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三)(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22 09:40:0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20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三)

4.阅读作为民众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图书馆完善的服务有着密切的关

系。阅读是图书馆服务实现的关键环节,图书馆应构建阅读文化氛围,形成“阅读享受”空间。“公共图书馆作为一国重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和开展社会教育等多项重要职能,对于提高全民科学和文化素养,推进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f说。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也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世界许多国家很早就通过专项立法对其加以规范和保障,如英国早在1850年就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法。据国家图书馆新近对60个国家图书馆法立法情况的统计显示,目前这些国家制定颁布的有关法律多达130余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缺乏国家立法保障,以致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有些问题在新形势下愈发突出。”f介绍说。

“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职能缺乏法律依据,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人员等得不到持续稳定的政策保障,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f指出。

目前,除了1982年的省级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曾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领导班子和业务技术人员数量和结构作过规定以外,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普遍缺乏法律依据。各级图书馆,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馆舍和设备老化、馆藏陈旧且更新不足、技术条件落后、服务手段单一、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

201*年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年度经费总额占国家财政总额的比例一直维持在0.08%左右的较低水平,而且呈总体下滑趋势。201*年,我国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1元,人均藏书量不足0.5册,较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人均1.5册至2.5册的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在人员编制方面,20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比201*年增加了66.3%,总藏量增加了70.2%,总流通量增加了100%,而从业人员总数仅增长了6%。自201*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工作量大幅增加,使得缺编问题愈发严重。此外,随着

现代数字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正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服务渠道不断拓展,服务形式不断创新,由此造成人员编制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国际图联1972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指出,一座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常不超过4公里。“这就要求必须有计划地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使网络内的图书馆形成合理布局,并相互协作。”f说,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我国目前实际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分级设置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主要按省、市、县行政区划设置图书馆,一方面图书馆物理馆舍尚未实现对所有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全覆盖——截至201*年年底,我国尚有19.3%的地市没有图书馆,12.2%的县没有图书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已建的各级图书馆之间在横向和纵向上都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网络服务体系。

“而且,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保障能力,特别是地方文献的保障能力也有待加强。”f表示。

5.近年来,随着读书日、读书月的深入开展,一些省(区、市)通过整合全民阅读资源,打造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全民阅读“书香”品牌,如南国书香节、苏州读书节、北京阅读季等,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成功举办首届北京阅读季的基础上,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阅读季,以“弘扬北京精神,共享全民阅读”为主题,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作为北京阅读季形象大使向北京市民发出了倡议:“从现在开始,每天一个小时,捧起书本。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一种时尚。”

“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201*年以来,各地的读书主题活动火热开展起来,形式丰富、异彩纷呈。以“感恩报恩,书送关爱”为主题的广西全民读书活动、第二届广西青少年读书节暨大型公益募捐图书活动陆续开展。广东的“书香岭南”,以“让阅读成为时尚”为主题,从机关阅读、企业阅读、青少年阅读、学校阅读、社会阅读、媒体阅读和数字阅读等方面开展,坚持分级阅读、分众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快乐阅读“五大阅读”理念,让阅读成为全民的一种时尚。江西省全民阅读活动则借助网络更好地传播“书香”氛围,通过网络向读者推荐好书,在全社会倡导数字阅读的风气,颇受读者欢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区进一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

书的社会文化风尚,提升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办好全国书博会的浓厚氛围。 201*年6月1日,y市深入帮扶村张营镇吕庄村开展捐书助读送温暖活动,为他们送去了有关各类养殖、种植、培植、预防病虫害等农业技术和生活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百余本。大大缓解了吕庄村农民群众看书难和娱乐生活贫乏的问题,保障贫困地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

6.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s区y街道积极开展“春风伴我读好书、文化引领新曲阳”读书、荐书主题活动,在全办掀起新的读书用书热潮。

该街道机关把读书活动作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街道的一项重要抓手,在广大干部中大力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化风尚。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读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员工精神等方面的书籍,不断更新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提高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以致用、指导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以干部的读书风尚,带动引导全民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速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机关支部书记t说:“区委宣传部推荐的《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精神读本。”机关工作人员h说:“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一本好书可以教给你正确的工作方法,书本是最好的老师。”

该街道各社区也充分发挥电子图书阅览室等文化阵地的作用,鼓励引导居民走进书屋,培养居民的阅读兴趣,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品尝“文化自助餐”。活动中,居民们被种类繁多的图书杂志所吸引,纷纷找来自己所需的书籍进行阅读学习。r社区居民g说:“自己上班不久,经济条件还不允许购买大量的书籍,这下好了,社区组织的读书活动,既可以看书也可以借书,正解决了我的难题,而且种类齐全,有创业的、有教育子女的等等,收获很大。”

s区y街道还将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图书“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家)和“书香组织”、“书香个人”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读书活动内容,以此来激发全办广大干群的读书热情,凝聚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

