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中生励志演讲(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22 13:09:50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梦想(高中生励志演讲)

梦想(高中生励志演讲)

生活告诉我们:“长大了,该懂事了。梦想告诉我们应该像个孩子一样思考。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你只会得到一大堆你不想要的东西,而很多人的悲剧就在于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知道,却仍然没有做。

没有梦想的一生,注定是悲哀的一生。没有梦想,是让人恐惧不安,不知所措的,对个体如此,对一个名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梦想的人生就不值得活了。毕竟,梦想也是有阶段性的,梦想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梦想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有大小之分。大到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兼济天下,但至少可以做好独善其身。在尚未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之前,把该做好的事情都能做好,这样的人生不也是很精彩吗?

人们常常会抱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公,而经前和权力却成了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人们甚至怀疑在这个时代是否应该再去谈梦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发现没饭吃了,你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是个傻瓜肯定会想法设法的找饭吃,而这个时候,找饭吃就成了你的梦想。其实一样的道理,之所以谈梦想,从物质层面上说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我们需要梦想,因为梦想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明白人生在世,要活出精彩,活出自我,拒绝平庸和无为,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着或许就是梦想对于个体最积极的意义。坐在同一件教室的我们,应该都有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我们或许并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没有显赫的家族,没有有钱有势的老爸,但那又怎样?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下,我们完全可以考自己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去改变家族的命运。别人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难道我们就注定比别人低一等?不,绝不是,只要心中有梦,只要你肯付出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这个实惠有时候是不公平的,可现实就是如此,你又能怎样,你只能安下心接受,你别无选择。

但是我们并不能做开始时为梦想而活。

后来却因忙碌而失去梦想的人。要知道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那一瞬间。

而是实现梦想的过程,诺干年后当你回想起现在你会为现在努力的你而感到骄傲,你没在梦想面前放肆过就不足以去谈青春。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努力,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梦想之花依然绽放。

第二篇:勇敢前行(高中生励志演讲)

勇敢前行(高中生励志演讲)

当你站在高山之上,俯瞰大地之时,你是欣赏它的高原,还是感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当你面对广袤无垠的大海时,你是感叹它的无边,还是找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

世界如此美妙,生活又是如此多姿多彩,看你是否从中体味到生活的真谛,从中发现无处不在的真理,成功和箴言。

我们在成长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英雄满腔热火,知难而上;弱者痛苦绝望,望而却步。我们应牢记古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那么我们就要善于思考,勇于尝试。

人生能有几回搏?勇于尝试,或许你会成功,或许你会失败。不论结果如何,都能证明你不是一个懦夫。如果你成功了,你将获得惊喜,获得激励,从而获得自信和动力;如果你失败了,你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你也会获得进步。可见,只要你勇于尝试,你就能受益良多,那么还有什么好退缩的呢?

意气少年的我们,正值青春,斗志昂扬,既然选择了高考之路,便只顾风雨兼程,要有意志,有气概,要执着。

想一想当年的司马迁,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却因冤入狱,惨遭宫刑,那是一种怎样的奇耻大辱!如果没有坚定地意志和无畏的气概,他怎能忍辱负重十多年?世界又怎能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想一想在茫茫大漠里看了几十年羊的孙武,如果不是心存“生为汉臣,死为汉鬼”的坚定志向和那份执着,他怎能忍受大漠的风沙和无边的寂寞?

