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派尔煤矿调度室工作总结(201*)
斯派尔煤矿调度室工作总结
在集团公司调度信息化中心及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区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调度室全体员工将工作重点放在煤炭生产组织、安全管理、工效落实等方面,以提高“调度室标准化管理”为工作准则,按照各级领导和公司的年度工作安排,结合我矿调度室的实际,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调度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指挥中心“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度管理现状
1、调度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我矿调度室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的独立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日常安全生产,推进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现人员配备如下:职务姓名职责分工1主任掌握全矿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完成情况;制定调度室业务培训李时贵计划,组织调度人员业务学习;组织、落实“雨季”三防和“冬季”三防工作,做好专项调度记录;对调度员的工作督促检查。2调度员贾正恩工作情况。3调度员周广伟工作情况。4调度员刘蒋成工作情况。5调度员王文武工作情况。完成当班调度工作,重点了解全矿“一通三防”监测监控等完成当班调度工作,重点了解全矿“一通三防”监测监控等完成当班调度工作,重点了解全矿“一通三防”监测监控等完成当班调度工作,重点了解全矿“一通三防”监测监控等调度人员只有经常深入井下,亲临一线才能了解和掌握全矿安全生产的动态情况,更好地指挥、协调生产。我们现有的四个调度员每
天保证有1人下井,平均每人每月入井次数7-8次。
2、调度工作现状
调度室的主要职能就是指挥、组织全矿的安全生产。协调各生产、辅助区队和科室之间的联系,保证全矿安全生产各环节工作有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以下两条工作经验:
①环路调度
日常工作中,全矿采、掘、机、运、通及地测防治水、监测监控等各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只靠一个队组的力量难以解决,现场会随时通知调度室让其它部门或领导配合解决,调度室接到电话或通知后,一方面要做好记录,通知有关部门和领导;另一方面要不断地了解处理问题的进展情况,直至问题处理完毕。把问题处理过程、结果及时间、人员详细记入台账,形成环路管理,实现环路调度。
②跟踪调度
日常工作中,每隔1小时对井下各生产、辅助区队进行电话跟踪调度,适时了解井下安全生产动态,以便更好地组织协调各区队之间的安全生产。例如:当班皮带组管辖的皮带发生故障,皮带组人员组织处理,调度室了解情况后,问清时间,就可及时通知综采队,先做支护等其它工作,等皮带修复后再出煤,这样就不浪费时间,提高工效。
要想做好环路调度和跟踪调度,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调度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悉业务,了解井下各系统布置
情况。
②相关的硬件设施,如井下电话数量等。
以上也正是我们目前存在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二、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
我矿的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在硬件设施上我们已经落后,我矿综合办公楼正在施工中,现调度室仍在简易房中,没有购置大屏幕拼接电视等硬件设备。
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监测监控系统和调度信息质量标准化;二是调度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及台账、记录、汇报方面。
1、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我矿使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重庆煤科院研发的KJ90NA监测监控系统,主通讯为光纤传输,宽带网络平台。201*年7月21日完成了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及调试,随后,随着井下巷道的开拓延深,不断完善增加各监控设备仪器。矿现中心站2台研华工控主机,1台工作,另一台备用;地面、井下工业交换机各1台;现井下安设监控大分站(KJ90-F16)2台,中分站(KJ90-F8)5台;远程断电器(KDG3K)2台。地面安设监控中分站(KJ90-F8)3台,全部实现瓦斯电闭锁功能,系统比较稳定一直运转正常。
201*年8月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监控系统为KJ90NB系统。201*年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正在进行。
目前实现了瓦斯的监测监控功能,其他支持的如人员跟踪定位、已安装正常投入运行。已与县局联网运行。
不断完善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建设,我矿于201*年11月份安
装了重庆煤科院生产的KJJ251人员定位系统,井上下安装了分站3台,17台读卡器,识别卡500个,对井下主要巷道及采掘头面基本进行了覆盖,并于201*年3月份通过地方煤炭监管部门的验收,与地方煤炭分局实现了联网上传。
2、通信联络系统
地面机房装有数字程控交换机一台,型号DDK-6,系统容量500。采用矿用防爆本安型电话机通讯,目前井上、下安装通讯电话35部(地面18部,井下共架设17部),铺设线路5000余米。
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建设,将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无线通信系统建设方案安装基站、终端等设备逐步实现无线通讯系统建设,做到通信联络系统对井下实现全面覆盖,实现出现险情时“三分钟内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同时,不断完善了监管措施和手段,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3、调度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等质量标准化
①在调度日常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业务学习,合理组织和协调安全生产,实行环路调度和跟踪调度,力保产、运、销平衡。
②在规章制度方面,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改什么”,现已全部建立健全,下一步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③在台账、记录、报表,我们本着统一实用的原则,建立了适合我矿使用的专门调度台账;补充了各种记录;在矿内部每月还设立了各种报表,以便更好地做好统计工作。
④在日常调度数据上报方面,我矿坚持信息力求又快又准。及时、准确、全面地为矿领导和集团公司报送信息。我们在信息工作中努力做到“收集信息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刻、处理信息第一时段”,确保信息快速报送。
⑤在工作汇报方面,我们坚持工作汇报制度,时间上从不间断、推迟,内容上实事求是,让领导掌握真实的一线情况。
斯派尔煤矿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扩展阅读:斯派尔煤矿监测终稿
水保监资证乙字第153号
总编号:012年编号:201*-03富源县斯派尔煤矿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云南斯派尔经贸有限公司监测单位:西南林学院
201*年10月证书
监测单位:西南林学院
批准:王克勤水保监岗证第(0860)号
核定:宋维峰水保监岗证第(2254)号
审查:王克勤校核:李艳梅编写:马建刚黄新会监测人员:王克勤杨桂英水保监岗证第(0860)号
水保监岗证第(0862)号
水保监岗证第(2255)号
水保监岗证第(2257)号
李艳梅宋维峰马建刚黄新会王艳霞
目录
