料来论证这一论点。比如说余秋雨,他本来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在戏剧理论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了某一个巅峰,但他并不满足,而是为自己在前面又竖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文化散文,于是他周游全国,对历史文化产生美学的观照和理性的思考,写出了一本《文化苦旅》,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先河,可以说他在这方面又达到了一个巅峰了,然而他依然不满足,又在前面为自己竖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于是他周游世界,于是《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又捧到了我们读者面前。人生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极限中不断前进的,直至达到生命辉煌的巅峰。像余秋雨这个例子,我觉得来论证这个观点还是比较恰如其分的。

其他的,大家还可以去想。但要注意,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能似是而非;要确有其事,不能胡编乱造,更不能妄加揣测,凭主观臆测,强加于人。在以上论证充分的基础上,就可以做出结论了。

例说材料作文的立意分成

湖北十堰一中徐有国

《语文学习报》人教版高二总349期【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观众非常感兴趣,看过之后,无不惊叹。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变脸的人不计其数,变得更快,变得更绝……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思路导引】

试题提供了一则关于在川剧艺术和现实生活中变脸的故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反观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思想,均体现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双重特征,呈现出一种平稳发展的延续性。本题目的设置权且算是一次有益的实践与巩固。

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整体含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呢?其中的川剧变脸特技,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结合现实生活审视变脸现象的一句话“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变脸的人不计其数,变得更快,变得更绝。”“绝”既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变脸”的积极肯定,也可以当成是对它的有力批判。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剖析这个试题的立意,首先要认真解读“脸”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看前面的所供材料了。由材料不难看出:“脸”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生活中的脸,像脸面、脸庞、脸色等浅表性的含意;又可以看作是抽象意义上的脸,比如人的心理素质,为人处事的态度等。总之,“脸”在这里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能呈现出一定的外部形态特征供人审察分析的符号。

明白了“脸”的含义,写作思路就打开了。我们可以赞同变脸,梁启超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惟有不断地汲取他国、他民族的优势和精髓,不断地科学合理变通,那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态度与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到一个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效地借鉴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未尝不可,切忌“夜郎自大”。当今世界正逐步趋于全球一体化,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彼此关联的,孤立中求发展,无异于自掘坟墓。

基于“赞同变脸”这个立意角度,我们还可以这样构思。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必须呈现出不同的脸,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完美的。像警察,在歹徒面前是虎豹,在百姓心中是老黄牛,在家人身旁是小绵羊。像教师,在学生心里是红蜡烛,在后学者眼里是引路人,在校长的麾下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依据当时特定的生活情境进行一定的合理的变脸,不至于使自己身陷泥淖,难以自拔,从而影响到自己一生的发展。

当然,变脸自有变脸的好处,如果我们反弹琵琶,坚持不变,坚持自我,也是完全切合题意的。这样一来,就把话题转移带我们熟悉的领域中了,学生应该有材可选,有话可说,无形之中增加了写作的广度。在这方面的材料储备较为丰富:文天祥宁死不变节,布鲁诺投身火海捍卫真理,吉鸿昌胸前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鹦鹉学舌等历史典故的反面例证……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自我,绝不用人格尊严和生命去换取功

名利禄,绝不因倾羡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丢失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从文体上看,既可以讲述“变脸”的经过,又可以讨论“变脸”的结果,适合记叙、抒情、议论类的各种文体的写作。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态度。总之,本题在立意上趋于开放,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能考查考生的见识水平,也有利于考生放开手脚,道出独立的见解,写就富有个性和灵性的千字佳作。情景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法

怎样写好情景材料作文?第一,阅读全文,弄清大意。第二,舍次留主,抓住关键。第三,分析推导,提炼观点。其中第三点,是写好情景材料作文的关键。怎样提炼观点?方法有三种:

一、因果推导法

示例1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醇尊陈之饮器,大小具列焉,织草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己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勿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己而取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逐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嬉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大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根据上面的材料,我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阅读全文,弄清大意。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猩猩面对山里人的诱骗,由清醒理智,对设圈套的人的反感、厌恶,到后来到底禁不住酒的诱惑,终于喝得越来越多以致酩酊大醉,最后落入山里人的圈套而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步,舍次留主,抓住关键。猩猩们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卒不免于死”。是什么原因使猩猩们“就挚而死”呢?文中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贪为之也”。

第三步,分析推导,提炼观点。导致猩猩死的原因,是它们经不起考验和诱惑,好酒贪杯,本性难改。尽管猩猩们开始时头脑清醒理智,曾经与诱惑抗争,但是它们的防范不是善始善终,不能坚持到底,因缺乏毅力而以失败告终。依上述诸多“原因”可提炼以下观点:①贪婪=自取灭亡②要克服自身的缺陷③要立场坚不动摇④要有毅力持之以恒

由以上分析可知,因果推导法是由材料的结果出发,向上逆推出事情的原因,就其原因而提炼出观点。二、比较分析法

示例2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用尽全力,跃出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跳到锅外安然逃生。过了30分钟,实验人员用同样大小的铁锅,在锅里放了大半锅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地烧着。开始,青蛙很惬意,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它浑身乏力瘫软,呆呆地躺在水里坐以待毙,这只可怜的青蛙就这样葬身于锅底。第一步,弄清大意。讲的是有关青蛙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二步,比较异同。这是一次对比性实验,同一只青蛙,同样的锅。实验的过程不同:第一次是滚烫的油锅,第二次是锅中的水由冷水变温水再变成沸水。实验的结果不同:第一次是奋力跃出,第二次是坐以待毙。