思考明确方向,执着孕育成功。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人儿却不知当初它的芽儿侵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是啊,没有思考的“奋斗泪泉”,没有执着的“牺牲血雨”,怎能有“成功之花”的明艳?思考你的思考,执著你的执著吧!因为它关乎你的成长,关乎你的成功。

人生短暂,我们都在追寻幸福。可谁知我们苦苦追寻的幸福就在眼前,企望的幸福就在今天,人生像一只急速旋转地陀螺,或许一生都在辛苦忙碌奔波中度过;人生更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轨道,只需你像车轮一样飞速的奔跑,每到一个站点,都给你准备了应该背起的包裹,直到生命完整地画上了句号。

时光匆匆,消失得无影无踪。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你可以等待时间,然而时间却从不回来。是啊,时间没有脚,却溜得最快。当我们在岁月中成长时,父母却在岁月中老去,在老去中幸福;当我们在岁月中喜悦时,父母却在岁月中怅惋,在怅惋中欢乐。他们幸福着我们的成长,喜悦着我们的幸福。时间没有手,却触的最深。当我们在岁月中成熟时,父母的成熟再岁月中沉淀。我们未必要过的张扬,但可以少一些狂放。我们要知道,无论前途如何迷茫,无论未来在多远的地方,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三篇:高中生励志演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时光轮回,万物更新。一个既漫长而又短暂的初一学年已然过去,经过一个暑假的休养,我们共同打开了新学期的扉页。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就是时时创造生活。那么,你们是否已经勾画好了新学期的蓝图呢,是否已经作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去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呢?

路还是昨天的路,但里程碑已是新的;歌还是昨天的歌,但今天唱出的更动听;太阳还是昨天的太阳,但它放射出的却是全新的光芒。当我们看着东方的第一抹朝阳时,是否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我的梦是否依然,我的心是否依旧飞扬?我们曾经拥有过辉煌,但那已成为枕边一段甜美的回忆;也许,我们也曾经遭受过挫折,但那已成为几滴苦涩的泪痕。忘记曾经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让曾经的辉煌激励我们,过去的失败只是为了衬托未来的成功。

我们是奥班的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我们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是我们的宗旨。在教室里,可以轻易地看见同学们埋头苦干的身影,也能听见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的声音……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永不满足。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偏科的问题。当然,有这个问题的同学应该只是小部分,但这个问题较其他班更容易在奥班发生。众所周知,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个别同学因为其他科目在小学没打好扎实的基础,学起来并不那么得心应手。于是,他们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数学这一科身上,力争在这一领域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而放弃了其他的科目。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个故事给大家,内容绝对真实,可能有部分同学会看过,因为,它就刊登在8月27号的广州日报上。讲述的是一个高中生,高二下学期考试全班排名29(并非失手),而经过一年的奋斗,在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与高考当中,都夺得了全班第一名。化学他一直学得不好,但下定决心努力后,仅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取得了全年级第一,事实突破了他的想象空间,他的梦想开始远大。他说,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如果相信自己行,你最后就能行;如果怀疑自己不行,你就会退步。他还说,“要相信你的最好成绩,因为那是你抵达过的境界,如果你相信它,那么你一定会重新抵达那里”,还有“不必在意某一次偶然的失败,因为如果你在乎这次失常,就是相信了它,它将会成为你消极的预言,让你重演。”

还要说一个问题,就是特色班的评选。我们的特色是:活泼自律,但由于我们做的还不够,所以一直没有申报。活泼我们是做到了,似乎还过分了些,但自律呢?纪律一直是我们的老问题,总是死灰复燃。其实,我也不想再次提起,因为我知道,大家已经听烦了,听腻了,并且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到。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课堂上你无心发出的一句与课堂无关的话,自习课上你不自然发出的一声笑声,影响的可不止你自己,还有全班的同学。如果因为你一个人的过错而波及到了全班,你不觉得内疚吗?大道理我不多说,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该怎么做,但为什么做不到呢,只因为一时的贪玩、一时的失控吗?我希望,这个学期,我们可以申报特色班。不管是否评得上,只要我们递交材料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就已经是我们的进步了。

第四篇:高中生励志文章

高中生励志文章:珍惜高中,享受学习

李蔚明,女,201*年进入黄冈中学学习,学习成绩长期稳居全校第一。201*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现为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级学生。