前言.................................................................7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91.1项目概况..........................................................91.1.1地理位置及交通.......................................................91.1.2工程建设规模及特性...................................................91.1.3工程建设主要内容.....................................................91.1.4工程分区组成........................................................121.1.5参建单位、施工工期及投资情况........................................131.2项目区概况.......................................................131.2.1项目区自然概况......................................................131.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161.2.3水土流失情况........................................................17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182监测实施...........................................................182.1监测目标与原则....................................................182.1.1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2.1.1指导思想...........................................................182.1.2监测原则...........................................................192.1.3监测任务与目的.....................................................202.1.4监测目标...........................................................202.2监测工作实施情况..................................................212.2.1任务由来............................................................212.2.2实施组织............................................................213.监测内容与方法.....................................................223.1监测内容.........................................................223.1.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233.1.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233.1.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233.1.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243.2监测方法和频次...................................................243.2.1监测方法...........................................................243.2.2监测时段与监测频次.................................................28
3.3监测点布设.......................................................284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监测.........................................294.1不同侵蚀单元划分..................................................294.1.1划分原则............................................................294.1.2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294.1.3重塑地貌类型........................................................304.1.4防治措施分类........................................................30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304.2.1原地貌侵蚀模数.....................................................304.2.2重塑地貌各类型土壤侵蚀模数..........................................354.2.3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模数.............................................385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39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395.1.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395.1.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395.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405.2.1设计弃土弃渣情况...................................................405.2.2弃渣场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415.2.3弃土弃渣量动态监测结果.............................................415.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42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425.5.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425.5.2各扰动地表类型土壤流失量...........................................44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45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456.1.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456.1.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476.1.3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476.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486.2.1扰动土地整治率.....................................................486.2.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496.2.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506.2.4土壤流失控制比.....................................................506.2.5林草植被恢复率.....................................................506.2.6林草覆盖率.........................................................51
