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培训总结
参加“国培计划(201*)”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培训总结
201*年9月,我有幸成为“国培计划”的一名学员,参加了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培训,由于自己对电脑操作不够熟练,加上宽带网络连接的不正常局限,给本次培训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基本完成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本次培训,我观看视频共计46小时19分钟,完成研修日志3篇,完成作业2次,发帖跟帖20多次、在线交流3次。
二、学习主要收获
本次培训开始前,我就从网上下载并认真学习了修订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进入学习阶段,我在紧张的课余尽量抽时间登录学习,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通过专家们的讲解,我明白了本次修订课标的背景,理解了课程内容调整的依据和重点,使我加深了对修订版课标的理解,特别是观看了几节录像示范课之后,为我以后在教育教学中指明了方向,懂得了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
三、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本次培训虽然已接近尾声,但学习是无止境的,我将一如既往的加强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新课标中学到的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模式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乐于学习,喜爱老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扩展阅读:中图版 品德与生活社会培训资料
中图版品德与生活社会培训资料
教材介绍与分析(一)
《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
《品德与生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杜文艳
201*年,我参与了由鲁洁教授主编,江苏、安徽、湖北、广西四省(区)合作,江苏教
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品备与生活》教材的组织与编写工作,担任副主编。在此,与参加新教材实验的教师和教研员交流一下自己参与《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写和组织试教工作的一些认识体会,对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写的思路、框架和教材特点作一个总体介绍,对已通过国家审查的一年级上、下册教材和已送审的二年级教材作一个简析,供参考。
教材总体情况介绍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教育观是编写教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新教材和用好新教材的前提
因为《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所以我们作者队伍也是综合型的,按照主编鲁洁老师的要求,实现了两个“三结合”:一是高校教师、中小学教研员、小学一线教师三结合,二是思品、自然、社会不同学科的教师三结合。
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起始阶段,首先是学习务虚。我们听鲁洁老师讲解课标,介绍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逐句逐条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围绕课标的学习,我们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重点学习了解读的第三部分《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学习课程理论,包括杜威课程哲学的四个基本命题等。“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学习,教材编写组的老师们达成了共识,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1)教材观
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包括探究知识、探究道德是非善恶)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教材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一根拐杖,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教材应富有开放性,给教与学留下空间,使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2)教师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并且,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正如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所说:“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俩的前方”。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俗望,指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3)学生观
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生活是青少年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习活动是他们的权利。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能力和学习需要,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不同的需要,并帮助他们的潜质充分发展。
(4)教学观
为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学习特点,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观,建立“教与学”的新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教学不能从概念出发,而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从相关的问题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参与、去尝试、去体验。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学术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德育课程更是如此,其三,教学要有开放性和活动性。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如家人、教师、朋友、同伴等),学生身边的事物(如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学习的资源。课堂以外还存在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德育基地、社区等,都是进行学习的好场所。所以,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好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新的教学观“新”就新在,不是为了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
通过学习务虚,编写组的老师们理清了课程、教材、教科书之间的关系。课程,源于拉丁语的“跑道”,后转意为教育上的术语,意为学生
学习的路线、学习的进程。我国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句子,这里的课程是指学习的范围、期限、进程的意思。现代国内外学者对课程的理解不同,对课程概念的定义也就多种多样。概括起来,课程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来说,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课程的本质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意志体现。课程的最大价值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选的供教学用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材料。有文字材料,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师用书、学生辅助读物等;还有视听教材,如挂图、投影幻灯片、音带、录像、多媒体软件等多种形式。
教科书是教材的形式之一,指按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和学生用书。
上述三个概念,课程的外延最大,教材次之,教科书最小。教材是课程具体的也是最重要的体现,而且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之一,是教材系列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总之,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我们手上拿的书习惯上叫教材,严格讲是教科书。(见封面)
通过学习务虚,编写组的老师们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了比较,从而提高了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我们要理解和把握好教材,首先应该了解课程标准。
我们国家解放以来,编写教材、管理和评价教学的依据一直采用的是教学大纲,到了1997年我们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首先改用了课程标准,这两年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各门学科都纷纷制定了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为什么我国要用课程标准取代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呢?我们要理解和把握好教材,首先应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及二者的区别有所了解。
