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全县农业产业化状况调查汇报(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22 09:06:42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全县农业产业化状况调查汇报

为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全民创业,富民兴县”的目标,xx年8、9月份,县政协组织有关部门和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即蚕桑、茶叶、林业、果品、药材、蔬菜、粮食、畜牧8个产业和农村基本情况、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市场营销4个专题)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立足本地实际,以产业开发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实施“1116”工程,农业产业化已初显端倪,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1、区域特色不断形成。我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蚕桑、茶叶、药材、林果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据统计,至xx年底全县拥有桑园面积9.3万亩,产茧66000担,成为全省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县;全县可供采摘的茶园面积2.2万亩,产量1.1万担,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创建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同时,有药材面积5.3万亩,果林面积7.2万亩,蔬菜面积4万亩,xx年饲养生猪51.1万头,山羊53.3万头,家禽270万羽。

2、龙头企业初具规模。截止xx年底,全县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36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创产值5亿余元,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宁红集团和龙腾企业,分别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基本形成了由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格局。蚕桑产业有祥辉丝业、德水制丝、五星制丝有限公司等茧丝加工龙头企业;茶叶产业有以宁红集团、神茶集团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企业;粮油产业有裕发河粉、红山食品、金源食品等粮油加工企业;林业加工企业有万顺特艺、福昌竹木等竹木加工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吸收和转化了大部分农产品,实现了产、供、销的有效链接,促进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3、流通渠道逐步疏通。全县已建立民间流通协会8家,年纳税2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4家,个体营销大户180家,年贩销农产品总额2亿余元。渣津镇农民卢才敏长年贩销山羊,年贩销山羊超万头,营业额达100多万元;大桥镇药材贩销大户陈杏华,主攻白术销售,兼销其它药材,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4、品牌战略初见成效。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获得的省著名商标的宁红保健茶、神茶、绿冬牌丝棉被外,目前已通过的农业产业化品牌还有xx年认证的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县、大椿无公害茶叶产地;xx年认证的庙岭无公害蔬菜产地、黄坳无公害大米产地;xx年大椿茶厂“霞森”牌系列有机茶基地、无公害黑山羊产地、西港无公害化红产地、竹坪无公害蔬菜产地。今年正在申报的品牌有“广裕发”河粉、排粉,“五杰银雾”有机茶、古市无公害花椒产地、马坳无公害菊花产地等。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受经济、文化、区位等制约,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产业化步子迈得快的县市相比较,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主导产业规模小、特色不突出,产业结构欠优化。

近几年我县虽然大力倡导和发展蚕桑、茶叶、药材、林果及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特色经济效益不明显,从下面8个产业xx年度自报的数据可以看到:

以蚕桑产业为例,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县蚕桑面积还只是号称9.3万亩,目前实际投产桑园面积仍不到5万亩,且还有部分低产桑园。xx年蚕茧产量和价格都不错,但蚕桑产值仍只有5280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4.81%;茶叶产值xx年为1340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21%;药材号称5.3万亩,产值为3400万元,也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09%,畜、禽、渔等养殖业产值4.2亿元,也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8.3%,与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三年内达到65%的要求差距甚远。而我们去年考察的赣南信丰县,全县47万亩耕地,脐橙面积就有25万亩,今年准备建成30万亩的基地;这次考察山东沂蒙山区的平邑县,规模与我县差不多,全县有果品38万亩,金银花34.7万亩,瓜菜复种面积达到59万亩。

产业经营分散就难实现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和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从我县果业产业来看,全县虽有果树面积7.2万亩,但产品还停留在“杂、大、低”上,果树品种杂,品牌少,优质品率低,大路货多。以梨为例,全县有17个品种,但除新引进的翠冠、清香及原保留的黄花等品种较好外,其余品种不是品质风味差,就是易感病虫害,商品价值低。如四都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明月、晚生桔等主栽梨桃品种,现价格低廉,桃子价格低时每斤只卖0.1元,一担桃子运到抵给商贩仅10余元,除掉车费几乎没有利润,因此,四都的桃梨园许多已抛荒或被砍掉。

2、龙头企业规模小,联结度不紧,辐射带动能力弱。

目前,全县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发展到36家,但大中型企业少,辐射带动功能弱,还没有真正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以我县茶业产业的宁红集团、神茶集团两家龙头企业为例,生产能力不大,经济效益不高,在产品精深加工上没有亮点,更未能形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入全县各地组织网点收购鲜叶并进行初制加工的影响力,对茶叶基地缺乏凝聚力,对其它茶叶加工企业没有号召力。象龙腾的缝合线对山羊产业的影响力,万顺特艺加工对林业的带动力都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生产过程及市场本身具有风险性,要求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而从我县的情况看,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民自产自销,谁的价高,就卖给谁;企业随行就市,哪里价低就到哪里收购;企业原料短缺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签订的合同缺乏履约保证机制。如蔬菜、水果、畜禽等产业更是缺少相应的龙头企业的带动,难以发展壮大。