6.3运行初期水土流失分析..............................................517.结论.............................................................517.1水土保持措施评价.................................................517.1.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防治达标情况.....................................517.1.2综合结论...........................................................527.1.3存在问题及建议.....................................................537.2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547.2.1监测工作中的经验...................................................547.2.2存在问题与建议.....................................................55
附图:
1、斯派尔煤矿工程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2、斯派尔煤矿工程项目交通位置图;3、斯派尔煤矿工程项目区域水系图;4、斯派尔煤矿工程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图;5、斯派尔煤矿工程项目防治措施示意图。
前言
项目简况
斯派尔煤矿工程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城西南墨红镇东2km,行政区划隶属墨红镇九河村委会,距富源县城直线距离约40km,公路里程为57km。本矿井位于恩洪矿区中段南西部,东与恩洪矿区老书桌井田相邻,南接清水沟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04°09′16″104°10′14″,北纬25°21′01″25°22′30″。矿区有简易公路经墨红镇北通富源县城,公路里程57km;西经墨红镇达曲靖麒麟区,直线距离为50km,公路里程为61km;东经营上、富村达南昆铁路威舍站,里程约80km。矿区内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富源县全县总面积3251km2,201*年耕地面积323.5km2(水田45.35km2,旱地278.15km2),全县总人口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9万人。有汉、彝、回、水、白、苗、布依、哈尼、壮等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1.13%。境内水热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宜农宜牧宜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磺铁矿、铅锌矿、铜矿、莹石、石膏和石灰石等,分布广,开采方便,尤其以煤炭储量较大,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开采价值高,是云南省的煤炭主产区之一。农业出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等经济作物。工业以采矿、冶金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斯派尔煤矿工程设计建设总工期为34个月(201*.01-201*.10),从201*年1月到201*年10月,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建设完毕。根据本矿井设计的投产采区为1071工作面的一采区,经核实,一采区范围内有工业储量(C7、C8煤层)8660kt,扣除永久煤柱、保护煤柱及开采损失后,设计可采储量4980kt,可采年限为11.8a。从201*年10月开始直到开采结束。
监测任务由来及监测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以及云南省水利厅第7号公告《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201*年8月,云南斯派尔经贸有限公司委托有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质的西南林学院,根据云南省水利厅批复的《云南斯派尔经贸有限公司富源县斯派尔煤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斯派尔煤矿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监测单位根据有关规范、规程、煤矿设计和建设资料及现场勘察结果,提出《云南省富源县斯派尔煤矿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作为今后实施监测工作的指导性文献。
监测结果
项目建设期间,在各防治分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适宜,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基本合理,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施工期因工程建设活动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但施工期末及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了1.43,拦渣率达到96.5%,工程区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斯派尔煤矿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水利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修建防洪排水设施、挡墙等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所有扰动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并采取硬化、绿化、碎石防护等防治措施。项目区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10hm2,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为4.07hm2,其中植物措施防护面积为1.54hm2,工程措施2.53hm2。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量104.33t,建设期和运行期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5002.14t,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24708.42t。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量明显降低,且施工结束后侵蚀程度低于原地貌侵蚀单元。斯派尔煤矿工程运行初期防治责任范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9.80t/km2.a,低于原地貌侵蚀单元。工程施工结束后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量明显降低,且侵蚀程度低于原地貌侵蚀单元。
防治目标实现情况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1999]5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标准,斯派尔煤矿六项指标中除林草植被恢复率外其他各项全部达标。
监测结论
项目建设期间,在各防治分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适宜,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基本合理,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施工期因工程建设活动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但施工期末及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了1.43,拦渣率达到96.5%,工程区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本工程已基本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质量总体合格,管理维护措施落实,已经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
