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古浪二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6 17:14:3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古浪二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地理课

改组

201*-4-19

古浪二中地理新课改实验总结

一、主要举措

1.认真学习实施新课程的有关资料文件

学校为每位高一教师购买了两本新课改资料书,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90问》、《甘肃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选编》,里面详实的内容让广大教师获益匪浅。同时组织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新课程实验的有关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牢固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等新课程理念。

2.成立高一地理课改组

开学伊始,学校在地理组内加设了课改组,负责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校本实施课改的组织网络和有效激励的管理机制。

3.利用绿色Inter网,海量资源共享

为了提高教师素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学校为每位教师开通了Inter网。教师通过上网获取了大量知识信息,避免了以往查资料难,找课件更难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老师的备课质量。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校拿出大笔资金为高一年级各班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为教师购买新课改课件光盘。学生欢欣鼓舞,老师得心应手,通过多媒体授课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通过生动的图文展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很多学生产生的厌学局面,得到了周边家长的一致好评。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

以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攻方向,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课堂教学观摩、课后反思研讨等系列化研究活动,提高了我校地理教师把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组织地理学科新课程有关教学比赛活动根据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组织新课程地理教学说课、教学片断、教学设计等形式的教学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活跃新课程教研气氛,激发广大地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创新思维。

7.推进新课程评价(考试)改革工作改革地理学习评价方式,探索地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的建立,组建地理活动实践小组,指导撰写学生小论文。在高中地理阶段性考试中渗透课改理念,增强试题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教育性等,试题力图体现高中新课程评价理念,考查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掌握情况。

二、主要收获1.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地理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新课改教学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或经验,是“做中学”,获得的是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或经验,是具有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知识,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它能被学生立即运用到类似描述的社会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地理教师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地理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4.开发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习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

三、存在问题与分析

1.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改实行以来,个别地理教师的教学内容虽然是新课本,但授课方式却和旧课本一般无二。遇到活动不让学生主动探讨,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将答案说给学生,打消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起到课改应有的效果。教师不能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2.机械识记,低效学习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由于初中地理中基础知识的背诵养成的习惯,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很长时间以来对地理学习仍然停留于“死记硬背”的局面,导致事倍功半,高中地理有明显的偏向理科的性质,在课堂上要做好理解,课后要多做题,才能有效掌握所学内容。长期的背诵往往收效甚微,而通过多做题可以较轻松的将所学内容记住。

3.学生对高中地理“双基”的掌握不够扎实

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落到实处,对主干知识的学习,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加强识图及填绘图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4.课堂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改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是一种公平;课改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与当前大班额的客观情况必然产生矛盾。加之认识问题,因此课堂教学有出现学习方式形式化或绝对化的现象。不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是重了过程,却忽视了结果,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5.新课程评价未落到实处

新课改学生成绩评价要从日常作业、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实验

技能等多方面入手,而个别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拘泥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别的方面往往不屑一顾,平日对学生不能深入了解,连学生的名字都不能记住,给学生的评语也是闭门造车、空穴来风。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偏离了新课改的轨道。

四、应对措施

1.建立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提高学习水平的评价体系。地理学习评价是为了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考试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要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方式要灵活多样。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展示、地理图表的绘制与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关注学生在讨论、实地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2.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教研组要结合本校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积极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问题沙龙、学习评价等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将教研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建议学校逐渐采用小循环制,让高中每位地理教师能从高一跟带高三,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事业心。要坚持做好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工作。

3.充分发挥新课标的“标尺”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地理教学要求》,关键是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其做为授课标准,减少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教师要科学解读和处理教材,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4.多做练习,强化习题指导

新课改不能仅停留于课本内容的传授,在课后或课堂上要多讲题、多做题。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地理练习册,学生手中没有答案,如果老师不讲,学生便会乱做一气,徒劳无益。即便是有答案,以学生懒的天性,也不能主动去深入理解,讲练结合,扎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双基”素养,方为正道。

执笔人:安义

扩展阅读: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垣曲中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最重大、最彻底的一次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我校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经过近两年的实验工作,无论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还是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初步的成效,现将近两年的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启动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根据市县教育局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为主要成员的新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以市教研室常主任、周主任、县科教局王书记、胡主任等为顾问,以姚书记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新课程改革业务指导组、课程建设工作组、课堂教学指导组,切实做到一把手亲自抓,教导主任、教研主任直接抓,教研组长具体抓。为了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设置了信息技术处、艺术体育处,同时成立了技术教研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课改的合力,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以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2.加大硬件投入