(1)二者的体例、结构、内容不同。教学大纲是按学科以纲要形式规定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它与课程标准比,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比较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够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而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而且内容更加丰富。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审查的要求等。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二者的课程目标不同。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由于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3)二者对教与学的关注点不同。以往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如今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做出详尽的规定。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各学科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二者对教学与评价要求的上下限不同。教学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则被视为超纲。而课程标准提出的是合格要求(即100分和60分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课程标准适应普义义务教育的要求,所提出的要求是基本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因此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编写和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另外,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当然,二者的区别还不止这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写组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鲁洁教授的主持下,编制了《品德与生活》教科书四册的框架。
二、《品德与生活》教材四册框架和编写思路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国家教育部201*年6月颁发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1~2年级),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并提出该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树立新的教材功能观:教材是学生进行思想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以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综合性;确立新的教育目的观: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及行为方式;体现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和积极引导的有机结合。为低年级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对话的文本,编出有创新意义和中国特色的活动型综合教材,为新世纪我国德育课程的创新做出初步探索。
《品德与生活》1~4册教材框架体系:《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有一部分叫“内容标准”,它在上述的四个层面里,共提出了41条具体的内容条目,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我们教材编写内容的基本标准和依据,就是说,我们一二年级的4册教材必须涵盖和体现这41条。(具体条目可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P7~10)我们在构建四册教材的框架时,一条线是课标4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另一条线排列出一二年级小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事件,两条线交合在一起,生成了一个个活动主题。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依据国家的要求,一方面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生成单元,建构框架。这与思品课由大纲规定的德目作为教学单元不一样。我们每册书安排了4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4个主题活动,每册书安排28个课时左右。其余课时留给学校机动安排本课程或其他有关的教学活动。一二年级4册书共编排了16个单元,64个主题活动(一个主题活动相当于一课,但不一定像思品课那样1课时完成1篇课文,而是根据内容,有的是1课时,有的上2~3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科书单元主题一年级上册认识你真好快乐每一天我像小树苗一年级下册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二年级上册生日快乐走进秋天成长乐园二年级下册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冬爷爷来了火热的夏天金点子行动我长大了三、努力将新的课程观、教育观体现在教材之中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主要特点: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促进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力求拓展教材的功能,使其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还是一个与儿童展开对话的、活的文本,使儿童在教材这一特殊的“对话伙伴”的激发下进行自主建构,获得真实可靠的发展。
我们在每册教科书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我们把儿童放进教材之中(在教材中以男女主角的形式出现,男主角是“盼盼”,女主角是“圆圆”),使“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中的儿童”形成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同时,我们还给孩子们带来了4个小动物做朋友,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和创创鼠,它们分别代表安全健康的生活、积极快乐的生活、有爱心负责任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这4个层面,在教材中串场,与孩子们交流。这样,教材不再是独白,而是对话中的一个儿童或拟人化的动物,与教室中的儿童结成平等的伙伴与朋友。教材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与教室中的儿童相依相伴,一起面对并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在对话的过程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
我们在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如一年级上册教科书P13、P17、P19、P25、P29、P31、P33、P51、P60、P62、P63等,一年级下册P2、P4、P7、P10、P11、P27、P30、P33、P35、P36、P42、P45、P47、P48、P50、P57等等。这样,为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
以往的教材一般是按学科或德目的逻辑来组织。以这样的方式建构的教材虽然自成体系,但与儿童的生活联系不紧密,我们现行的思品教材就是按课标的10个德目来编排课文的。
实际上,社会的道德和个体的品德,都来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系,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为了协调关系,解决矛盾,开始产生了道德。一位英国学者把人的德性分为四类:
(1)严肃的德性:如敬畏、虔诚等。这来源于人与自然的抗争中产生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理。
(2)壮烈的德性:如忠义、侠义、勇敢、牺牲等。这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氏族战争。(3)温和的德性:如谦虚、仁慈、礼貌、宽厚、善良等,产生与氏族内部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实用的德性:如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等。这些道德来自于人们的劳动与经济生活之中,为调节好人们的经济生活服务。
英国学者分析了道德的起源。确实,社会的道德和个人的品德,都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是,随着人的理性的发展,人们把道德从生活中抽象出来,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出现了伦理学。品德教育也出现了学科化倾向,表现在:把道德作为一个专门的体系,把德目作为独立的价值体系来构建德育。就诚实谈诚实,就勇敢谈勇敢,而不是着重探究为什么生活需要诚实勇敢,怎样在生活中诚实勇敢,生活中的道德需要哪些智慧,这种德育的学科化倾向容易导致与生活的脱节。这次我国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课程要回归生活。现在设立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程,为德育回归生活找到了一个通道。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身受益。
所以,我们所编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教材所遵循的逻辑是儿童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或德目的逻辑。具体表现在:
我们的思路是先调查和理清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这一成长历程中儿童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以及需要了解的一些自然常识和生活常识,弄清这一个阶段儿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生成、设定单元和课文主题,然后再用这些主题去覆盖课程标准。就是说,我们不是机械地图解课程标准,而是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
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之后,我们选取儿童的“生活事件”作为素材和基本内容设计课文。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我们所遵循的原则是:
1.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
课文中所提出的生活事件要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这是无疑的,但在教材中呈现时,要对真实的事件从教育意义的角度作出选择。当然,为达到教育目的,需要有一定的重构,但还是源于真实的事件。如:一年级上P22的“盼盼迟到了”;P28的“字写不好的烦恼”;P32的“放学回家”的课余生活等,一年级下P16的“我掉了一颗牙”;P11的“小手拉小手”;P54的“过好暑假”等等,都是来自于学生之中的真实事件。
2.以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
