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22 11:20:47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县科协紧紧围绕“农作物种植、蔬菜栽培、畜禽、水产养殖”四大优势产业,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引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中对农技协工作提出的“发展一批,壮大一批,规范一批”的具体要求,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使全县农技协组织规模逐步扩大,经营管理水平

逐层提高,经济势力逐渐增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渐明显。一批经济实力较强、效益显著的农技协脱颖而出,成为县上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的载体。县科协在抓农技协工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县农村基本情况及农技协发展状况

**县辖4镇1乡2个农牧场,59个行政村,面积1204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万人。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5个,会员9399人,涉及种植(农作物、蔬菜)、养殖(畜牧、水产)、运销、加工等诸多专业,年创产值 1.3亿元,带动农户28845户。这些农技协多以四种形式存在,即技术服务型、技术交流型、技术经济实体型、技术经济企业型。

二、领导重视、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推动农技协稳步健康发展

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强了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的领导,出台了关于扶持和推进农技协发展的政策,制定了相关措施。各相关部门也把发展农技协,实施产业化经营纳入了议事日程,并为农技协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xx年3月份,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科协引导全县16个实力较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服务手段和功能齐全的农技协,成立了“**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进一步促进了农技协的联合协作和发展壮大。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农技协排忧解难。县委组织部门也高度重视农技协的积极作用,在总结支部+协会、协会带农户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农技协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农技协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抓经济工作的载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县科协在抓农技协工作方面重点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抓规范化管理。县科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注重加强对筹划、组建、运行几个重要环节的指导,从制定章程、组建协会班子、协调服务等方面加强指导,并严格审查、审批,凡属科技类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都必须经过科协审核,然后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农技协从申报到调查、指导、审定、审批、登记注册各个环节都具有严密性、规范化。同时,县科协还加强对农技协的组织管理,适时给予引导和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是抓宣传鼓动。针对农技协在社会上知名度不高,社会各方面对农技协的功能及作用不甚了解的现状,县科协抓住银川地区农作物蔬菜种子技术协会获得“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的机会,通过有关会议,并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农技协的指导思想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农技协的地位、作用及政府对农技协发展的政策支持等有关政策和知识,扩大了农技协的社会影响,为农技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舆论环境。

三是抓典型示范。抓典型就是树旗帜,立标兵,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动我县农技协健康发展。近年来,县科协本着有产业特色,有发展潜力,有组织活动,有创新思路的“四有”原则,在农技协中认真筛选一批示范典型,进行重点宣传,促使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如对银川地区农作物蔬菜种子技术协会,积极帮助其健全规范协会章程和各项规(请你继续关注公文素材库WWwww.bsmz.net)章制度,并积极为协会出谋划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适时总结,该协会现拥有会员3000多人,长期聘请农业专家顾问6人。几年来,协会共引进新品种113个,建立科技示范点10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户,良种繁育户386户,种粮大户48户,累计繁育良种1780万公斤,推广面积为62.4万亩,增加社会效益8000余万元。以示范点、示范户为媒介向广大农民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对我县农业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宁夏**兴民渔业技术协会从北京、天津、大连等地聘请专家为广大会员进行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提高了会员的养殖技术和产量,推动了全县水产业的发展。这些协会都为全县农技协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四是抓学习交流。为了沟通情况,相互学习,针对农技协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县科协不定期组织召开全县农技协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座谈会。促使各农技协了解先进做法,学习先进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在自我完善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是抓培训提高。充分利用我县农村科普的品牌工作“农函大”培训优势,对农技协骨干带头人及会员进行培训。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使其保持技术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各协会的骨干带头人和会员能及时掌握新信息和新技术并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了协会的健康发展,使协会增强了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了知名度,也使“农函大”的后续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函大”教育培训促进了协会建设,协会推动了“农函大”培训工作,两者互相促进,在促进农村科普、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抓表彰奖励。在农技协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为推动农技协工作,提高农技协的地位,科协与县委组织部联合组织调研,研究探讨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措施,建议县委、政府对农技协中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奖励。今年5月科技周期间,有2名农技协理事长被列入全县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奖励范畴,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三、农技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方面有利条件的积极推动下,农技协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技协一方面在产业化经营上进行大胆探索,把重点放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另一方面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发展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满足市场对产品的批量需求,农技协将自己成功的技术和经验,通过会员不断传播到周围的群众中去,形成了“发展一个协会,带出一群能人,创办一个实体,服务一方农民”的局面,加速了农村产业机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农村经济注入核心的活力。通过协会运作,全县农作物种植、蔬菜栽培、畜禽、水产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

