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县教育局“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各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留守儿童的工作决非一蹴而就之事,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很多,现状不容乐观。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外出打工农民的不断增加,我县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大量青壮年农民远离家乡,把幼小子女留在家里,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初步统计,到201*上半年,我县有留守学生达18281名,占全县学生总数的21.3%,其中在学校寄宿的留守学生达2618名, 留守学生女生达9042名。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学生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成为缺乏父母有效监护、家庭亲情温暖和良好家庭教育影响的“留守儿童”。这支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的很多过着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代为抚养的日子,这些代为抚养的人大多数关注的是孩子的基本生活,而对孩子的困惑、性格、兴趣、心理、需求过问得少,导致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情缺失。
例如实验小学男生贺长久。在他生下来不到3个月时,父母就外出打工,至今已历时11年,这11年里,奶奶成了他的主要依靠。在别的小孩看来,贺长久很少说话,胆子又小,也很少与小伙伴们玩耍,除了马马虎虎做作业,总是在院子里抱着家里的那条小狗。父母回来,贺长久从不亲近他们,他脑海里没有父母的印象。贺长久说自己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牵着手上街,有泡泡糖吃,有饮料喝,有玩具,有漂亮新衣,而他没有。平时他几乎没有父母的音讯,没有父母的确切地点,没有父母的电话号码。他不能写信,不能打电话……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缺失,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直接的问题。从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95%的孩子认为“能和父母在一起才算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父母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事”;80%以上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孤单;近52.6%的孩子认为父母在外打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90%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不常年在外打工,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父母的亲情对孩子的哺育,有如雨露对禾苗的滋养。
(二)心理健康受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缺少了沐浴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父亲或母亲与孩子沟通少、交流少,而监护人对孩子在生活、物质上给予的多,在精神、道德上关怀的少,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倾向难以察觉和纠正,对性格的缺陷和心理障碍更无法了解。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形成了一张无形而严密的心理屏障,变得精神空虚、沉默寡言、内向孤僻,与同学少交往,部分人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甚至变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少数甚至暴躁、好斗、打架。
如***镇小学五年级学生唐杨,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由爷爷奶奶代管。进入五年级后,他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课间追打同学是家常便饭;同伴或家长每天都会向班主任状告他;几乎每周他都会有一次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约见他的爷爷奶奶多次均不见效,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含着泪水恳请老师多多教育帮助,但老师对他耐心教育和帮助似乎不起作用,他变得起来越易怒、暴躁。有一次他“犯事”后,班主任让他给他的父母打电话,不知道在通话中他的父母亲对他说了些什么,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两天他几乎能自律,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故意惹事了。当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班主任给他父母亲通电话告状!后来老师才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没有将号码告诉他,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父母的亲情感染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营养。
(三)行为偏差。
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少年,行为自律能力本身很差,多数监护人忽视了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引导,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大的过错,一般采取认可态度,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以“不出事就行”为最大的安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会走出家门,有的走进网吧,沉溺于上网和电子游戏;有点甚至交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朋友,于是学会抽烟、喝酒,甚而染上早恋、赌博等不良行为。例如,实验小学学生刘含,现年十一岁,父母外出打工几年没有回来,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年越七旬,体弱多病的老爷爷。平时,爷孙俩仅靠经营马路边一个烟摊维系生活。刘含一边要照顾爷爷的生活起居,一边还要埋起头干家务活,又要兼顾学习,课余、双休日就去帮爷爷守烟摊。年少的他难堪重负,产生了想休学的念头,并开始混迹于游戏厅、网吧。后来,经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给他生活上的帮助和学习上的信心,小刘含才免于失学。通过与老师的结队帮扶,刘含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我们对“留守儿童”所做的工作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一)健全机构,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制度
我县高度重视全县留守儿童工作,首先从制度上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给予保障。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办发[2006]103号),建立健全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教育局按照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留守儿童群体的实际,完善了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二是建立了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责任制。即:留守学生所在学校与其监护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学校和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三是建立了留守学生情况报告制。学校校长在工作汇报中,要专门报告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群策群力。四是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应急机制。即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当地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力求让留守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全面育人,为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1、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评价方式,培养留守学生的自尊、自信。
