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育儿经验交流会

时间:2019-05-22 11:06:34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育儿经验

育儿经验

南关小学五3班魏雨诺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正处与不断的摸索与探究中,虽然谈不上是育儿经验,但通过只几年和孩子的相处,也总有些心得体会。

一 要让孩子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孩子虽小,却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父母强加的选择会造成她潜意识上的不快,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甚至电视节目将有助于她时刻保持愉快而舒坦的心情。

二 要教会孩子与人和睦相处,孩子与大人一样,也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交圈,作为父母要尽量帮她制造与孩子其他孩子相处的机会,让她学会如何在集体中寻找快乐。

三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物质上过分的给予并不能带来孩子精神上的快乐,我们要她学会发掘更多物质享受之处的快乐。

四 要培养她广泛,持久的兴趣要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要孩子之泛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又不能三分钟热度,只有持久的爱好才能使孩子既找到乐趣又学到东西。

五 要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格,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不惧艰难的勇气,才能在逆境中寻找出路,感受快乐。

当然,营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必须的,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孩子的榜样。

以上是我的一些育儿心得,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希望在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黄怀霞

第二篇:育儿经验浅谈

育儿经验浅谈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不仅要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还要教会孩子生活常识、生存能力、语言、行为等等的点滴。这些看似简单、顺理成章的育儿过程,实际上却蕴含着复杂而又多变的技巧,下面我们把自己的育儿心得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实际上,孩子真的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涉及面很广,主要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刷牙、看电视要坐的远一点、不随便乱吃零食、按时睡觉起床???”等等。

●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为人父母,最关键的是要以身作则,孩子在2~5岁时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做什么、说什么,他们就跟着学,所以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不在孩子面前脏话连篇、不要带孩子出入赌博场所????”等等。

●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因为养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但是纠正一个坏习惯就苦不堪言了。比如“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这样长期下来,孩子就会试着和你谈条件了”。

●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孩子在会说话(推荐访问范文网:www.bsmz.net)会走路之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内心世界,有了自己的思想,虽然有些行为大人还不是很理解,但他(她)毕竟还小,我们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们就不要横加阻止了,顺其自然。

●千万不要对孩子撒谎,不要欺骗孩子,不要给孩子灌输错误的或者虚假的信息。孩子在3~5岁这个阶段记忆能力很强,他(她)会把大人告诉他或者教给他(她)的话记在脑子里,会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或者按那样去做,然而这恰恰害了孩子,影响他们的思维,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教育孩子要讲究技巧,循序渐进,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不要拔苗助长。孩子毕竟还小,他(她)不可能事事都做的对或者做的好,父母要有耐心,引导孩子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明白。

●饮食方面注意要配比均衡,不可太精细也不可太单一。荤素搭配,尽可能的多吃 1

蔬菜,少吃油腻的食物。说到饮食,我们的孩子很是让我们头痛,他现在5岁了,从3岁正常饮食开始就很少吃蔬菜,没有肉不吃饭,蔬菜的摄取量实在太少,不吃就是不吃,喂进去吐出来,没有一点办法,所以现在他的身体虽然很结实,但是很虚,爱出汗,这就是营养失衡的表现。我们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吃饭一定要让孩子在饭桌上吃,不吃请离开,记住孩子不会饿死自己的。我们现在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他们太溺爱孩子,太担心孩子不吃饭会饿坏什么的,实际上孩子不爱吃饭是正常表现,我们需要引导,教导,最多是喂饭,孩子如果不吃就随他去,不要逼孩子,不要在床上看着电视喂他吃,这是很不好的习惯,等他(她)饿了他自然会问你要吃的,他(她)不会饿到自己的,相信我们。

●周末休息时多带孩子去外面游玩、活动,这有助于他(她)尽快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会适应。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不玩不活动,久而久之孩子会变的性格孤僻,暴躁,不善言语。比如“去动物园、博物馆、儿童公园”等等。

●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容易出汗,也容易感冒。尽量给孩子穿轻薄但保暖的衣服,切忌一层一层的叠加着穿,孩子臃肿行动不便不说,还容易出汗,风一吹就感冒。

●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若孩子很热,稍微有汗,那就给孩子适当的减少一件衣服,若孩子流鼻涕了,那就加一件衣服。