儿童生活中的日常普通事件是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件,如忘带文具、与同学争吵、和老师有矛盾,向爸爸妈妈耍脾气等。这些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事件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可谓“一地鸡毛”,儿童正是在这些普通的事件中烦恼、探求、成长,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琐事”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所以,课文中所选用的生活事件更多的是儿童生活中的普通事件,是生活中的普通儿童所遇到的生活事件。如一年级上的“我也想当升旗手”、“上学路上”、“小马虎”等。一年级下的“喝水的学问”、“在餐桌上”、“怎样才凉快”等,都是根据儿童生活中的普通事件编排的课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成长乐园”编排的4课“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的4课“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看电视”,第四单元“我长大了”中的“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这些课文,都是基于儿童日常生活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旨在帮助儿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问题和烦恼,指导儿童培养良好的基础文明行为习惯。二年级上的“金点子行动”和二年级下的“我的兴趣爱好”两个单元,则是根据低年级儿童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关注点和小观察、小发现,去组织儿童活动和探究,引导儿童过快乐的和有创意的生活。
非日常生活事件指节日、纪念日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教材中也有所反映。如国庆节,这是落实课标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但低年级孩子对国庆节在理解上会有一点难度,我们就把它安排在二年级上的第一单元“生日快乐”,第1课是“祝你生日快乐”,主要活动是为班上本月出生的同学过生日,第2课是“欢度国庆节”,这样,让孩子由近及远,从自己的生日过渡到祖国的生日,使他们易于理解国庆节,在时间上,这课活动的安排也与10月1日相近,好与学校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中秋节和重阳节安排在“走进秋天”这个单元里。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将这些非日常生活事件也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中。
3.注意到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
我们的教材在编排时,比较注意儿童生活圈的逐步扩大,社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编排4册框架时,一年级上放一些儿童与自我的单元,如“我像小树苗”。一年级下放了儿童与家庭的单元,如“我爱我家”。二年级两册则放了“春游”、“秋游”、“欢度国庆节”等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的内容。这体现了儿童的生活圈由近及远、逐步扩大。另外,儿童能直接感受到的四季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和自然常识教育的资源,我们将四季编为4个单元,分别按时令安排在四册中。一年级上第四单元是“冬爷爷来了”,一年级下第四单元是“火热的夏天”,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是“走进秋天”,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是“春姐姐的脚步”。这几单元的活动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总之,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地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材的编排遵循生活的逻辑,可以提高教育的信度和效度。
4.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
引导儿童从小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首要和基本任务。我们在一年级上下册教科书的每个单元中,都进行或渗透了这一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需要说明的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爱家乡、爱祖国条目下第8条“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在现在送审的二年级教科书中没有覆盖和落实,原因是:第一,编出的单元和课文无论怎样浅显,无论呈现方式如何变化,总是与中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爱家乡教育的内容严重重复;第二,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比较任性,在待人接物方面缺少基本的文明礼貌常识,缺少教养。我们感觉对二年级学生仍必须加强基础文明常识、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品格的教育。所以,我们在二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编排了第三单元“成长乐园”:“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在二年级下编排了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看电视”;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等,都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5.教材营造的文化的儿童文化
教材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富有“童心”、“童趣”,是儿童所喜欢、所需要的。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力求做到的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通过教材所倡导的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教学生活,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我们所设计的单元或活动主题,或显或隐的主体都是儿童。如一年级上“我像小树苗”、“我从哪里来”,二年级上“我的一家”、“我是家中小成员”等是“显”的例子,作为主体的儿童直接以主语“我”的形式出现。“上学路上”、“快乐每一天”、“下课了放学啦”、“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过家家”等是“隐”的例子,作为主体的儿童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所隐含的主体仍然是儿童。我们所设计的课文内容也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其主体都是儿童。同时,我们编选了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如一年级上的“皮诺曹的鼻子”、“小马虎旅行记”,一年级下的“眼睛和耳朵的诉说”,二年级上的“狗熊溜冰”、二年级下的“漫游拖拉国”等等,创作和选用了一些儿童朗朗上口的儿歌,如“起床”、“粗心的小画家”、“冬爷爷在哪里”、“它是谁”、“小蜻蜓”、“风筝谣”、“剪秋叶”、“春姑娘”等。我们还选编了一些儿童喜爱并易于理解的谜语、名人名言、民间谚语等,穿插在课文中。我们力求从教材的总体设计上营造一种儿童文化。教材的呈现形式是正文和练习相互渗透,整体设计,由单元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三级构建而成。每一个活动主题(即每一篇课文)又以小活动栏目或小动物、小主人公的提示语来串场。教科书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图是以反映儿童生活的照片为主,儿童喜爱的卡通画为辅。照片不是简单地贴到书上,而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处理。
6.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1~2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综合性和活动性体现了本课程的性质,所以,教材力求较好地体现这两种特性。
(1)综合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将思想品德、自然、生活、劳动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起来,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这只是浅层次上的综合,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讲,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不能脱离儿童整体的实际的生活经验,德育要回归生活,而生活本身是综合的。所以,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均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让原本综合的儿童生活不被课程分裂,营造和展示出一个与儿童生活本身一致的高度综合的课程形态。从更宏观的背景看,课程向儿童与生活回归,走向综合化,是新世纪课程的要求和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现在,人类社会正日益走向一体化,处于科技、自然、人类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中,学科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趋势。而中小学综合课程的设立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综合课程鼓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观点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学生树立关于世界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世界观,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综合课程所倡导的知识联系性和整体认识观,易于丰富学生的想象,解放创造潜能,激发“顿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我们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在编排教科书时特别注意体现综合性,这个综合性不是几门课简单的拼盘,而是一种有机的化合和整合。
以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为例,其综合性的具体体现是:
在设计框架、单元时,将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三个轴和健康、快乐、有爱心、有创意的生活四个层面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每个单元的主题活动内容都覆盖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四个方面的相关条文。
