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女医药代表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6 17:40:2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女医药代表工作总结

女医药代表工作总结

众所周知,虽然很多人对医药代表这一职业存在着误解和偏见,但是个人认为俗语说的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想要更好地生活,就需要拥有高薪水,高福利,高待遇的工作,这也是很多医药代表不愿意离开这一行业的真正原因。总的来说身为一名医药代表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一位女医药代表的真情告白。以下是爱医人才网整理的医药代表工作总结,资料仅供参考。

从医药院校毕业之后,我就跟随着大多数的同学成为了一家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医药代表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医院推荐我们公司的新药,推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接触医生、药剂科、药事会、副院长等。

每次进入医院,只要说自己是医药代表,周围就会有异样的眼光。我心里真的很难受,有些医院还贴出“禁止医药代表”进入的牌子,很多人都会拿有色眼镜来看我们,觉得医药代表是增加患者的负担,不惜重金回扣给医生的工作。医药代表工作总结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潜规则,做销售的或多或少都会给客户一点好处的,比如一些促销活动,医药代表给医生回扣也相当于促销活动。其实,我相信选择医药代表这一行业的人,大多数都是觉得医药代表是医生最爱的人,会增加医生的大部分收入。当然,也是为了推广医药公司的新药品。

医药代表跟医生推荐的方法从纯专业的拜访变成聚会,从学术会议变成带金销售,医药代表需要去了解医生表面上的需求,也需要去了解医生家里的需求,并且尽自己的努力满足医生的需求,帮助医生解决烦恼,达到共赢。其实,医药代表的收入两极分化很严重,有的医药代表轻轻松松有房有车,还有一笔不小的存款,有的医药代表甚至交不起房租。

总之了,希望社会能够正确地看待医药代表的价值,希望医药代表同仁们都能前途一片光明。

扩展阅读:亭湖报国家版本

项目类别: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项目代码:320902213

201*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农业综合开发

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城市亭湖区农业资源开发局盐城市亭湖区财政局二一二年四月

项目名称:盐城市亭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

示范工程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盐城市亭湖区农业资源开发局盐城市亭湖区财政局

项目可研报告

编制负责人:王卫光职称:副教授

经济负责人:徐俊增职称:教授

技术负责人:罗玉峰职称:副研究员

参加编制人员:周质恂彭华单文余蔡龙昌周婷婷孙风朝张一伟韩冰赵翠平毛怡雷

蔡济军

付浩龙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1

一、项目背景.................................................................................................................1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3(一)项目范围........................................................................................................3(二)项目规模........................................................................................................3(三)建设内容........................................................................................................3(四)项目工期........................................................................................................4三、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4(一)投资估算........................................................................................................4(二)资金筹措........................................................................................................5四、效益.........................................................................................................................5(一)经济效益........................................................................................................5(二)社会效益........................................................................................................5(三)生态效益........................................................................................................6五、组织领导和管理.....................................................................................................6(一)组织领导........................................................................................................6(二)组织管理........................................................................................................6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8

一、自然概况.................................................................................................................8(一)地理位及范围............................................................................................8(二)水文气象........................................................................................................8

-I-

(三)地形、地貌及土壤........................................................................................8(四)水资源............................................................................................................9(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9(六)自然灾害........................................................................................................9二、社会经济状况.......................................................................................................10(一)人口及劳力..................................................................................................10(二)土地利用现状..............................................................................................10(三)农业生产水平..............................................................................................10(四)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10(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10三、基础设施...............................................................................................................11(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11(二)田间工程现状..............................................................................................11(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12(四)交通与电力..................................................................................................12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3

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3(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13(二)农业科技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13(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14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要求..........................................................14(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15(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15(四)地区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要求......................................................16

-II-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6(一)水土资源较为丰富......................................................................................17(二)增产增效潜力明显......................................................................................17(三)项目区干部群众开发积极性高..................................................................17(四)项目区地理优势十分明显..........................................................................18(五)项目区的骨干灌排系统基本形成..............................................................18(六)生态环境良好..............................................................................................18(七)科技依托力量较为雄厚,农民合作组织有力..........................................19(八)市场需求强劲,发展前景广阔..................................................................19(九)组织管理健全,群众积极性高..................................................................20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1

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1二、供需平衡分析.......................................................................................................21(一)代表年的选择..............................................................................................22(二)供水量、需水量分析计算方法..................................................................22三、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27四、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9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28五、灌溉水质分析.......................................................................................................29

第五章规划设计................................................................................31

一、指导思想...............................................................................................................31二、选项原则...............................................................................................................32(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32(二)因地制宜,科学先导..................................................................................32(三)效益优先、务求实效..................................................................................32

-III-

(四)政府指导,农民主体..................................................................................32三、建设标准...............................................................................................................33四、建设规模...............................................................................................................34五、规划布局...............................................................................................................34(一)作物种植布局..............................................................................................34(二)工程规划布局..............................................................................................35六、最佳方案选定.......................................................................................................36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38

一、开发任务.............................................................................................................38二、建设内容.............................................................................................................38(一)水利措施....................................................................................................38(二)道路措施....................................................................................................45(三)林业措施....................................................................................................45(四)科技措施....................................................................................................46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9

一、投资估算.............................................................................................................49(一)估算依据......................................................................................................49(二)投资估算......................................................................................................51二、资金筹措方案.......................................................................................................53三、资金使用和管理...................................................................................................53(一)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53(二)自筹资金使用和管理..................................................................................54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56

一、经济效益...............................................................................................................56