斯派尔煤矿位于富源县城西南,墨红镇东2km,行政区划隶属墨红镇九河村委会,距富源县城直线距离约40km,公路里程为57km。本矿井位于恩洪矿区中段南西部,东与恩洪矿区老书桌井田相邻,南接清水沟井田。矿区有简易公路经墨红镇北通富源县城,公路里程57km;西经墨红镇达曲靖麒麟区,直线距离为50km,公路里程为61km;东经营上、富村达南昆铁路威舍站,里程约80km。矿区内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1.1.2工程建设规模及特性
墨红镇斯派尔煤矿项目主要包括主斜井(担负提升原煤及上下人员)、副斜井(担负提升矸石、材料、设备)、回风斜井、工业场地、排矸场、生活区,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矿井建设总工期34个月。矿井服务为46年,其中首采区(一采区)服务11.8年。本项目根据总平面布置原则,结合场地地形和当地气象条件以及外部交通运输情况,将矿区范围内的工业场地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排矸场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作全面、系统的布置。
据《云南斯派尔经贸有限公司富源县斯派尔煤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项目扰动、损坏的土地面积为6.94hm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36hm2,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5.14hm2,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量255.90t,生产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24462.36t,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24206.46t。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229.30hm2,其中:项目建设区6.94hm2,直接影响区222.36hm2。
该煤矿为新建项目,为地下斜井开拓开采,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工业储量(331+332+333):32920kt;可采储量(331+332+333):19322kt;矿井服务为46年,其中首采区(一采区)服务11.8年。矿井开采水平为一个水平(+1580m),投产工作面1个(1071工作面),投产工作面长:120m,井巷工程量(总长度)10345.9m(掘进率:34.5m/kt)(其中岩巷5965.9m,煤巷4380m);项目静态总投资13719.76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602.48万元,吨煤投资457.32元/t,项目总工期34个月(201*.01-201*.10),工程总投资14540.76万元。
1.1.3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斯派尔煤矿项目主要包括工业建筑工程、行政生活福利建筑工程、输变电工程、给排水工程,以及场内运输道路工程。本项目建设采用流线型结构布局,根据其建设特点和生产运行功能划分,具体由工业场地、生活区、场内运输道路、排矸场等部分组成。本项目根据总平面布置原则,结合场地地形和当地气象条件以及外部交通运输情况,将矿区范围内的工业场地、生活区、场内运输道路、排矸场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作全面、系统的布置。工业场地选择的位置在煤田范围内,工业场地内地势平缓,布置较容易。工业场地等用地范围内自然地形标高在1956~1965m之间,场地由北向南、由高至低采取分区平面布置与连续式台阶竖向布置。1.1.3.1工业场地
本项目工业场地总占地3.20hm2,场地利用系数为65%。包括主副井工业场、风井工业场、行政生活区,工业场地选择的位置在煤田范围内,并处于井田东南部边缘。地表有河流从场地东部流过,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根据矿井开拓方案,结合地面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以及外部运输条件,工业场地利用地形较平缓、较宽的地带布置。在场地的西侧山坡上布置主、副斜井与主要建构筑物;在北侧的场地外沿布置场外公路。场地由北向南、由高至低采取分区平面布置与连续式台阶竖向布置,主要分区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及行政生活福利区。
此平面布置分区明确、合理,煤流与人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竖向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采取多台阶布置以减少土石方与支护工程量,考虑井口防洪问题,将主、副斜井标高定为+1956.00m,造成场地填方较多,不足土方用掘进矸石补充。
(1)主、副井工业场
主副井工业场位于煤田范围内,并处于井田东南部边缘,长庭河从场地东部流过,地势比较平坦。主斜井布置在西侧山坡上,标高为1956.00m,在此平台上布置原煤的储、装、运等主要生产系统。在场地中部边缘布置有井下水处理站;辅助生产区位于场地中部1956.00m标高的平台上。在此平台上设置副斜井及提升系统,布置与副井、窄轨铁路联系的机电修理车间、材料库,坑木场及加工房等。其中包括:
①井巷工程
主斜井担负矿井原煤提升、进风及人员上下。井筒净宽3.4m,倾角23°,斜长962m,装备DTL80/20/440S深槽形型大倾角胶带机、RJHY45-22/675型架空人车及人行台阶、扶手、敷设电缆等。
副斜井:担负矿井矸石提升及材料,设备及进风。井筒净宽3.4m,倾角23°,斜长962m,铺设600mm轨距、30kgm钢轨单道,钢筋混凝土轨枕,并铺设排水管道、消防管道及人行台阶、扶手。
②工业建筑
本矿井为新建工程,建筑指标参照《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总建筑面积4944.12m2。
③煤仓
本矿设有储装合一的原煤滑坡仓,滑坡仓容量为该矿3d的原煤产量,滑坡仓的一侧设有露天储煤场,容积201*m3,作为道路不畅时缓冲之用。
④给(排)水工程
本项目给水范围包括工业场地生产、生活用水;地面、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根据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矿井各项用水量进行计算。结果如下:煤矿生产、生活总用水量为391.11m3/d。其中地面生产、生活用水量为182.04m3/d,井下防尘洒水及采掘设备用水量为209.07m3/d。地面消防用水量为15L/s井下消防用水量为5L/s。矿井正常涌水量62.98m3/h,最大涌水量88.17m3/h。生产用水及消防用水水源采用处理后的井下水。
⑤输(配)电工程
本项目两回35kV煤矿专用电源分别取至墨红35/10kV变电站和老书桌煤矿35/10kV变电站,均为35kV引进,线路长均约6km,导线规格为LGJ3×70。
⑥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斯派尔煤矿为高瓦斯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为防止井下引发瓦斯爆炸,保证矿井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本设计在该矿井设置一套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由地面主站、井下分站、传感器等组成,它们分别通过主干传输线路接入设置于地面的矿井监控室。
⑦通信工程
在矿办公楼建一调度机房,安装矿用调度机64门1台,供地面矿长室,矿灯房,绞车房,变电所等21门用户。井下通信从调度机房配出一回MHUYBV—15×0.2×0.5通信电缆沿主井至井下,供工作面,掘进面,变电所,水泵房等11门本安型电话机。采煤工作面,运输机巷采用Zk—1扩音电话系统。对外通信采用程控电话和手机。采用宽带和微机发送
接受电子邮件。信号:副井提升选用有声光,语言和记录的信号系统。井下胶带运输系统采用KJ201*集中运输保护系统工程。井上胶带运输系统采用KJ201*集中运输保护系统工程。
(2)风井工业场
在距主斜井以北约40m处,+1963m标高布置一回风斜井,井筒方位角α=130°,倾角β=23°。较之主斜井工业场建筑物组成单一,主要包括井巷工程、工业建筑、拦挡设施等,规划总占地0.25hm2。风井场工业建筑主要包括抽风机房和值班室。
(3)行政生活区
行政生活区位于场地西南部1960.00m标高的平台上,布置任务接待室、办公室、综合服务部、食堂等联合建筑。参照“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包括行政福利建筑和居住区在内的行政生活福利建筑共0.15hm2。1.1.3.2场内运输道路