分数固然重要,但不要将其重要性摆在你人格的清纯,思想的独立,身心的健康,以及对真正的知识的汲取之上。不要为了多做重复的练习而牺牲自己独立思考,提问和探讨的时间;不要因为考试在即而打乱一个应当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真是光阴似箭,期末考试前征订车票时才猛然发现离开黄冈已有半年。适应了北京的风沙和干燥,也爱上了它高远的蓝天和清朗的月光,然而时时想起的,仍是长江的脉脉流水,龙王山头的落日,汉川门上空的点点星光。无论你走向何方,故土总是一缕割不断的记忆,母校则是这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页。

故土和母校的精神,早已渗透你的骨髓,流动于你的血液,时时影响着你的言行??高一的遗憾

我初中就读于城区的另一所学校,中考时以平平的分数随着城区的大部人马一齐收到黄冈中学的录取通知。当时的心境早已模糊,但总归是怀揣着几分忐忑和几分幻想踏入黄高校门的。

高一的课表排得颇为结实,一天七节课外加早晚自习。课程类别倒也丰富,不仅包括了我们很不屑的政史地生,记得还有一门机械制图。如果说当时还未确定的高考模式给了前四门课的老师以逼迫大家认真听讲的机会(这些老师们最为常用的策略是无奈地摊开手说,体谅大家很辛苦,但是高考要考),教制图的老师则面对一个嘈杂至极、超过半数人在看着其它书的班级,只得诚恳地忠告我们:这门课很有用,能帮你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立体的空间,对学习立体几何大有帮助。可惜人们大多不能看得如此之远,一年的机械制图课在大半人那儿是改为自习。至于以后做几何题从来都画不清复杂图形,时时得拿几只铅笔搭积木,不知是否是不认真听讲的后遗症。

当然大家并非只围着高考转,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出勤率就颇高,而且通常都很投入。周五下午将体育排在第一节,紧接着的政治课上就偶尔有人因体力不支而呼呼大睡。当时还开了美术欣赏一课,虽没有体育受人欢迎,但大约因其听起来毫不费神,比制图课听课率稍高。授课老师很认真,感慨中国忽视美学教育导致难以产生大师,不知其是否与蔡元培先生提倡美学教育有所见略同的高明。

回想起来,高一的日子很像一位学长形容的大一,平坦,光滑而无穷阶可导。那时高考还显得遥遥无期,功课进度也不太快,在有条不紊的学习中,自觉收获不小。唯一后悔的就是起初对地理课蔑视的态度导致后患无穷。教我们地理的是位很年轻的老师,极为认真,可以观看流星雨一事是她通知我们的,后来她还在周六组织过班上同学去校天文台观测。可惜我那时以为她讲课纯念课本,遂听讲不太专注;结果几周下来,发现自己落下太多,听后续课程颇有听天书的感觉。这以后地理学习就陷入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只觉浑浑噩噩什么都不懂。虽则靠考前的突击狂背骗到了不坏的分数,但这时才意识到分数实在不能代表什么。时至今日,对岩石分类、地壳构造、宇宙组成还一无所知。这门本该在我们面前打开绚烂的

宇宙和神妙的自然奥秘的学科竟水浇鸭背似地从我身旁溜过,实在让我后悔莫及。

进入高二,文理分科逐渐成为大家私下议论中最热门的话题。我开始为自己该选哪科犯愁。一年下来,发现自己面临着各科成绩相当这一平庸的现状,于是开始羡慕那些明显偏文或偏理的同学,觉得至少他们清楚自己将来的道路。

我那时恋着央视的“环球”节目,自以为对历史有兴趣,又因为高一读过不少涉及考古发现的闲书,对考古也颇有几分神往。然而听说文科生必须没日没夜地背书,还必须能对材料进行透彻分析,系统阐述观点;这观点既要独创,又不能脱离课本,既不能是空喊口号或陈词滥调,又不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因为深感自己驽钝的思维无法掌握如此玄妙的学问,最终还是选择平庸和稳妥,留在了侧理班。上大学后,有幸与历史系的同学住在同一栋楼上,时常听到她们诉苦说被一个琐碎无聊自己毫无兴趣的论文题目折磨得痛苦不堪,暗暗庆幸当初没有头脑发热。