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你真好”,4个认识,这是儿童来到学校,有了社会性的交往,可算为是“儿童与社会”这个轴线;第二单元“快乐每一天”,主要对儿童进行“一日学习、生活常规”教育,可算“儿童与自我”这一轴线;第三单元“我像小树苗”,主要从儿童成长的角度,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教育,也属于“儿童与自我”这一轴线;第四单元“冬爷爷来了”,主要是引导儿童在冬天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在玩中探究,所以可归为“儿童与自然”这一轴线。从一册书来讲,三个轴线都包容进来了。但每个单元的轴线又不是绝对的。如第一单元虽是“儿童与社会”这个轴线,但第4课就有儿童自己怎样当小学生的问题;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虽是“儿童与自我”这一轴线,但第5课“上学路上”就有交通安全问题,这体现了儿童与社会的关系;第9课“我从哪里来”有生命科学的常识,这属于自然科学,这里又体现了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第四单元虽是属于“儿童与自然”这一轴线,但第16课“送给新年的礼物”,有“说说自己的进步”,这又体现了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所以说,三个轴线在教科书中是有机综合在一起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P7~10按生活的四个层面列出了41个条目,这都是要在教科书中落实的内容。这四个层面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整体呈现的。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儿童的生活既要充满乐趣与色彩,也应当富有责任与创造。因此,我们每个单元的编排都覆盖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四个方面的相关条文。
以一年级上第四单元为例:P54第14课中“在冰上玩危险”、“生冻疮怎么办”等,落实的是“内容标准”第一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P50、P54和P55的课文,主要体现“内容标准”的第二个方面“积极愉快地生活”的“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和“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P62~65也是体现“内容标准”的第二个方面“积极愉快地生活”中的“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和“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P60~61课文落实的是“内容标准”的第三个方面“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
P52~53、P56~57的课文落实的是“内容标准”的第四方面“动脑筋、有创意生活”中的“有好奇心,喜欢提问”,“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和“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
其他单元也是如此,都是将生活的四个层面即四个方面有机综合在一起。
在进行课文设计时,还原生活本身的面貌,将生活中本来在一起的道德和非道德的因素综合起来,将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社会常识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如一年级上P22~25的第6课“盼盼迟到了”,既有遵守纪律、守时教育,又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一日生活常规教育,还有反省和激励教育,是多种教育因素的有机综合。
教科书呈现内容的综合性,使得儿童真正能从课文中经历完整的生活,而不是片面的、割裂的知识或规范。儿童从教科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或品德,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形成的是一种比较完整的人格。
(2)活动性
当代西方活动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实经验促进发展。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角度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价值,对活动教育思想进一步提供了较科学的理论依据。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活动)。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也是活动,儿童智慧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实现的,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皮亚杰提出,要重视视听教学和科学实验,使学生利用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要重视儿童的游戏;要重视探讨活动和重新发现活动。“主动”、“活动”是皮亚杰活动教学的关键概念。目前,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关于学生发展的理论研究中,有一个重大的观念变革原来一直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遗传(生理基础)、环境(决定因素)和教育(主导因素),现在提出主体自身活动是主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确立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做中学”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与儿童共同活动来支持儿童学习,而非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儿童则主要通过实际地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只依靠听讲来学习。
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教材不能淹没儿童的这一天性,而应该激发它。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力求通过设置大量能够激发儿童活动和探究的话题与项目,为儿童的自主探究留下广阔的空间。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都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游戏”、“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表达和构建的过程。当然儿童毕竟不是成熟的社会成员,他们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具有获得成人引导的需要。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引导。我们力图把每一篇课文都编成活动的引导,并指导儿童在活动中激发热情、在活动中建构认知、在活动中实践行为。
例如: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课“拉拉手交朋友”的设计思路是:第一步活动,在平等的交谈中认识老师。第二步活动,与同桌小朋友拉勾、唱拍手谣、交换小名片等,相互认识。第三步活动,集体做游戏,认识更多的同学。第四步,按兴趣分组活动,更深入一步地认识同学。课文就是这样用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扩大认识的范围,一步步地加深对同学的了解。
为体现课程的活动性,我们每册教科书里将课标上提到的12种活动形式几乎都用上了。还以一年级上册为例:
讨论:这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有时是小组的,有时是全班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发表自己的想法,锻炼表达能力等。
如P9参观校园活动,小组讨论:“我们去哪里?”“我们不认识路怎么办?”;P22“盼盼为什么会迟到?”等等。
搜集信息: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访谈、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材中根据活动主题的要求和儿童的兴趣,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指导儿童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以利用、交流。
如P32采访同学放学回家做什么;P34了解出生情况,填出生证;P62搜集“××眼中的我”等。
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调查活动中,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图画、拼音等进行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
如第2课“我们的校园”中参观校园设施;P13调查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画画、说说都可以;P50安排了关于气温的观察记录;P51植物的变化也需要现场的调查和观察。
情景模拟与角度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使儿童对某种事物产生直接体验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让儿童亲身经历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同时增长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P24表演早晨的安排。
操作性、实践性活动:这类活动包括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等活动,适用于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发展情趣和操作技能、学习实际的劳动本领等方面的活动。如P15给国旗涂色、做国旗;P33的试做课外活动;P56~57观察冰,做冰的小实验;P61设计制作新年贺卡等。
教学游戏: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特别是一年级还有一个幼小衔接问题。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在这一册教科书设计和安排了一些游戏活动。如第1课的P4~5,游戏“找朋友”、“网小鱼”;P20玩“交通安全棋”;P46~47是迷宫游戏“智闯马虎宫”;P49折放纸飞机“告别小马虎”。
参观访问:这类外出活动在这一册教科书中没有安排,准备安排在二年级进行。本册教科书增加了一项“辨析”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答案。如P14“升国旗时,小学生应该怎么做”;P30课间该做些什么;P43关于“吃药”的思想斗争。
欣赏: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儿童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本册教科书主要是引导孩子欣赏冬景,如P51和P55,引导孩子欣赏和感受冬天大自然的美;再如P63和P64~65通过讲述同学的优点及自己的成长,欣赏自己和同学的进步等。