保定站 http://baoding.offcn.com/?www.bsmz.netp4/mp5阅读的接触率为40.3%,比201*年上升1.7个百分点。

数字阅读接触率的增加,昭示的不仅只是阅读载体的更新换代,更是在这种载体变革中潜藏的载体内容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改变。这其中,与数字阅读方式贴合度最高的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内容形式,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

早晨看手机报,上厕所浏览网站论坛,闲暇时阅读电子书,已经成了许多年轻人选择的阅读模式。在房产公司担任销售工作的小刘就表示,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网络阅读成为她阅读的主要方式。有时除了偶尔浏览杂志、报纸,她还会在手机里下载小说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微阅读”日趋主流化的现象,不少专家表示了担忧。普遍的观点认为,“微阅读”有存在的合理性,即可快速获得有用信息,扩大知识面,传播新观点,但过于功利的读书目的会让人失去学习、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逐渐形成以懒惰、钝化为特点的“浅思维”。对于年轻人来说,其中某些碎片化信息无疑会影响其知识结构,甚至是他们的人格完善。

“即使我们不为‘微阅读’唱赞歌,它也一样会来临。‘微阅读’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生态。”《新京报》文化副刊主编l说,“阅读的碎片化,让很多人没有时间去读世界经典名著,或者没有时间读大部头的著作了,因为现在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时间少,于是青睐“微阅读”。迷恋“微阅读”,于是更没时间进行长阅读。这是当下不少人在进行阅读选择时面临的最大悖论。

3.“读书是一件寂寞孤独的事,但也是乐事。今天目不暇接的社会生活,让静静地读书成了一种奢侈。在一切都变‘微’的时代,大概还有一部分‘傻文人’,在坚守自己读书和写作的阵地,但写出的作品后真正读的人甚为有限,使我们写作这一行变得非常的悲壮。”作家y的言语中,流露出难掩的悲凉。

y说,在“微时代”,我们应当细细思考的是,在各种便捷与简单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是否遗失了什么?“沉静的心态、人格的韵味、德行的操守,被淡化了。我们健壮、我们快活、我们简单,我们将诸多的书籍装入电脑。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民族文化需要积累,它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当中,藏于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传统阅读是深阅读,解决的是精神思考的问题;“微阅读”是浅阅读,解决的是信息的问题,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容辩驳的共识。评论家z指出,当前“微阅读”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对此太过恐慌,但无论微博还是微信,说到底只是一种社交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阅读。

“尽管我们已经进入这样一个‘微’时代,但我想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之下,世界是永远存在的,它并没有变成一个微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可能并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微’的思想方法,‘微’的理解方式,就能够掌握的。不管是什么时代,如果我们要对世界形成一个比较深入的、尽可能可靠的认知,我们可能都需要付出比‘微’多一点点的努力。就阅读来讲,我们也可能需要比‘微阅读’更长一些的阅读,这是我们阅读的一个理由。”z说。

如果将“微阅读”视作洪水猛兽,那也确实为过了。事实上,“微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针锋相对的关系,相反,在信息化时代,“微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和日常社交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已经成为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

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201*年我国18~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与201*年基本持平,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年的1.42本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比201*年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5.77本上升了0.97本。此外,74.4%的18~70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这意味着,传统阅读仍是主流。“浅阅读和深阅读,‘微阅读’和长阅读都在上升,说明全民阅读总体的趋势是好的。”l说。

事实证明,面对来势汹汹的“微时代”,当下最紧要的并不是谈论对它的畏惧和恐慌,而是在被它控制和驾驭之前,通过对它的合理应用,实现对它的更加科学的管理和驾驭。

保定站 http://baoding.offcn.com/?www.bsmz.net专家指出,就多数公共事务而言,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重在讲究程序正义。中国要建设法治国家,就要让政府的一切作为都在法律框架内,“反三俗”运动也应如此。但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是行政部门在干劲十足地摇旗呐喊,立法和司法力量缺失,这就使得部分民众对这一运动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立法势在必行。

m专家还表示,任何法规要得到切实的执行,都离不开民众的尊重和肯定,否则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寻求社会道德的“最大公约数”,同样离不开民众的充分讨论和参与。应该看到,“低俗”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低俗”源于个人的需求,是人性的一部分,没必要也不可能将其一竿子打死。法律应明确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区别,对于公共领域的低俗现象,可通过作品分级制度限制其传播范围,对于私人领域公民的个人选择则不应干涉。凤凰网曾作过一期关于“反低俗”活动的民意调查,有57.6%的人主张采用法律规范的方法,支持政府管制和媒体自律的分别为16%和24.3%。在研讨会上,也有学者认为对待不同层面的低俗信息应当有不同的治理手段,不宜笼统一刀切。其实,通过立法来谋求共识,通过司法来减少误判,行政部门依法而行,让民间成为“反低俗”的主力军,“反低俗”才能不被低俗化。