二是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农技协的突出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农技协的科普示范基地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基地、辐射基地、研究基地。农技协通过能人效应和示范效应,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迅速传播到广大会员和农户,打通了科技通向千家万户的渠道。

三是促进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协会都采取了聘请专家讲课、进行技术指导、与科研单位挂钩、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和方法,帮助会员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如**县习岗镇新胜村、经济桥村、金贵镇银河村三个蔬菜种植协会,通过聘请自治区农科院、农技推广总站专家到现场对会员进行培训,使会员的蔬菜种植技术迅速提升。现在,这三个村的农民种植的蔬菜大棚不论在品种的选择上还是产量上均优于全县其他蔬菜种植农户,新胜村的设施蔬菜种植还经常吸引周边县市种植户前来观摩、学习。

四是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原则,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统一销售,避免了产品相互压价和技术封锁,搭起了农户的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桥梁,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加入了农技协,就增加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筹码,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是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技协把农民共同的致富愿望和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配套服务,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商品生产量,并在市场销售中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宁夏**性民渔业技术协会成立于1999年,现有会员480名,该协会以养殖基地为依托,围绕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会员和广大养殖户提供了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育苗、鱼需物资供应、渔业科技培训、水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等服务。该协会每年为会员和广大养殖户提供8000余万尾优质水产苗种,经协会联系每年向外销售养殖户水产品达1000吨以上,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也为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发挥了协会的带动作用。

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技协的建立与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不但对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也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广大的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眼界更宽了,强化了商品观念、人才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参与观念,发扬了团结协作、扶贫帮困精神,涌现出了大量的好人好事,对农村的社会稳定、民风村风的好转以及对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的关系等,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四、农技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对全县农技协基本状况的调查,发现在农技协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基层领导重视不够,政策扶持力度弱。一些基层领导和个别部门对农技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没有到位。没有把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作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新的市场环境的有效途径来认识,没有把发展农技协组织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任其自生自灭。

二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协会带头人队伍。一部分农技协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协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龙头企业或能人。部分农技协理事会成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而且大部分理事又忙于自己的产业,为会员服务质量不高。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技协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偏重于单一的技术服务,能维护员提供全程系列化服务的还是少数。

三是自律机制不畅,内部管理不规范。从组织管理来看,大多数协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协会没有进行社团登记,不具备法人地位,社会信誉度、社会影响力较低,遇到矛盾、纠纷无法处理。

四是个别农技协运行机制不稳,抵御风险能力弱。有的农技协起点不高(主要是技术交流型和技术服务型),提供生产资料和销售渠道(即技术实体型)的协会还没有达到足够数量;组织化程度差,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有些有实体牵头的协会,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一些协会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无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因而做不大做不强。

五、加快农技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协会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管理办法》和《宁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章程》,进一步规范农技协的组织机构和运行规则,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增强“服务、协调、自律、维权”职能。特别是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技协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科协在农技协服务和管理中的职责,并积极争取落实农技协工作经费。

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鉴于农技协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加强对农技协自身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内部组织机制、运行机制的研究,在总体发展目标上,引导全县农技协向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树立典型,抓好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树立典型农技协的工作,用典型带动农技协健康发展。制定县级典型试点标准,重点抓好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择优扶强。

四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技协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鼓励并积极协助农技协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实行联姻,了解最新农业发展动态和市场信息,引进市场前景好、农民需求的新技术、新成果。抓好优势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自己的商标,壮大自身的发展实力。