矿区有简易公路北通富源县城,里程约57km,西经墨红镇达曲靖市麒麟区,东经营上、富村达南昆铁路威舍站,里程约80km,交通尚为方便。场内运输较为简单,原煤从主斜井提升至地面,经皮带运输至滑坡煤仓,后装车外运。新修的场内运煤道路有:
(1)新建从工业广场北面通至现有三级道路,新修道路长201*m,其主要技术标准为:路基宽7.5m、路面宽6m,泥结碎石路面,占地1.50hm2;
(2)新建从变电所通至工业场的道路,总长452米,路基宽7.5m、路面宽5m,泥结碎石路面,占地0.34hm2。
(3)新建进场到工业场地水泥硬化道路长110m,路基宽7.5m、路面宽6m。场内道路占地共1.84hm2,道路沿线地形比较平缓,路基两侧不存在较大的开挖边坡,形成的边坡设计有较完善的路基排水工程和网格护坡等拦挡设施,不易受到洪水漫路的威胁,使主斜井工业场与原有乡村道路安全连通,彻底解决矿区交通问题,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1.1.3.3排矸场
排矸场设在工业广场东面的荒山沟内,占地约0.8hm2,可排放运行期内12a矸石量。本阶段未启用,无矸石堆放。
1.1.4工程分区组成
根据主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和工程建设后新塑地貌差异
程度,以及工程建设和影响区域内布局、施工、产生水土流失特点及本方案的防治目标、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及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治理难易不同,工程分区分为三个防治区,即工业场地防治区、场内运输道路防治区、行政生活区。
(1)工业场地建设区
本建设区总面积3.05hm2,包括主、副斜井工业场、风井工业场。其中:主斜井工业场地(包括副井)防治面积2.80hm2,风井场防治面积0.25hm2。。
(2)场内运输道路区
本区总面积1.84hm2,主要为矿区运输道路占地区域,包括从工业广场北面通至现有三级道路的新建运煤道路,长201*m,路基宽7.5m、路面宽6.0m,泥结碎石路面,占地1.50hm2;以及工业广场到排矸场之间的道路,长452m,路基宽7.5m、路面宽5.0m,泥结碎石路面,占地0.34hm2。另外新增进场到工业场地水泥硬化道路长110m,路基宽7.5m、路面宽6m。
(3)行政生活区
行政生活区总面积0.15hm2,主要包括任务接待室、办公室、综合服务部、食堂等联合建筑。
1.1.5参建单位、施工工期及投资情况
斯派尔煤矿投资建设单位为枣庄矿业集团第四工程处。
曲靖市富源县墨红镇斯派尔煤矿工程201*年1月开始施工,矿井建设总工期34个月,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矿井服务为46年,其中首采区(一采区)服务11.8年,固定资产总投资:13719.76万元。
1.2项目区概况
1.2.1项目区自然概况
1.2.1.1地貌
项目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境内,地处滇东高原东部山岭区,富源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倾斜,乌蒙山支脉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发育,海拔1700~2300m,以中山为主,低山坡度一般为10~15°,高山坡度为20°,平均山地坡度20°左右。县境海拔最高点在墨红镇的营盘山高2748.9m,海拔最低点在古敢水族乡的特土峡谷为1100m。县域北部、中西部、南中西部为中高山和中山峡谷区,中西北部、中南部为喀斯
特山原区,中部为中山、丘陵区,中南部为中低山河谷坝区。
斯派尔煤矿位于恩洪矿区中段南部与恩洪煤矿区的交界处,朵巴朵背斜北西翼北端,地表处于独树脑子、长地梁子山脊及两侧斜坡上,地形中部高四围低,最高点为矿井中部的独树脑子,海拔为+2234.8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东部长庭河河谷,海拔为+1920m,相对高差为314.8m,属于构造剥蚀、侵蚀的低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山高谷深,植被覆盖率高,在平缓地段第四系覆盖层较厚。1.2.1.2地质
斯派尔煤矿位于恩洪复向斜中段南部西翼,在区内本次查出次级宽缓褶曲两个,断层5条,主要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朵巴朵背斜位于矿区中部,是矿区主体构造,南起于朵巴朵村以南,经朵巴朵村、独树脑子、长地梁子向北延展,北止于布都附近,总体上呈近南北向展布。S1向斜位于矿区东南部,为朵巴朵背斜的次级褶曲构造,南起于200勘探线以南,北延伸至203勘探线以北,向北东延伸出矿区,推测止于F6断层。矿区内断裂较发育,主要发育有二组断裂,一组为走向断裂,另一组为倾向断裂,其中走向断裂较为发育,区内新发现四条;斜交断裂只发育一条。1.2.1.3气象
富源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夏秋湿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98.6mm,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6.5%。多年平均气温13.8℃,最冷月(1月)平均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极端最高气温36.1℃,极端最低温为-11℃,年平均降雨日159.1天(其中大雨8.5天,暴雨大暴雨1.9天),年均降雪日为7.6天。历史上日降雨量超过100mm的大暴雨在27年中出现过5次,最大为日降雨为143.7mm(1983年6月22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3.9h,年平均相对湿度75%,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力为7级(风速1.5m/s)。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多雾。据富源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年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2℃,平均气温13.9℃。5月至10月为雨季,常有暴雨,并伴有雷电,为强雷击区。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降雨量700mm~1000mm,年均降雨量893.7mm,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6.5%。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6m/s。20年一遇1小时的平均最大降雨量为66.24mm,12小时的平均最大降雨量为136.78mm,日平均最大降雨量为155.1mm。1.2.1.4水文
矿区地形展布一般与地质构造线吻合,地形分水岭线由南向北贯穿全区。最高点为矿区中部的独树脑子,海拔为+2234.8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南东侧长庭河河谷,海拔为+1951m,相对高差为283.8m,属于构造剥蚀、侵蚀的低中山地貌,以独树脑子、长地梁子山脊一线为分水岭,地表水分东西两面分别注入长庭河流汇入块择河和篆长河,地下水与地表水流向基本一致。
矿区地表水系较发育,在矿井东部有长庭河经九河村自南向北流出,汇入块择河,长庭河年最大流量229.93l/s,枯水期最小流量5.85l/s,年流量约为106万m3/a。据了解50年一遇洪水流量达8000l/s,洪峰达6m以上,但斯派尔煤矿处于长庭河的上游,洪水量及水位均比下游要小得多,根据矿区内洪水冲刷痕迹分析,最大洪水水位约3m左右,估算流量约在1000~201*l/s左右。在矿区西面有墨红小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流量为60l/s~2.5l/s,汇入独木水库,经篆长河汇入南盘江。长庭河河水一年四季均有水流,水质较好,现没有受到污染,可考虑作为矿区工业生产及生活用水水源之一。矿区内季节性泉点多,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排泄,并以独树脑子、长地梁子分水岭分别从东西两面以泉的形式补给这两条河流。河水分布于矿区外侧,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
矿区位于法乌~九河向斜西面,朵巴朵背斜北西翼北端,地质构造较复杂,次级断裂和褶曲发育,褶曲多为宽缓型,断裂多为压扭性断裂,张剪性断裂较少,由于泥岩隔水层的塑性胶结充填,断裂带的导水性差,在断裂带附近均没有发现泉点出露,在钻孔揭露断裂带时亦无涌水量突变和水位突变现象,说明断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差,对矿床充水含水层影响不大。1.2.1.5土壤
