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工作汇报
学校党支部:
现将我校参加“湖北省教研室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5月13日至5月15日,阳新一中;
二、参会人员:省教研室综合室刘合荣主任主持会议,阳新县副县长致欢迎词,省教研室的杨国金主任讲话,各地的教科院主任、工作人员,各校的校长、教师20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徐之兵、彭平参加了会议。
三、会议主题:湖北省教研室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
四、会议内容:
(一)14日上午,
黄石市教科院、黄梅县、当阳市、阳新一中、江夏五里界中学、小溪塔三小等10个单位做推进校本研究经验与成果的交流报告
(二)14日下午,
1、湖北省教科所彭敦运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在探索“心距”中寻求学业负担问题缓解的契机》;
2、省教研室王淑珍教授和5名学校发言人做学科纵横互通——有效教学、减负、防治厌学的研究与实践。
(三)15日上午,
1、三峡大学黄首晶教授作学术报告——《学生学业负担长期过重的深层理论缘由探析》;
2、黄石市教科院邹从容主任作报告——《区域性校本研究的网络教研尝试》;
3、与会代表交流增效减负防厌学等综合性共通课题研究的深化,刘合荣教授作研讨活动总结并布置课题研究工作有关任务。
五、我校参会的收获
1、学习了其他学校的校本研究经验,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拓展了视野,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2、我校的彭平、徐之兵同志先后做了交流报告,展示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3、在14日下午的交流报告会后省教科所彭敦运先生亲临寝室对我校的彭平、徐之兵同志的交流报告做点评、指导,这是我校在本次研讨会上获得的殊荣。
六、会议后我们的主要任务
1、坚持“小命题、深切入、大文章” 研究方向,调整研究策略,推出校本特色的研究内容,争取申报课题立项;
2、进一步调动教师教科研热情,壮大课题研究队伍,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以研究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第二篇: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
--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201*.5)
感谢刘博士给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其实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刚刚完成了初级设计,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借此机会把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作一汇报,期望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
一、因地制宜,变区位劣势为研究优势
猇亭区地处宜昌市的东大门,是宜昌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区。区委、区政府正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优良平台。按照我区中小学1+1+5(一所高、一所初中、五所小学)的规划布局,打造小而精的教育既是区委区政府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策略的要求,也是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
然而由于办学区域处于劣势的城乡结合部,办学体制的原因致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师生关系不够和谐,课堂教学处于尴尬无奈的境地。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提高学生课堂生活质量成了所有教育人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思考:教育科研能否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呢?
带着这一思考,我们对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一番梳理。回顾我区的教育科研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科课题研究。参与这类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按照省市学科教研员制定好的方案开展活动,提供研究案例。这类课题虽然偶有高级别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意图和目标不够明确,效果也不够理想。二是在课改之初,为配合新课程的实施而开展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三是近年来通过行政推动,提出的“创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后两种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和专家引领,加之管理上的不到位,也大多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为了提高教师素养,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优良教育资源,切实解决猇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201*年12月,我们专门聘请省教研室综合类课题研究专家刘合荣博士到我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刘博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确立了《猇亭区中小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研究》这一统领全区各学段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并提出了“区域协作,整体推进”的研究构想。此课题的确立,为我区教科研工作推动和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新的领域,也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区域协作,变孤军奋战为共谋发展
利用小区便于管理,易于整体推进的优势,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拟定--反思--论证--再设计的艰苦历程,以期真正实现区域协作,共谋发展。
(一)拟定 经过广泛调研、潜心思考和海量的文献研究,201*年秋季学期结束前,教研室率先初步制定出了“猇亭区中小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研究”的总方案。要求学校在总方案的框架下,选择各自研究的子课题,制定学校研究方案,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1、组织管理统一要求
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各学校围绕 “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主题,为实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共同营造相互滋养、快乐成长的学校文化”这一总的研究目标,(www.bsmz.net)。
附件:
1.肇庆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书
2.肇庆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鉴定表
肇庆市教育学会
二o一o年五月六日
第五篇: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
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
(试行)
为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省基础教育工作要求,遵循教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研创新。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改革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坚持教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努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完善教研工作制度,优化教研方式,形成开放、灵活、富有实效的教研机制。
(四)坚持教研工作重心下移,面向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引领和指导,组织和指导教师把握课程要求和教育教学规律,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机构和人员
(五)教学研究机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承担本辖区教育教学研究与业务管理等职能的直属事业机构,接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的领导,并接受上级教研机构的业务指导。各级教研机构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门类和课程要求以及当地实际配齐教研员。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员配置制度,保持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根据工作需要,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校优秀教师可到教研室担任一定年限的兼职教研员。建立教研员流动工作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五年,要到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半年至一年。