-IV-

(一)经济效益分析说明......................................................................................56(二)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及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57(三)农作物投入产出..........................................................................................57二、社会效益...............................................................................................................58三、生态效益...............................................................................................................58四、经济评价...............................................................................................................59(一)利润..............................................................................................................59(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59

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61

一、机构组织设.......................................................................................................61二、实施管理...............................................................................................................61三、运行管理与维护...................................................................................................61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63

一、环境现状分析.......................................................................................................63二、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63三、对策及措施...........................................................................................................64

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66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66二、问题和建议...........................................................................................................67附录..................................................................................................................................68

-V-第一章项目概要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背景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解决粮食问题和农业投入不足,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国家做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粮食工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恢复水稻生产确保口粮自给为重点,严格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优化生产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竞争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并提出从由过去的“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藏粮于市”与“藏粮于库”的有机结合转变,把保护耕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盐城市亭湖区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中一直将提高农田建设标准作为工作的核心。盐城市亭湖区现有耕地面积76万亩,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田标准和建筑物配套水平较低,生产条件比较落后,旱、涝、风等自然灾害频繁,丰富的农业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

第一章项目概要

收入的增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标准,提高田间建筑物配套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本次依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认真比对立项建设条件,经过多次实地踏勘与比选,最终选择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兴隆村集中连片10000亩耕地作为项目区进行立项规划建设。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1万亩,均为中低产田。项目区内总人口2960人,其中农业人口2960人,有农业劳动力1425个。区内农作物以小麦、棉花、水稻、蔬菜等为主。项目区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丰富,水质较好,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洋龙河、福利河、方向河、龙灶河、友谊河、陆子河等。排水河道主要有陆子河、潭中河、复河、十组南北河和项目区内各级排水沟等。灌排水体系基本完善,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部分项目区内部分闸站老化、提水设施缺乏、部分道路不畅、部分桥梁荷载等级不足,也制约着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为充分发挥亭湖区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生产优势,实施产业开发战略,加快实现优质稻米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外向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1*16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江苏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标准(试行)》和《关于编报201*年度国家农业综

第一章项目概要

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苏农开土函201*1号、苏财农发函201*8号)等文件精神,亭湖区选定在南洋镇兴隆村,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以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与河海大学合作,编制了盐城市亭湖区20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一)项目范围

盐城市亭湖区20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亭湖区南洋镇兴隆村(见附图1),东至陆子河,南至龙灶河,西至洋龙河,北至潭洋河,西边和201*年度亭湖区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区相连,南边和201*年度亭湖区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区相连。总土地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万亩,总人口2960人,农业人口2960人,农业劳动力1425个,农户450户。(二)项目规模

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三)建设内容

通过进一步配套完善项目区田间基础设施,提升灌排保障能力,增强抗灾能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项目区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建设内容包括

1.水利设施(1)泵站工程

新(拆)建泵站18座,架设线路5.0km,其中:拆建苏Ⅱ排涝

第一章项目概要

(闸)泵站2座,新建250HW灌溉泵站16座。

(2)防洪闸工程拆建B=4m防洪闸10座

(3)农桥工程:计划新建桥梁9座,其中:

拆建20×4.2m农桥2座、拆建16×4.2m农桥2座、拆建14×4.2m农桥1座、新建20×4.2m农桥2座、新建14×4.2m农桥1座、新建24×4.2m农桥1座。

2.田间道路工程

新建3.5m宽硬质路面8.2km,新建3.5m宽砂石路17.55km。3.林业措施

建设农田防护林0.05万亩(折实)。4.科技推广措施

示范推广新技术7项,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进行各类科技人员培训1400人次。(四)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三、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项目建设标准,以及其它组织实施管理,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估算的,包括前期工作、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竣工验收和其它管理等各项费用。

项目计划总投资13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0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及劳务折资120万元。其中,水利项目投资713.96万元,

第一章项目概要

占总投资的54.1%;田间道路工程投资512.9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18.97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34.9%;林业措施投资20.07万元,占总投资的1.5%;科技推广项目投资35.0万元,占总投资的2.7%;其他工作及措施投资38.0万元,占总投资的2.9%。(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2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财政资金12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省级配套财政资金54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区级财政配套30万元),项目区镇村筹资9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6万元。四、效益(一)经济效益

项目总投资1320万元,年增量利润270.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20%;财务净现值(FNPV,ic=8%)为1280.8万元,财务投资回收期5.17年。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22%;经济净现值(ENPV)为1603.9万元,经济投资回收期为5.28年。(二)社会效益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在改善农田生产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扩大良种种植面积,促进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安全。水稻生产区域化的形成,高产稳产粮田的建立,不仅促进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也推动稻米加工业、流通业;设施蔬菜基地的建设,拓宽了农业增效的渠道,增加了农民新的就业空间,预计可增加就业岗位约50个,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区机耕路的铺设,便于机械作业,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益,方便大户承包,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解放农业劳动力

第一章项目概要

320多人,促使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新建扩建的排涝泵站提升了项目区整体的防御涝灾的能力,保障农业安全高效生产。总之,项目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对于稳定和带动当地高效农业,促进相关产业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生态效益

项目区建设将重点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与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逐步减少农业的面源污染,同时积极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改善。推广秸秆全量还田,减少因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节水措施的实施,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基地上,还可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同时,项目实施后,新建林地面积0.05万亩(折实面积),可有效地改善了田间农田小气候,保证示范区的生态环境的平衡,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湿地保护区建设。五、组织领导和管理(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亭湖区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周晓东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农委主任周质恂和南洋镇镇长陈向东同志担任,成员由区开发局、财政局、镇开发办和项目所在村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和协调工作,并在项目区内设办公机构,负责项目实施,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回报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组织管理

