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
“七个到位”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要到位。要求广大基层领导干部经常下访、联系群众、广交朋友,深入到基层一线和群众家中,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东西,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情况,做到对各类矛盾的运动变化了然指掌,情况熟悉,胸有成竹。遇到突发事件苗头能做到驾驭大局,信息灵通,在局面的失控发生之前熄灭“导火线”。
三是现场指挥要到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主要领导干部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冲突,及时平息事态,努力构建高效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
四是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可以对“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五是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六是披露信息要到位。群体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敢于面对媒体,敢于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借助媒体加强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与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要善于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度,防止不切实际的误导;要让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事态的进展情况,引导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事件早期,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要把握好先机,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并及时披露相关最新信息;事件中期,要面对媒体,发布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展示处置危机的具体行动,尽早赢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和信任;事件后期,利用媒体重建声誉,重塑形象。
七是学习实践要到位。实践表明,大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都是干部各种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综合表现。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讲学习、重学习,勤学习,又要注重实践锻炼。以调研为切入点,经常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业务研讨会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工作第一线和基层,虚心向群众求策问计,从群众那里获得聪明才智。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复杂的局面不推委、不回避,要身临其境,积极应对,不断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同时要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和现场模拟演练,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熟悉掌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处置方法等。对处置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及时认真回顾反思,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查找不足,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水平,学会把握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客观规律,不断丰富我们的应对方法和技巧。在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队伍。
第二篇: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
“七个到位”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要到位。要求广大基层领导干部经常下访、联系群众、广交朋友,深入到基层一线和群众家中,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东西,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情况,做到对各类矛盾的运动变化了然指掌,情况熟悉,胸有成竹。遇到突发事件苗头能做到驾驭大局,信息灵通,在局面的失控发生之前熄灭“导火线”。
三是现场指挥要到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主要领导干部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冲突,及时平息事态,努力构建高效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
四是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可以对“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五是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六是披露信息要到位。群体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敢于面对媒体,敢于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借助媒体加强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与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要善于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度,防止不切实际的误导;要让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事态的进展情况,引导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事件早期,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要把握好先机,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并及时披露相关最新信息;事件中期,要面对媒体,发布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展示处置危机的具体行动,尽早赢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和信任;事件后期,利用媒体重建声誉,重塑形象。
七是学习实践要到位。实践表明,大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都是干部各种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综合表现。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讲学习、重学习,勤学习,又要注重实践锻炼。以调研为切入点,经常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业务研讨会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工作第一线和基层,虚心向群众求策问计,从群众那里获得聪明才智。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复杂的局面不推委、不回避,要身临其境,积极应对,不断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同时要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和现场模拟演练,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熟悉掌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处置方法等。对处置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及时认真回顾反思,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查找不足,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水平,学会把握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客观规律,不断丰富我们的应对方法和技巧。在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队伍。
第三篇: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经过抗击治禽“非典”,防流感和201*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臵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臵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利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臵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其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其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 1
上、讲不到理上、讲不到心上,就事论事讲表面理,简单生硬讲不清理,不着边际讲不准理,似是而非讲歪理,从而带来很多“负刺激”、“负效应”。
其五,缺乏把握规律的预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应变不力,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时空的角度观察形势和历史地看待事物发展,不善于把握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进程,不关注国际动态、社会发展动向、热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变化,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和谋后而动、预后而立,造成被动应付的局面。
其六,缺乏信息公开的及时性。面对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隐瞒、掩盖的方式,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回应的力度,从而使失实的信息或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二、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臵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党忠诚和极端负责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分析各种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以一种责任心态,理性心态,机遇心态处臵突发事件,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对策二,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臵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在基本判明事发地点和类型之后,立即部署处臵力量,做好先期的稳控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控制事态发展,有效防范影响的深化,另一方面要特别善于抓住应对和处理的最佳时机,力争主动。