五是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技协队伍的整体素质。科协将充分利用“农函大”教学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抓好农技协骨干会员的培训。要积极创造条件知道有条件的农技协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或现场观摩会,组织会员学习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农技协要加强自身建设,教育会员遵守社会公德,依法办事,守法经营,诚信服务。

第二篇: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年,我镇紧扣“打造旅游特色名镇”的目标,以实施《201*-201*年农民增收规划》为重点,以“12345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四大农民增收项目,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模式已基本形成,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1.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2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9元,人均增收2180元,增长37%。

一是以旅游服务商贸业为中心,引领农民增收。古镇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6万余人,创社会效益1.5亿元。目前,从事旅游服务、旅游产品销售、农家乐、宾馆12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500余人,年实现收入2100万元。从事商贸流通销售420户,零售总额达1.67万元。从事农产品产供销大户16户,带动本地闲散劳动力3000余人从事短期农产品贩运,销售总额达3.2亿元,***镇已成为全县乃至陕南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

二是以“三园四基地”建设为抓手,拉动农民增收。**农业科技示范园,入园企业3家,实现产值3200万元;**循环农业产业园、**特色药业示范园,正在规划论证中。以市级标准化养殖场**养鸡场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基地,吸收10户养殖户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养鸡16.6万只,年收入实现1692万元;带动全镇发展养鸡大户13户、养猪大户22户、养羊大户30户。以**村设施蔬菜种植产业为主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带动全镇发展设施蔬菜种植580亩;种植小杂粮3200亩。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沟万亩优质核桃示范园建设已达到1.2万亩,同时,带动全镇特色林果业规范化建园达3万亩。以**村为

主的烤烟基地,种植烤烟330亩,实现收入50万元。在“三园四基地”的拉动下,人均增收2610元。

三是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助推农民增收。在**凤巢野鸡养殖的带动下,**等村养殖野鸡、红腹锦鸡、鹌鹑、珍珠鸡12.5万只;养殖大鲵、虹鳟鱼0.2公顷,产值560万元;养殖野猪210头;种植猪苓8000亩;**村利用红豆杉适生区的区位优势,培育红豆杉苗圃60亩,野生红豆杉科管保护3.5万株。

四是以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为依托,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利用***镇矿山和建筑企业老板多的优势,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8060人,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7200人,创收8640万元,劳动力技能培训580人,农民工进城落户1054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0人,劳务输出促进人均增收4800元。

第三篇:镇生态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镇省级生态镇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镇总面积27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23个村民组,3.2万口人,耕地面积2.5万亩。201*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以来,在省、市、县环保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求真务实,狠抓创建整治工作,全面落实生态镇各项目标。通过努力,生态环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成就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镇党委、政府将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列入全镇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两名党政副职为副组长、机关镇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乡镇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要求,量化分解各类责任,严格考核督导,定期汇报各自工作进度,及时讨论研究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创建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二、积极宣传发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宣传教育工作的好坏是创建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 - 1 -

视、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在镇内主街道、重点村、重点厂矿企业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努力营造创建氛围。二是组织专题活动。以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全镇上下都充分了解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基本形成了“人人知道创建,人人参与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实施配套完善,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完成了3个市级示范村,7个县级示范村,6个镇级示范村的建设任务,硬化村村通道路163.4公里,修建排污管道1201*㎡,健身广场4处8360㎡,村村建立卫生保洁制度,成立专职保洁队伍,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加大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力度,先后投资900余万元,完成大坪水库灌区,小河灌区修复及自来水管网建设,井峪河灌区及阳庄沟灌区工程,镇域四大水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解决了15个村2.5万人的饮水及1万余亩耕地的灌溉。

三是积极申请国家投资拉动项目,改善镇域生产生活环境。我镇先后争取了投资500万元的魏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投资450万元的大坪水库加固工程、投资46万元的文化站建设工程、投资680万元的低产田改造工程、9个村的标准化卫生建设工程等等,目前项目工程已全部落实到位。