第一章项目概要

亭湖区农业资源开发局具体负责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项目管理的各项规定,积极推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区级财政报账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和财政局一起对项目区工程计划进行复核,编制工程招标文件,开展招投标,择优选用信誉好、施工质量高,并具备一定资质能力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同时实行工程监理制,严把质量关。项目实施中,资金管理采用区级报账制,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做到专款专用,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在项目所在镇建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由镇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镇长为副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及范围

亭湖区20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亭湖区南洋镇兴隆村境内,东至陆子河,南至龙灶河,西至洋龙河,北至潭洋河,西边和201*年度亭湖区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区相连,南边和201*年度亭湖区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区相连。总土地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万亩。总人口2960人,农业人口2960人,农业劳动力1425个,农户450户。(二)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与暖带过度地带,东临黄海,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光、水、气资源充足,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常年平均降雨量968mm,年内雨量分布不均,6-9月份雨水较为集中,四个月降雨达648mm,占年降雨量的67%;当年十月到次年三月雨水较少,六个月降雨量233mm,占23%。

项目区河沟纵横,水网密布,布局合理。项目区现有福利河、方向河、龙灶河、友谊河等横行河道,并通过洋龙河、陆子河与潭洋河相连。项目区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丰富,水质较好,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三)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势平坦,田块方整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壤以沙壤、轻壤为主,土壤无障碍层次,pH在7.5-7.7之间。有机含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量为18-23%,土壤养分为:全氮0.07%,有效磷5.4-10mg/kg,土层厚度20-25厘米。(四)水资源

项目区位于里下河水网地区,市级河道潭洋河流经项目区北边界,内部河道通过洋龙河和陆子河与潭洋河相连,并汇入新洋港(里下河主要入海河流)入海。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当地龙灶河、方向河、友谊河、福利河等。项目区外通榆河水源水量充沛,流经项目区外来水量十分充足。经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河水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水质标准。项目区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多年来平均降雨量为96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83毫米,年际变化较大,汛期雨量集中,多年汛期雨量占多年平均雨量的67%,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696mm,最小为233mm,变差为8倍。(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总面积1.3万亩,耕地1万亩,播种面积2万亩,其中:小麦0.9万亩、棉花0.8万亩、水稻0.1万亩、西(甜)瓜0.05万亩、蔬菜0.15万亩。亭湖区的气候条件、耕地质量和水资源条件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但多年来,因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陈旧,田间道路发展滞后,给当地农业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制约该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项目建成后,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下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开发潜力较大。(六)自然灾害

项目区地处淮河下游平原,河网交错。由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不均衡,项目区会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受灾形式,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二、社会经济状况(一)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涉及到1个行政村,总人口2960人,其中农业人口2960人,农业劳动力1425人。(二)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约1.3万亩,其中区内耕地面积1.0万亩,村庄占地0.08万亩、交通用地0.09万亩、河流水面占地0.07万亩、其它面积0.06万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棉花、水稻、蔬菜和西(甜)瓜等作物。

(三)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地理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项目区农副产品品种齐全,质量上乘,同时具有精耕细作的良好传统,但基础设施相对陈旧,田间道路发展滞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产业效益较低,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项目区为粮棉主产区,以小麦和棉花为主,小麦产量约380公斤/亩,棉花产量约300公斤/亩。

(四)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和集镇第三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900元。(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亭湖区与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市蔬菜所、盐城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市亭湖区西甜瓜协会、盐城市亭湖区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盐城市亭湖区种子管理站、盐城市亭湖区植保植检站、南洋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签订了科技推广专题项目合同书,并充分发挥区镇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及相关专业协会的作用。三、基础设施

(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水利骨干工程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形成的,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加修,目前圩堤已基本达标。项目区灌溉水主要通过流动机泵从洋龙河、福利河、方向河、龙灶河、友谊河、陆子河抽水灌溉。项目区现有排涝泵站3座,其中2座严重老化,已报废停用。目前工作的排涝泵站排涝流量为4m3/s,动力为150KW。项目区现有防洪闸17座,部分防洪闸年久失修,仅能抵挡客水倒灌。

总的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水利投入不足,基础排涝能力一直未得到有效提高,基础设施也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已严重老化、陈旧,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部分防洪闸老化,防洪能力较差。项目区由于长期处于支农资金不足,部分桥、涵、闸、站等配套建筑物年久失修,加之长期以种植旱作物为主,对水利重视不够。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68%左右,田间工程配套率仅为40%,现状灌溉保证率仅有20%。(二)田间工程现状