新课程方案中,对普通高中硬件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自201*年以来积极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新课程实验推行创造条件,一是县政府拿出280万元,完善实验教学器材,装配购置图书11万册,装配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新购置电脑100台、组建校园网;二是县科教局为学校投入20万元购置体育器材;三是学校自筹资金2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

3.制定实施方案

为确保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高中新课程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等十余个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多方查找资料、多次召开研讨会、交流会,思路越来越清、方案越来越细、越来越切合学校实际。方案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培训的过程,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深入开展新课程培训,全面推进新课程实验

1.认真开展新课程培训,全面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学习培训是前提。我们坚持以下培训方式:一是坚持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我们集体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探讨其基本内涵,并结合省市县新课程改革文件内容,明晰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积极讨论,各教师自主学习,写出感悟,真正认识新课程。为了让教师更快的走进新课程,我们先后又印发学习了《新课程核心概念诠释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关系》、《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的原则解读》等材料。二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两年来,学校投入20余万元,派送高一二教研组长或教师多次参加省级、市级新课程培训。三是积极组织假期培训。每年寒暑假组织全员新课程培训各一周,并及时进行培训理论考试,将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四是加强交流研讨。每月进行一次新课程理念与实践交流会,促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五是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讲座。我们先后邀请了山西省教科院副院长郭晚盛做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原山西省教科院院长温彭年做了《问题意识与课堂教学改革》,省教育专家杨进发做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运城市原教研室主任郭守智做了《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等讲座,我校教师逯慧做了《论文写作辅导》,王艳峰做了《走进研究性学习》等系列讲座。另外,我们利用网络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并定期研做课改省份高考试题,以增强对新课程的全面认识。

2.大胆实践,全面探索新课程

新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搬,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在新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本着落实我校办学理念,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的目的,我们首先制定了《垣曲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管理和评价办法》等方案。开设的具体情况是:

(1)校本必修课由党团课、心理课、雅思课三部分构成。其中党团课18学时,记0.5个学分;心理课36学时,记0.5个学分;雅思课72学时,记1个学分,共计2个学分。

(2)校本选修课由指定选修课、限制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种类型。其中指定选修课内容为通识类国学系列,三门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一、二年级至少修满1个学分;限制选修课内容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学困生转化类、学科策略训练类、学科竞赛类,共17门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一、二年级至少修够2个学分;任意选修课内容为艺术类、体育类、计算机类,共10门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一、二年级至少修够1个学分。校本选修课共4个学分。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要环节是:①校本课程开设前期调查;

②各教研组组织专人开发“校本课程纲要”;

③学生根据选修指导意见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纲要进行选课;

④教研室组织编班;⑤教师组织教学;

⑥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评价,学分认定。第二、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制定了《垣曲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方案》。确定了“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五项基本原则,设置了课程目标,制定了实施策略。

(1)社区服务。我们的规划是社区服务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其中每个寒假两个工作日,每个暑假三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6个小时,共获得2个学分。社区服务的内容是社区保洁活动、护绿活动、陋习纠察活动、敬老爱老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等,为保障“社区服务”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课程实施程序与管理措施,并采用电话回访、随机走访等形式评价落实。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为军训、青苹果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体验等,其中军训每学年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周时间,记1个学分,三年共3个学分;青苹果实践活动每月一次,两年不少于20次,记2个学分;社会生活体验安排在暑假进行,初步设想是农村孩子到厂矿企业、机关单位,城市孩子到农村,时间不少于一周,记1个学分。军训和青苹果实践活动已经坚持多年,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生活体验在201*年暑假也已全面展开。

(3)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实施近两年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

①建立综合实践教研组,配备了研究性学习专任教师。首先我们抽调有思想、善思考的一名中层干部担任教研组长,成员由6人组成,其中我们聘用两名研究生担任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

②自主学习,全员培训。首先我们要求两名专职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购买各种书籍,认真研究学习。在他们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近两年来,我们印发研究性学习材料10多份,专题培训5次,交流研讨多次,使我校教师逐步对研究性学习有了认识,初步具备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③不断研讨,大胆实践。新课程实验伊始,我们根据新课程要求,大胆进行了学科课题研究,以班主任为组织者,任课教师为指导者,不断研讨,在研讨中探索实践;实验第二年,我们又进行了重新规划,总体思路是:由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辅导和专题指导,学生自主选题,聘用指导教师。整体规划是: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和学科课题研究为主,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安排课时,每学期课时总量不少于54课时,占3个学分,理论学习考试占40%,课题研究占60%;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实质性课题研究,每周3课时,3个学期每学期一个课题,共12分。专职教师重点进行实践指导、交流活动、督促检查,辅导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与参与研究。