矿区主要成土母质大致可分为古红土、近代母岩分化物和近代洪积冲积三种类型。古红土风化度和淋溶作用强,成土时间长,大多发展成地带性的山地黄壤“类型”;近代母岩风化度浅,成土时间短,大多保留原岩的某些特征,多发育成各类岩成土;洪积冲积母质可能受二者影响,多发育成水稻土、冲积土等。目前矿区范围内共包含7个土类,9个亚类,14个土属,41个土种,其分布及结构特性各不相同,主要土壤类型由黄红壤、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非地带性的紫色土和水稻土壤嵌配置。
矿区土壤养分含量不足,尤其是有效磷普遍偏低,其次水稻土中有效钾偏低;然而,其他养分含量均为中上等,尤其是有机质偏高,表明矿区土壤及除肥力较强,潜力很大,如果加上配方施肥,其养分肥力可望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其总体肥力仍属中或上等。
1.2.1.6植被
富源县植被在植被区划中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垂直地带性植被主要有北亚热带、南温带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的高山栎类在本地带植被中广泛分布。由于人为破坏,原生森林已遭到破坏,现存植被为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及栎类,部分区域残留的小片原生常阔叶林及针叶林,大部分区域为砍伐后萌生的幼林、疏森、草地、经济林。全县植被覆盖率40.91%。自然植被树种以云南松、华山松、栎类、油杉、楸树等为主,灌木树种有杜鹃、山茶、杨梅、刺柏等,草本植物为黄背草、狗尾草、蕨类、旱茅、白茅、野谷草等。
区域植被的发育与地形,气候特征密切相关。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湿润,植被生长环境条件较好。河谷两岸及溶蚀洼地,气候炎热,地表水冲刷作用强烈,植被稀疏,主要为灌木丛、杂草,有少量常绿针叶林,成片林地分布不均匀,森林覆盖率一般20%左右。沟谷地带植被较好,有云南松、竹子、杉树、白杨、桉树、油桐等,近坡脚有少量山地,种植包谷、洋芋、麦子、稻谷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近年随“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高陡坡地弃耕种树,已见效果,林地覆盖率有望提高。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达到61%。
1.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1.2.2.1社会概况
富源县辖中安、后所、大河、墨红、营上、竹园、富村、黄泥河、古敢、十八连山、老厂乡11个乡镇159个村委会。根据《201*年富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富源县统计局,201*年3月),可知全县总面积3251km2,201*年耕地面积323.5km2(水田45.35km2,旱地278.15km2),全县总人口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9万人。有汉、彝、回、水、白、苗、布依、哈尼、壮等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1.13%。矿区附近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1.2.2.2经济概况
富源县境内水热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宜农宜牧宜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磺铁矿、铅锌矿、铜矿、莹石、石膏和石灰石等,分布广,开采方便,尤其以煤炭储量较大,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开采价值高,是云南省的煤炭主产区之一。农业出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等经济作物。工业以采矿、冶金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项目区所在地墨红镇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等经济作物。工业以煤炭开采、加工转化为主。201*年工农业总产值1260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353万元,工业总产值7252亿元;粮食总产量2.3万吨,农业人均占有粮食415kg,农民人均纯收入1593元。1.2.2.3土地利用情况
墨红镇土地面积为159.19km2,其中:耕地8005.49hm2,园地42.48hm2,林地3383.86hm2,城镇及工矿用地632.67hm2,交通用地255.31hm2,水域面积224.31hm2,未利用土地3374.4hm2。本项目所属得九河委会土地面积为12.87km2,其中:耕地732.08hm2,园地1.97hm2,林地181.41hm2,城镇及工矿用地58.17hm2,交通用地29.95hm2,水域面积24.24hm2,未利用土地259.19hm2。
根据调查结合现场调查等资料分析,项目建设区占用土地类型主要为水田、坡耕地、梯坪地、荒草地、灌木林。建设区占地总面积为6.94hm2,其中水田0.85hm2,占建设区总面积12.25%;梯坪地0.75hm2,占建设区总面积10.81%;坡耕地1.80hm2,占建设区总面积25.94%;灌木林1.00hm2,占建设区总面积14.41%;荒草地2.54hm2,占建设区总面积36.6%。
1.2.3水土流失情况
1.2.3.1富源县水土流失情况
富源县是珠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视,同时,各乡镇的农科站、林业站也结合自己行业特点,协助配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近几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坚持预防监督和治理开发两手抓,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通过山、水、林、田、路的综合、集中、规模、连续治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搞好城市水土保持为中心,加大执行监督程度;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发展经果林为重点,继续提高水利程度,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高标准的坡改梯示范工程,高起点的水土保持造林工程,建立各级水土保持示范基地等;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技含量,特别是对经济林的营造和管理;大力推广节能措施,积极推行以煤代柴,以电代柴,严格限额采伐。1.2.3.2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
经调查和总结,工程区域水土流失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工程的排矸场取消,本阶段的矸石主要掺在电煤中出售和铺路,不存在矸石堆存
和流失问题。
②由于工业场地布设露天堆煤场,车辆经常出入,原煤不可避免被碾成粉末,在降雨径流的冲刷下流失,是本工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③场内道路仅采用煤矸石铺筑硬化,由于车辆经常碾压,旱天尘土较大,雨天较为泥泞,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④工程开挖边坡采用网格植草护坡或整理成水平台阶种菜,避免了水土流失发生。⑤办公生活区场地均为混凝土硬化地面,并布置了花坛,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1)地貌重塑
通过清除地表植被、松散表土和施工障碍物,开挖基础、准备建筑材料、运进机械设备,期间地表或地下的明显变化表现为两种相反的情形,一是原地貌、原地物、原地层被扰动,破坏了原有的微域生态系统;二是新地貌、新地物、新建筑出现,建成后形成新的微域生态系统。
(2)扰动强度高
煤矿工程采用大型机械工作和重型车辆运输,对各类作业场地和道路频繁而强烈扰动,造成多种侵蚀方式交替出现,水土流失强度剧烈增强。
由于地表形态变化,不稳定边坡出现,地面性质“光板化”,植被缺失,渗透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大,使建设区内原来主要的水土流失营力活动增强。项目土石方开挖运输废弃方量巨大,高陡开挖堆弃边坡多,水保措施实施量大,增加了水土流失防治的难度。
(3)范围减小、扰动时段较长