田间工程的配套率在40%左右。项目区渠系系统相对完备,目前有防渗渠12.6km,但缺乏固定灌溉措施;田间道路大都是土路,不能满足机械化作业需要;田间已形成网格,但林网不全,林象不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整。田间基础条件亟待改善。(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农机服务设施齐全,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机械完全满足本项目区田间作业的整地、开沟、挖墒、收割等机械作业的需要;但很多田块因河沟分割零碎,导致农机作业不便。南洋镇设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服务中心等农业科技推广、农田水利建设服务部门,常年为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灌溉排涝服务。通过农机服务队跨区作业,形成了良好的服务网络,耕、种、收、脱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为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基础。(四)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近几年交通事业发展较快,水陆交通便捷,区、乡级公路纵横相连,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宁靖盐高速出口距项目区仅0.5km,村级通达工程建设正趋高潮,基本实现村村通车,但田间机耕路密度仍显不够。项目区电力状况良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使电力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各业用电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田间地头农业生产用电线路配套尚显不足。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近年来,项目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在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上获得了突破,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也取得了较大提高。目前,仍有一些制约因素限制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区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多修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标准较低。现仅有排涝站3座、防洪闸17座,离“灌得上、排得出、挡得住、降得下”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防灾救灾能力差。同时,其他相关配套设施也显不足,路、桥等田间工程的建设需加强,农业机械装备需补充。部分路段机耕桥为1.5-2m宽的生产桥,农用机械无法进出,现有田间道路大多为土路,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已严重制约了项目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项目区内仍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农业生产管理由农户自己负责,统一栽培技术还不能完全实施到位。各户在茬口、播种量、播种密度、肥料运筹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别,导致产品的均匀性和一致性还较差,使项目区现有种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尚未形成品种和品质优势,且技术力量投入较低,最终导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发展高产、高效农业造成障碍,此种情况难以适应激烈的市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场竞争的需要。在作物栽培、施肥、用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比较落后,农民种田是在多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科学种田的知识与技能,加大了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业收益,标准化生产技术更难推广。项目区需要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支撑,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现有农业种植技术进行改造,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的服务,实现了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项目区内各协会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各协会要继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参会农民的积极性和组织化程度,努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各项服务能力,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要求

201*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要求: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效,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此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启动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高标准粮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和总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正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的体现,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的要求。(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项目区现状基础设施不配套,建设标准较低,主要问题为农田水利工程不配套、项目区排涝能力严重不足,虽然输配水渠系比较完善,但缺乏灌溉泵站,导致灌溉水源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区内路桥不配套,不利于田间耕作,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大型农业机械作业不便,播种、收割人工作业效率低,产品运输,粮食、施肥需要靠人力扛几百米,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现代化程度不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灌排系统的配套率,提升涝灾防御能力。并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应用,大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环境与基础条件,促进农田水利再上新台阶,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的农田基础。(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

项目区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现状由于农田基础设施欠缺,灌排标准不高,机械作业不便,农业技术含量低,作物结构调整不便,一直使农业生产在低水平徘徊,不能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部分地区水利设施老化、田间灌排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致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使农本增加、产量下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滑坡。如能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使农作物产量提高、成本降低,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作物种植多样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既能迅速恢复和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能辐射和带动项目区外农业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促进项目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四)地区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要求

盐城市亭湖区位于苏北沿海,已列为国家沿海开发战略范畴。沿海开发不仅包括工业的开发,同时也还包括现代农业的开发。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可以加强与市区、新区的衔接,从而拉动亭湖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亭湖能不能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能不能由农业大区变成农业强区,关键在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南洋镇项目区是亭湖区粮食种植的重点区,农业基础设施面貌与农业生产的水平,不但直接影响农业的效益和农民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亭湖区粮食生产的大气候。亭湖区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计划制订时,已将其列入规划重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其目的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既符合亭湖区域经济对农业发展的需要,又会对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水土资源较为丰富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与暖带过度地带,东临黄海,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网密布,河沟纵横。常年平均降雨量968mm,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水源清洁,空气清新,且无工业污染源和过境污染,提供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项目区为沿海平原、地势平坦,田块方整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壤以沙壤、轻壤为主,土壤结构良好,水、肥、气、热条件较协调。有机含量为18-23%,土壤养分为:全氮0.07%,有效磷5.4-10mg/kg,土层厚度20-25厘米。经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测评,大气、水质、土壤等生产要素均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适合高效农业生产的需要。

(二)增产增效潜力明显

项目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本地农民具有精耕细作的勤劳品质,结合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建设,可以完善建筑物的配套率、提高农业机械的作用效率、扩大科技对农业的影响力与贡献率、减少灌溉用水量,将会产生节水、节能、增产、省工等多方面巨大的经济效益,增效潜力十分明显。项目建成后,水稻增加7000亩,产量增加了418万公斤;蔬菜由原来的两季种植改为三季种植,增加了4000亩,产量增加了967.5万公斤。每年项目区生产稻麦由4000吨增加到7840吨。

(三)项目区干部群众开发积极性高

近年来,盐城市亭湖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业整体竞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邻近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近年来的实践,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明显地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因此,干部群众盼开发、想开发,自愿筹劳集资,投身开发建设,开发热情空前高涨,项目建设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四)项目区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项目区水陆交通便利,宁盐靖高速和沿海高速分别沿项目区南边和东边穿过,潭洋河从项目区北边穿过,并汇入新洋港后入海。内部大的机耕土路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网络畅通,与水泥路相连。区内电网及通讯设备基本齐全,从而为开发提供有力保障。(五)项目区的骨干灌排系统基本形成

项目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洋龙河、福利河、方向河、龙灶河、友谊河、陆子河等,灌溉水有充分保障。排水河道主要有兴河、复河、地龙河、十一组南北生产河、谭中河等。灌排渠系系统的基本完善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区干、支骨干渠系及相关外部水利设施相对完善,种植条件相对较好,条田规整化面积较大,有利于农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六)生态环境良好

项目区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基本无工业污染物排放,环境状况良好,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源水质优良,空气清洁,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的理想区域。经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测评,大气、水质、土壤等生产要素均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是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理想区域。区内农业资源丰富,耕地集中连片,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灌溉水源有保障,排水有通道,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实现粮食增产稳产作用明显,开发效益较大。

(七)科技依托力量较为雄厚,农民合作组织有力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有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市蔬菜所、盐城市亭湖区西甜瓜协会、盐城市亭湖区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盐城市亭湖区种子管理站、盐城市亭湖区植保植检站、南洋镇农业服务中心等,上述单位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新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领域,实用成果丰硕,有较多的首席专家。同时,与河海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盐城市农科所等科教单位研究所长期合作,在作物栽培、育种、稻渔共作等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项目区拥有技术层次高、业务素质好、作风踏实的科技推广队伍和较为健全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在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获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初具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八)市场需求强劲,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优质食品将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目前,绿色食品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日趋旺盛,但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品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抢抓发展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定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九)组织管理健全,群众积极性高