四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采取因地制宜方式,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是大力改善城镇环境,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城市化进程。投资250万元完成了文峰路排污排洪工程、主干道亮化、彩化工程、东河休闲广场、停车场、蔬菜果品专业市场建设等,201*年又投资800万元在金城路及温泉路两侧实施以豫西民居为主格调的小城镇升级改造工程。

在创建省级生态镇活动中,我们坚持创建与环保宣传教育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相结合、与村庄整治建设相结合、与生活污染治理相结合、与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先进单位经验,进一步开放眼界,高标准、全方位实施好生态建设工程,把*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镇。

栾川县*镇人民政府

201*年7月11日

第四篇: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创一流条件,争一流质量

——沈伦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沈伦镇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兴化市合格园,也是一所农村公办园。一年来,本园以优化的管理、优质的保教和优异的办园条件迅速崛起。紧密围绕教育局及园内工作,提出了“高举旗子,不变调子,喊响号子,建好班子,推动总体工作上台阶。”的指导思想,把创建活动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并根据幼儿园的工作特点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万众一心,狠抓投入,彻底改善办园条件。

幼儿园起点条件很简陋,中心校唐成祥校长先在中心校内搞了一个幼儿园试点班。然后搞了一个镇中心园的试点。今年按照“一园一点”的整体布局,统筹规划,一展宏图。 镇党委、政府将中心园建设当成重要的“民生工程”。为解决资金问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捐资办学。党委书记夏爱东同志带头捐款新建中心幼儿园。各村委会也纷纷动员各村的能人捐资支持家乡的幼教事业。

在镇党委、镇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3万人民的热心帮助下,彻底改善了办园条件,投资360万元,由镇组织委员、副镇长刘新华同志亲自顾问、镇党委委员、镇妇联主席姜素梅亲自负责,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幼儿园,为幼儿“活动、游戏、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添置了幼儿床,实现幼儿每人一张床的梦想,既解决了幼儿的睡觉条件,又实现了园内的封闭管理。

添置了开水器、热循环消毒柜,极大地改善了幼儿食堂的条件。

添配了办公电脑及打印设备、数码相机,安装了校园网;各班配制了电视机、录音机、消毒柜,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对园内进行了绿化、美化、儿童化的改造。添置了大量儿童玩具,并对操场地面进行了软化,建立了植物园,开辟了文化宣传橱窗,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

二、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以法治园、以人兴园”,管理效能明显提高。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部门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考勤制度、学习会议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2、推行绩效考核。幼儿园根据岗位评估标准考核教职工,与评先评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我们关注教师的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教职工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岗位上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体现教师的价值。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园教职工“园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

三、以园为本,多种形式,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一)以幼儿为本,认真贯彻《纲要》精神。

我们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坚持“以幼儿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以新时期主题探究课程为主要课程,辅以少量整合课程,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我园考核任用教师,坚持外学习、内培训,吸收其它幼儿园的先进教学经验,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严格标准,考核任用幼儿教师。

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镇幼教工作领导小组。面向全镇,公开招聘幼儿教师。聘请市局幼教科领导、市幼教专家进行评审,公开公平公正合理。

2、弘扬师德,树立教师职业精神。

师德是教师之魂,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的师德更应该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一是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二是不定期开展《幼儿园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园规》、优秀教师事迹的学习。三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以演讲比赛、师德征文、师德大讨论、听师德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3、苦练内功,夯实教师专业素质。

我园有的放矢通过多种途径来夯实教师专业素质。一是重引导、多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职后学历培训。二是多练兵、常比武,提高教学技能。围绕课程改革,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说课、上观摩课活动,研究教育策略;定期组织专题研究公开活动,总结某一类活动的教学方法。我园鼓励教师间互学互比交流沟通。鼓励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我园的许佳老师在兴化市幼儿园基本功竞赛中被评为乡镇组一等奖,高年扣老师在兴化市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竞赛中,获三等奖。

4、走出校园,开阔教师眼界思维。

先后派青年教师去靖江、泰州、南京等地培训、学习,给任务、压担子,让她们快速成长。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园青年教师每周都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弹、唱、跳、画的基本功,学习如何观察评价幼儿,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学习如何反思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策略等。