本项目土建施工从201*年1月开始至201*年10月结束,土建施工期达34个月,扰动时间较长。斯派尔煤矿水土保持防治责任面积方案批复为222.36hm2,由于煤矿还未正式运行投产,开采区范围很小,直接影响区面积很小,防治责任范围减小到9.40hm2。项目建设区面积由于排矸场本阶段未启用,减小到5.04hm2。
2监测实施
2.1监测目标与原则
2.1.1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精神,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16号)等相关文件为指导,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规范,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类监测报告对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实际情况进行反映并提出整改意见,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方案提供数据支撑,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2.1.2监测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1*)、《斯派尔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批稿)》以及工程所处的阶段、水土流失监测的目标、确定本项目监测工作的原则。
(1)全面调查与重点监测相结合
对斯派尔煤矿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核实,并对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结合本方案提出的分区防治措施体系,指定监测总体布局与安排。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监测的重点区域,并确定相应的观测方法。
(2)定量监测与定性监测相结合
水土流失数量和水土保持效果的计量,尽管在向定量化的方向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由于生态和环境因子的复杂性,定性方法还不可避免。因此,在监测过程中,在尽可能定量计量各种监测指标的前提下,对植被演替、施工临时措施的实施等,还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3)定位监测与调查、试验相结合
由于监测内容和方法的差异,不能用一种方法统揽所有的监测内容。监测中针对不同的监测因素,用定位监测和调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4)规范标准监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水利部已经颁布了一些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试验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范,监测中,在严格按标准布设监测网点、安置监测设施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和实施观测等的客观要求,坚持规范标准监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5)自动半自动观测与手工观测相结合
监测中,降雨、径流等水土流失因素,采取自动记录的方法选配监测设备,而泥沙、植被、土壤等因素采取手工调查取样,结合试验室测试分析的方法进行。
(6)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责任分区相结合
按项目功能分区及水土保持责任分区划分监测分区,根据各监测分区水土流失及防治特点,确定相应的经济技术可行、操作性强的监测内容和方法。
(7)整改措施及建议
针对工程施工阶段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及需要补充防护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1.3监测任务与目的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水土保持监测,以便控制施工、运行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保证各阶段的水土流失防治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2)通过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监测,及时获得水土流失参数,经过分析处理,掌握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3)通过运行初期水土保持监测,验证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而检验水土保持方案效益分析的合理性,为以后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4)通过对防治措施运行初期水土保持监测,了解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经历施工期后的运行情况,从耐久性、有效性等方面检验方案水保设施的质量,为矿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管理依据和补充设施的设计依据,也为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积累数据;
(5)通过水土保持监测,为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监测,可以为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提供技术管理依据和补充设施的设计依据,也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2.1.4监测目标
水土保持监测是为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服务,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持。(1)对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实施动态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向建设单位提出合理建议和相应对策,指导工程安全施工,避免因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2)监测是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来规范建设活动,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逐项落实,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提供依据。
(3)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检验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技术合理性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性,为项目竣工验收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管理提供服务。
富源县斯派尔煤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见表2-1。
表2-1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
序号一12345二67工业场建设区防治分区项目建设区主、副井风井行政生活区小计场内运输道路排矸场直接影响区矿山周边影响区合计防治范围土地类型及面积(hm2)水田0.850.550.250.800.05坡耕地0.750.200.050.100.350.200.20梯坪地1.800.650.100.451.200.450.15灌木林1.000.350.050.200.600.250.15荒草地2.541.050.050.251.350.940.25合计6.942.800.251.254.301.840.80222.36218.004.36229.30管理、监督范围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备注2.2监测工作实施情况2.2.1任务由来