亭湖区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主要领导经常关心此项工作,分管领导亲自抓。一直以来,区级配套资金完全配套到位,乡镇领导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把开发工作当作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项目区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在争取加大政府的公益性、基础性投入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和利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等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各级党政领导对新形势下“三农”问题有清醒的认识,重视农业开发工作,支持项目建设。项目立项后,将成立以地方党政主管领导为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科学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区农民对国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常欢迎,积极性高涨,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投入十分踊跃。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其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季风气候明显,兼有海洋气候特征。该地区温、光、水、气资源充足,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4.70C,年最高气温37.90C,年最低气温-11.20C,平均无霜期215天,多年平均日照2294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929.3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16.1mm,多年平均径流深337.2mm,径流系数0.327。降水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很大,汛期降雨量占全年65%左右。项目区位于里下河水网地区,灌溉水源来自于当地龙灶河、方向河、友谊河、福利河等河流抽水灌溉,灌溉水进入斗渠再进入农渠进入田块。项目区外通榆河水源水量充沛,流经项目区外来水量十分充足(汛期每秒达到100m3以上)、同时,其水质也十分优良。项目区平水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519.7万m3,其中,其中地表水资源利用量360.1万m3。二、供需平衡分析

地区水资源总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它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地分析与评价地区水资源,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奠定基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条件。

根据《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报告》,现状年份采用201*年。设计水平年为项目建成后的年份。采用现状水平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年与规划水平年,在遭遇来水水平年分别为平水年(P=50%)、一般干旱年(P=75%)、特殊干旱年(P=95%)情况下,进行来用水平衡分析的方法,目的是分析当地水资源量能否满足项目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用水需要。(一)代表年的选择

根据《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报告》对亭湖区长序列降雨资料进行经验频率计算并适线的结果,本地区水文典型年如表4-1所示。

表4-1灌区水文典型年选择

年型保证率典型年年雨量(mm)现状26%201*1008.5平水年50%1983853.7中等干旱年75%1984772.5特殊干旱年95%1994661.7(二)供水量、需水量分析计算方法

1.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水资源总量是指某种保证率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当地地表径流、地下水及可以利用的上游来水量,但要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部分。而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供水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环境容许的条件下,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一次性水量。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在流域的水资源未被作任何利用的情况下,在当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由于本项目区属平原地区,对径流的调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蓄能力较低。径流可利用率采用《江苏省农业节水规划报告》中数据,保证率50%、75%、95%代表年的径流可利用率分别为0.35、0.45、0.5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用下式计算:

WRF

式中:为径流可利用率。F流域面积。R设计年净雨量。计算结果见表4-2。

表4-2项目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保证率50%75%95%现状年份198319841994201*地表水资源(万m3)360.1280.6199.7420.6(2)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受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开采利用能力的限制。地下水资源量为降水、河网入渗、灌溉回归、坑塘补给等各项补给量之和,其中主要是降雨入渗补给量。

①降水入渗补给量。降水入渗计算公式为:

PrPF

式中:为降雨入渗补给量;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根据盐城市浅层地下水资源分析报告;P为降水量,F为入渗面积0.96万亩(取项目区面积的80%)。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②河流侧渗补给量

河流侧渗补给系数采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报告》中的分析结果,取降水入渗补给量的2%。坑塘补给数量较小,可忽略不计。

③灌溉回归量

灌溉回归水补给与降水入渗补给相似。灌溉回归水量受不同土质、作物种类、灌水定额和地下水位埋深待因素共同作用,较为复杂。其估算公式为:

W回归=W灌溉

式中W回归为灌溉回归水量;为灌溉回归系数;W灌溉为灌溉水量。参照《盐城市浅层地下水资源分析报告》,本灌区灌溉回归系数取为12%。

④潜水蒸发量

采用潜水蒸发系数法计算潜水蒸发量,计算公式为

E蒸=CE0F

式中E蒸为潜水蒸发量;C为潜水蒸发系数,参考《水资源评价与计算》(汪承杰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这里取为0.6;E0为年蒸发量;F为计算区面积。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同于地下水资源量,可利用量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整个开采期内不明显地袭夺已有水源地,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开采措施,允许开采利用的水量。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结果见表4-3。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表4-3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保证率(%)507595现状年份198319841994地下水资源(万m3)85.371.050.898.4(3)过境水可利用量

项目区过境水资源主要来产于项目区外流经项目区的径流量,主要包括流经项目区的通榆河及其支河并由内部河道引用的水量,过境水量一般发生在汛期,灌区河槽调蓄能力有限,本项目区可以利用的过境水资源量主要根据灌溉泵站的提水能力和渠系引水能力决定,结果见表4-4。

表4-4项目区不同年型过境水资源

保证率(%)507595现状年份198319841994过境流量(万m3)74.365.342.491.3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成果见表4-5。

表4-5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量

保证率(%)507595现状年份198319841994水资源(万m3)519.7416.9292.9610.3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2.需水量计算

用水部门不同保证率需水量是指在某种生产条件下,遇到不同频率的雨情、水情、旱情,各用水部门需要的水量。本项目区主要考虑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

(1)农业需水量

根据《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报告》,项目区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由此估算现状农作物灌溉用水量见表4-6。