3、产业化经营链条短,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我县蚕桑产业虽然有三家较大的缫丝加工企业,但目前的产品仅仅停留在白厂丝上,缺乏丝绸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较低。我县的药材产业虽有两个饮片厂,但精深加工比重很小。特别是蔬菜、水果、畜禽水产都是鲜活出售,因本地没有加工能力,销售渠道又不畅,生产多了,就价贱伤农。大多数龙头企业对产品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全县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很少,再就是有些产业因原料供应不稳定,加工能力又过剩,从我县蚕桑生产能力来看,年制种可达15万张,一季可催青10万张种,26个收烘茧站年收烘能力20万担。但全县年养种仅8万张,年产茧仅6.6万担,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加工的需要。还有我县粮食产业,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多家粮食深加工企业,据统计,年粮食转化设计能力达3000万公斤,但实际转化约为1500万公斤,实际加工量仅为设计能力的50%。开工不足,一方面削弱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牵动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产的闲置。

4、农产品市场配置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销售空间小。

我县处于三省九县中心,是一个有着近8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上规模农产品市场只有9个,10多万人的县城只有一个农产品市场,其中还有一部分被租用卖家具、开超市。全县主导产业茶叶、水果、药材、木材、粮食、畜禽等都没有专业市场。而与我们相邻的武宁县却有6个上规模的市场,浏阳市共有44个市场,且城区就有农贸市场7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我县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才初显端倪,产业协会没成立,或刚成立而没发挥作用,农产品销售大都靠一些土生土长的贩销人员“跑单帮”,其销售手段单一,销售渠道狭窄,销售成本过高,承担的风险很大。加之农产品收购季节性强,保鲜难度大,销售时限紧,在短期内收购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因他们在政策上没有优惠,资金上没谁扶助,完全靠亲戚朋友凑或借高利贷。然而,在农产品销售环节“管事的婆婆”却很多,税费负担也相当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报批办证,需报审的部门有7个,仅工商局收取会费就高达1200元/年,会计事务服务所验资证明也需400元;县中心集贸市场一个摊位一年管理费要数千元,黄金地段高达万元;牲猪定点屠宰每头都要交78元税费,有近10个部门坐庄收钱。农民和自产自销的水果、蔬菜无专业市场,县城中心市场管理又不规范,存在欺行霸市和行业垄断现象,造成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在销售环节被盘剥严重而卖不出去,使县城猪肉、蔬菜价格长期居高不下。

5、资金投入不足,且使用分散,企业和农户贷款融资难。

虽然上级政府和部门每年有很多的涉农扶助资金,我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也拨款直接用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利益要求分散投入,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有挤占挪用现象,不能起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银行、信用社的贷款门槛过高,手续繁琐,企业和农民贷款融资难。作为起带动作用的我县大多数龙头企业,由于受市场、规模、资金的制约,技术改造步伐缓慢、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加上我县没有制定出台对现有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实行“减、缓、免”的税费政策,没有专项资金的扶持,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发展资金缺口大。如黄沙胶合板厂在收购旺季需要流动资金1600多万元,靠银行贷款很难一次贷到如此多的资金,只能东拼西凑自行解决。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策不活、思路不清,影响产业化持续发展

虽然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化作为“353”战略目标之一,但相对于工业化、城市化来讲,农业产业化从领导力量、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落实、优惠政策措施等各方面都显得力度不大。“1116”工程倡导和实施多年,但目前蚕桑、茶叶、药材和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均未达到预定目标,主要原因是政策不活、思路不明、措施不力。我们没有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没有出台象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子迈得快的周边县市那样的优惠政策措施;没能及时准确的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科学技术;没有引导、扶助农民办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没有想方设法为企业和农民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的实际问题。以药材种植为例,我县有多年种植历史,部分乡镇群众有积极性,但由于政策和服务措施跟不上,我县药材产业始终难以发展壮大,成为可有可无的产业。

2、农村基本情况发生变化,影响产业化规模发展。

下面是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劳力分布、收入结构数据。

上述几个村除义宁镇黄田村有蔬菜、畜牧产业种养业收入达到家庭收入40%外,其它的都是传统农业,务工经商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0—80%以上。从表中可见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经商,表中统计的务农劳动力实际大部分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除年老体弱外,还缺文化、少知识,思想僵化,小农意识重,他们所谓务农只是在一些旱涝保收的双季稻田种一季水稻,其它的田地都让其抛荒。一是因他们无能力去耕种和看管。二是只要管住吃的,其它主要靠儿女打工收入。三是土地分散经营,导致想发展产业的因没有田地而无法发展,有地的在抛荒,土地流转不畅,农村的耕地利用率很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发展。