●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吃药。平时给孩子多吃点vc,或者多吃水果。

●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2周左右好,不吃药也是2周左右好;是药三分毒,尽量少吃为好。如果孩子发烧了,那就需要及时就诊了,不可拖延。

●只要不影响孩子的安危和他人的利益时,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太多干涉,顺其自然,不要管的太严太紧,放手让孩子玩,做到孩子不离开自己的视线就可以了。

●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包括玩耍、吃饭、睡觉等。现在大多数家庭孩子都是祖辈们带着,父母整天忙着工作事业,很少顾及到孩子,孩子有时甚至见不到父母的面,这无形中会给孩子造成孤僻感,性格上怪癖,很难融入圈子,所以父母必须有一方每天能陪伴孩子,至少保证孩子在入睡前能看到你。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她)不愿意做的事或者他不理解的事,不要把孩子管的太严,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孩子在这个阶段天性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体会、成长,大人不要像看管犯人一样看管孩子,在保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放开让孩子自由活动。

●孩子有时候哭闹是有原因的,找到原因,问问孩子为什么哭,哪里不舒服,不要孩子一哭就骂或者打,另外孩子哭有时候是情绪的一种发泄和表现,不知所措会哭,烦躁了也会哭,那就让他(她)哭,哭出来就舒服了。当然父母要引导孩子有什么先说出来,不要张口就哭,我自己的孩子就特别爱哭,一个男孩子一不高兴就哭,那么我就是教导他不要哭,问他为什么要哭,然后告诉他(她)你想怎么样先告诉爸爸妈妈,不动不动就哭,渐渐的他(她)也就知道了。

●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难免闹小矛盾,这时候大人在一旁先观察,让他们自己解决,若孩子们互相推搡或者厮打了,做大人的要以劝说为主,千万不可帮着自家孩子,教训别人的孩子,这是最要不得的,现在的父母太宠孩子,生怕孩子吃亏,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要知道孩子这么小的时候互相打闹是非常正常的。

●教孩子学会自理,孩子自己能做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教孩子懂得是非,明白好坏,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什么就买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多被祖辈们宠坏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脾气还挺大,这样做的后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肆无忌惮,分不出好坏,家庭条件好的可能也就成了败家子了,如果是真心为孩子好,那就让他(她)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洗漱等等,从小养成好习惯,这对他将来的成长很重要。

●好习惯都是点滴积累的,父母要教孩子懂得礼貌,见人要主动称呼,爷爷奶奶好、叔叔阿姨好、老师好等等,让他(她)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身边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素材,家长要在生活中把握任何可以教孩子认识或者学习的东西,只要是对的东西。比如我家孩子,3岁的时候我就教他去看小区里每辆车的车标,现在他5岁(虚岁)基本路面上能看到的车他都说的出这是什么车。还有像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旗、公交车车次啊等等,只要是看到的都试着教他(她)认识,记住,生活是个百科书。

以上是我们自己的一点点育儿心得,说到育儿,细节是关键,这里我们说的不全面,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多多指点,互相交流经验,为了孩子的成长尽我们父母一切所能。

幼儿:褚秦轶

家长:秦乐

第三篇:育儿经验浅谈

育儿经验浅谈

教育宝宝,一定要先进入宝宝的世界,了解宝宝的心理。只有准确把握宝宝的心理,拉近和宝宝的距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善用心理力量的教育。要了解宝宝心理,与宝宝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如果沟通出现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不能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家长们应该科学的和宝宝沟通,以下是一些专家建议的方法,也是我们家平时育儿的标尺:

1.真正地去“听”宝宝讲话

很多家长会有抱怨,宝宝有事怎么会告诉你。我曾有一个朋友,家里5岁的女儿玩胶水,结果手跟衣服粘上了,用力分开时,把手上的皮扯掉了一大块,自己一声不肯拿到自来水龙头去洗伤口。当我朋友发现时,惊呆了,心疼得哭着问宝宝不疼吗?宝宝说很疼,但是就是不愿告诉家长。试想她为什么会不愿意告诉家长。家长是不是会有以下经历:有时当家长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宝宝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就会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她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他想说的话。也不是叫我们一定要停下手边所做的,但你可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好,等我把饭菜摆好。”或是“再给我十分钟。”

