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普净寺

时间:2019-05-22 07:15: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普净寺

   在襄汾县赵康镇东南二里许的史威村,有一座千年古刹叫普净寺。虽地处村郊野原,规模宏大,视野广阔,建筑巍峨,塑像精美。历来香火旺盛,除本地信士云集外,近有侯马曲沃稷山新绛,远有吉县乡宁蒲县襄陵的善男信女,每逢集日、佛祖忌日也都云集这里,焚香稽首,顶礼膜拜,有祈求流年吉利的,有祈求生儿育女的,有祈求祛病消灾的,也有祈求摘取功名的等等,好像这里是个万能得利之所,一有事,就来这里拜佛求签,释疑解难,求取心理的平衡。这些,只不过是民俗信仰方面的事而已,本不足为奇。这里要说的是它宏伟的元明建筑群与精美的泥塑艺术。由于它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缘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2005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现状简介

   普净寺位于襄汾县西南汾阳岭南的平原上,北依汾阳岭,东与南有汾河环绕,西有姑射山为屏。此地沃野百里,灌溉便利,盛产粮棉,向为襄汾粮仓。近年大面积种植三缨椒,成为华北最大的三缨椒集散地。寺在南史威村西南二里许,坐北向南。沿中轴线自南向北分布有:影壁、山门、天王殿(通明宫)、十王殿、关帝殿、大佛殿。东线有钟楼,西线有药王殿及献亭。建筑年代自元代至清代延续数百年,但现今规模仍以元代与明代早期建筑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中轴线的两侧留有大片空地。此寺只有钟楼没有鼓楼,没有僧房(近年才盖的几间不计其内)。文革期间,寺内曾住有僧人,法号“慈人”(河北蔚县人,大同华严寺出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五台山来此,文革后期圆寂。原有水井一眼,现已干涸填实。

   普净寺的管理,原由慈人和尚与一姓桑的一家负责(土改时桑姓一家寄住于寺内)。后,慈人圆寂,由桑家独管。文革后期,桑家建宅于村内,寺务由一李姓信士住寺管理。20世纪90年代,正式建立普净寺文物管理所,由襄汾县文体局具体领导,普净寺的管理与维护才走上了正轨。目前,襄汾县文体局除了建筑了围墙和建立了相应地管理制度外,特别邀请山西省古建保护与研究所对普净寺进行了科学测绘,编造预算,相期进行修缮。

二、布局与建筑

   普净寺的建筑安排,基本以多进四合院为主体格局。但现在均缺厢房,自南向北依次为:

   影壁:位于山门正面,座南向北,青砖砌造,宽4.21、高3.97米。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椽,明间开大门,宽9.83、深5.78、高6.70米。架构为三架无廊式,通檐用二柱。后檐内侧砌砖墙。两次间塑二金刚(哼哈二将)对立。门上悬竖匾,书“普净寺”三字,系清乾隆之物,整个山门建筑简单粗糙,不甚讲究。

   钟楼:位于山门内之东北侧,面阔一间,进深三椽,平面方形,宽4.50、深4.20、高5.60米,上悬铁钟一口。钟楼顶为硬山卷棚,梁架为三架无廊式,系近几十年内补修之顶。

   通明宫:也叫天王殿、玉皇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平面方形,宽19.60、深11.00、高8.70米,现为硬山顶。梁架为五架无廊式,通檐用三柱,内柱在脊檩下,柱头施斗拱承托五架梁。斗拱仅施于前后檐及内金柱,依其形制分为三铺作单下昂和三铺作单昂翘头。前后檐柱头及补间共 22朵,内金柱2朵。殿内塑像7尊。明间神台塑玉皇与侍者,两次间各塑天王两尊。有研究者认为:根据殿内金柱斗拱的位置,推测可能是原寺庙的山门所在。但从其梁架与其它殿的结构大体一致的作法以及弘治间创建“法堂”、正德年间补塑天王的年代来看,似乎就是明成化时碑刻上记的“法堂”,是作法事或咏经所在。明正德时补塑了天王,清代添塑了玉皇,才将“通明宫”改为“天王殿”、“玉皇殿”。

   十王殿:也叫罗汉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原应为悬山,现为硬山,平面方形,宽19.21、深10.32、高7.30米。北侧次间开窗,架构为五架无廊式,通檐用三柱,与元代三椽袱对搭牵梁通檐用三柱的作法相像。殿内迎南门塑千手千眼菩萨,门两侧靠南墙塑十殿阎王及书吏,东西墙及北墙拐角塑十六罗汉。当心间与千手菩萨相背处塑地藏菩萨。

