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单位: 开封市兰考县小宋乡第一初中
姓名: 杨书霞
电子邮箱:yx741125@qq.com
电话: 13938645766
[内容摘要]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使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知识和能力,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 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内容包含着扎实的基本功、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是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鲁迅说过,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富于人情味的气氛,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智力活动情景;表现出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出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如话剧《雷雨》中应如何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虚伪的,30年前他玩弄侍萍,后又抛弃侍萍。再见侍萍,他又急于打发她,唯恐侍萍打乱自己的生活。可见,周朴园极为虚伪自私,而他对待侍萍的怀念也是为了自我精神的安慰。(见教参)这似乎已是“铁板钉钉”的结论。但在我评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却提出异议,他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因为家庭逼迫而不得不抛弃她。但他始终怀念侍萍,他对家的布置可以证明这一点。他的怀念是他对侍萍感情的真实流露。这种异议无疑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成果作出评价,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智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因而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如学习《动物游戏之谜》这篇说明文,由于课前让同学准备。有些还饲养了小动物,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发言很活跃,他们有的展示了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内容,有的说自家喂养的小动物如何可爱。他们所了解到的,有的是从电视中看的,或者询问家长,或者在书上看到的。有的则是亲眼看到的。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他们了解课外知识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老师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们让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本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积极主动。如教学《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知道宇宙的辽阔无限,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宇宙。每位学生都行动起来,这样对宇宙的了解比教师了解的要多的多。
三、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各组推选一个同学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剧本单元时,可以在学生分角色品味揣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扮演角色,排演课本剧,如学生通过对话剧剧本《哈姆莱特》的排演,达到了对剧中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的深刻体验,从而形成了他们自身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学习中国四大名著时,可以借题引申发挥,开展一些与名著解读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解读《红楼梦》的“红楼撷英”活动、“你喜欢黛玉还是宝钗”的辩论活动;学到人教版必修三演讲词单元,可以马上要求学生学写一篇演讲词并发表演讲……。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加快了他们建构知识的进度,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既使他们掌握了知识,又让他们提高了能力。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利用不同时令节日开展的系列演讲像庆祝国庆节演讲,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我为我校发展献计策”征文等等;作文教学,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表达的兴趣,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可以尝试让学生全程参与作文教学,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主命题——写作——小组鉴赏评析——班级交流——教师总结延伸。这样的活动,因为学生的成为主动的发现建构者,成为自主的实践者,他们的情绪自然高涨,兴趣自然集中,效果也自然显著。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再说,语文的课文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课标”指出:“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我们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学习了《行路难》这篇课文,学生读了许多有关李白这样的历史作品,如《远别离》《梁甫吟》……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充分挖掘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综合以上几点看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仔细寻找善于发现教材的“闪光点”,积极开展能丰富学生课文解读、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体验性实践活动,其实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关键是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并善于寻找课程资源和学生活动的最佳结合点、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加大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真正消灭“高分低能”现象,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普通初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3882.html
单位: 开封市兰考县小宋乡第一初中
姓名: 杨书霞
电子邮箱:yx741125@qq.com
电话: 13938645766
[内容摘要]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使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知识和能力,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 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内容包含着扎实的基本功、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是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鲁迅说过,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富于人情味的气氛,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智力活动情景;表现出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出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如话剧《雷雨》中应如何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虚伪的,30年前他玩弄侍萍,后又抛弃侍萍。再见侍萍,他又急于打发她,唯恐侍萍打乱自己的生活。可见,周朴园极为虚伪自私,而他对待侍萍的怀念也是为了自我精神的安慰。(见教参)这似乎已是“铁板钉钉”的结论。但在我评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却提出异议,他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因为家庭逼迫而不得不抛弃她。但他始终怀念侍萍,他对家的布置可以证明这一点。他的怀念是他对侍萍感情的真实流露。这种异议无疑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成果作出评价,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智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因而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如学习《动物游戏之谜》这篇说明文,由于课前让同学准备。有些还饲养了小动物,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发言很活跃,他们有的展示了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内容,有的说自家喂养的小动物如何可爱。他们所了解到的,有的是从电视中看的,或者询问家长,或者在书上看到的。有的则是亲眼看到的。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他们了解课外知识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老师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们让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本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积极主动。如教学《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知道宇宙的辽阔无限,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宇宙。每位学生都行动起来,这样对宇宙的了解比教师了解的要多的多。
三、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各组推选一个同学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剧本单元时,可以在学生分角色品味揣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扮演角色,排演课本剧,如学生通过对话剧剧本《哈姆莱特》的排演,达到了对剧中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的深刻体验,从而形成了他们自身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学习中国四大名著时,可以借题引申发挥,开展一些与名著解读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解读《红楼梦》的“红楼撷英”活动、“你喜欢黛玉还是宝钗”的辩论活动;学到人教版必修三演讲词单元,可以马上要求学生学写一篇演讲词并发表演讲……。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加快了他们建构知识的进度,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既使他们掌握了知识,又让他们提高了能力。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利用不同时令节日开展的系列演讲像庆祝国庆节演讲,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我为我校发展献计策”征文等等;作文教学,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表达的兴趣,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可以尝试让学生全程参与作文教学,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主命题——写作——小组鉴赏评析——班级交流——教师总结延伸。这样的活动,因为学生的成为主动的发现建构者,成为自主的实践者,他们的情绪自然高涨,兴趣自然集中,效果也自然显著。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再说,语文的课文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课标”指出:“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我们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学习了《行路难》这篇课文,学生读了许多有关李白这样的历史作品,如《远别离》《梁甫吟》……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充分挖掘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综合以上几点看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仔细寻找善于发现教材的“闪光点”,积极开展能丰富学生课文解读、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体验性实践活动,其实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关键是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并善于寻找课程资源和学生活动的最佳结合点、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加大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真正消灭“高分低能”现象,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普通初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