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儿童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P36~39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不仅组织学生练习,还安排了一个小竞赛,提高孩子的兴趣;在P23安排了整理书包的比一比、练一练;P29设计了一个写字的练习对比。
讲故事: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故事要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儿童能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
我们在本册教科书中改编和创作了一些儿童故事,如P16“小熊上学”;P40~41“皮诺曹的鼻子”(新编);P44~45“小马虎旅行记”;还要求学生续编故事,如P52“冬日疑案”等。
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并不是搞课改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提到“教师讲授”,就是旧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教师讲授仍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只是讲述得应该生动、有效,应在充分了解儿童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儿童积极性的方法。
本册教科书的P16“小熊上学”的故事,由于学生刚入学不久,不怎么识字,当然要由教师来讲述。P40就明确安排了由教师来讲故事。
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际综合效益。本册教科书中主要安排了与节日活动的结合。
如第15课“过新年”主要是与公历新年元旦与农历新年春节这两个节日庆祝活动结合起来;P58让孩子向长辈了解他们小时候过春节的情况;P60让他们自己筹备元旦游艺会等。
以上介绍的是《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四、教师用书简介
为帮助教师较好地理解这门新课程,用好新教材,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学活动,我们同步编写了与《品德与生活》实验教材第一册配套的教师用书。
《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第一册结构体例如下:(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单元题(本册共4个单元)
1.本单元体现的课标内容标准(用表格列出)2.本单元内容结构(1)树状结构图
(2)本单元各课内联系说明(简述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阐明本单元各课的编排意图和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等)
第二部分:课题(每单元4课)
1.本课主题活动的目标要求(按课程标准的课程分目标a.情感与态度b.行为与习惯c.知识与技能d.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具体表述本课主题活动的目标要求),举例第7课“学习真有趣”的活动目标要求。(见另页)
2.本课主题活动内容剖析(用图解式方法说明和梳理教材内容,阐述本课活动编排的环节和意图等)
3.本课教学活动建议(对本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提出具体的和原则的建议、提示等)4.本课活动设计列举(提供一个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第三部分:参考资料
以单元为单位,提供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若干篇,供教师在组织本单元各课教学活动时参考和选用。
五、审查意见
201*年6月底,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编写申报立项已获教育部审查通过,同时上报的一、三年级(上册)实验教科书与教师用书也审查通过了。审查委员对我们编写的《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实验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他们在审查意见中指出:教科书和教师用书认真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深入领会、准确把握、较好地落实《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具有较高的质量和鲜明的特点。
一、教科书的优点
1.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2.根据课程标准,较好地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教材的基本框架,自然地进行了整合,框架科学合理,线索清楚贯通。
3.设计有创意,内容涵盖了标准规定的内容,特别注意了科学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4.以儿童为主体,从有利于儿童主动参与、探究出发进行组织安排,以活动、游戏及其他实践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体现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人。
5.教材中留下了许多空间,指导和帮助儿童由此及彼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寻求多种答案。
6.以图为主,特别是安排了许多照片,并艺术地把照片和图片结合,图片、照片质量较好;文字恰当,起到“点睛”的作用。
二、教师用书的优点
1.紧紧围绕教材,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进行说明,充分利用了教师用书的特点。2.对教材框架进行了说明,并与标准作了对照性分析,便于教师整体把握。
3.在编排上,以教材原样为基础,对内容进行说明,同时有提示,提示简明扼要。这样便于教师改进备课方式。
4.每篇课文后对活动提出了建议,并有活动设计案例,单元后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201*年年底一年级下册教材、教师用书也顺利通过了国家的审查,并受到好评。目前,二年级教材已编写完成,已送国家教育部审查。
教材分册介绍
一年级(上册)教科书分析
一年级上册教科书共编排四个单元,16课。目录如下:一、认识你真好1.拉拉手交朋友2.我们的校园3.我也想当升旗手4.小学生活开始啦二、快乐每一天5.上学路上6.盼盼迟到了7.学习真有趣8.下课了放学了三、我像小树苗9.我从哪里来10.坐立走有精神11.皮诺曹的鼻子12.小马虎旅行记四、冬爷爷来了13.冬爷爷在哪里14.踏雪玩冰15.过新年
16.送给新年的礼物
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三级主题框架
单元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课时内容标准A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a.和老师、同学交朋友1.拉拉手,交朋友b.游戏:找朋友、网小鱼c.活动:红黄蓝绿大行动2法。A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A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B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一认识你真好3.我也想当升旗手a.参加升旗仪式b.给国旗涂色做国旗2.我们的校园a.侦察校园的游戏b.汇报侦察见闻c.画出校园中自己最喜欢的地方2学,愉快地玩。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C3.关心和爱护同伴。C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C6.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C10.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D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4.小学生活开始啦a连环画《小熊上学》b.小学生活常规2想法或活动成果。D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二快乐每一天5.上学路上a.每天上学怎么走b.玩交通安全棋2A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A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A3.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A8.认识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A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6盼盼迟到了a.盼盼为什么迟到b.我能做好2B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B6.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a.天天都有新收获7.学习真有趣b.字写不好怎么办C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1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C6.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D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D5.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2D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D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A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8.下课了放学啦a.课间活动守秩序b.课外生活丰富多彩9.我从哪里来a父母给了我生命b小树快快长A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1的坐、立、走姿势。B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C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三我像小树苗10.坐立走有精神a.正确地坐立走b.仪表风采大展示2实的孩子。C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C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D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11.皮诺曹的鼻子a.故事会b.远离长鼻子2D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a.小马虎连环幽默故事12.小马虎旅行记b.游戏:智闯马虎宫c.告别小马虎D10.