   关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平面方形,宽8.42、深7.75、高6.19米。架构为五架无梁式,用材小而粗糙。可能创建于明末清初,到乾隆36年重修时也一百多年了。殿内南向塑关公、关平、周仓像,背后向北塑水月观音及善财与目键连像。

   药王殿:位于罗汉殿西,面阔五间,进深二椽,悬山顶,共五间。东三间为药王庙,西二间为禅房。三架无廊式,前后出檐,宽17.24、深5.78、高4.78米,建筑比较简单。塑像为药王坐像及二侍者。

   药王殿献亭: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硬山顶,宽6.5、深4.0、高4.04米。用材较小,但还算精致,壁上绘有纯墨色壁画老虎图。

   大佛殿:最初叫大雄宝殿,后来人们习惯称为大佛殿,系全寺之主体建筑,梁架结构及布局装修皆元代原物。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原应为悬山,现为硬山。面阔19.7、进深11.67、高11.21米。大殿建在一个平矮的基座上,正面明间抱框处安装六抹直棂格子门两扇,中间为六出球纹格子门两扇。两次间砌半身槛墙,安装四抹直棂格子窗六扇。两稍间砌砖墙。筒瓦顶,仅留正脊,有个别的残留琉璃瓦件及勾头。其面貌显然是清代修建。殿内后槽施二金柱,制成佛龛,塑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在梁架结构方面,我国古建筑考古学家张驭寰在1979年“山西元代殿堂的大木结构”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斗拱:前檐柱头与补间各一朵,当心间二朵。当心间的斗为“瓜棱斗”,其余为一般通常做法。每朵斗拱均为重拱计心造,四铺作出单下昂。昂面幽度较大,昂上承令拱与耍头相交承担撩檐檲。后尾为华拱承翼形拱,耍投枋后尾砍成第二跳华拱,施菊花头。各间补间铺作自檐檩团下置直干式挑斡,后尾挑入下平团之下,中间垫以耍头拱。次间柱头斗拱,在耍头枋上置一斜梁,后尾挑至平团缝处,担至大额上,承担平梁,为元代平梁制作之一种。

   梁架结构:当心间采用四椽袱接乳袱用三柱。乳袱上置两重蜀柱,上下相连,中间用栌斗垫接,连四椽袱上,承担两朵内额,额上立蜀柱承平梁。柱根相交之处,施搭牵与顺袱串横向贯通。平梁上立蜀柱抱叉手与丁华抹亥拱相交承脊檲。次间梁架应有内额横穿两次间与稍间,因此,在次间就不使用梁架,不用四椽袱与乳袱,而用大斜梁,斜梁之前端伸入耍头枋上。后尾伸至大额上,驼峰令拱平梁均压在斜梁后尾上,梁中心向较大的驼峰承托下平团,做到了扩大空间的效果。梁架结构特点:在次间、稍间后槽处置大内额,而且在四椽袱之上,次间梁架前后两槽使用斜梁,从而减去四椽袱及内柱蜀柱、搭牵等构件。在补间斗拱上,使用直干式挑斡,耍头后尾砍成踏头拱与华斡两种。乳袱后尾砍成双卷瓣式。197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科技史文集·建筑史专辑》上,作者张先生是把它作为元代建筑庙堂的重点来介绍的,可见其在古建筑中的地位与价值。

   三、塑像

   普净寺塑像依建筑年代而不同,从元代到清代前后延续数百年,现存塑像53尊,现分述于下。

   1、哼哈二将:位于山门内廊两侧,皆虎目圆睁,臂套金环,头结双髻,肌肉丰满,做搏击状,可能原来握有兵器,现已不存。塑像骨架姿态平衡稳健,立于一小平台上,很可能是明清原作,但外表部分色彩与塑泥似乎是后加的,与建筑年代不符,疑为近代补修。

   哼哈二将是封神演义中的殷纣王的两员运粮战将:一个是郑伦,鼻子一哼,声如响钟,白光两道,吸人魂灵。后被周将郑九公擒伏,战死。另一个是陈奇,张口一哈,黄气一道,气附于人,魂魄自散。也被周将黄飞虎杀死。姜子牙封神时,将他们封为西方释家山门的守护者,人们习惯地叫他们为哼哈二将。