表4-6现状农作物灌溉用水量单位:万m3

保证率P=50%P=75%P=95%现状水稻98.8106.9115.3147.6小麦77.582.699.7108.8棉花7.824.637.240.5蔬菜4252.567.567.5西甜瓜1223.54949其它5.37.18.910.7合计243.4297.2377.6424.1(2)生活需水量生活用水量包括农业人口用水量和非农业人口用水量。根据《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报告》,现状农村居民人均日用水40L/人,镇居民人均用水量80L/人,现状生活用水量见表4-7。

表4-7现状村镇居民生活年用水量

村用水定额(L/用水量(万人口数人/d)m3)3201*04.68镇总用水量用水定额用水量(万m3)3(L/人/d)(万m)8004.68人口数0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3)牲畜用水量

计算牲畜用水量时,一般将牲畜分为大牲畜和小牲畜两类。大牲畜指牛、马等,小牲畜指猪、羊等。根据《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报告》,大牲畜用水定额为28.0m3/1000头/d,小牲畜用水定额为13m3/1000头/d。现状牲畜用水量见表4-8。

表4-8现状牲畜用水量

小牲畜用水定额小牲畜数(头)(m3/1000头/d)1090413用水量(万m)5.2大牲畜用水定额大牲畜用水量(m3/1000数(头)(万m)头/d)76280.1用水总量(万m)5.3(4)其它需水量

其他需水量主要包括乡镇公共设施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及农村家禽用水量等。

项目区需水量汇总表见表4-9。

表4-9项目区需水量汇总表单位:万m3

保证率P=50%P=75%P=95%现状农业用水243.4297.2377.6424.1居民生活4.684.684.684.68牲畜用水5.35.35.35.3其它用水12.213.514.98.5合计265.6320.7402.5442.6三、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根据以上可供水量及需水量的计算结果,现状项目区供需量平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衡分析见表4-10。

表4-10项目区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万m3)

代表年50%75%95%现状需水量合计265.6320.7402.5442.6可供水量合计519.7416.9292.9610.3供需平衡254.199.1-109.6167.7从现状水资源分析可看,项目区在75%(枯水年)供需基本平衡,在95%(特殊干旱年)可利用水量小于需水量。要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用水要求,还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及田间配套工程建设。

四、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9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本规划以201*年为设计水平年,重点分析201*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1.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包括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可以利用的上游来水量。项目区建成后,新建了15座电灌站,增加了过境水的利用能力。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详见表4-11。

表4-11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万m3)

水平年201*设计保证率50%75%地表水259.4230.7过境水960.3864.6地下水107.394.0合计1327.01189.3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95%193.9780.280.81054.92.项目区设计水平年需水量

需水量主要有农业灌溉用水量、乡镇工业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牲畜用水量等几个方面。项目区设计水平年需水量汇总表4-12。

表4-12项目区设计水平年需水量汇总表(万m3)

水平年201*保证率50%75%95%农业用水居民用水牲畜用水其它用水592.84.612.212.2641.44.612.213.5691.84.612.214.9合计621.8671.7723.5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可供水量及需水量计算结果,进行项目区设计水平年计算情况详见表4-13。

表4-1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万m3)

水平年201*保证率50%75%95%可供水量1327.01189.31054.9需水量621.8671.7723.6合计705.2517.6331.3项目区建成达到设计水平年后,由于完善了灌排配套建筑物,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水资源大为节省。节约的水资源可以增加生态环境用水量使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根据我国《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可知,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达到95%以上,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五、灌溉水质分析

亭湖区南洋镇项目区外来水源为通榆河来水,水质优良。根据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亭湖区201*年对主要河流的水样采集检测分析,通榆河河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200-400mg/l,总硬度一般小于81mg/l,酸碱度的PH值多年在7.2-7.5之间。由于沿途无工业排污,一般灌溉季节水质相对较好,其他季节相对较差,主要污染物是农田面源污染为主,主要是N、P、K含量高,有富营养的趋势。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分类要求,水质属于Ⅳ类以上水质。水源水质都满足《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92),也完全满足高标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第五章规划设计

第五章规划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根据《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1*163号)、《江苏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标准(试行)》和《关于编报20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苏农开土函201*1号、苏财农发函201*8号)文件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体现党的惠民政策。

亭湖区在总结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基础上,从水利、科技、农业、林业措施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全面提高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成“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高”的高标准农田。全面实施科教兴农、龙头带动、外向开拓

第五章规划设计

战略,开创新的增长点,培植新的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进程,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二、选项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年度计划,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对项目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二)因地制宜,科学先导

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布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挖掘改造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配套能力较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优势,打造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科技先导,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实现农业的实质性跨越。(三)效益优先、务求实效

效益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提,发挥资源优势,追求规模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做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调整耕作模式,提高开发效益,不搞形象工程。(四)政府指导,农民主体

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第五章规划设计

管护主体”。三、建设标准

按照建设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标准要求,围绕优势产业发展需要,针对项目区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

本项目规划设计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1*]48号)、《江苏省农田水利项目标准》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确定,对项目区灌排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实行节水灌溉,使灌溉用水不超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工程设计执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结合本项目区的区域自然特点与农业发展情况,具体应达到以下的建设标准:

1.灌排设施配套。本项目区属沿海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5%。日降雨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水。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1.2米以下。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5%以上。

2.农田平整肥沃。本项目区属条田面积200亩以上的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22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20克。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3.田间道路畅通。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为3.5m,高出田面0.3-0.5米,主要路段硬质化。

第五章规划设计

4.农田林网健全。项目区设防护林带,干道和河道两侧配2行林带,主要栽种中山杉和女贞,达到林随路走,林随河走,美化田间效果,并考虑用农业生产、水土保持等的有机结合,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每格200亩)建设标准。