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2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D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A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A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13.冬爷爷在哪里a.寻找冬爷爷b.破解冬日疑案1A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B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B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B6.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14.踏雪玩冰四冬爷爷来了15.过新年a.开心的新年b.元旦游艺会a.欣赏冬景,玩雪b.做冰的游戏的生活2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B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C3.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2誉C8.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D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D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D7.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16.送给新年的新物a.我进步了b.为同学喝彩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他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D10.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
第一单元“认识你真好”简析:
本单元为《品德与生活》的开首篇。4课即4个主题活动以“你”为主线贯穿,(“你”不仅指老师和同学,也指校园、国旗和小学生活)以儿童入学后最想熟悉和亲近的人为切入口,由认识老师、同学到认识校园、国旗和小学生活,认识的范围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的程度逐步加深,目的在于帮助刚入学的儿童尽快熟悉和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本单元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各课的活动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剖析、活动建议、活动设计例举见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P1~P41。
第二单元“快乐每一天”简析:本单元设计的4个主题活动,以小学生的一日生活为主线,针对入学不久的儿童在作息、学习、课余生活的安排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儿童了解学校一日生活常规,指导他们探索出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安排好作息的良策,在一系列自主活动中,学会合理安排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获取一份成长的经验,让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伴随孩子的每一天。
本单元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各课的活动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剖析、活动建议、活动设计例举见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P43~87。
第三单元“我像小树苗”简析:
这一单元根据从生理、心理到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逻辑顺序,安排了4个主题活动。“我从哪里来”对孩子进行浅显的生命科学常识教育,让儿童知道要珍爱生命,学会感激;“坐立走有精神”旨在培养现代少年儿童讲文明、利健康的优雅举止和精神风貌:“皮诺曹的鼻子”和“小马虎旅行记”则是指导儿童不说谎话、做事认真耐心不敷衍,从而为儿童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打下基础,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本单元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各课的活动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剖析、活动建议、活动设计例举见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P88~126。
第四单元“冬爷爷来了”简析:
这一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的内在整合。它以变化为主线,通过孩子们踏雪玩冰、做小观察、小实验、小游戏、过新年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季节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植物动物的变化、水的变化及时间的推移,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积极应对自然的变化和新年的到来以及乐于实践的探究的精神。此外,在学期的尾声,引导儿童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不断进取,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本单元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各课的活动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剖析、活动建议、活动设计例举见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P127~166。
一年级(下册)教科书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与上册一样,也是四个单元,共16课。目录如下:一、我爱我家1.我的一家
2.我是家中小成员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4.过家家
二、我的生活好习惯5.我掉了一颗牙6.眼睛和耳朵的诉说7.喝水的学问8.在餐桌上三、爱心行动9.关心老人
10.他们需要关爱11.小手拉小手12.别把花草弄疼了四、火热的夏天13.雷雨来了14.夏天的小虫15.怎样才凉快16.过好暑假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三级主题框架
单元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课时内容标准A3.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a.介绍:家庭成员、属相、爱1.我的一家好等b.我与家:亲子游戏、小展板1能力。A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B4.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一我爱我家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a.寻找成长的足迹b.真情悄悄话c.孝心行动请喝一杯茶2a.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我是家中小成员b.小竞赛:我能行c.小设计:让家更漂亮2B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C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力、有毅力。C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C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D4.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a.自选游戏主题4.过家家b.排练游戏小品c.演出、评奖a.认识乳牙和恒牙5.我掉了一颗牙b.正确刷牙、防治龋齿、保护鼻子a.童话剧:眼睛与耳朵的对话二我的生活好习惯a.活动:自助餐一日三餐巧安排8.在餐桌上b.走进奇奇餐厅:荤素搭配不挑食吃c.小辩论:吃零食好不好d.辨析:新餐的文明好习惯7.喝水的学问a.生活中常喝的水b.喜欢喝饮料好吗c.怎样喝有利于健康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b.保护眼睛与耳朵:防治近视、沙眼的防治、耳杂防进水,不乱挖等212D5.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A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A3.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A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C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D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2D4.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D5.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D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2D10.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a.故事屋:会生娃娃的热水袋9.关心老人b.家有一老如有一宝c.走访老人,尊敬老人,关心老人a.换位体验活动同情残疾人三爱心行动11.小手拉小手a.爱心互助系列剧: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学会求助b.情感热线c.儿歌:手拉手献爱心a.花草树木功劳大12.别把花草弄疼了b.学儿歌、角色扮演游戏c.小调查、小建议、爱心行动a.你知道吗:雷雨形成小常识13.雷雨来了b.在高地和大树下避雨危险c.议一议:发霉、变质的东西能吃吗a.捉夏虫,收集昆虫资料,办14.夏天的小虫四火热的夏天15.怎样才凉快a.想一想:哪里凉快b.经验共享:怎样做才凉快c.情景剧:中暑的急救、游泳的保健d.故事屋:节约水电2小展览b.观察和认识夏虫c.画小虫,读儿歌10.他们需要关爱b.故事会:身残志坚尊重残疾人c.助残知识小竞赛关爱残疾人1A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A7.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B7.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C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C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2D4.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D7.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3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A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A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2法。B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1C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用水、电、纸张等资源。C9.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D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D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D7.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D8.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a.开心辞典:怎样过好暑假小竞赛16.过好暑假b.小论台:假如这样安排暑假的每一天好吗?c.我的暑假行动计划d.过一个快乐的暑假D10.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D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简析:
本单元4课即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层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本单元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各课的活动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剖析、活动建议、活动设计例举见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P1~40。
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简析:
本单元4个主题活动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本单元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各课的活动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剖析、活动建议、活动设计例举见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P41~78。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简析:
本单元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懂得爱,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本单元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各课的活动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剖析、活动建议、活动设计例举见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P79~114。
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简析:
本单元4个主题活动,以交织着儿童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不同层面的儿童日常生活为主线,引导儿童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季,在观察和经历夏天中学习科学,学会生活,并指导小学生科学合理地、愉快地过好第一个暑假,让儿童在火热的夏日里,畅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的海洋中。
本单元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各课的活动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剖析、活动建议、活动设计例举见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P115~152。
二年级(上、下册)教科书简介(供201*年秋季国家实验区教师参考)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设四个单元,共16课。目录如下:一、生日快乐1.祝你生日快乐2.欢度国庆节3.过去的故事4.红领巾的生日二、走进秋天5.秋天到了6.秋游回味7.巧手剪秋天8.中秋与重阳三、成长乐园9.我来试试看10.我不胆小11.我不任性12.我的好习惯四、金点子行动13.走进聪明屋14.我也能研究15.生活中的小创造16.让校园更美好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也是四个单元,共16课。目录如下:一、学做文明人1.家里来了客2.我随爸爸去作客3.我跟妈妈看演出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二、春姐姐的脚步5.春天在哪里6.春天的种植7.我和春天一起玩8.我心中的春天三、我的兴趣爱好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0.游戏快乐多11.我与小动物12.我最爱读的书四、我长大了13.做事不拖拉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15.成长记录袋16.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三级主题框架
单元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a.现场直播、精彩回放:我的生日b.小调查:我们如何过生日一生日快乐2.欢度国庆节1.祝你生日快乐c.亲情传真:妈妈的信;真情回报:制作感恩卡d.策划:生日怎么过e.聚会:为本月出生的同学过一次有意义的生日a.我当小记者:了解国庆节b.乘上小飞艇去旅游初步认识祖国大地c.画一画:祖国的变化真大啊d.赛歌会: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22课时内容标准A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B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B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C3.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C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C10.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D5.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a.故事会、小影院:抗日小英3.过去的故事雄、百万雄师过大江等b.小喇叭:谈谈自己的感受a.走进队史室4.红领巾的生日b.知识竞赛:少先队的知识知多少c.雏鹰行动:我为队旗添光彩a.我眼中的秋天b.小小气象台:秋天的变化、5.秋天到了秋天的保健等c.我们的收获d.瓜果大聚会a.快乐分享:感受秋天的美丽二走进秋天7.巧手剪秋天a.露一手:制作树叶贴画、小桔灯等b.秋色博览会6.秋游回味b.拼图游戏:种子画c.秋游小盘点12A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B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B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C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C8.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2心家乡的发展变化。C9.为保护周围的环境能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a.听故事,赏月亮;做“月亮8.中秋与重阳会发光吗”的小实验b.学古诗,知风俗,敬老爱老,为爷爷奶奶过“老人节”a.试一试:遇到没有做过的事9.我来试试看试试看b.失败了怎么办c.交流与共享a.说一说:平时我最怕的是什三成长乐园10.我不胆小么b.故事屋:咕咚来了c.辨一辨:这样勇敢吗d.给自己壮胆:怎样锻炼自己的胆量a.连环画:贝贝的驴碑气b.生活小舞台:我们帮帮贝贝11.我不任性和他爸爸c.哈哈镜、讨论台:这样做好不好d.故事及联想221D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D8.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2简单的整理和应用。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A10.在学校时情绪安定,心情愉快。A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B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B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B7.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B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C4.乐于帮助别人C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C6.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C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用水、电、纸张等资源。21D8.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D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a.自我检测12.我的好习惯b.成长坐标c.我的计划:画成长树a.故事给我的启示13.走进聪明屋b.学会想像c.动手做,做中学a.开动小脑筋四金点子行动15生活中的小创造a.智慧宝盒、异想天开:自由确定研究内容b.露一手:动脑动手c.小制作博览会、金点子发布会214.我也能研究b.方法指南c.实战练兵d.“小小研究”发布会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2想法或活动成果A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2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B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C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2约水、电、纸张等资源。D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D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D3.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D4.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D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D7.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a.校园扫描16.让校园更美好b.心系校园:校园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和行动