   2、玉皇大帝:位于通明宫,正面筑神台,塑像其上。玉皇大帝坐北向南,冠冕衮袍,严脸肃目,双手握圭,威襟正坐。从塑像风格分析,可能是清初之物。两侧各立一侍者,左捧金印,右捧玉牒,相向而立,神情呆滞,似为近年补塑。

   玉皇大帝是封建皇权在鬼神世界的象征,属于道家系统,号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总管三界十方。但在民间的民俗信仰中,已把它超出道教之外,成了民间神鬼人世界真正的主宰,民间牌位就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每年春节和它的祭日都有隆重的祭礼。

   3、四大天王:位于通明宫东西两侧,靠两山壁筑神台,一面两尊,皆取坐姿,魁梧高大,面目威严。具着金甲战袍,头戴高大金冠,各持不同法器,高约3米,系明中期的艺术品。四大天王形象如下:

   东南一尊,身着金甲红袍,头戴三佛高冠,白面凝眉,八字胡须两绺,表情严肃,左手持琵琶,右手作弹状。

   东北一尊,身着金甲绿袍,头戴三佛高冠,赤红面,三绺须,左手按腿,右手举剑。

   西南一座,身着金甲绿袍,头戴三佛金冠,铁红色面,虎目圆睁,黑色三绺胡须,左手握拳放于左腿上,右手拄画戟。

   西北一尊,身着金甲红袍,头戴三佛金冠,白面清秀,三绺胡须,表情严肃,右手握拳置于右腿上,左手擎一宝塔。

   传说,印度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居一天王护一方天下。传入中国后,成为四大天王,寺院多塑其像。东方叫“持国天王”,名叫多罗托,《封神演义》叫魔礼青,身白色,持琵琶,管理东胜神州。南方叫“增长天王”,名叫毗琼璃,《封神演义》叫魔礼红,身青色,持宝剑,管理南赡部洲。西方叫“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义,《封神演义》叫魔礼海,身红色,手绕缠一龙,管理西牛贺州。北方叫“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身绿色,《封神演义》叫魔礼寿,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管理北俱罗洲。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刚,分工是:南方增长天王管“风”,西方广目天王管“调”,北方多闻天王管“雨”,东方持国天王管“顺”。普净寺的四大天王雄伟高大,但与上述记载有异,即它们各自手拿的是龙(蛇)、银鼠、琵琶、宝剑,而塑像是琵琶、宝剑、画戟、宝塔。记载服饰是白、青、红、绿,而塑像仅红绿两种。也可能是地方工匠的艺术创作的差异。国内各寺院的天王皆塑的很大,为何?《婆沙论》说,四大天王身长一拘庐舍四分之一,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房间的四分之一的面积,而帝释则身长一拘庐舍,更大。其它诸天帝释像则正常。所以,通明宫的天王像和玉帝的像大小相差很大。

   4、千手观音:位于十王殿的南门内,坐北向南,结痂趺坐于一小型高台之上,双手合掌于胸前。塑像不大,背后悬塑山及火焰形背光,高约1米多,左右各10臂,手执法器,连中心合掌二臂,共22臂。脸庞丰满,慈祥端庄,两侧各塑一供养小童。

   千手千眼菩萨是纯粹的国粹。传说她是战国时楚庄王的三女儿,叫妙善。天性贞节,孝事双亲。后来,楚庄王病重,百医不治,有神医说,必须以亲人的手和眼当药引子,病才能好。妙善遂割下自己的手、眼入药,楚庄王的病居然好了,但妙善也因此而坐化了。庄王封其为“大悲菩萨”,建寺香山,塑全手全眼。据传,传话人把全手全眼误传为千手千眼,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千手千眼大悲菩萨。又说,观世音菩萨有许多化身,此乃其一也。元朝大书法家赵孟俯的妻子管道升写了一个“千手千眼大悲观音”传略以后,千手观音于元明清在民间才风行起来。