5.生产方式先进。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95%。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能够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6.产出效益较高。种植粮食田块年亩产达980公斤以上。每亩耕地纯收入在201*元以上。四、建设规模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建设1万亩,均在南洋镇兴隆村境内。五、规划布局

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规模化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合理规划、安排基础设施,积极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项目区集中连片的1万亩基本农田进行高标准改造。(一)作物种植布局

本项目区由于种植棉花多年,土壤病虫害较严重,为减少连作障碍,对项目区进行轮作。减少0.8万亩的棉花,其中0.7万亩用来种植水稻,并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推广农业新技术。项目区规划作物布局见表5-1。

表5-1201*年项目区作物布局情况表(万亩)

分类现状面积小麦0.9棉花0.8水稻0.1西甜瓜0.05蔬菜0.15第五章规划设计

规划面积0.80.00.80.050.55围绕规划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注重新品种推广,扩大优质稻米种植面积,项目建成后,水稻0.8万亩、小麦0.8万亩,蔬菜0.55万亩,西甜瓜0.05万亩。(二)工程规划布局

1.水利工程

项目区灌溉渠系布相对完善,农沟、农渠相间布。针对项目区防洪排涝能力差、内部灌溉设施及交通条件较为欠缺的实际情况,新建拆建排涝站、防洪闸等,全面提高项目区防洪排涝能力。新建电灌站,使项目区原有防渗渠能够利用固定提水设施进行有效灌溉。

2.道路建设

项目区目前主干道已为硬质路,长度为12.5km,再规划8.2km的硬质路和主干道相连。在此基础上,做到匡匡都有机耕路,田块无死角,完全符合中、小型机械化作业要求。规划17.55km的机耕路,肩宽达到5m以上,路面净宽度3.5m,方便大中型机具进田农机作业与农民下田劳动。

3.林业建设

结合田间道路的建设进行植树造林。在项目区种植中山杉0.5万株、女贞0.5万株。建设农田防护林0.05万亩,有效解决项目区生态环境问题。项目区机耕路两侧种植2行中山衫,防渗渠配1行中山衫,南北向沟渠每200米设一条主林带,种植2行女贞,

第五章规划设计

东西向沟渠每500米设一条副主林带,种植2行女贞。六、最佳方案选定

本项目区是以建设现代高标准农田为首要任务,以生产优质无公害稻麦为产业化经营为导向,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综合农、林、水和科技等各项措施协同配套,把项目区建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农田。在完善骨干配套建筑物的基础上,加强田间工程的配套建设。在主方案选择上:

一是解决防洪排涝问题。项目区总面积13000亩,分属两个圩区。目前地龙河以东圩区已建苏Ⅱ排涝站1座,排涝流量4.0m3/s,基本能够满足里下河地区排涝要求。地龙河以西圩区原有两座泵站已报废停用,规划拆除重建,每座排涝流量4.0m3/s。拆建泵站使整个项目区排涝模数从0.54m3/(s*km2)增加到1.25m3/(s*km2),保证排涝需要,达到20年一遇农田不受淹、农作物不受渍的标准。

二是解决固定灌溉设施不足的问题,配套建设250HW灌溉站16座,提高灌溉保证率。

三是解决项目区渠系配套及通畅问题,配套新(拆)建农桥9座。四是解决项目区生产通行及田间机械作业问题。项目区主干道已为硬质路,再铺设(3.5米宽)硬质路面8.2公里,砂石路(3.5米宽)17.55公里。群众积极性很高,目前硬质路自筹资金94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

五是解决项目区的农技服务体系略有欠缺问题。项目区内农民种植各自为政,品种混杂,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农成本也居高不下,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完善

第五章规划设计

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同时,与河海大学、沿海地区农科院、盐城市蔬菜所、亭湖区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亭湖区种子管理站、亭湖区植保植检站、亭湖区西甜瓜协会、南洋镇农业服务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了产学研联合体,为项目区科技推广奠定了基础。

37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一、开发任务

1.项目区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以南北条田布,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通水畅”的标准。按标准化吨粮田建设规划强化农田基本建设配套,确保高产、稳产、优质,最终建设成生态农业区。

2.完善区内交通网络,使之适应现代化农业耕作、农产品运输以及居民生活的要求,显著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的条件。

3.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种植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机械作业率提高10个百分点。

4.对已有排涝泵站进行扩容改建或拆除重建,新建灌溉泵站,满足项目区灌溉排水需要,完善灌排系统,使灌溉渠系通畅,清除明坝暗埂,达到“引得进、排得出、降得下”的水平。

5.在项目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小麦种植,联合项目区内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形成优质稻米、小麦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化发展模式,成为农业增效快,农民增收多的高标准示范区,并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作用,把项目区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示范样板,为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建设内容(一)水利措施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为确保基地内旱涝保收,建设排灌设施工程,经测算规划,新(拆)建泵站18座,其中:拆建苏Ⅱ排涝(闸)泵站2座,新建250HW灌溉泵站16座。

各项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内容见表6-1、6-2。主要建筑物设计说明如下:1.排涝站

项目区规划建设苏Ⅱ排涝站2座,位于潭洋河南才青河口和潭洋河南千斤河口。

根据规范GB50288-99,对圩区采用平均排除法进行计算,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APh1Awh2A2h3A3EwA1FAwq

3.6TtA式中A为圩区总面积,km2;Aw为水田面积,km2;A2为河网、沟塘水面面积,km2;A3为旱地、非耕地面积,km2;Ew为水田蒸发量,m/天;F为水田渗漏量,m/天;h1为水田滞蓄水深,m;h2为河网、沟塘水面滞蓄水深,t为泵站1天内的运转时间,秒,T为允许的排水天数。