3、规划和目标指导不科学,影响产业化快速发展。

我们虽然提出了“1116”工程,但每一项产业都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一是我们在产业中的一些数据“水份”很大,特别是畜牧业,按年报全县农业人口已实现人平1头猪1头羊,但实际从我们调查的4个村情况来看,牲猪只有人平0.32头,山羊只有人平0.16头,这些有水份的数据将影响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二是发展产业不能从实际出发,如一提发展蚕桑,各个乡镇不管有无条件都要栽桑养蚕,没有根据各地实际划分出不同的产业区域。既然要发展产业,不能一味强调“稳定”种粮面积,粮食也要抓高产优质,没有耕种条件的土地最好改种药材、水果等。目前全县各个产业的基地都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且标准化程度底,这是主要原因;三是在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营销、农业品牌的创建上也缺乏明确的科学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各个涉农部门和机构各自为战,不能形成环环相扣的合力以利齐心协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4、涉农部门服务不到位,影响产业化健康发展

据统计全县涉农站所包括农技、蚕桑、水利、畜牧、经管、农机等共有在编人员354人,但35岁以下的仅占21.5%,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5.6%,队伍素质差,服务能力就弱;一些站所长期处于“三不管”状况,乡镇政府不管,主管部门不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也不管,管理体制不顺,服务就不到位。由于待遇低、经费紧,大部分农技人员只能靠经营种子、化肥、农药为生,没有心思为农民着想,为产业化服务。乡村干部的服务也不到位,据调查不少乡镇干部现在很少深入农户,农民反映乡镇干部在产业化上没有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去年全县一、二晚造成严重减产,一些乡镇不少农户颗粒无收,这与涉农部门和乡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不到位不无关系。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搞好产业区域规划,加强基地规模建设

根据我县各地区域地理条件和种养实际,认真搞好全县农业产业区域规划,指导各乡镇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扩大主导产业的规模和比重。

蚕桑产业:应以征村、山口、漫江、三都、西港、马坳等有条件的蚕桑乡镇为重点,抓好100个蚕桑基地村,力争3年内达到15万亩高产优质桑园;

茶叶产业:巩固提高大椿、上杭“双井绿”茶区和漫江、三都、四都宁红茶区;开发义宁镇眉毛山“高山云雾”茶区,黄沙、上奉等“五梅山”茶区,黄龙、水源等“黄龙山”茶区,力争3年内高标准建设6万亩茶园。

药材产业:以大桥、黄龙、水源为中心发展白术、车前子等草本药材,以古市、路口、港口、布甲、溪口、上杭、新湾等乡镇为重点发展花椒、杜椿、金银花、青钱柳等木本药材,力争5年内药材面积达10万亩。

果业产业:以庙岭为中心发展杨梅,以竹坪、四都为中心发展梨桃,以溪口、港口为中心发展板粟,力争5年内高标准建设果园面积20万亩。

畜禽养殖业:重点抓好五大基地建设,一是以山口、漫江为重点建设番鸭养殖基地,年出笼番鸭100万羽;二是以上奉、何市为基地建设麻鸭生产基地,年加工板鸭100万羽;三是以西港、黄港为重点发展杭猪繁育基地,以三都、四都、庙岭、义宁、以坳、渣津为重点发展瘦肉型性猪基地,实现年出栏生猪50万头;四是以新湾、上杭、溪口、东港为重点发展山羊养殖,力争3年内年出栏山羊50万头;五是以东电库区、抱电库区为主,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力争年水产养殖总产值1亿元以上。同时,要注意发展特种养殖业。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牵引带动能力。

要着眼于加入www.bsmz.netm。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万亩,辖1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2万人。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

1、特色产业初见规模,龙头企业得到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镇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5.9万亩,经果林、特色种植等5000亩。凯源粮贸蒋集分公司,年产50万吨优质大米,产品远销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亲情绿色养殖、冠南养猪专业合作社等养殖企业年出栏生猪3.7万头,产品远销上海、合肥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组织保障有所加强。为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镇政府采取一系列组织保障措施。一是在全镇建立起了以“政府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的农业产业发展领导责任体系。二是落实了具体办事部门、工作人员和一定的经费。三是加强考核督促,将农业产业发展纳入全镇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而且每

年对村委会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实行现场督查。

3、结合我镇500亩村庄整治工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4、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稳步发展。目前已注册成立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机、农业植保等行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建设虽然有了一

定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在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差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虽然确定了主导产业,但多数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其主导地位还不强。二是产业基地的生产条件还十分脆弱,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未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适应市场能力弱。需求量大时难以做到大批量供给,需求量小时又出现卖难,缺乏应变弹性,难以保证稳定及时提供优质产品。三是公司+农户的供销模式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起点低、规模小、资金短缺,自身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带动作用还不大等诸多问题。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传递系统还不够畅通,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用产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且有利于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为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市场竞争创造条件,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加快小康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树立长远目标和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把整个社会发展大计和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2、因地制宜,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坚持“发挥

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创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发展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农产品。

3、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培育和推广公司+农户的供销模式,将产业发展的诸多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

4、加强扶持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本网推荐相关范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

市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201*年农业产业化汇报

xx市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全县农业产业化状况调查汇报(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7534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