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设计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26 16:23:1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设计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设计的研究总结

冯志岐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我的课题研究紧紧围绕学校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工作来开展,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学期我集中学习了多篇论文,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二、大胆实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9月份,讨论研究制定课题计划。10月份,讨论学生存在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整理与调查,写出总结。11月份,学习相关课题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12月份针对研究情况提出自己的研究困惑,并进行讨论,想出解决办法。1三、研究进程与成果1、研究成果:

课堂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模式:

①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了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充分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②设计了对比性练习,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做到了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因此设计了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③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④设计了有坡度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⑤设计了趣味性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5)坚持每周一练。通过对每周学生的练习反馈,从学生的错误资源着手,精心设计每周一练,并且有明确的分工。四、研究展望

通过阶段研究,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研究中也总结推广了练习设计几种有效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练习设计,提出了学生练习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各种建议。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时间与练习时间之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课程计划与练习反馈之间的问题?如何做到分层训练与个性化训练的统一?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这也正是我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扩展阅读: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于获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它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抓思维训练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抓思维训练的要点和关键。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概念的要点和关键性的字词,并用红笔加上着重符号,以强化注意。

3、抓思维训练的实例和反例。对学生不容易弄清的那些内容,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和反例,再让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规律。

4、抓思维训练实例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系统化、规律化。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传统教学仅仅把数学教学看成是“传授知识”或“落实双基”,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只是使学生听得懂、能接受。因此,与之相应的教法就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把知识嚼烂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或是让学生模仿例题反复练习,这样就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排斥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外,或者即使认识到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不知道应有机结合数学知识来进行。事实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的质量,就不能进行有效地教学。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应该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和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确立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的观念,提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自觉性,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四、课题的界定和研究依据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就是要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为核心,深入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优良的思维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促使思维能力的超常发挥;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人脑+电脑+网络)为基础,改变以现成书本知识为基础的状况;以学生主体和谐发展为目的,改变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状况;

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观察视野,改变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状况。新课程理念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能力是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其核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操作中、探究中学习数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研究目标以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数学思维特点,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情感培养,落实数学双基,开展思维训练,发展提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层次,萌发培植直觉思维,优化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六、研究内容

重点探究课堂思维训练的六种方法:(1)表述法。就是指学生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讲清思维过程,写清思维步骤,使内部思维外显化。并促进思维过程条理化、具体化、明确化。

(2)图表法。就是指导学生将思维过程用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应用题的线段图、分析图,工作问题表格式分析等(此法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适用于高年级)。

(3)操作法。就是指导学生将想的过程通过学具、电教媒体等形式展示出来,以内部思维指导外部操作,将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动作。(适用于低年级与几何图形类知识的教学)

(4)渗透法。就是把思维的方法、思维策略等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立足课堂,以典型的知识内容为媒体,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思维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5)专项训练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选相关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如各种类型应用题的题组训练,根据具体题型,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等。

(6)互学法。就是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维过程以及解题时思维方法、思维策略等,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力、知识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相当接近,所以他们的互学更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七、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9201*.11)(1)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

(2)收集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资料和成功经验。(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

(5)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11201*.5)(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

(3)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思维训练的教学策略。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整,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201*.9)

(1)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分析和反思性评价,撰写研究报告。(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八、课题研究方法的设计

1、操作演示。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开展些直观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和巩固。2、反馈举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表述概念的同时,举例加以说明,促使学生认知水平向较高层次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推理判断。由于学生缺乏科学判断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容易被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所诱惑,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对比、辨析、推理、判断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肯定或否定的思维训练中,建立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4、尝试错误。所谓尝试错误,即学生从正面接触知识,建立概念后,教师从概念的反面有针对性地创设一种错误的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到这种特定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错因,尝试矫正.

5、变换叙述。学生认识某一数学知识后,变换概念的叙述形式,可以让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同时能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达到巩固的目的。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端正教育思想,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报刊上有关文章,每位教师有一定数量的学习笔记,定期交流。用理论指导实验,保证实验的方向性和科学性。2、深入钻研教材,合理确定训练要点。

要形成“教研组备课组实验教师”的实验网络,组织教师“讲五课”活动,即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写课。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程序地训练。十、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市区教学论文评比,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

3、实验报告:实验结束时,提交《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研究》5000字左右解题报告。4、教师培养:实验教师总结实验经验,向市、省级推广,推荐优秀者参加省、市组织的观摩会上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把他们的经验论文向省、市参加评选。通过本轮实验,使每位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设计的研究阶段性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设计的研究阶段性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设计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0883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