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学校改变了“以考试论英雄、以分数排座次”的评价方式,采取学习成绩和特长展示相结合、充分肯定学生点滴进步的评价方式。将每学期的评优评先转变成每周、每季度开展,如:各班认真开展评选“每周之星”等活动(如:好学之星、文明之星、自强之星、智慧之星、友爱之星、奉献之星、进步之星等),力求让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同伴和师长的认可和肯定中自信成长。
2、家校共育,突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留守学生的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与学生间代沟较深这一客观实际,我县学校每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集中培训,对教师家访做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每期家访面不得低于70%;二是家访时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访” ,“访”要与“导”相结合,重在“导”,即,教师不但要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该监护人的实际,对其进行家教知识的个别辅导。
通过几年的努力,监护人在育人观念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以往教师在与学生的监护人交谈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啊!请你给我管紧些。”现在多数监护人在与教师交换意见时,不但能充分向老师反映孩子的进步和亮点,而且在谈话结束时,还能说上一句“老师,拜托你再帮我多作鼓励。”也许这些监护人并不知道“赏识教育”这个专业术语,但他们已经在实践“赏识教育。”
3、建立亲情专线,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空间。
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设立专线,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了学生与父母的感情。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培养健全人格。
针对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信箱等心理驿站,并组织学生接受专题教育。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以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的质量。我县中小学初步形成了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缓解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开展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明辨是非与社会交往能力;开展安全防范教育活动,锻炼留守儿童自救保护的本领。让留守儿童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例如我县安邦小学积极开展“和、文、翰、行、仁、智”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举行“读、品、悟”快乐阅读、学生艺术节、“show我风采”主持人大赛、学生社团等活动,有意识地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并利用“阳光心语”广播站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鸡汤”和生日祝福,使他们生活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以活动为载体,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
开展“1+2扶贫扶志”活动。即:一名教师重点帮扶两名贫困生或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对家庭贫困的要在经济、物质(或致富信息、技术)上给予帮扶;对道德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要重点关爱,经常与其交心谈心,以爱心感化。教师在确定帮扶对象时,优先考虑留守学生。
开展“手拉手”结队活动。留守儿童回家后,往往是自由的,因为代理监护人对他们的管理较父母亲管理子女要宽松得多;但他们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空虚,因为对他们而言,“父爱”、“母爱”、“亲情”等词语只是一些缺乏情感体验的空洞的文字符号。学校让留守学生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手拉手”结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都有一个能讲心理话、能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地方;尽量消除父母远离后形成的孤独感。
在团市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竹篙小学留守学生与成都棕北小学的学生“手拉手”结对;隆盛小学留守学生与成师附小的学生“手拉手” 结对;使农村的留守学生有机会与城市的学生通过书信交流思想、讨论学习。竹篙小学还与成都棕北小学组织了“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联谊活动,让城乡儿童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和交流。201*年8月,我县教育局还与有关部门联合承办的成都市关爱留守学生•彩虹列车“爱的团聚”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并组织了43名留守儿童到广东东莞与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团聚。这次“爱的团聚”活动实现了孩子们与父母团聚的梦想,使留守学生和外出务工的家庭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温暖。
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唱红歌、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演讲、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选好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联系大学生志愿者、蓝光集团团支部等,到学校开展“我们是朋友”主体班会。让学生感到学校和班级是个温暖、温馨、友爱的大家庭。
(三)群策群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立体式关爱网络
一是警校共育,培养守法公民法制意识。
警察到学校任兼职法制付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和安全教育。
二是与乡镇政府、妇联共同开展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
三是争取市团委、妇联等单位支持,建“留守儿童之家”。 团委、妇联为孩子们送来了书籍、电脑、电视等设备,丰富了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四是与县人口计生局共同开展“计生牵手母子情、家校互动万里行”活动。该项活动2008年先后在土桥、赵家、三溪试点以来,学校将留守学生教育与流动人口服务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信息互通由无到有和由少到多的转变,并于2009年在全县逐步推广。