  5、地藏菩萨:位于十王殿千手观音背面,坐南向北,胸佩缨络,着披肩大衣,结痂趺坐于须弥莲台之上,手印为右手掌心向内上,食指与拇指相合,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右脚之上,近似降魔印。左右各一侍者,左着袈裟,右为老者,可能是道明和闵公。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有一婆罗门女子,叫乞叉底沙,其母亲不信佛教,轻视三宝,不久便命归黄泉了,其魂神堕到了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道了母亲在地狱里受苦,遂变卖家产,把钱财献出供养佛寺。后受如来托梦指引,让他梦游地狱,见到了闫王,哀求百般,救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是梦游,便在如来像前立下誓愿:“愿以自己历尽未来劫,救度有罪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如来告诉文殊菩萨说:婆罗门女子,就是地藏菩萨。看来,地藏菩萨是用来救赎地狱灵魂的。它原产自印度,后来传入中国,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6、十殿闫君:位于十王殿南门两侧,塑于靠南墙的一座长条形神台之上,坐南向北,一边五尊,均坐姿,形态大致一致,全部正襟危坐,双手握笏于胸前,头戴通天冠,身着朝便服,颜色基本为红蓝二色,均绣边带饰。所不同的是面部,但也只有红白二色,红着严肃,白者温和,均有三绺胡须。

  阎王:本阎罗王,源自印度,后传入中国,有了十殿阎王。按《玉历钞传》和《阎王经》说: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专管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诞辰,管理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管理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诞辰,管理合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第五殿:阎罗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诞辰。本为第一殿阎王,因为可怜屈死之鬼,常常发回阳间申诉,被天帝降职到第五殿,管理叫唤大地狱和十六小地狱。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诞辰,掌管大叫唤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诞辰,掌管热恼地狱,又名锥磨肉浆地狱,另设十六小狱。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诞辰,掌管大热恼大地狱,又名热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诞辰,管理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诞辰,专管各殿转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

  地狱阎罗之说,本源自佛教的地狱轮回,但和其它印度神一样,一经传入中国后,即经过改造,加入了中国民间神祗的行列,成为国人民俗之神。

  7、十六罗汉:位于十王殿东西两山墙处,南北向切神台,南与十殿阎王相接,北曲折向殿门为东西向,两山各六尊,北曲台各两尊,合计十六尊。

  罗汉的形态基本上是三种:一种正座;一种一腿垂一腿踞;一种结痂趺坐。头部有光顶和有肉髻之分;脸色有红白之分;双手有按膝者;有屈肘掐指数佛珠者;服饰有大衣与袈裟;颜色有蓝绿红与白;表情上也大体相同,变化不大。总体感觉与佛经所说还是有一定区别。

  据《法记住》和《集说铨真》载,十六罗汉的名字及形象为:

  ⑴、宾度罗跋啰惰阇,长眉大耳,盘膝侧坐石上,两手抡数珠,下有小虎仰视。

  ⑵、迦诺迦伐蹉,须眉苍郁,挂数珠,摊鞯坐石,下龙女捧盘献夜明珠。

  ⑶、迦诺迦跋厘惰阇,赤脚盘膝坐,左手捻眉,右执塔,下跪一蛮奴。

  ⑷、苏频陀,侧坐看经,右拄龙头杖,鹿衔花,奴捧盆。

  ⑸、诺矩罗,拄竹杖侧坐,摊经石上,旁有狮盖小炉,童子枕睡。

  ⑹、跋陀萝,摊经在膝而坐,左手执经尾,右一指点经。龙王听讲,菖蒲一盆。

  ⑺、迦理迦,置蒲团石上,盘右膝倚左足而坐。左手按膝,右手执拂,白象献莲,蛮奴执锡。

  ⑻、伐阇罗弗多罗,侧坐。十指交错,侍者执经而立,前有一狮踞地。

  ⑼、戍博迦,侧坐,脱双屣在地,左手执方炉,右手拔香,奴捧盒,猿献香。

  ⑽、半托迦,盘一足,坐松下,一手支颐,胸挂数珠,鼍请状。

  ⑾、罗怙罗,侧坐,一手执龙首杖,怒目视虎,虎服,侍者抚虎项。

  ⑿、那珈犀那,抱膝而坐,面前有几和瓶,后有侍者赤足合掌立,

  ⒀、因揭陀,叠手正坐,面前瓶装荷花,童子喷水。

  ⒁、伐那娑斯,庄容正坐,左手执如意,龙王执笏朝。

  ⒂、阿氏多,水侧濯足,龙云盘其上,蛮奴拄杖合掌而立。

  ⒃、注茶半托迦,坦腹坐视,背飞蝙蝠,奴置火煮茶。

  但据《铸鼎余闻》说,十六罗汉的排名是:1、阿达机尊者,2、阿资达尊者,3、阿资嘎尊者,4、嘎礼嘎尊者,5、拔夫达拉尊者,6、达拉尊者,7、嘎纳嘎巴萨尊者,8、嘎纳嘎喇棳杂尊者,9、拔拉尊者,10、拔拉尊者,11、租查巴纳塔嘎尊者,12、毕那楂拉喇錣杂尊者,13、巴纳塔嘎尊者,14、纳阿嘎塞纳尊者,15、锅巴嘎尊者,16、阿必达尊者。与上书排名不同。