④展示成果,交流学习。我们充分利用我校科技节的大好时机,在高一二年级分别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学生们能从身边出发,善于捕捉现实问题,如《中学生一日三餐的研究》、《有关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考试紧张畏惧心理对策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等,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成果。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学习,同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帮助。

第三、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根据新课程评价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我校将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以政教处为主的基础素养评价;二是以教导处为主的模块学分认定;三是以教研室为主的对学生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各处室都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方案,并严格实施。

(1)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依照基础素养评价6个维度,我们设计了72个观测点,按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确认→处室认定→学校审核”的过程进行评价。

(2)必修课学分认定。我校依照“学科修习学时数(占10%)+平时作业(占10%)+模块考试成绩(占80%)”的原则对学生模块学分进行认定。

(3)学生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校本课程评价依照学时学分(占20%)、课业学分(占30%)、成绩学分(占50%)为学生的学业总成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依照学生参与以及学生基本任务完成情况,分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第四、通用技术方面。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的实践性课程。尽管我们目前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我们已经做出了整体规划并正在积极实施。

①配备2名专任教师,征订了教材,安排每周2课时,保证教师、教材、课时到位,为通用技术课的开设打好基础。

②充分利用职业中学资源,初步开设了技术课程。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我们与双利汽贸公司签订了合同,为学校的通用技术课程开发开设提供合作与支持。

④政府拨付54万元安装两个通用技术实验室。目前已与运城科源公司签订了合同,下学期将安装完毕。

⑤为了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和学中做”,我们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在科技节的通用技术成果展示中,同学们制作的简易按摩器、世博会中国馆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继续推进课堂改革,全力锻造“学案教学”模式

课堂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我校把课堂改革的目标定位在全力锻造“学案教学”模式。“学案教学”做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已近六年,它承载了垣中人挣脱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梦想,浸润了垣中人追求卓越的汗水。在市县教研室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垣中师生探索、实践、反思、创新、再实践,艰难跋涉,终使这一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走出了一条路子,形成了具有垣中特色的“学案教学”模式。

“学案教学”做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赋予“学案”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功能,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乐教、会教、善教;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追求学生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能力的形成。

为此,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要求学案做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涵盖“学习目标、自学指导、问题探究、目标检测”四个功能,从而做到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内容具体化、重点知识问题化、学习方式多样化。

学案是平台,操作是关键,一节高效的学案教学,必须环环相扣,扎实有效,不作秀,不图热闹,要立足学生有法学,教师有法教。因此,我们逐步完善学案教学四环节,即:“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归纳提升”。为了让学案不断走向完善,我们规定了严格的学案编写程序,即:学案编写前的学习与讨论;分配任务,确定主备人;集体讨论,修订补充;组长审核,形成学案;印刷学案并下发。

“学案教学”在我校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和功能:1、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3、学习内容具体化,有利于知识落实。4、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新问题的生成,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5、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6、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7、编写学案的过程,就是研究教材、处理教学、挖掘教材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8、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有利于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

以“自主、合作、展示”为主要环节的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广大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再实践,在市县教研室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其间数次改进,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学案教学”理论体系越来越成熟,教师驾驭能力越来越高,学生欢迎程度越来越高。四、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和问题

1.对课标的准确把握有困难。课标中对提及的内容在广度、深度、难度的要求比较笼统、不够明确,也不很具体,在教学实践中,讲多了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达不到课标要求。在使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如(1)内容增多,需要时间;(2)活动开展需要时间;(3)新旧教材衔接需要时间。这说明,我们对新教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偏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没有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2.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开发了一些实用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陶冶学生情操的校本课程,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了教师能力的限制;(2)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不到位;(3)校本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3.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面,主要是全省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活动过程量化有一定难度。

4.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理解不透,课题研究成为唯一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尚待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5.通用技术课程,对于所有的任课教师来说都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配套资源问题,如在没有材料,没有工具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动手。(2)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尚待建立。

6.高考方案仍未出台,在一定程度影响选修课的开设和对学生的指导。五、今后工作思路

1.强化新课程培训。学校将创造一切条件安排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和落实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评价问题,针对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加强过程性评价,强化过程性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省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这一总结性评价,我们将组织科任教师密切关注,专题研究,并在平时教学过程体现出来,力争取得好成绩。

3.要进一步完善在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机制,要使教师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投身课改,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探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必选模块及选修模块的知识衔接问题,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在微观层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对方案,解决新课程体系中的难点问题,同时研究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的策略。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将在省、市、县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省、市专家组的指导下,创新守正,温润沉香,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年5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古浪二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古浪二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浪二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1588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