分科一事,在有些人看来只是一个自然学习过程的一个拐角,对另一些人却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十字路口。大学的一次英语听说课上讨论人生选择的话题,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及高二的分科。当时代课的助教告诉我们,她高中阶段理科挺好,但听说从事科研需要首先经过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念完本科后必须接着读硕士博士等等,实在不愿忍受如此之长的寒窗之苦,于是选择学习看起来相对轻松的语言。没想到临近毕业,希望留在学校工作,又发现还是需要争取一个更高的学历。她把此事当笑话说给我们,可我们都听得出她轻松调侃的口气中淡淡的悔意。当然她最后总结说,也许喜欢后悔是人性的一部分,也许我们当初所作的选择本来就是最好的。

一年多后蓦然回首,我很庆幸当时的选择,却后悔当初做出选择的方式。能以最糟糕的理由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己还是颇为幸运。当时大多数人考虑得最多的,似乎是选择哪一科更有可能让自己步入名校乃至北大清华的校门;家长们可能考虑得略远,讨论着学什么容易就业。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为本质的问题。分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选择科目也就在一个较小的规模上选择了我们将来的事业。其实,我们在问自己是选文还是选理时,最应该问自己的是,我们究竟想成长为怎样的人。如果能清醒地回答这一问题,考试的难易甚至师长的意见都不应该左右我们的选择。在必要的时候,抓住了关键,就要有勇气排除外界干扰。当然,一旦选定了道路,就无需反复和后悔。人的潜能很大,即使你后来觉得所选的道路不是你心仪向往的,只要沿着它勇敢地走下去,以你的勤奋和智慧,定能走出一路精彩和绚烂。

高三记忆:平淡是真

高二的暑假很热,可大家一面抱怨着,一面还是拎着书包于八月初提前开始了我们的高三生涯。当时大家都攒足了力气,雄心勃勃,一上来就刻苦得有些夸张,以致班主任还提醒大家,不要突然学得太晚,学习时间是要慢慢加长的,在这一点上学校以后会采取措施。他大约没有料到多数人的热情持续不超过两周,时间一长,又一切照旧。

当然学校对毕业班学生时间相当照顾,为避免我们早晨在食堂排队耽误时间而允许高三学生提前十分钟下早自习,除运动会外的活动也都与毕业班无关了。有人所谓高三痛苦,大约就是嫌它单调。自然,外加考试频繁。先前的期中期末改为每月一次的大考,其中还穿插着第一轮复习的单元测试。大家开始警惕着排名,拿头一年的高考录取榜比较着自己的名次,

计算自己一年后将去何方。

当时排名略靠前的学生之间攀比较为严重,他们中盛行的风气是见缝插针地对待时间,课间十分钟全耗在练习册上,放学铃声一响便冲向食堂,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又立马冲回教室。晚自习后常赖着不走,直到管理员熄灯再摸黑离开。传说住校生有不少熄灯后打电筒看书至深夜的,但无人承认,也就无法考证。

另一风气就是使劲做题。每人的桌上都堆满了市面出售的各类复习资料,而传闻当时排名班上前几的几人不仅做完了自己手头的一切参考书,而且处理掉了周围同学的全部资料。再懒惰的人在此种空气下都难免察觉了几分火药味,虽则我以自己平庸的能力始终无法理解天才们如何能达到用一中午时间做完大半本习题集的速度。

几次月考下来,发现已结束了第一轮复习。进入第二,第三轮复习,意味着考试更多,高考也临近了。高三下学期,并未如我们先前假设的那样出现排名的定型,理科班这边似乎年级前二三十名的同学中间波动很大。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高考。或许这样也好,给了更多人奋发的动力,只是最后也给更多人留下遗憾。