当然,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知道你是真的愿意听。

很多时候,宝宝说的是你觉得不太要紧的事,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绝他们,当他们真遇到困难时,就会自然地来找你谈了。

2.以理解和共鸣的心态跟宝宝聊天

很多家长习惯于生硬地向宝宝发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啊?”“今天老师说什么了?”宝宝容易消极回答“没什么!”这样,交流就难以继续。其实家长可以先观察一下宝宝的表情,有意识地跟宝宝说话,引起他的共鸣,才容易打开话匣子。当发现宝宝比较兴奋时,就可以微笑着问:“是不是遇到什么开心的事啦?说给我听听。”“头上多了颗五角星嘛?怎么会有的啊?”当发现宝宝表情沮丧的时候,可以关切地问:“今天怎么不开心了?是不是心情不好?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这样,家长与宝宝的沟通才能顺利进行。宝宝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宝宝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宝宝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他,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3.适当表达身体语言的重要

交谈的时候,目光的接触、手拍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宝宝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意愿。拍宝宝的肩膀,对他表示鼓励和安慰,宝宝会更认同也更接受家长对自己的关怀。很多时候宝宝会用目光来征询家长的意见,如果家长能微笑着向他点头,宝宝就会特别的高兴。这是可能没有一句语言,但沟通却是很有效的。

4.别问一些太空洞的问题,多问快乐,少问学习

其实,宝宝在学校最重要的事不是学习,而是快乐。学习只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宝宝是在跟同学、老师交往。如果一个宝宝在学校很快乐,那说明他对学校的适应能力和跟人交往的能力都比较强,一个快乐的孩子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学校里,宝宝是需要协调很多生活关系的,如果一个宝宝仅仅只会读书,他势必不快乐,所以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患上抑郁症,高考结束后,也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宝宝的成长是各方面的,不仅仅只让他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让他学习各种生活常识。

所以,家长要多问宝宝的快乐,少问宝宝的学习。特别是针对学习稍差的宝宝,以免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妨多说说:“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今天怎么不开心啊?”“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这样的话更容易让宝宝接受,他才会更愿意告诉家长他的想法。

5.了解宝宝的想法,用沉默面对宝宝的错误

一个美国教育家曾说过:“犯错之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沮丧和后悔的心理。与其喋喋不休地数落其错误,倒不如保持沉默,给他们认识错误的空间。”大多数时候家长对犯错的宝宝不免要斥责几句,有时甚至还对其进行打骂。其实,当宝宝意识到自己错误时,他已经很难受了,如果家长再说一些伤害宝宝心灵的话,势必造成家长与宝宝之间的隔阂。所以,家长应避免情绪化,试着用沉默来对待孩子的错误。记得有一次,宝宝练习完写字后,自己不收文具,只看电

视。在我拿走遥控器后,他就来抢去遥控器。我后来就告诉他,我生气了,不理他了。并且我说到做到,没有理睬他。开始他哭了,我继续不理他。直到他哭好以后,我就跟他说:“宝宝,你快上小学了,快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将是一个小大人了。如果现在还不学着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的话,到了小学是不是还要老师帮着收文具啊?”说完,我没有再说别的。到了早上,我正在洗东西,宝宝自己拿着牙刷到我旁边刷牙、洗脸,他让我看到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一番:“我们家宝宝真乖,真成了小大人了,自己会做好自己的事情了!”

6.对宝宝表达无条件的爱

说到对宝宝的爱,有些家长会有疑问:难道我不爱自己的宝宝吗?其实,不是不爱,是不会爱。我想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宝宝。但是爱宝宝,就要了解宝宝的内心、了解他的思想和观念,真正看清和把握宝宝情绪的实质,而不是盲目地供给宝宝好吃好喝以及漂亮衣物,家长需要去了解宝宝的心理,给他心灵关怀,尊重他的想法。上面所谈的,有些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但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一颗热爱宝宝的心,随时在意我们的身教与言教,宝宝是不会太让我们失望的。

陈子豪家长

第四篇:育儿经验

育儿经

很多家长往往太过于重视孩子表面的一些发展和需求,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一些东西,教育心理学家列出下列7项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心理的真正需要,你给了么?

