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激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具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心理倾向,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 引趣激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故事情境,优化教学过程。
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之优劣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我采用的方法:一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如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一座荒山,有好长时间没有东西吃。这时,不知孙悟空从哪里摘来四个大仙桃,你们说,每人可以分几个?孙悟空还带来一个大饼,猪八戒见里连声喊道:“猴哥,咱们分了它,每人吃半个。”同学们,你们同意猪八戒的想法吗?为什么?他只能分到一个饼的多少?孙悟空问猪八戒:“每人分多少,能用一个数表示吗?”这下可把猪八戒难倒了。同学们,如果你们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就能帮助猪八戒解决这个难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求新求知的心理。二是以做激趣,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新、凡事都要自己做一做的特点,我让他们动手动脑,亲身参加教学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把公式V = sh写在黑板上作为“诱饵”,然后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诱饵”上,究竟圆锥体积是不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我们动手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了。经这一说,学生的兴趣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通过实验证实一下,连忙把早已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心圆锥、圆柱和沙子准备在课桌上,我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实验演示,然后分组操作,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得出结果证实V = sh是成立的。经过这样的教学,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做到了在玩中学,同时又掌握了知识技能。三是授之“以渔”,使之“会学”。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金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大门,主动地探求、获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达此目的,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教师教法设计,而且重视在各个环节渗透学法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先给学生一个长方体表面展开平面图,布置学生课前先依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课堂上先让学生动手,把自制的长方体展开,放在课桌上,要求学生边观察平面图边思考:1、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征,可以分成几组?2、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前后两个面呢?左右两个面呢?3、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再通过比较,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避免了生吞活剥的机械记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学习方法。
2、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单调的数学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机械地强记,因此对数学的学习逐步失去兴趣。教师对教学的内容应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和事例进行设计,创设一些生动、形象、有趣,学生乐意接受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初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根据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现象,以学生熟悉的人物设计教案,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接着说:“灰太狼老是被红太狼欺负,为了讨好老婆,他出外打工,并在红太狼生日时,从赚得的工钱中拿出85元给红太狼买一份礼物,剩下的145元全部交给红太狼保管。问:灰太狼打工赚了多少钱”?让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归纳出学生的第二种解法:x-85 = 145 实际就是列方程。接着再说:“红太狼经常逼迫灰太狼给她抓羊吃,可是喜羊羊太聪明,灰太狼每次都抓不到羊,弄得满身伤痕,回家还要遭到老婆红太狼的毒打,他很丧气,经过老羊村长的教诲,他决定痛改前非,与小羊化敌为友,因此,他回家劝告红太狼与小羊们结好,红太狼说,你如果能解决她提出的两个问题,她就再也不吃小羊了。大家乐不乐意帮助小羊们”?“乐意”。“好,我们一起帮助灰太狼解决问题吧”。然后出示:“羊村里有小黑羊48只,比小白羊少8只,小白羊有多少只”?“家里的平底锅坏了,你拿49元到商场去买(每个24.5元),能买回多少个”?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的信心很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探索学习方法的过程,对学习新课的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又发展思维能力。
3、以“趣”激学,提高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浓,求知愿望越强烈,数学创新思维往往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的“接受型”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探索型”学习。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在学习新课后,学生精神开始放松,我就设计这样的情境:上次,红太狼听说是我们帮助灰太狼的大忙,她已和小羊们和好,星期天小羊们还送给她一盘用面粉做的羊肉串,过了一下羊瘾,心里很感谢大家,于是她给老师寄来一封信,信中有两个问题要大家解决,如果大家解决得好,就让老师把信中的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你们有没有信心听到这个故事?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大家都信心十足地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调动起来,把当堂学习的方法很好的应用在练习中,而且用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把每种解法的思考过程、解题依据述说得很完整,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4、主动参与,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家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某科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喜欢的程度。因此,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对于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如何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发挥创新能力。如教学稍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反馈练习时,学生精神开始放松,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端午节,孙悟空腾云驾雾来到了汕头,看到小公园旁边的老妈宫门前排着长长的一条人龙,他降下云端,下去一看,大家都在争买粽子,他买了一个尝了一下,味道不错。于是一下子买了420个带回天庭送给玉帝,玉帝很高兴,决定天庭每位大仙分4个,剩下的后宫34位主管每人2个,你知道天庭有多少位大仙吗?这样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然后,我再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已知大仙和后宫主管的人数以及每人分得的个数,求原来有粽子多少个?再解答出来,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信息情境,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1、提供信息,培养发散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构建“信息情境——解决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提供具有信息性、生活性、现代性、科学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如教学稍复杂的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时,一开始,我就出示这样的信息:为了准备参加村里一年一次的春节大型文艺游行活动,学校准备了许多节目,其中参加仪仗队的有78人,大锣鼓队的160人,大锣鼓队的人数比仪仗队的人数的2倍多4人。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情绪高涨,很快说出了几个有关联的数学问题。“大锣鼓队比仪仗队多几人”?“两个队共有多少人”?“大锣鼓队有多少人”?“仪仗队有多少人……”?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小组合作一下,看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信息,提出一个合理问题,编成应用题,看哪组编的最好”。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到培养。这堂课最后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交朋友”。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年龄,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如果能列方程解答出来的就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就送给他一份纪念品——一张自制的贺卡。这样学生不但学习有兴趣,而且参与度很高,又能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目的,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数学有关,生动形象的事例,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数学内容上,做到学而不厌、通俗易懂、举一反三。如教学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时,我设计这样的情境:老师昨天碰到学校食堂的陈师傅,聊了一下食堂最近的情况,了解到食堂上个月的费用是2400元,其中买菜的费用是其它费用的6.5倍。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帮陈师傅算一算上个月食堂买菜和其它费用各是多少钱吗?这样把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渗透到数学问题中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解答起来得心应手,学习情绪充分提高,把单调、难理解的问题通俗化,诱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数学奇境,培养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既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创新能力。
所以,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见解和策略解决问题,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以“趣”激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