传说中惨烈无比的考试真正来临时,一切都显得很平淡。熟悉的教室里重复着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练得很熟的动作:发卷,涂卡,填姓名等栏目,做题。虽然事后听说有人紧张得整夜失眠,在警戒线外等着进入考场时大家都显得颇为沉着。

最终成绩出来时,我们班似乎考得不错,包揽了理科班年级的前五,有些出乎大家意料。第一名的同学还是市里理科第一,成为北大清华争相录取的对象。

我以平常的分数结束了在黄高的三年。然而实在也无可抱怨,因为学校和专业的第一志愿都得以满足。

然而有些人则没有如此幸运。后来在学校公布的录取情况榜上见到一些熟悉的名字后面写的是肯定比他们的梦想差得很远的学校。他们都很优秀,而且三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地学习,因此总觉得如此多的付出和汗水应该获得更好的回报。

领取录取通知书是班上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大家用回顾三年的得失给自己的高中生涯划上了句号。

可以说,在中国,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为久远的历史,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美的校园,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先进的设备,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优秀的师资,而且,当然,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好的高考和竞赛成绩。黄高并没有成就每个学生的梦想。它以前几届校友们录取榜上榜首的几个光辉的名字给了很多人更高的期望,也就给很多人带来了他们可能本可以避免的失望和痛苦。我们当然在这里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但这并非它的特别所在。黄高在从它的校门走出的每一位学生身上都留下了某种烙印,这是黄冈这一方水土特有的精神。这种勤勉,朴实,用刚强的意志抵抗任何困难,以不承认失败的决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那些以斧锤和镰刀在这贫穷的土地上努力生存的父老乡亲中得以继承和传播。黄高没有承诺给我们每个人名校敞开的大门,然而无论你走向何方,它所灌输给你的这种精神足以支撑起你四年乃至一生的自尊与自信。

不是标准答案的答案

回顾高中三年的学习,收获颇多,教训也不少。当初以惯有的反叛心态拒绝他人的建议,后来就必须面对其后果,其一就是被许多涉及人生选择和应对未来的问题所困扰,如作为一

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当我开始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时,才发现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告诉我标准答案。时至今日,我仍未找到可信的回答。所谓经验教训,全是个人偏激的体会,对他人未必有用。这里只能就自己半年来的反思表达一点个人的看法。

请尊重你们的老师。

在陈省身先生去世后的第一次几何课上,我们的老师谈到此事时,引用了一段话,给我印象非常之深。大意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能做出前人未做过的工作,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继往开来的角色,这是很伟大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有些人将前人的思想传授给后人,从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的人生同样是有意义的。

我想,我们的老师正属于后者。他们也许没有创立艰深的理论或表达独特的思想,他们可能有种种大家看不顺的缺点,然而正是由于每一代人中都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将生命投入教育下一代的事业,才使得人类文明的火种得以代代承传。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请珍惜同学间的情意。

如果你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不要将这看成是压力甚至对自己的威胁,而应该珍惜你的幸运。不要害怕同学成为人才而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我国的人才实乃太少而不是太多。因此,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不要怕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而敷衍;当你悟出好的方法时,大方地与同学分享而不要遮遮掩掩。同时,学会宽容。不要因为室友偶然把脏衣服放在你床上或不留神碰翻水杯弄湿你的字典而耿耿于怀,几年以后,当你在电话筒里听到千里之外传来的熟悉的声音时,也许你将怀念她的开朗和幽默,她顽皮的酒窝,你生病时她的细致和体贴。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固然将留给我们许多温暖的记忆,然而最为关键的却是把握和珍惜现实的拥有。

