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22 13:21:5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实验活动的开展是物理教学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是学生能力培养和科学态度形成的重要阵地。本文就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现状做出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农村学校教师自身实际,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在农村的推进,做出努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的操作、观察和结果分析手段,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交流合作精神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因此,发挥物理实验活动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作用,是物理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表现手段。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物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物理实验活动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情况比较特殊的农村。找到存在的问题,寻求一些解决的方法,使实验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初中中能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成为了当务之急。现状及问题如下:

第一、条件所限,实验效果不理想。

较多普通中学演示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器材不足,器材比较陈旧,更新速度不够,缺乏专人维护,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都不太理想,实验条件受到限制。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数目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使有的学校按要求完成了,但是实验教学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实验的优势和作用被削弱,造成教师不愿使用器材设备开展实验活动。

第二、学校和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学校对实验课普遍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表现在教学场所提供、维护建设、实验室资金的支持,包括物理课课时设置等诸多方面限制,导致教师不得不放弃,能不做的尽量不做。

对于教师而言,有些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仍以讲授为主。出现“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的论调;甚至由此而引发了较为普遍的“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学生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不做实验。总而言之,目前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实验,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碰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

第三、变“探究”为“模仿”,实验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应付考试,有些老师在实验活动中从选什么器材、到如何操作,到结论,只要会考的全一股脑全告诉学生;一节课讲30分钟,剩15分钟到实验室完成实验,甚至多个不同实验一起完成。教师在实验活动开展中一手包办现象严重,变“探究实验”为“验证实验、模仿实验”。学生只需按课本中规定、老师的说法进行实验;照葫芦画瓢,被动模仿。这样的实验味如嚼蜡,更谈不上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第四、随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有些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与城市接轨”,出现了多媒体演示替代传统实验的现象。光有实验过程的再现,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没有足够的关注。

以上现状,对新课程改革在农村中推进产生了制约,也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和物理实验活动的重要地位很不相当,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结合农村目前教学条件的现状,针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1)实验活动的开展是物理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应树立新观念,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并提供必要保障。

(2)对于教师自身,应积极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由单向输导向多向交流转变。由单纯的讲解转变为师生的共同探究,共同体验实验的全过程。在实验活动中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例如:教师的演示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行,教师课前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事先去完成,演示实验时让学生配合教师一同进行,这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使学生印象深刻。

(3)重视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和情感体验,明确实验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

开展实验活动指导思想是,还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位置。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是开展实验活动的核心思想。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将课堂教学中验证性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探索性学生实验的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方式这一节课教学时,安排学生从家中带来锯条、木块、铅丝、火柴等实验材料,让学生用除加热之外的其他方法使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学生就会得到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特别是划燃火柴和点燃火柴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效果上是等效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自身的能力是实验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例如对物理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一些实验、创新一些实验设计等。教育部门应组织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实验测量的操作技巧,设计、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开展各级物理实验研讨会,也提供物理教师间交流与探讨的重要机会。

(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实验活动,适应时代要求。

(1)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

研究技能的掌握,是顺利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创新的必要基础和重要的智力支持。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实验所需的器材,掌握基本操作原理,学会仔细、全面的观察,能准确描述,能归纳实验的结论。另一方面,学会运用观察、分类、交流、对比、测量、预测、推断、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与验证假设、数据解释、设计实验、建立模型等探究方法,并渗透到平时学习之中。使学生熟悉他们,掌握他们。两者相结合,才能使激发出创造的火花,转化为学生孜孜以求的探索。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是实验活动走向深化的必由之路。

(2)在实验中多设置能使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引发研究的欲望,形成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例如:在进行奥斯特实验教学时,我先和学生一起观察到,在通电直导线下小磁针指向发生了偏转,学生得到了一个可感知的形象信息,我没有马上向学生指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而是请同学回忆旧知识:“小磁针放在磁体旁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从而抽象出“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电与磁有密切联系”结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平时我们看到一条导线,能否确定导线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呢?” 学生根据学到的原理,又设计了验证电流是否存在的方法。这样实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探索兴趣、创新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3)对于探究性实验,切实让学生自己动手,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如:“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从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设计,如何找虚像的操作……到交流得出结论,让学生有完整的体验,获得发现创造的喜悦。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学习了电能表,让大家回去比较家里用电器耗电量的大小?通过情境的体验和学生创造,将发展能力,激发创造思维,落实在行动上。