6.辽宁文化艺术学校创作、排演的舞蹈作品《一条大河》,在201*年7月27日落幕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艺术院校专业组决赛中荣获银奖第一。谈起获奖的感受,校长李铁刚认为,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意识对于树立整个社会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李铁刚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精神危机很可怕。只有把文化放在更高的地方,才能让人们把精神寄托在文化上,而这种寄托最终会转变成追求。“基层有关部门还需大力支持,把好的作品、先进的观念、尤其是影响青少年的优秀作品传递给普通市民,让他们对文化的精华有深度的了解,而不是一闪而过的模糊概念。”

谈到获奖舞蹈《一条大河》,李铁刚表示:“现在的孩子对传统了解的太少了,生活条件的优越让他们体会不到艰辛。舞蹈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梦中回到了红军时期,亲眼看到红军当年艰苦的生活与战争的场面。”

“以德为首,以艺为本”是李铁刚始终坚持的办学原则。除了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外,他把从四书五经中摘出的部分内容组成一本书,作为学校德育必读教材。他说:“我要培养出的不光是业务骨干,而是德艺双馨的艺术栋梁。道德不仅是做人的根本,更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品质,没有德哪来的艺?”

201*年8月3日晚,由国家京剧院精心复排推出的经典大戏《满江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揭开了201*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序幕。此次展演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承办,历时一个月。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告诉记者:这是近十年来国家艺术院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集中展示,旨在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打造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艺术院团建设,对国家艺术院团的改革和发展寄予厚望。近年来,文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国家艺术院团的体制机制改革、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各院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展演活动将充分展示新时期国家艺术院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繁荣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新时期国家艺术院团崭新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新时期国家艺术院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艺术风采。一系列行动显示出政府在“启动民族优秀文化”上的努力。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201*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请阅读给定材料,概括目前出现的“三俗”现象。(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2.请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如果任由电视行业低俗之风大行其道,电视行业的未来实在令人堪忧。”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提到“三俗”之风的出现和流行,戴长江副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众有所好即投之,术有所能即行之。”请说明这表达了戴副部长怎样的观点?(20分)

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请运用你的知识和理解,指出以下做法是否正确。对正确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不正确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于你认为不正确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完整,针对性强,阐述清楚,语言简洁。不超过400字。

a.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婚恋类节目和情感类节目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和不正当的婚恋观,这些节目严重误导广大观众,传递了不健康的价值观,损害电视媒体公信力,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政府应该取缔那些低俗、恶俗的电视节目,从源头上净化电视荧屏。()

b.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三俗”之风,这说明“三俗”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为了保持“反三俗”的正确方向,“反三俗”应由政府主导,着力依靠行政手段坚决打击。()

c.对于低俗文化,缓慢式的治理方式很难奏效。为此,应采取运动式的治理措施,一次性根治低俗风气的流行。()

d.当前,“三俗”之风盛行,主要与一些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的“无良”和“唯利”有关,因此,从根本上看,抵制“三俗”之风就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引导文化工作者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e.“反三俗”,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重在讲究程序正义。因此,“反三俗”应加快立法,使政府的一切作为都在法律框架内,以实现、确保行为的合法性。()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文化体制改革与?反三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查主题背景导读】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文化“三俗”就是阻碍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作品不仅危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危害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三俗”现象由来已久,最早存在于相声节目当中,近些年来又扩展到了婚恋和交友节目。为了整治这种文化现象,201*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还荧屏以净土。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201*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请阅读给定材料,概括目前出现的“三俗”现象。(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相声搞笑用粗口和脏口;影视作品谄媚收视率,恶搞经典,靠情色成分吸引观众眼球;从芙蓉姐姐到凤姐,审丑文化盛行;出版物书名、网站标题制作低俗煽情;公交车上人流、丰胸等恶俗广告轮番播放;相亲类情感类节目哗众取宠,传递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价值观;文化保护逐利,争相注册、争夺名人甚至子虚乌有的所谓名人的故里。