请从现在起就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读高中时,似乎流行过这样一种观点:高一高二可以多玩,成绩不太差即可;高三拼上一年,可以很快提高成绩,同样能步入重点乃至名校。这样既轻松又有效果,最为划算。我没有考究过试验此法的到底有几人或其效果如何,因此其现实可行性姑且不论。这种观点似乎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即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除了作为名校大门的敲门砖外一无用处,因此聪明人应该研究怎样用最少的气力和时间骗过考官的目光。对于这种假设,我不敢苟同。高中教育所传授的,是最为基础的科学常识和人文素养,它们的重要性将在大学乃至更远的学习中得以反复的体现。就自己大学半年的粗浅感受而言,在极限问题中反复出现的放缩不等式的技巧,在高等代数证明中屡显神威的数学归纳法,都在高中数学课上有所涉及。

高中三年,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敏锐。高中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时段,而不仅仅是对一场考试的准备。因此,请认真对待每一门课和每一个课题,无论它是否是考试重点。一些极为重要的概念很可能因种种原因并非考试的重点。上高代课讲到映射时,老师屡屡感慨因高考时此项内容很少涉及,导致急功近利的学生不肯多下功夫深入理解,后患无穷。

不要太在意分数。

记得曾读过一篇谈对待工作与报酬的态度的文章。作者将人划为两类:对于第一类,工作第一,报酬第二;对于第二类则恰好相反。作者说,这是区别一个人的根本差别,而一个有知识或有胆识的人实在不可能把金钱作为他孜孜以求的主要目标。我想,套用他的分法,学生们同样面临追求高分和汲取知识孰轻孰重的权衡和选择。并非两者一定有矛盾,正如一个人完全有可能既热爱自己的工作又享受丰厚的报酬。然而对此问题我们仍需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因为我们时不时需要在细小的问题上做出选择。

分数当然很重要。虽然当下不少高校正开始尝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然而对于大多数高中生,决定他们四年大学生涯将在哪里度过的仍只是一次考试的分数。在印象中,高中每一次小测验的分数都被不少人热切地关注;不少人为提高一分两分,而抱着能在考试中碰到原题的侥幸心理整本整本地做各类模拟卷;不少人为全力应付考试而放弃了坚持多年的兴趣爱好;不少人为迎合改卷老师的胃口而放弃自己的思考和风格,或听凭自己的思维被参考书的标准答案同化。让我极其惭愧和后悔的是这不少人中常常包括我自己。当时极流行的思潮认为,进入不同的大学就好像进入了不同的煅轧工厂,决定着你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于是也就有了决定命运的关键的一两分之说,等等。

以自己在北大半年来的感受,当时未免将学校的作用过分夸大了。一所好的高校至多能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学习和成长的任务则全在你自己。北大有很好的老师,但只靠听课是难以学好的。老师们并不找上门来给你辅导,只有善于思考和提问的同学才有更多与老师交流向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北大有丰富多彩的讲座,但如果你没有好的学习基础和高的学习效率,你只会被沉重的课业压得疲惫不堪,在应付作业和考试中疲于奔命,根本就没有时间开阔视野。总的说来,名校为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提供了最为优越的条件,然而只有那些有智慧,有胆识,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它。不要以为为了达到名校的胜利彼岸,我们可以从生命之舟上暂且扔出独立的思想,鲜明的个性和广泛的兴趣,上岸之后再将它们从水里捞起来;你可能会失望地发现,有些东西在海水的作用下早已起了微妙的变化,有些感觉则一去不返了。

因此,分数固然重要,但不要将其重要性摆在你人格的清纯,思想的独立,身心的健康,以及对真正的知识的汲取之上。不要为了多做重复的练习而牺牲自己独立思考,提问和探讨的时间;不要因为考试在即而打乱一个应当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顺便说说,一味追求高分的人往往得不到高分。在大一的上半学期,有幸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中有酷爱数学的,课间不是捧着本谈拓扑的英文教材,就是拿粉笔在黑板上画着非欧模型;也有兴趣广泛发展全面的,斜对面寝室的省状元就除排球外无球不打,国际大事无不关心,摄影技术叫人叹为观止,文艺汇演上的一曲独唱赢得满堂喝彩。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提高自己高考或是竞赛的分数的,但我知道在北大的半年里独独没有遇到成天捧着模拟卷琢磨老师会出怎样的考题的学生。