育儿经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这是语言教育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

正常的孩子,不到6周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

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为什么说迫切呢?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另外,孩子学习语言,对他来说,是游戏,不是功课。

育儿经第二,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这是知识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育儿经第三,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觉得寂寞,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玩具是没有生命的,他认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

幻想对孩子的长大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能力。

育儿经第四,孩子需要学习做做事,这是品格教育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

达到目标,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和自己相处困难吗?当然,许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不但讨厌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得好也不容易。动作、说话少考虑别人,多考虑自己的,在大人世界里处处可见。

这种人也许不讨厌自己,但是别人肯定讨厌他。和环境相处得好更不容易。因为环境有所抱怨的话,不会马上反应,不会马上给你脸色。

当你发现环境不高兴的时候,你差不多没有时间后悔了。随便丢垃圾袋,随便砍掉一棵树,不节省用水,不节省用电,不节省用纸……都是和环境作对的行为。人和人在一起,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有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不理别人。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做人做事的问题,随著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著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育儿经第五,孩子需要认识人生,这是生涯教育

孩子要长大,最后要成为能独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时候,多认识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学上的考虑,而是实际上的需要。“我长大要做什么?”这一个问题并不困扰著孩子,孩子认识人生,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

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将军、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政治家是他们另一个并想模仿的对象。

当孩子向往的目标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对他自己,挫折将多于鼓励。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条条道路认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尊重别人的选择,努力于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胸襟。

育儿经第六,孩子需要培养智慧,这是思想教育

有人累积了许多经验,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教训;有人读了许多书,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心得,有人获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断;有人现象呈现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义,这种人,我们便说他缺乏智慧。什么是智慧?智慧,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他不但比别人能更快从现象中、消息中、知识中、经验中读出不同的意义,而且能从中发展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作品、新的观念。

创意是智慧的表达。许多人认为智慧是天赋。

不错,有一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有创意而被认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还是靠后天训练来的。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慧,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非难别人的和自己的观点,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著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慧,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获得肯定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原动力。

育儿经第七,孩子需要培养幽默感,这是气质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会说调皮话的人,会说笑话的人,善于讽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这些虽然和幽默感沾上边。但是还是不能正确地说明什么是幽默感。

什么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复宁静的能力;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象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上下震动不会过于剧烈。飞机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安稳著陆,不致摔坏。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

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富于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觉,他的智慧放出来的,是清风,不是熏风,是清泉,不是是烈洒;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伤、太悲观,也不叫你太兴奋、太乐观。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幽默感是人生态度,所以必须从小训练,严肃紧张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样严肃紧张。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个人气质形成后是很难改变的。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目的在于把幽默感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内化成孩子的气质.

育儿经之让孩子一生走运的秘诀

1、宽容而温暖地包容孩子 就算孩子犯了错,也要用宽容的心原谅他,用温暖的话包容他。孩子在确信得到父母的承认和爱时,才会对自己有 信心,运气才会发芽。 2、帮助孩子拥有梦想 父母要帮助孩子拥有具体的未来梦想。孩子拥有了梦想,要引导他们相信这个梦想能实现,这种行动就会赋予孩子进行自我开发的积极“动机”。 3、信任孩子 不管孩子拥有怎样的梦想,都要暂时相信孩子能实现这个梦想,在母亲不断鼓励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被成长的好运气包围。 4、母亲是学习的辅助者 如果想让孩子走运,母亲首先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同读书,拥有可以与孩子共享的经验。 5、忍耐是最基本的内容 不要唠叨,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要为孩子创造能够自觉变化的环境,开心地等待他的变化。就算偶尔孩子做一些不合心意的事,也不妨放任他一次。 6、让孩子有目的旅行 旅行是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旅行孩子能培养自立能力、忍耐力和挑战精神。 7、让孩子独自判断 让孩子独自料理眼前的情况是最好的训练。就算无法满意,也要认可孩子自己的决定并鼓励他们。 8、让孩子承受一定的痛苦 孩子感到痛苦时,想去扶助他们,是父母共同的心情。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走他们的人生路。告诉孩子人生是独自决定的。 9、眼界放开 树立很大的梦想,让孩子通过梦想独自成长,在广阔的世界成长的过程就能抓住最好的运气。 10、不要把父母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父母不要混淆贪心和梦想。不要忘了父母只是孩子实现梦想的辅助者。