1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D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二年级(下册)教科书三级主题框架
单元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a.看一看:盼盼待客1.家里来了客一学做文明人3.我跟妈妈看演出2.我随爸爸去作客b.演一演:我家来了客c.辨一辨:应该怎样做d.创作小品:陌生人到我家a.故事屋:小猴作客b.小小点评台c.小猴进步了d.盼盼作客去a.卡通直播室:他们的行为文明吗b.大嘴巴讨论台c.走进影视厅221课时内容标准A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A7.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B6.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C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C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D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D4.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a.送小旗:看谁会打电话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b.练一练:学习打电话的礼貌和用语c.看电视b照镜子5.春天在哪里a.诗歌续编b.找春天、话春天、唱春天a.小小研究员二春姐姐的脚步7.我和春天一起玩6.春天的种植b.种瓜种豆,我国的植树节c.和小树小草交朋友a.春游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b.玩中探趣c.百灵唱春天、小彩笔画春天、报春花演讲台d.把春天留在我们身边a.小百灵唱春天8.我心中的春天b.小彩笔画春天c.来自春天的报告d.把春天留在身边a.兴趣万花筒、展示台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b.最近有点烦c.故事屋:装满昆虫的口袋d.兴趣宝塔a.游戏城堡b.做中悟:怎么玩得愉快a.快乐寻访:寻找和介绍身边的小动物b.游戏:猜猜是什么动物的叫11.我与小动物声c.动物小百科。动物SOS:爱护动物e.小小饲养员a.逛书店b.好书推荐与交流:我读过的12.我最爱读的书好书c.动手做:书签、班级图书角等222D8.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A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1响,学会照顾自己。B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C4.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C8.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2C9.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D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D7.学会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2D10.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A1.做事用心。A3.热爱劳动B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C4.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D1.有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D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2D7.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D8.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D10.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三我的兴趣爱好10.游戏快乐多2a.续编故事:漫游拖拉国b.七嘴八舌话拖拉:假如拖拉13.做事不拖拉了c.体验活动、经验分享:做事又快又好a.一日生活回放四我长大了15.成长记录袋a.展示台:打开成长记录袋b.成长树:挂上进步果c.学会感激联谊会:感激那双手a.说一说:我的理想16.更上一层楼b.演一演:二十年后的我们c.我的新目标d.自创诗歌朗诵会
2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b.大家谈:我的一日生活安排c.时间调控台d.游戏:与时间老人握手A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B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2处。B6.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B7.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2B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B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C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C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D8.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D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D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1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编排思路: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使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合,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像,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的编排思路: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4个主题活动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学习在待客、作客、观看演出、接打电话、看电视等方面的基本文明常识,为儿童学做一个现代文明人打下基础。本单元通过看、听、说、辨、练、演等多种形式,让儿童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文明境界,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在活动中修身养性,使良好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4个主题活动带着孩子们去寻找“春姐姐的脚步”,在明媚的春光中投人大自然的怀抱,在一系列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中,欣赏美丽的春色,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激发儿童对春天、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孩子们的想像插上翅膀,让孕育着无穷希望的春意永远流淌在孩子的心田。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4个主题活动从儿童已有的兴趣爱好人手,让学生了解兴趣对自己成长的作用和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在展示孩子们已有的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抓住爱做游戏、爱小动物、爱读书几个兴趣爱好为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兴趣的无穷奥秘,引导学生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从小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清,对世界、对社会、对许多问题兴趣盎然。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作为《品德与生活》的最后一个单元,具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4个主题活动,让教师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前两个主题活动“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主要是对儿童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后面两个主题活动“成长记录袋”和“更上一层楼”,引导孩子们回顾自己成长的脚印,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让他们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编写时间非常紧张,一些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还没有来得及制作。教科书也会存在不足之处,这将经过实验教学,逐步修订完善。
《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凝聚了作者的心血,也聚集了一线教师的智慧和孩子们的贡献,在几个省的国家实验区的实验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我们建议教师们在实验教学中,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开发教育资源,及时做好教学小结与教学反思,开展好集体备课和教研交流活动。我们希望这套先迸教学理念与新颖设计联姻的教材,能够为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提高儿童的生活品位和质量奠定基础,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以上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201*年5月于南京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国培计划”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培训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国培计划”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培训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培计划”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培训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20918.html
- 上一篇:小学思品国培学习总结
- 下一篇:华夏爱婴幼儿园教研组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