对策三,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臵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
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可以对“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对策四,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臵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臵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臵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对策五,披露信息要到位。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透明和发布技巧在危机应对中占有重要位臵。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级领导和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或失实和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从而引发公众集体恐慌和社会骚乱, 影响社会稳定。
对策六,善后工作要到位。应对处臵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也很重要。收尾不好,就可能再次引发事端,甚至形成社会更强烈的反应。要防止和克服个别领导干部,出了事东奔西忙,疲于应付,一旦事件平息下来就放马南山,一切照旧,甚至对已经承诺的事情也推三阻四,消极应付的问题。应当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研,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要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心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一定要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营造安定有序、团结友爱、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
对策七,学习实践要到位。一些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应对失策,思想缺乏灵气,讲话缺乏底气,行动缺乏朝气,工作缺乏锐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思想素质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一是要注重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力,善于从大局上把握方向,同时要注重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二是要积极参加社会突发事件处理知识培训,明确自身在突发事件处理整体方案以及本人具体职责任务、基本要求、处臵方法等,确保自己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第四篇: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广西日报201*-01-23■ 中央党校进修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课题组中央党校进修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课题组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在社会矛盾凸现期,努力提高预防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公共治理课题,也是实现“保稳定”目标的重要条件。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没有稳定,经济社会就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源头预防不够、干部作风不实、舆论引导不力、事件处置不当等问题,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应从提高以下四种能力着手。
一、提高对利益关系
的协调能力
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大量事实证明,引发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第一位的是利益冲突,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第一位的也是处理好利益冲突。从发生震惊全国的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来看,有的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不注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忽视困难群众合理诉求,政策措施缺乏连续性、稳定性。特别是在协调利益关系问题上决策不当,更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原因。因此,必须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一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稳定之本,社会稳定最终取决于民心稳定。而民心的稳定又有赖于民生问题的解决。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措施来抓,真正做到:一切发展都不能侵害群众的既得利益,一切发展都要着眼于改善民生,一切发展都要着眼于让群众共享成果。
二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在制定出台或修订完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时,在实施重大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到“五个不能实施”,即: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不能实施;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能实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劳民伤财的,不能实施;保护部门利益,与民争
利的,不能实施;准备工作不充分,配套措施跟不上,有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不能实施。
三要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要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严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行为。执行政策既要到位,又要注意维护政策的严肃性,避免为了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随意乱开口子、乱表态,甚至无原则地迁就而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
二、提高对群众情绪
的疏导能力
群众不满情绪的积聚,是爆发群体事件的重要原因。由于利益冲突的增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加上社会出现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容易使一些群众的“不公平感”、“被剥夺感”增强;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容易引起群众的痛恨等等。这些不满情绪容易诱发不和谐、不稳定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做好群众情绪的疏导工作,把它作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
一要坚持积极疏导方针。畅通公民利益诉求和意见的表达渠道,积极疏导群众情绪。
二要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大量不稳定因素起源于基层,疏导群众情绪主要靠基层,要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切实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
三、提高对宣传舆论
的引导能力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策略。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等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使世界上任何一个点上发生的事情可以瞬间上天入地遍全球。尤其对于负面新闻具有很强的汇聚效应、放大效应和扩展效应,很容易使分散问题汇集成焦点问题,局部问题放大为全局问题,一般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个人的偏激言论扩展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因此,必须用好网络等新兴媒体这把“双刃剑”,在
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
其次,要解决“不愿说”和“不善说”的问题。要坚持公开透明,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占据舆论制高点,夺取话语权,争取主动权,不给某些人进行恶意舆论炒作的机会和时间。正确对待媒体监督和网上舆论,对正常的批评报道要自觉接受监督,迅速纠正;对事实有出入的报道应及时沟通,说明情况,取得理解;对恶意炒作的报道,开通正面渠道,引导舆论。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发布权威信息,更加有效地引导舆论。
四、提高对突发事件现场
的处置能力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失当,是造成事件反复甚至升级扩大的重要原因。提高处置能力,是成功处置的重要保障。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围绕“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工作目标,依法果断处置。