(六)各级教研机构要坚持正确的教研方向,严格教研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依法、依规开展和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引领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要在加强教学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视导、考试研究的同时,切实重视教育研究、课程研究、教学管理和质量研究。不得组织未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生统考、统练,不得违反规定组织学科竞赛活动,不得违规编写和推销各种教辅材料,不得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给学校、学生和教师排名。
(七)各级教研机构要加强行政班子和教研队伍建设。推进教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强化领导班子的适应力、凝聚力、创新力。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
(八)建立教研员任职资格制度。教研员应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研究、组织能力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新进教研员要从在当地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师中选聘。
(九)教研员要热爱教研事业,遵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研工作规章制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较高的研究素养与组织管理能力;具
备上示范课的能力;具有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努力成为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十)教研员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在规律,认真履行教学管理、教学指导、上示范课、听评课、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区域交流、网络教研、经验总结推广等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
(十一)教研员不得违反规定组织学科统考、学生补课和有偿补习,不得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牟取个人私利,不得统计、公布考试成绩,不得以任何形式推荐、推销、摊派教辅资料等。
三、基本职能
(十二)教育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研究教育理论、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课程资源开发等,参与并指导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
(十三)课程教学管理。依照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对辖区内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评价、教材教辅开发与使用、考试评价、教学研究等业务工作进行管理。制定教学常规与评价标准,研究提出教学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教育评估、质量监测和职责范围内的教学评优活动,规范各种考试、竞赛活动。
(十四)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组织编写和修订国家课程标准教材、地方教材,开展教材对比研究,指导学校选用教学用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研究开发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十五)实验与经验推广。组织指导课程整体实验、教材实验和教法实验。及时培育和发现典型,促进教育教研成果的应用,推动教育教学理论成果的转化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推广。
(十六)教学指导与教学服务。督促和指导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教学计划,改进教学管理;参与教师培训,指导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专题研究、信息交流、资源开发、教材培训研讨、网络教研等多种途径,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四、基本制度
(十七)教研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岗位职责,规范教研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实行学科教研责任制和项目负责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研机构的基本职能。
(十八)教学调研制度。每年要有计划地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关注教育教学整体性改革,了解掌握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和发展趋势,形成教研员年度调研制度和学科研究成果年度报告制度,强化对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对学校的咨询职能。
(十九)跟进式教学指导制度。建立各级教研机构跟进式教学指导制度,各学科教研员要发挥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学校和联系校的作用,组织骨干教师基于教育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定期开展网上教师研修、交流活动。
(二十)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教研员都要固定联系城镇和农村各一所学校,坚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通过兼课、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方式,指导学校课程设置、实施,积极参与学校的研训活动,加强对联系学校的课程、教学指导及教师的专业引领,帮助学校分析教育教学现状,提高联系学校课程整体实施能力。
(二十一)教育教学评估制度。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建立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省级规范化学校和教学示范学校验收的重要标准,监督和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
(二十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监测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机制,定期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做好教育教学的科学诊断与引领,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根据检测结果每年向社会发布监测公报。
(二十三)教学示范与助教制度。通过专题报告、示范观摩、经验交流、跟进指导以及培养骨干和树立典型等方式,做好教学引领工作;通过建立城乡联谊、送课助教、结对帮扶、联片教研、讲师团等为手段的薄弱学校帮扶机制,推动教研、教改均衡发展。
(二十四)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学示范学校、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学成果评选与管理制度,形成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与使用的有效机制。
(二十五)教研员年度考核制度。建立有利于促进教研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研员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和质性评价。加强对教研员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实绩的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以及绩效分配等挂钩。
五、领导与管理
(二十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将教研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教研工作领导责任制,引入学校和教师参与的教研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教研工作的
指导与管理,在加强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好示范性教研机构的创建和教研员的评优、创优活动。
(二十七)重视和加强教研机构建设。省、市、县(市、区)均设置教研机构,加强乡镇教研组织和中心校的教研职能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在教学研究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完善教研网络。
(二十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教研机构的工作条件,确保其经常性经费、教研网络建设经费、教研员考察学习与业务进修经费、教学科研管理及教研成果奖励经费等专项业务经费的投入,为教研工作提供保障。
(二十九)加强对教研工作的评估督导。建立包括教研经费、人员配备、条件保障、工作职能、工作成效等在内的教研机构建设定期评估与督导机制,将教研工作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评单位、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衡量一个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7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