2.请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如果任由电视行业低俗之风大行其道,电视行业的未来实在令人堪忧。”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电视行业作为主流媒体,满足观众精神需要和提升情感要求是其职责,更是电视人应该秉持的职业道德。当前,相亲类和情感类节目泛滥,为了赢取收视率,不惜炮制雷人言论、造假。这些节目严重误导广大观众,损害电视媒体公信力,影响社会风气,虽然一时赢得了收视率,但长远来看,将会是“自掘坟墓”,必然遭到民众的唾弃。

(二)提到“三俗”之风的出现和流行,戴长江副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众有所好即投之,术有所能即行之。”请说明这表达了戴副部长怎样的观点?(20分)

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三俗”既是作者个人的作品,更是整个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射。一些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生产传播“三俗”文艺作品,这是其为谋利而做出的本能选择,属于利益驱使下的“术有所能即行之”。但不容忽视的是,“三俗”之风之所以盛行,也与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相对较低有关,是“众有所好即投之”的结果。所以,抵制“三俗”之风,既要加大对相关文化单位的监管、惩治力度,进行严打,又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教育,提高全体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三俗”文艺作品失去其产生的道德土壤和传播市场。

(三)请运用你的知识和理解,指出以下做法是否正确。对正确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不正确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于你认为不正确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完整,针对性强,阐述清楚,语言简洁。不超过400字。

a.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婚恋类节目和情感类节目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和不正当的婚恋观,这些节目严重误导广大观众,传递了不健康的价值观,损害电视媒体公信力,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政府应该取缔那些低俗、恶俗的电视节目,从源头上净化电视荧屏。()

b.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三俗”之风,这说明“三俗”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为了保持“反三俗”的正确方向,“反三俗”应由政府主导,着力依靠行政手段坚决打击。()

c.对于低俗文化,缓慢式的治理方式很难奏效。为此,应采取运动式的治理措施,一次性根治低俗风气的流行。()

d.当前,“三俗”之风盛行,主要与一些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的“无良”和“唯利”有关,因此,从根本上看,抵制“三俗”之风就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引导文化工作者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e.“反三俗”,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重在讲究程序正义。因此,“反三俗”应加快立法,使政府的一切作为都在法律框架内,以实现、确保行为的合法性。()

【参考答案】

a.(×)对此类电视节目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到其节目中合理的、让民众喜闻乐见的元素,而不能一刀切。可以通过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加强行业监管、完善节目运行机制等措施规制此类节目的低俗倾向。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判断“三俗”的主体应是人民,“反三俗”的主体也应是人民。针对“反三俗”的对象,政府不应过分地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和处罚,而应依靠社会舆论和人民自身进行“反三俗”。

c.(×)低俗文化的产生有其生长环境和客观原因,决不是运动式的、一次性的措施就能永久制止的。治理低俗文化的行动应该持之以恒,只有制度化的监管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d.(×)“三俗”文艺作品的流行,不仅与文化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有关,更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倾斜有关。因此,发掘、培育、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凝聚基本共识,消除“三俗”之风赖以生存的土壤才是反“三俗”的治本之策。

e.(√)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文化体制改革与?反三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是一道自由命题作文,文章的主题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反三俗?”。文章在拟写题目的时候既要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又要让题目生动有趣。

题干要求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文化体制改革与?反三俗?”,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在给文章立意的时候可以从如何抵制“三俗”文化的角度入手。提出问题,即:说明文化“三俗”现象的现状。分析问题,即:形成文化“三俗”的深层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如何做才能让社会主义文化得到更好发展。

在构思文章思路的时候,要注意完全涵盖题目要求,并且做到文章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说理充分,既要有评论分析,也要有对策思路。

【参考例文】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将“反三俗”进行到底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我国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有个别企业,包括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

现象。

“三俗”风的盛行,突出地表现在一些电视节目和文艺作品宣扬种种错误价值观念,迎合和满足部分人的感官需要。因为迎合了“受众需求”,所以更容易放大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因为能取悦受众“眼球”,所以能让受众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误导。在此基础上,一旦“三俗”节目和作品倡导的价值观念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形成一种恶性互动,就必然会严重冲击和消解支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不但对当下的社会和谐产生冲击,而且会损毁未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人文和精神基础。当前,“三俗”之风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制约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净化文化市场、抵制“三俗”之风已是迫在眉睫,非抓不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俗”风的盛行,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法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到位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等。但说到底,是部分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出现了混乱。因此,国家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清除“三俗”之风产生和生存的社会和道德土壤。首先,要引导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固守道德底线,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教育,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最后,引导主流媒体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既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要在此过程中加快提速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更多精彩相关内容:

20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通货膨胀

20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模拟试卷

201*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20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模拟试卷

2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三)(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7747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