其一,领导要亲临现场指挥。发生突发事件,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到一线去,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大量的事实表明,领导是不是靠前指挥,对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其二,坚持“三个慎用”(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和依法果断处置相结合的原则。群体性事件总体上属(好范 文站推荐:WWwww.bsmz.net)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往往是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表达的不合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法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如果处理不好,导致矛盾激化,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在处置事件现场时,首先要坚持“三个慎用”原则。按照“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要求,强化教育疏导,分化瓦解,决不能随意动用专政力量采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手段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其三,做好善后工作。事件平息后,一定要注意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兑现,消除可能导致事件反复的不安定因素。要坚持回访,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早做好工作。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事件发生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以息民怨、顺民意。对事件的首要分子、组织者、策划者,其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其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执笔:刘耀龙,自治区政法委副书记、自治区综治办主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论
第五篇: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其应急处置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安全稳定的程度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因此,应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认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打造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各级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培训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打造满意政府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
(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今无论从国际、国内的形势看,还是从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看,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努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都是当务之急。
从国际来看,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重大疫情传播、恐怖主义活动、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呈现范围扩大、程度加剧、连锁反应等世界性特点。就国内而言,我国极端气象灾害日趋增多,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种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新情况、新问题呈上升趋势,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台独、藏独、疆独势力活动猖獗,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就具体工作而言,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反映不灵敏,应对不及时,处置不果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努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突破发展、创业创富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无论全国还是某个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最关键的是在注重经济增长方式、体制机制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转型外,一贯坚持
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为妥善解决由于利益分配、社会结构调整、思想观念碰撞带来的诸多矛盾,提供了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各行各业应急管理工作,努力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
二、准确掌握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科学方法
(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突发事件处置的实践证明,提高实际工作中对各种突发问题判断处置的敏锐性至关重要。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评估,并迅速作出敏锐的洞察与反应,是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结果的根本前提。
敏锐性的培养,一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及时做到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胸中有数;二靠及时捕捉和占有相关的信息,做到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解事件苗头和动态;三靠勇担责任的精神品质,就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负责的态度直面矛盾、果断处置。
(二)要有快速的反应力。处置突发事件之所以比较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事发突然,客观上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准备与系统思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力,首先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就是在思想上精神上时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对各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绝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其次要有一种日常工作的超前思维状态,善于立足本地本单位实际,超前科学制订好各种处置方案。其三要有一种有效的团体组织动员状态,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组织、动员和影响群众。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抢险救灾团队。
(三)要有细致的疏导力。努力做好群众疏导工作,坚持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群策群力,善于集中班子集体智慧,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二要善于借助外力。注重抓住关键的人,用好有影响的人,努力整合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做好正面宣传和正面沟通工作,绝不能被动应对、顺其自然。其三要注重因情施策,针对不同事件的成因和事态走向、对症下药,促使问题和矛盾尽快得到解决。
(四)要有平和的内定力。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最终胜败取决于领导者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手段。因此可见,具有良好的心理定力至关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忍耐自信。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面对群众高昂的情绪或者失控的围攻冲击,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其次要有归零心态,无论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打铁还要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不“退”、不“变”、不“躲”、不“假”,始终保持良好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心静淡泊,心地坦荡,一身正气,一心为公,泰然处事。
(五)要有深刻的反思力。举一反三,提高认识,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同样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反思不足,变坏事为好事,促进各项工作的再完善与团队凝聚力的再提高。做到这一点,最首要的问题是深刻反思,学会把握客观规律,不断丰富我们的工作方法。其次是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本事和能力。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不断学习应急知识。应急管理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涉及的应急管理知识内容广泛,并不断在更新;领导干部没有丰富的应急管理知识,就谈不上具有应急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因此,领导干部应挤出时间,除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外,多自学一些有关应急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尤其是施行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开展应急演练,从现象上看,检验的是演练是不是有序进行,机制是否灵活有效,信息渠道畅不畅通,应急预案具不具备操作性、实效性、实用性;实际上折射出的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高底,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弱。因此,应经常性亲自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实战能力。
(三)精心组织应急处置。实践证明,减轻灾害损失程度是检验领导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强弱的标杆。领导干部应深入突发事件现场,准确把握事态发展,牵头制定处置方案,科学实行决策,果断进行处置,组织发动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灾,及时转移灾民,妥善予以安置。(南江县人民政府应急办副主任 沈仕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8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