11、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靠一个人的力量,决不能得到幸福获得成功。缺乏社会性的孩子既不能取得成功也不会幸福。 12、懂得享受的人才能成功 为了实现梦想必须经历痛苦,从痛苦中寻找快乐。成功的关键在于怎样享受和忍受困难的过程。 13、训练孩子区分优先顺序 行动顺序是在训练判断力。从小开始让孩子自己选择玩或学习。 14、让孩子很坦然地接受失败

如果已经尽了最大的力,即使失败,也要让孩子满足。 15、鼓起勇气拿起笔 拿起笔以信的方式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告诉他,不管是书信还是邮件都没关系。

育儿经之早教常识

说到早教一词,相信没有家长不熟悉,但是说到具体的早教问题,却鲜有父母有着正确的观念和方法,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连一些基本的早教常识也不具备,这势必会对孩子的早教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产生难以估量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现象,记者在走访了几位儿童教育专家后,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家长必备的早教常识:

常识一: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借助专业机构的辅导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会专业机构、幼儿园共同完成,而父母往往是宝宝最好的早教老师,这也是许多国家都在提倡亲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亲子早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适龄化早教,而适龄早教远远不是混龄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家长的亲自参与,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和家的温暖中体会到亲子教育的欢乐的同时,轻轻松松学到适龄的文化知识,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岁:在快乐的亲子互动中,带领宝宝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并锻炼宝宝的体魄,促进语言发展。

2-3岁: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强调亲子互动

3-4岁:鼓励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围的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5岁:注意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感受传统文化,增强艺术表现力,增进亲子感情。

5-6岁:注意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常识二:早教不是神童教育。

相关调查表明,在社会群体中,超常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九成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而在家长中,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却只有三成,由此一些教育机构打出类似“培养超常儿童”的口号,就对家长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违背规律的方法,自然不会对事物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常识三:早教不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往往忽视“过之尤不及”的道理,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间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风越刮越烈,孩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但是,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灌输和盲目超前,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进而影响今后的成长。常识四:早教不是特长教育。

也有一些家长,将早期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认为学得越多越好,于是盲目攀比跟风。殊不知,特长教育一定要等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之后再开始。当孩子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时,急于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反倒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起到反效果。

常识五:早教不只是学知识。

有些家长认为早教就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提前学知识。这是极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情为先、以养为主、养教结合,重在品格素养和潜能开发的早期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与人沟通的能力、乐观的品质等等,

而不单纯的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

常识六:早教不只是让孩子更聪明。

有的人误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其实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如果认为早教单纯的只是孩子变得比别人更聪明,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

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爸爸妈妈,愿宝宝们,能够健康成长。

第五篇:大班的育儿经验

大班的育儿经验

大班是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也是宝宝们将来过渡到小学的关键年,因此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变的尤其重要起来。

大都的家长可能和我一样,有过焦虑,有过不知所措。但静下心来的时候,想想我们也是从他们那个时候慢慢成长起来的。所谓拔苗助长,就是秧苗在没有自然长高的时候,借用外力使之变高。我们在对待自己孩子教育的方法上也是一样的,一切顺其自然比较好。但也要在孩子身边时不时的正确引导和适当的鼓励。

比如;在我们带孩子出去的时候,看到路牌或简单的广告语时,我们可以教他们认识一些常用字。在超市里是教他们看懂上面的价格,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算术等等。不要去强迫他们,否者让他们产生反感。有了兴趣就会去尝试,有了进步就要鼓励和表扬他们,可以对他说;你今天真棒!

你要和他成为朋友,抽空和他玩,在玩的当中长知识,必要的认识或了解他的一些朋友。说说你的故事,再问问他的故事,让他知道大人也是有烦恼的,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

有人会问,小孩毕竟是小孩,这样的教育行吗?当然,在他们实在不像话的时候还是要有家长威严存在的。你要为他树立个榜样,让他敬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育儿经验交流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8295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