三年的时光是生命中极为厚重的一部分,好好珍惜,认真思考一下怎样利用它丰富和完善自我,不要将它浪费在无谓的斤斤计较上。

不要放弃思考。

高中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为敏感和热情的时期。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对哲学话题的思考,对彼岸关怀的向往是青少年的本能,甚至是某种心理需要。不要让对考试和排名的担心挤占了你心灵中本该划给思考的空间。前几天读过一篇文章,感触颇深。作者说,十几岁的生命不是赐给我们去为未来的赋税优惠和抵押支付而烦恼的,“事实上,根据发展生理学的要求,这段时间应该花在浪漫的幻想,形而上的追问,对全世界和平与公正的辩论上。当然,对这些重大主题过于关注,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在这个现实社会发展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策略的机会。但是那些从不做梦的人将失去更多--他们会失去才智、感受力、想像力,而且从长远来看,会失去他们不朽的灵魂。”说得极为中肯。

最后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不要将高中哪怕高三生活看成炼狱。生活的本色并非刺激与浪漫,只是平淡的辛劳与收获。我们所应该做的,只是从平淡的生活中体验乐趣:从开满道旁的野花和洒遍台阶的阳光体会自然之美,从师长和同学细心的关爱中体会人间之情,从课本上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和简洁规整的公式中体会智慧之玄妙。高中生活将会成为你记忆中极为灿烂和温馨的一页,请好好珍惜并享受它。

分享到:

第五篇:高中生励志

我无数次的听到有人问,高考成功有没有秘诀?要我说高考成功的秘诀在于你有没有无比坚定的信念!那么何为信念?在一个久旱无雨的小山村里,村长带着村民去寺庙里求雨,希望老天爷发一下慈悲,下点雨。他们每天都去求雨,求了整整一个星期,老天爷终于动怒了:“你们这帮无赖之徒,为什么一点儿诚意都没有?”村民们很惊讶的说:“我们每天求雨怎么还没有诚意?我们都求了整整一个星期了!”老天爷说:“你们真的相信会下雨吗?”“相信!”老天爷愤怒的说:“既然相信,那出门之前为什么不带雨伞呢?既然你们相信今天会下暴雨,那么出门就应该带雨伞嘛!你们出门不带雨伞,是因为你们潜意识里根本不相信今天会下雨!”有位同学斗志昂扬的说:我要高考成功!然后接着有人问他,你真的会成功么?那位同学马上答道:我也不知道哎……各位同学,你们认为这叫信念吗?所谓真正的信念,只有你们自己才能定义。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脑白金这种保健品吧,那我再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脑黄金?而这两种保健品均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1995年,史玉柱一手创办的巨人集团走向顶峰,推出12种保健品,广告投资1个亿,其中一种保健品就是脑黄金,而史玉柱也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八位。1996年,由于财务危机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巨人集团迅速盛极而衰,史玉柱也因此负债2亿,由首富变为首负,但也就是史玉柱,在面对负债2亿时还能避免崩溃。他说当感觉到自己无力回天时,就拥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我欠的钱我一定会还!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东山再起,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在201*年底还完了所有的欠款,并再一次打入保健品市场,推出了现在妇孺皆知的脑白金。201*年,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融资额为10.45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最(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bsmz.net)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史玉柱的身价超过500亿,再次成为“首富”。这是什么?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命运让他从首富变为首负,信念让他再从首负回到首富。欠下2亿的巨额债款都能走出低谷,重铸辉煌,更何况是我们面对小小的高考,因此你们应该自己想明白,你们到底是想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下定决心成功的人内心里一定要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因为信念可以激发你无限的潜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生励志演讲(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286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