第三步,提炼观点。青蛙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它能警觉则得以生存,但当危险在平安环境里悄悄来临时,青蛙则由囿于安逸而放松了警惕,最终因无力反抗而葬身锅中。通过

比较,可以得出如下观点: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要防患于未然

③和平环境里更要具忧患意识

比较分析法,是将不同的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作比,判断其利弊得失,由此得出结论或观点。

三、归纳总结法示例3绵羊开店。

绵羊先开了家理发店,刺猬第一个光临,绵羊给它烫了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卷发,刺猬气坏了,因为它的头发是防御武器,这下可没用了,于是告到工商局,绵羊的执照被吊销。绵羊只好改开缝纫店,乌鸦第一个照顾生意,绵羊给它缝了身跟自己一样的白衣服,而乌鸦的家族从来就忌讳白色,以“恶意伤害”之名起诉,绵羊的营业执照又被吊销。屡败屡战的绵羊接着又开了家饮食店,狐狸是第一位顾客,绵羊给了它做了份自己爱吃的炒青菜,而狐狸一贯吃的是荤菜,从不吃素菜,后果不难预料,绵羊又被吊销了营业执照。第一步,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绵羊三次开店均告失败的事。

第二步,绵羊三次开店为什么失败了呢?给刺猬烫发,使刺猬失去了防御武器;给乌鸦缝白衣,犯了乌鸦家族的“忌讳”;给狐狸吃青菜,有故意作弄之嫌。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切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不顾实际情况,只能是屡战屡败,不仅害人害己,自己也得不偿失。由此可以提炼出以下观点: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凡事要实事求是③一切要为他人着想④不能一刀切

由上可知,归纳总结法是从同一材料的不同方面或不同材料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找出其本质特点,以此来提炼观点。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材料作文审题原则①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

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②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③明限制原则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

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④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如何快速审准题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材料: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馐枪畔@拔叭搜抢锸慷嗟玫贸龅慕崧邸L炀煲澹嗣亲鸱盍?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把嘧樱阍诤未υ蕉俊保⒔笤谘嘧拥耐壬稀5诙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牧先斡玫秸飧龃视铮昂闷嫘氖顾戳艘徽胖教酢保靶车暮闷媸挂桓霰恍欧盍?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材料: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迓鬃缺浠环匠瘫闶撬慕茏鳌H欢狈⑾终庥肱6俚木允笨展巯嗝苁保H涣耍蛭鞘蔷洌蝗葜靡伞R荒曛螅蛩固棺叩秸饫锸币灿龅搅送奈侍猓煌氖牵蛩固购廖薰思傻爻迤屏伺6倭ρУ氖浚秤杪迓鬃缺浠环匠桃匀碌奈锢砗澹佣贾孪喽月鄣牡?

找出关键词句“不容置疑”、“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似乎矛盾的关键词语包含材料的主旨:敢于质疑是成功的阶梯。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

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我。一切从实际出发。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敢于尝试,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也可以从既要勇于尝试又要讲究实际立意。

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

材料: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这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如果将材料中的动物联系到人类社会,学生自然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审题方法:领会寓意法。

材料: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材料: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正面: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5、.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

6、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反面:.1、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3.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4.盲从没有出路

怎样才能写好材料作文呢?首先,弄清命题特点。

这种给材料作文的方式同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寓言,可以是故事,可以是漫画,还可以是表格等)身上,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文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发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更能引起各方面对作文内容的重视。

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材料作文以“材料”为范围。这样在这种材料作文中,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

6

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考生的作文在材料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无疑,这是在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范围内提出了审题的限制性要求,也就是在发散性中强调了限制性。总之,这种材料作文的形式、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具有极大的思维空间张力。其次,关注取材范围。

在弄清了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后,还要关注材料作文的取材范围,以便在复习备考中“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从近两年高考的材料作文题目来看,考生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A、关注现实生活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甲卷关于“国民图书阅读率”的材料作文,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首次低于50%,这一调查结果正式公布于2006年4月21日。这些数据是从20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取样的,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意义。又如2007年全国卷Ⅰ(河北、河南、陕西等省用)的材料作文,图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孩子的“家庭”“学校”“社会”却认为“出事了吧!”这种生活现象,讽刺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等)的生活现实。B、关注创新意识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乙卷关于“乌鸦学鹰”的材料作文,文题在寓言故事最后增加了让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情节,从而暗示对这则寓言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即把乌鸦当做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又如200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宁夏等用)的材料作文,它取自20世纪初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发明创造裂而不碎的汽车挡风玻璃的故事,它符合当前科技创新的需要,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C、关注诗歌联想

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的材料作文,它引用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哲理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要求根据读这首诗所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又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以及对这两句诗的解读,要求考生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D、关注祖国语言

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的材料作文,它列举了在汉语里“三”所构成的很多词语,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要求考生根据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又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有关“母语”的材料写作文,从而引导考生认识母语的无比重要,感受母语的博大精深,热爱母语的精美瑰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6629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