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总结

时间:2019-05-26 18:04:16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总结

《认识钟表》单元总结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纪小,对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透。时间是很抽象的,也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懂得和应用的常识。钟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经常见到的生活用品,但是他们很多都还不会看钟,例如经常会把10时30分说成11时30分,9时说成12时9个字等等,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学习,总结出规律,再把总结到的规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经过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总结出了钟表教学的几点成功之处,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愿望。1、猜谜语引入。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活动,猜到谜底是钟,自然地引入到钟面的教学上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课本91页的图,说说图里都有什么?然后提问:“早上

你是几点钟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学生当中有的是爸爸妈妈告诉时间的,有的是自己看钟知道时间的。再问:“如果你不会看时间。总是让大人告诉你,方便吗?”通过师的提问,使学生感受到学会看钟表的作用,产生学习的愿望。

二、注意让学生用眼观察、讨论,概括有关钟面的知识。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钟面,仔细观察后向小组的同学介绍,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谁的口齿最伶俐,将你所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说一说。

2、引导学生概括。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个圆的。时针短又粗,分针细又长,它们总是不停地在转动,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三、依托经验,认识整时、半时,总结出规律。

1、用手拨出你想要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时间拨在自己带来的钟表上。师挑选出整时和半时的钟面,让拨的学生说说是几时或几时半。

2、认识整时。

师指着整时的钟面,问:“这些时间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交流后,概括出规律: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认识半时。

师再挑选出半时的钟面,也让学生交流后总结出规律: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某两个数字的中间,时针刚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四、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和有趣的活动中去。

在这个环节,我创设了几个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把刚刚学会的钟表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

1、师说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让学生拨出相应的时刻。学生对老师的工作生活感到好奇和有新鲜感,也对老师的辛劳有了了解,使学生懂得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要珍惜一分一秒。

2、修钟表。

出示小故事:小熊家里的钟被调皮的小熊弄掉在地上,时针分针都脱落下来了。现在是5时,谁能帮忙把时钟修好啊?

3、设计时钟。

让学生设计一款款式新颖的时钟,画在纸上。强调时针和分针所指向的正确位置。师和同学们评选出正确和漂亮的设计,办一个展览。

4、写出你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5、搜集有关钟面的图片,并写出搜集到的钟面图片上的时间。6、让学生在10时、下午2时半、7时的时候提醒老师喝水。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总结

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第九单元的内容,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于学前教育比较好,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能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还不是很熟练,也不能够灵活运用。所以在课堂中,我注重操作,把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去并打好基础。我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本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每次看图列式时,我都要请学生自己说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在怎样列式?经过我这段时间的培训,小朋友们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这个知识。并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感知数学、灵活运用数学。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明显的感受到小朋友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这过程中,有许多小孩子的答案都使我感到很惊喜,他们的答案千奇百怪,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在作业上,我发现他们的字迹越来越工整,页面越来越干净,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这是他们的第一个课堂作业本,这上面记载了他们成长的足迹。我希望他们以后会越来越好

扩展阅读: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

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2252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