五是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的作用,定期邀请老干部、知名人士到学校对留守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理想教育;邀请政法系统的同志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是推进学校寄宿制建设。我们配合相关部门,尽力创造条件,加大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力度,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尽量让留守儿童吃住集中在学校,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群体中成长。例如201*年起,三星镇港青学校,将来自本县9个乡镇和广元、简阳、广汉、青白江等市区的“留守”学生或特困生实行寄宿制,(取名为土房子——“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学生之家”的学生,每周1-5都在学校吃住、并在课余时间分别安排有生产实践(学校实验基地)、艺术、电脑、球类等培训活动,在校期间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他(她)们的生活、卫生、洗衣被、牙膏、牙刷、叠被子等生活管理,每晚还有三名男女老师分别住在学生宿舍负责安全,包括深夜起来给学生盖被子等。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行为习惯、健康状况、学习成绩85%以上的学生都有明显进步、提高。
(四)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为留守儿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组织留守学生参观当地的工厂和种植(养殖)大户,体验创业的艰辛与幸福。通过***职中、技师学院、川锅技校培养留守学生的劳动技能。目前,我县14——17周岁留守学生在培 816人,培训后已顶岗实习369人。专业分布主要在铆焊(川锅技校品牌专业,在成都市技能比赛中获冠亚军)、机械加工(***职中市级重点专业)、计算机、电工、服装设计等,就业主要分布在川锅厂,淮口工业园区,富士康,攀成钢、北京东坡酒楼等。
(五)不断探索,加强理性思考
留守学生是一个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在还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通过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的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形成科学的、形之有效的学校特色和文化。如:竹篙小学开展的“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交往自信”主题活动,深受省教育学会专家好评;撰写的论文《从“全国打工第一镇”看留守儿童教育》、《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慎防步入误区》等相继刊载于国家核心教育期刊《中小学管理》、《小学校长》杂志;该校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在成都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交流,并受到团中央首肯。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在长期内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系统、有机地解决问题。
(一)加强统筹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建议强化留守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检查和考核,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留守学生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相关规划及管理,加强协调和监督;县教育部门要继续总结成功经验,深入研究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团县委要配合建设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长效服务机制;各级“关工委”要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个时期的重点,配合、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妇联要进一步完善“寸草心”等活动,引导建设社区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中心,填补社会教育“空白”;计生部门要加大对“优生优育”的帮扶力度,加强对相关制度的研究;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扶持机制。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向政府各部门、村、组、社会延伸,形成全社会都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格局。各级政府要加强义务教育的执法力度,敦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二)加大扶助力度,切实提供生活保障
建议政府研究制定贫困留守学生救助政策,由教育或共青团等部门牵头,建立留守学生救助基金,统一筹集和管理社会的捐赠,使救助帮扶转为经常性的工作。。
(三)整合公共资源,加强配套工程建设
建议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整体规划中,有计划地配置寄宿制学校相应的设备设施。县政府要结合学校规划建设,成立专项资金,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改造步伐,全面落实“校安”工程。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管理员)的编制,设立专项教育管理资金,加强对住校学生的管理,让更多的适龄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建议政府成立专项资金,协调各种力量,在重点乡镇、重点学校建设“留守学生之家”,提倡城镇社区和各村建立“留守学生之家”或活动中心。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各基层“关工委”、学校“关工小组”要动员更多的离退休人员和志愿者为留守学生服务;建立健全“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等监管服务体系,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管理执法力度,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净化育人环境。
(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留守问题”与“三农问题”相生相伴,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键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外出务工人数,让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因此,各极政府要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抓好资金的引进;要根据“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建设的要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更多的青壮年农民就近就业、在家创业;既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照顾管理好自己的老人和子女,也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解决好留守问题。
(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净化育人环境。严禁在中小学周围开设“三室一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录像室、歌舞厅)。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留守学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依法落实教育部门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应承担的职责,群策群力,形成有效教育合力,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教育局“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76357.html
- 上一篇:疾控中心甲流疫苗接种进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