  普净寺的十六罗汉数字虽是十六,但所塑形象与上述有异,基本上全是坐姿的变化,手势的不同,附属的狮、童、瓶、花等不见,或许当时的工匠对佛教经典了解的不是那么清楚,所以就变化成这样了。

  8、关公,位于关帝殿内南半,坐北向南,塑于神台之上,坐姿,软巾包头,赤面黑冉,金甲绿袍,握拳正视,庄严肃穆,背后浮塑山字型座屏。左右塑侍童,右捧春秋,左抱金印。神台下,关平抱剑、周仓拄刀分立东西地面低矮的平台之上。

  关公,即关圣帝君,即三国蜀国名将关羽,俗称关公,与吴交战而死,追谥为壮缪侯。从三国到唐,没有多大影响,唐时仅称其为“关三郎”。到北宋才开始加封,始为公,后为武安王,配享姜太公。元仍封王,明又封为侯,到明万历时,才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把他和孔子相提并论,孔子叫“文圣”,他叫“武圣”。其实,最早他属于道教,是张天师手下的一员神将,奉为护法,称为伏魔大帝,在姜太公以下。佛教也争他,也奉为护法,伽蓝。到了清代,成了人神之首,道教、儒教、俗神啥也沾边,尤其民间各行各业都供奉他,供奉之勤,过于孔子。

  9、水月观音:位于关帝殿北半,坐南向北,塑于神台之上,露胸袒腹,项带缨络,披宽袖云纹敞衣,右腿屈膝,右手扶于膝上,左腿盘曲,左脚与右脚相接,左手垂于蒲团之上,背部为悬塑普陀山。左善才童子,右应为龙女,但此处是一老者,戴通天冠,环眼长须,宽袍大袖,不知其为谁。塑像为明末清初之物,个体不大,但还算精致。

  水月观音由观音菩萨的三十三化身而来,是观音菩萨为渡众生苦难而在说法时幻化的三十三种法相之一。观音菩萨是佛教众神中在中国影响最大信仰最广的一位尊神。佛经说她苦恼众生,一心成名,菩萨即时观其声音,皆得解脱,因此名曰观世音。唐朝人避唐太宗世民的讳,叫“观音”。其实,“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陲”的简译。大乘教说佛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大条件才能称作佛,是修行的最高品位。菩萨缺最后一项,地位仅次于佛。据传观音发愿要普救世上一切受苦众生,才可成佛。岂知,世上苦人何时是尽?看来,她是永世不得成佛的了。

  关于观音的故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有个优美的中国化了的故事:

  观音的父亲姓婆名珈,是鹫岭孤竹国的国王“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老大叫妙清,老二叫妙音,老三叫妙善。妙善因不应父亲强迫的婚姻,被囚禁在后苑中,但她守静弥笃,又被送到汝州龙树县的白雀寺当了尼姑。在寺中,妙善朝汲水,暮听释,晨焚扫,昼柴炊,毫无难色。他的诚恳,感动的天龙八部持护伽蓝帮她扫地,东海龙王打扫厨房,游奕六甲点烛上香,伽蓝进茶,飞猿进菜,白虎衔柴,毛嫱滋花,八洞神仙献果。夜夜,风雷喧赫,鬼神走动。寺里的尼姑们害怕了,就告给了妙庄王。妙庄王派兵围剿,放火烧寺。妙善口念佛号,咬破手指,喷血成红雨,灭火救寺,众僧无恙。围兵再烧,再灭,三烧三灭,妙庄王无奈,便以死来胁之,妙善面不改色,志气越坚。妙庄王无计可施,只好把妙善打入冷宫。谁知,任你千条妙计,我自巍然不动,妙庄王气急了,便下决心斩之。土地爷连忙告了玉帝,玉帝赐以红光罩体,刀枪不入,妙庄王便命以红绫绞死,又被一虎负尸而去。妙庄王以为不孝儿当有此报。谁知,老虎将妙善负至黑松林中,放下妙善而去。妙善在昏昏中梦见一童子来招,说是阎王有请公主,并在步天桥上等候。妙善跟着到了鬼门关,只见牛头跪门,夜叉秉烛,妙善随童子参观了剐割刑、舂刑、铜锅刑以及刀林、冰床、撅目括舌、抽肠刨腹、鞭槌石压等各类刑罚地狱后,十殿阎王在金桥上以锦盖网朦,紫云布地,歌女侍侧,玉辇相迎。妙善感谢阎王的盛情,遂合手咏诵阿弥陀善哉,这一咏不要紧,一时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监狱枷锁,尽为齑粉,地狱所羁者,尽上天堂。判官们一看,马上奏道,有阳即有阴,有善即有恶,没有地狱如何管教在阳间作孽之人,又何以给阳间作恶之人以示警。众阎王一听有理,便送妙善还阳,在黑松林还魂。如来佛来到黑松林,化作凡人,并同语言调戏她,妙善反击道:你怎么用野兽的语言来侮辱我?如来见妙善很坚定,便说明自己是如来,是来点化她的。并说,南海中间有个普陀岩,是你的去处,我叫地龙化一座莲台,你去吧。于是,白龙为之咬木,伽兰推开福地,八部龙王日夜涌潮,四部天王为之柱石。妙善坐普陀岩九载而功成,割手眼以救父病,持壶甘露以救万民,左善才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从老君之奏,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赐宝莲花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赐父妙庄王为善胜仙官,母伯牙氏为劝善菩萨,大姐妙清为大善文殊菩萨,青狮骑座,次姐妙音为大善普贤菩萨,白象骑座。

  10、药王:在十王殿西,塑像坐北向南,正襟危坐,,头戴纀头纱冠,衮服玉带,慈眉善目,三绺胡须,左右两侧分立小童。有人以为药王是孙思邈,其实非也。孙思邈据列仙全传载:少为圣童,长隐于太白山学道,编千金方济世救人,后成仙,称孙真人。《山西通志》载:“孙真人庙,在猗氏县庄武王庙内,王讨叛有疾,唐德宗命真人孙思邈来医,因建祠于庙左,祷药即愈。

  真正称“药王”者是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故祀为神。据考,在宋代他就是药王了。《茶香室续钞》说:“药王庙专祀扁鹊,香火最盛。每年四月,在郑州河淮以北,秦晋以东,各方商贾,辇运珍奇之属,入城为市。妙伎杂乐,无不必陈,说是为药王贺生日。幕帘遍野,声乐震天,每日搭盖席棚,尺寸地非数千钱不能得。贸易游览,越两旬方散。明万历间,慈圣太后出内帑增建神农轩辕三皇之殿,以古今名医配食,自是药王之会弥加辐辏”。据此,普净寺的药王亦当是扁鹊。

  11、华严三圣(释迦牟尼及文殊普贤):佛教有“三尊”之称:即南无阿弥陀佛,左右胁侍为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称“华严三圣”;药师佛,左右胁侍为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称“东方三圣”。三者并非一佛,合称为“三尊”。普净寺大佛以文殊普贤为胁侍,显系释迦佛之华严三圣无疑。

  释迦牟尼佛:塑于当心间二金柱之间砌筑的佛龛之内,结跏趺坐,坐于八角力士须弥座上之莲台上,丰面大耳,钴蓝肉髻,金色大披自左肩斜向右下覆于两股,内着宽袖敞衣,袒露右胸。右肘曲上,右手掌心向内上,姆食及第三指伸开,无名指与小指曲回,左手下托于腿上,五指张开,掌心向前下方,近似转法轮手印,又不太像,不知所指。

  文殊菩萨:位于大佛左侧,身材修长,面容秀美,头戴金冠,亭亭玉立在青狮背托之莲坐上,左肩斜披宽袖袈裟,胸部微敞,项戴缨络,手中之物已失。。

  普贤菩萨:位于大佛右侧,身材面容服饰姿态与文殊较一致,也亭亭玉立在白象背托之莲坐上。

  四、附属文物

  普净寺的附属文物以碑刻为主,计有:

  (一)、 太平县南史普净寺重修殿宇碑铭并序

               善 德

   佛法西来,其以尚矣。昔我释迦世尊,先在兜率□□真,诸天众□□法数,□□天子名曰:净居。请问帝释曰:阎浮众生,孽障深重,天宫中有何菩萨拯接?有□□□□告净居曰:兜率内□有一菩萨,名曰护明,慈心利物,悲愿弘深。净居请问:慈悲应诺□是驾□轮香像□□□□中印迦维罗国,有王曰净饭夫人,名曰“摩耶”累劫以来,常持八戒,身心清净,可为其母,毘兰园中降生,名曰□达。年当十九,不乐世荣,性诣雪山,六年苦行,摧诸外道。于二月十五日夜,睹明星以证道果,说法度生四十九年,其年八十一岁,于尸罗国树下入般涅盘。于□年踰千载;于后汉孝明帝永平七年,声教流于震旦,是以列刹相望,僧满寰宇,乃释教之所由兴也。孝义郡南三十余里有社曰南史,寺号普净,寰中古刹,海内名兰,敞云水之清虚,挟山川之灵秀。古有正殿,□檩六椽,东西廊庑俱各七间。大觉圣容,金碧交辉。□寺僧洹讲主者,内藏智德,学行超群。于正统十所乙丑岁,门人法喜、法让,同心起造正南殿五间,内塑圣僧十王,悉皆具足。然后,起造法堂五檩四椽,其寺高妙无以加矣。恐泯诸公之行迹,刻石于本寺,以为后昆之龟镜耳。其为铭曰:释迦大士,号曰能仁,先居兜率,谈说真乘。有一天子,净居尊称,请问帝释,天宫宝所。有何菩萨,化度有情?兜率内院,名曰护明,悲心广大,利物弘深,驾日轮象,摩耶腹中,生时祥瑞,不可言称。年当十九,不乐世荣,雪山修道,苦行无穷,明星夜睹,悟达灵根,年余千载,教法流行,东传震旦,法道兴隆,列刹相望,僧满寰中,孝义胜郡,普净禅林,洹公讲主,二学超群,法喜法让,道业兴隆,修葺南殿,绣闼雕甍,圣容壮丽,神像威雄,修造年毕,悟道明心,十方坐断,五德恒明,如斯之幸,于载兴隆。

   上祝;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大明成化元年岁次乙酉仲夏

   (二)、 太平县普净寺塑妆天王碑记

   县治□南许三十五里有寺曰:普净。其寺古建,上有前碑□考所由,□知罔谓也。切论迩今殿堂巍耸,廊庑邃鲜,唯有天王未曾捏塑。本寺僧性湛等,思缺斯神,举意为作,先能克已,后化他人。克已者,罄舍衣盂之资;化人者,□□家恡之财。命塑匠以捏成,约丹青而绘就,胜事周完,功缘毕竟。罔竖碣于今时,泯功德于万古。求石于姑射之山,镌字立斯殿之内,遗留后验有凭,方彰舍财功德,以斯善利。上祝一方万安圣祚,下祈四民五谷丰登。满院中僧行,个个道业超群;檀越内施主,人人增添福寿。此界他方,雨顺风调,遐冤迩亲同圆种智者。

    大明正德二年岁次丁卯七月

   (三)、隆庆残碑

   古故晋城之南,有寺曰普净。前建天王殿中十王殿后法堂五间,殿内大佛一尊,两旁立菩萨二像,左右珈蓝护法。

   (四)、乾隆36年重修碑记

   “……有雕梁而画栋者玉皇上帝殿也,玉皇庙后有盈丹而刻角者,菩萨罗汉并玉帝阎罗之殿也,至菩萨庙后更进一层又有所谓大雄宝殿者,而大雄宝殿前罗汉庙后威风而凛凛者,则关帝圣君庙在焉”。