(三)立足园情,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科研兴园”是我们牢记的信条,大家都充分意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为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课题研究。目前,《园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已开始启动。通过课题研究,园内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积极做好后勤保障。

(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幼儿园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对后勤服务保障和食品卫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积极配合市卫生监督部门、市妇幼保健所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消毒等工作;坚持晨间检查制度,幼儿、教职工全面健康检查制度,消毒制度等。并在各类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大力度,做好预防、消毒、防控工作,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我园未发生一例病例和疫情。

(二)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

幼儿园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层层负责、层层落实。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每月一次安全工作会,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方位的安全检查,重点突出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防走失等几个方面。一年来,全园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以创新的精神,优化管理,提高办园质量,知难奋进,再创佳绩!

第五篇:慈善协会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慈善志愿者分会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和慈善事业的兴起,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和慈善理念也逐步增加。近年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从中央到地方对慈善事业愈来愈重视,慈善事业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部分,真正发挥了政府救助拾遗补缺的作用。下面我根据大会安排,讲一讲我镇的慈善工作,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镇慈善志愿者分会是201*年11月26日成立的。半年来,在县慈善协会的指导帮助下,我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安老助孤、扶贫济困的宗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截止目前,共募集善款15350元,发放救助款近xx元,以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促进了我镇的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一项事业。经济越发达,越离不开慈善。通过报刊和网络信息得知,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号召下,各地都在成立慈善组织,作为民间团体为社会上不幸的人们提供救助,是政府的必要补充,在调节社会分配,实现社会 1

的文明进步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我镇决定发起成立名州镇慈善分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精心筹备。一是向上级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宣传建立慈善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主要负责同志有了印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宣传。二是慈善志愿者招募。由于宣传发动工作做得比较好,在较短时间内,我镇共招募慈善工作募志愿者170名,并成立了社区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各项筹备工作就绪之后,201*年11月26日,召开了慈善志愿者分会成立大会,它预示着我镇志愿者服务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自此,名州镇慈善志愿者分会正式开始运行。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要组织好、开展好慈善志愿者活动,我们的工作能否抓紧抓好是关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高度重视慈善工作,把发展慈善事业列入议事日程,从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经费安排、慈善活动开展及政策上支持慈善工作。指导和帮助慈善志愿者分会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办事,以取信于民,赢得社会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慈善志愿者活动,促进慈善志愿者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持“三个结合”,创慈善志愿者行动内容和载

1、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慈善作为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必须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我们的计划生育、司法调解、信访维稳等工作都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这就为我们慈善志愿者分会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机会。

比如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的春秋季人口清查,也可以是对辖区内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一次摸底,底子清了,我们就知道需要帮助些什么人,需要帮助到什么程度。还有民政的救助人口、低保户、廉租房户,这些人群里的大部分人都是需要我们去关心的。

通过各项工作获取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慈善志愿者分会服务的对象和地点。今年过年前后,不大不小的下了几场雪,给老年人出行造成了一定困难,我们通过日常工作的得知东街白家沟处老年人较为集中,于是我们的慈善志愿者就对白家沟巷道进行了积雪清理,方便了群众出行。

从10年开始,我们把慈善救助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在扶贫济困、救灾救孤、助医助学等方面积极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并面向计生家庭开展了“阳光助困”、“阳光助学”等系列救助工程,向计生家庭发放慈善资金4000多元,以此带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推进整个社会移风易俗、和谐发展。

2、与老弱病残服务相结合

在去年的人口普查中,我们发现辖区老、弱、病、残人士普遍存在行动不便、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等诸多问题。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对老弱病残进行简单的民政救助向纵深延伸,使社区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在居民中形成爱老、帮弱、扶残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此,镇上指导辖区5个社区相继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结合社区实际,从去年12月初开始,各自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主动为弱势家庭提供义务服务,争取让孤者不孤、空巢不空、老有所养、难有所帮,尽量帮助老、弱、病、残享受和谐社会的发展成果。