表6-1泵站基本情况表

序号1234567名称才青河排涝站千斤河排涝站地龙一站地龙二站地龙三站地龙四站地龙五站型号苏Ⅱ苏Ⅱ250HW250HW250HW250HW250HW建设类型拆建拆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89101112131415161718地龙六站潭龙一站潭龙二站潭龙三站潭龙四站潭龙五站潭龙六站潭龙七站潭龙八站潭龙九站潭龙十站250HW250HW250HW250HW250HW250HW250HW250HW250HW250HW250HW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

表6-2防洪闸基本情况表

序号12345678910名称增产河闸千斤河闸纲要河闸复河闸西福利河闸东福利河闸西方向河闸东方向河闸友谊河闸生产河闸型号B=4m直升门B=4m直升门B=4m直升门B=4m直升门B=4m直升门B=4m直升门B=4m直升门B=4m直升门B=4m直升门B=4m直升门建设类型拆建拆建拆建拆建拆建拆建拆建拆建拆建拆建泵站是针对项目区所在整个圩区的排涝要求设计的,除了承担项目区排涝任务外,还承担着圩区其它区域的排涝任务。圩区面积3.2万亩,项目区的水田面积0.6万亩,旱地、非耕地面积0.4万亩,河网、沟塘水面面积0.2万亩,水田滞蓄水深25mm,水田蒸发量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5.5mm,水田渗漏量1.5mm,河网、沟塘水面滞蓄水深300mm,泵站每天运转时间20h,允许的排水天数2d,旱地非耕地径流系数0.52,根据计算得,本地区设计排涝模数为1.25((m3/s)/km2)。由此,可确定单座泵站设计流量为4.0m3/s,设计扬程2.54m。①工程结构选型

综合考虑造价因素,运行稳定性以及安装、检修和养护方便程度。规划采用2台新型800ZLK-2型圬工泵,叶轮直径0.7m,配套Y315L2-10型1台直联电机75kW,装机容量75kW;配1台125kVA变压器,泵房面积91m2。②水位组合:

设计水位:上游2.5米,相应下游1.0米。校核水位:上游2.8米,相应下游1.3米。设计流量:4.0m3/s。设计扬程:2.54米。③结构布

a.站室净宽2.5米,站底板面层高程为-0.85米,站身采用钢筋砼U

型结构,站底板厚0.6米,宽3.5米,长12米,站顶高程为3.5米。

b.进水池采用正向进水,进水池前端各设检修闸门及拦污栅各一

个,下游翼墙顶高程为2.0米,为钢筋砼结构。

c.出水池为正向出水,并在出口处设水位标杆,在出水池上设机

耕桥,桥宽3.5米,上游翼墙顶高3.0米,为钢筋砼结构。出水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池为钢筋砼空箱结构,护底为20厘米厚C20现浇砼,护坡为15厘米厚C20现浇砼。

d.泵站上并设立管理房四间,外墙贴青灰色面砖并蓝色墙裙(窗户

以下),内墙刷涂料及乳胶漆,地面贴地板砖,屋面铺设蓝色琉璃瓦。2.电灌站

项目区规划建设灌溉泵站16座,每座泵站控制灌溉面积约600亩左右。按照设计灌溉率为:1.724((m3/s)/万亩),灌溉泵站设计流量为0.246m3/s。根据内部河道上下游设计水位,确定净扬程为2.59m,选择250HW型混流泵,能够满足灌溉需要。

本项目区为小型机电灌区,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所选择的代表年,推求出的灌水定额,可计算出灌水的对应设计灌水率:

qm8.64T((m3/s)/万亩)

式中:为作物种植比;m为灌水定额(m3/亩),T为灌水延续天数(d),这里取T=20d。经计算,本区设计灌溉率为:1.724((m3/s)/万亩)。由该参数可以计算确定灌溉泵站的灌溉流量。

3.防洪闸

项目区规划建设4米直升门防洪闸10座,分别建在潭洋河南增产河口、潭洋河南千斤河口、潭洋河南纲要河口、潭洋河南复河口、地龙河西福利河口、地龙河东福利河口、地龙河西方向河口、地龙河东方向河口、地龙河西友谊河口、潭洋河南生产河口。为了防御外河洪水,闸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闸门门体采用预制钢筋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混凝土结构。闸孔尺寸按无坎宽顶堰流量公式计算:

3/2QmB2gH0

BQm2gH032

式中:Q-过闸流量,m3/s;

σ-淹没系数;ε-侧收缩系数;

m-无侧面收缩的流量系数;B-闸门总净宽,m;

H0-行近流速的堰上水头,m。

由hs/H00.8,淹没系数σ=1;无坎宽顶堰侧收缩影响不必单独计算,而包含在流量系数m中,m=0.385。

根据水闸设计排水流量12m3/s,由上下游设计水位差1.5m,计算节制闸的净孔宽度为3.8m,考虑农船通行等要求,取B=4m。

4.农桥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人民交通出版社)及《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江苏省交通厅,201*)进行农桥设计。项目区总共拆建20×4.2m农桥2座、拆建16×4.2m农桥2座、拆建14×4.2m农桥1座、新建20×4.2m农桥2座、新建14×4.2m农桥1座、新建24×4.2m农桥1座。农桥具体信息见表6-5。

以宽度4.2米、跨度16.0米的机耕农用桥为例,设计说明如下:

(1)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天然水位水深ht和vt: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女医药代表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女医药代表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女医药代表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1933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