(四)立足自身的实际,多角度开发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实验活动

在演示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下,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都不太理想,演示实验条件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因陋就简,自己制作一些教具,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讲述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时,学校没有分子相互作用演示仪。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子之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有时候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有时候表现为引力,这一抽象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简易教具演示,两个乒乓球之间压缩一个弹簧,使之产生引力和斥力,简单实用,现象直观可见。

实验活动中,有意识使用“非常规”代替“常见”实验器材。例如,用废旧墨水瓶和吸管制成的“微小形变演示器”,探究固体的形变;用塑料袋制成的“帕斯卡桶裂实验装置”,研究液体压强,用易拉罐制成的“滑轮”,探究动滑轮的特点等等。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育,这些物理实验中蕴含的丰富的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这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

此外,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活动的资源。利用身边的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例如:“物体沉浮条件”应用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一支普通钢笔,去掉外壳后,把它放入一杯水中,要求钢笔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刚开始时学生很难把握吸入笔胆中的水量,常造成不是漂浮就是下沉,从而顺利引出了物体的沉浮条件,也培养了学生控制物体沉浮动手能力。

最后,适当的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动手实验,是发展学生科学技能的必要途径;而明智的采用电子技术无疑会使传统实验发扬光大,更好的为实验活动开展服务。例如:对虚拟实验的引入,一些特定软件的应用,比如进行“研究声音的特征”的实验时,将同一个人发出的响度不同的两次声音输入计算机,比较它们波形的异同;将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输入计算机,比较它们波形的差异;由此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波形图中识别声音的振幅和频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更好的为实验的开展创造另外一条路径。当然在此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下,做到合理利用。

(五)有效的开展一些条件具备的实践活动,注重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为了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我们使用的苏科版物理教材,在配套的“实验册”和教材的“WWW”中设置了相关的“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此,我们应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外,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别样的实验活动,使我们的实验活动常态化。

(1)我们的教材,是基于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建构其框架的,课后作业也包含了大量的实验。但条件所限,学生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实验室学习,更不可能每人单独使用一套仪器。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向学生们倡议请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实验包”。学生可以在家中和学校收集一些实验材料,如小石子、铁钉、螺母、饮料瓶等生活中的物品,再配备(自制、购买或借用)一些最基本的测量仪表和装置,如电流表、温度计、磅称等。 “家庭实验包”是课开展实验活动重要物质保障和必要补充。比如用带吸盘的挂衣钩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们会从熟悉材料产生的实验现象感知到大气压的存在,使学生兴奋不已,感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现象,因此就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亲近感和愉悦感。

(2)发挥课外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把课堂引入学生的生活,在把生活带入到课堂。如学了《摩擦》后,我们布置了“用筷子提起茶杯”的小实验。课堂交流时,学生提出采用压紧,用沙替代大米,选用轻质杯子等方法可以较好完成实验,这时教师提示采用了课堂上讲的哪些增大摩擦的方法?学生一一举出,这样既加深了理解,使课堂变得生动。

(3)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如:学了“安全用电”知识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居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和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学习了有关水循环的问题后,和环境保护相联系,让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等。这样既使学生增长了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学生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总之,农村的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开展有他的特殊性,只要我们明确思路,落实行动,开阔视野,创造性的开展实验活动,必然能为学生的发展,为新课程在农村初中中的推进产生积极作用。我们也欣喜看到在08年的中考中,引入了实验技能的考察,相信有了他的积极推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将会获得巨大动力,出现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刘锋 《 实验:学习物理永恒的主题》

赵凯华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靳玉乐 《探究教学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376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