建立组织,实现群众为群众服务。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各社区广泛动员思想觉悟高、富有爱心的居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公益性岗位及低保人员参与到社区服务组织中,在此基础上经过筛选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下设若干帮扶小组,每组8~10人,对口服务老、弱、病、残人士。在建立起服务组织的同时,义务服务联络员也一起确定,并延伸至每个楼栋,使义务服务队能准确掌握老、弱、病、残人士的情况,便于主动服务。

志愿者服务队的日常管理由我镇民政站负责,定期不定期对各社区义务服务队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随时帮助改进服务方式,总结服务经验和不足,促进社区义务服务

队更好地服务于弱势群体。

建立主动灵活服务方式,实现义务服务的多赢。为服务好弱势群体,他们将义务服务公示牌悬挂在各社区醒目的墙体上,服务制度、服务方式、服务电话一目了然。

定期上门走访,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是义务服务队员进行服务的主要方式。老、弱、病、残人士由于自身的原因,思想往往比较偏激。通过嘘寒问暖,可以让他们走出心里误区,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和谐。

我镇东街社区居民马俊富,晚年丧子,精神状况不太乐观,虽其生活已有人照顾,但我们仍不放心,经常安排志愿者上门陪他聊天、谈心,帮助他消除寂寞。

去年临近年底,虽然民政部门给予了90多岁腿脚不灵便的老人马秀珍各项救助,但还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薛家畔社区在民政部门救助的基础上,再次向辖内贫困户发放了足量的米面油,并送货上门,确保马秀珍这类困难群众过上欢乐祥和新年。

除了定期专访服务对象,志愿者服务队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召集居民代表和服务对象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服务方式,促使志愿者服务队健康发展。

建立长效服务体系,实现团结和睦的工作新局面。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慈善志愿者分会工作目标,指导志愿者

服务队按照需求以就近、相互熟悉的原则,灵活多变地对社区残疾人特困户、孤寡老人、贫困低保户和空巢老人家庭等实施义务服务。

自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已主动为老、弱、病、残义务服务300余人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3、与“创卫”相结合

今年,是创卫迎验年,而创卫工作面对是社区环境治理及环境秩序治理,纷繁庞杂的任务,怎么办?完全依靠政府的片面创卫是肯定行不通的,我们放手发动群众,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创卫积极性,召开创卫动员大会,号召全镇慈善志愿者发扬志愿精神,投身创卫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年初,镇慈善志愿者分会就要求各社区分会利用各项活动向每一名志愿者传达创卫工作意义。各社区志愿者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书写创卫宣传条幅、标语,利用社区板报进行宣传。文化路工作人员崔维新作为文化路社区慈善志愿者积极深入到各社区,根据创卫中健康教育部分,向大家传达健康理念、卫生标准等。志愿者们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向居民传达了“创卫人人要动手,创卫人人要参与”的理念。深入人心、贴近民意的宣传使社区居民不仅提高了对创卫工作的知晓率,还提高了居民创卫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既不是一朝一夕的短平快工程,也不是服务少数人的形象工程,这就决定了“长效管理”、“全

员参与”将是创卫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志愿者们在创卫活动中,集思广益、通力协作,丰富和拓展了许多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并赋予创卫内涵。通过志愿服务,密切邻里关心,美化社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创卫活动中,我们的慈善志愿者将热情的双手伸向了需要帮助的人群,他们为孤寡老人清走了多年的堆物,改善了居住环境。周末带领休息的社区居清捡垃圾、擦拭楼道,还不定期的自发组织群众针对脏乱死角进行集中清理。

慈善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是积极而健康的,对于树立奉献、友爱、互动、进步的道德风尚有着积极的作用。就我镇的实际而言,慈善志愿者行动也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起着重要作用。慈善事业既伟大又平凡,我们的慈善志愿者会始终以自己的热忱和爱心,尽己所能,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关怀弱者,关爱我人;完善人格,弘扬新风,为名州镇乃至绥德县的美好明天尽自己一份力!

公文素材库推荐更多范文:

有色金属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消费者协会维权经验交流材料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交流材料

创建文明和谐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8395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