   另外,寺东南有一株木瓜树,据说与寺同龄,而今依然茂盛,开花结果,令人叹为观止。

   五、相关问题探讨

   1、建寺年代及规模:普净寺目前的整体面貌,从外表看,一片清代建筑,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当你一进入建筑之内,你就会大吃一惊,不论塑像还是梁架,都是元明原件。由此可知,普净寺的建寺年代,至少在元明之间。据大佛殿佛龛上方的木板题记可知,此殿系元代所建。题记是,“旹大元国 大德七年闰五月十八日本院直宿前解州僧 立明吉祥 施中统宝钞 壹佰定二住持登老和尚 施中统宝钞五定修造院主政远剙建”。明代成化元年“太平县南史普净寺重修殿宇碑铭并序” 中说:“孝义郡南三十余里有社曰南史,寺号普净,寰中古刹,海内名兰,敞云水之清虚,挟山川之灵秀。古有正殿,□檩六椽,东西廊庑俱各七间。大觉圣容,金碧交辉。住寺僧洹讲主者,内藏智德,学行超群。于正统十年乙丑岁,门人法喜、法让,同心起造正南殿五间,内塑圣僧十王,悉皆具足。然后,起造法堂五檩四椽,其寺高妙无以加矣”。据此可知,普净寺元代只有大佛殿和东西廊庑各七间,是个封闭的四合院。到了明代正统十年,才由法喜、法让盖了南殿五间,塑了十殿阎王和十六罗汉,接着盖了五间“法堂”(即今之玉皇殿),是个做法事的地方,原名叫“通明阁”。只是到了正德二年(六十年后),人们才发现“殿堂巍耸,廊庑邃鲜,唯有天王未曾捏塑”。于是,补塑了四大天王,大概同时也建了山门并塑了金刚。明末清初创建了关帝庙,道光年间创建了药王庙,从此,普净寺才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乾隆36年的重修碑记中记述:当时“有雕梁而画栋者玉皇上帝殿也,玉皇庙后有盈丹而刻角者,菩萨罗汉并玉帝阎罗之殿也,至菩萨庙后更进一层又有所谓大雄宝殿者,而大雄宝殿前罗汉庙后威风而凛凛者,则关帝圣君庙在焉”[]。至于药王殿以及钟鼓楼等建筑则只字未提,证明他们更晚。但据药王庙题记,可知他们建于清中期的道光年间。只是到了更后来可能把西边的鼓楼拆了,改建成为生活区,也就是后来土改时分给贫农的那批住屋。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批房屋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元大德年间创建的大佛殿也叫“法堂”,但到明正统十年又“创建”的“法堂”五间,绝不指已于元代创建的这座大殿,而是另有所指,这个所指一定只能是“通明宫”无疑。

  2、塑像:普净寺的塑像是精美的,这些塑像形象生动,表情逼真,衣着流畅,楚楚动人。尤以元代塑像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为最,婀娜的身姿,慈美的颜容,华丽的金冠,飘逸的服饰,既具仙气,更具人气,与洪洞广胜寺上寺的文殊普贤塑像绝无二致,再加上他们二者之间的建筑时间又那么相近,有理由怀疑他们是同一艺术家创作的。其次值得一提的还有明代正德年间塑的四大天王。他们不仅形体硕大,顶天立地,更值得赞美的是他们各具特色,除了各自不同的衣饰、姿态外,极具特色的是他们那四张不同表情的脸:有和风细雨的慈眉善目;有豹眼环睁的恶煞天神;有思考有内心有性格,其神气居高临下与人对目,会使人们怵而起敬,望而生畏,从而增加了他们的神威,起到了心灵威慑的作用。明正统年间塑的十六罗汉也极具神气,不同姿态,不同衣饰,不同表情,表现出了十六位各自具有无边法力的尊者的真实形态,属于明早期塑像的上乘之作。

  出于科学态度,对于普净寺的塑像不得不遗憾的指出,在上世纪那个疯狂盗卖文物的时期,寺里的大部塑像头都被不法盗徒倒卖了,尤其是元代塑像文殊普贤及释迦牟尼的头,至为可气可惜。如今,寺内塑像原件如初者,仅有四大天王、玉皇、药王、阎王、关帝以及阎王和三个罗汉,其余全部是后来善男信女们出资请民间工匠补塑的,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所幸,盗徒只盗头而不及身躯,寺内全部塑像的身躯、依着、服饰都是原件,我们尚可欣赏到古代匠工们的高超艺术造诣所创造的活灵活现的优美身姿和飘逸流云似的衣饰,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3、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随着年代的延长流失,古建筑会越来越少,为我们的民族保留一份真正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普净寺自元大德七年创建以来,已经经历了七百多年的雪雨风霜,到清代逐趋完善,成为今天的规模。他的建筑、塑像,是那个时期人们的技能展现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空间布局艺术以及民俗信仰、宗教流派在一个地区的综合展现,是一处研究那段历史的活体标本。对于古建筑学、寺院美术、宗教信仰、民俗流变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当今,是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的年代,科学发展、和谐奋进是社会的主题。普净寺对于发展旅游事业、营造和谐氛围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营造它,发展它,保护它、研究它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切不可等闲视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普净寺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6679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