斯派尔煤矿主体工程实际建设工期约34个月(201*.1~201*.10)。目前,斯派尔煤矿工程处于试运行期,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也已经完成。根据水利部令第16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第七条:“水土保持设施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确定为验收合格:(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完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财务支出、水土流失监测报告等资料齐全;(二)水土保持设施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符合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的要求;(三)治理程度、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水土流失控制量等指标达到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批复文件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四)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且能持续、安全、有效运转,符合交付使用要求,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措施落实。”的规定,云南斯派尔经贸有限公司于201*年7月委托我单位承担了斯派尔煤矿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区内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为下阶段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2.2.2实施组织
从201*年7月受业主委托开展监测工作到201*年10月,监测人员根据《斯派尔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批稿)》确定的内容、方法及时间,定期、不定期到现
场进行定点定位和调查监测,随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扰动面积、弃土弃渣及土地整治、植物措施等各项水保工程的开展情况,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各项防治措施和施工期基本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调查,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做好监测记录,为确保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具体监测过程详见表2-2。
表2-2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201*年7月30日201*年8月25日26日监测内容合同签定后,到工程建设区全面了解情况,资料收集,明确监测范围及重点监测区域到现场布设监测点,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到煤矿进行扰动面积监测到现场进行各区扰动面积、水土流失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弃渣整治堆放监测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到现场调查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方案措施落实情况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植物措施和侵蚀量监测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防治措施调查和侵蚀强度监测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备注施工准备期施工期201*年10月施工期201*年10月20日23日201*年12月12日12月14日201*年3月14日201*年5月15日16日施工期施工期施工期施工期201*年6月18日19日施工期201*年8月20日-21日201*年6月1012日施工期运行期201*年10月2025日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治措施、成活率调查,运行期准备验收工作。3.监测内容与方法
3.1监测内容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1*)、《斯派尔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批稿)》,结合本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目标和原则,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区水土
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查清项目建设区内水土保持措施具体完建数量、质量及其防治效果。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3.1.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开发建设项目的防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分为永久征地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征占地面积在项目建设前已经确定,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行阶段保持不变,临时占地面积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则随着工程进展有一定变化,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临时占地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确认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1)永久性占地
永久性占地是指项目建设征地红线范围内、由项目建设者(或业主)负责管辖和承担水土保持法律责任的地方。永久性占地面积由国土部门按权限批准。水土保持监测是对红线范围地区进行认真复核,监测项目建设有无超范围开发的情况。
(2)扰动地表面积
扰动地表面积是指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行为造成破坏或占用的面积。对原有地表植被或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的行为,均属于扰动地表行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为认真复核扰动地表面积。
3.1.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弃渣量、弃土弃渣堆放情况(弃土弃渣的占地面积,堆渣高度、坡长及坡度,弃渣流失量等)、防护措施及拦渣率。
3.1.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对于水土流失防治的监测主要监测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主要有以下监测内容:
(1)防治措施的数量与质量
主要包括防治措施的类型、防治措施的数量、防治措施质量。林草的生长发育情况、成活率、植被覆盖率等。
(2)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
对工程所采取的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行情况进行监测。(3)水土流失防治要求及防治措施拦渣保土效果监测
监测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是否按照《斯派尔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批
稿)》中的防治要求实施,防治措施的运行效果。
3.1.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针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采用桩钉法、侵蚀沟体积法、微型小区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
3.2监测方法和频次
3.2.1监测方法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1*),监测采取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降雨强度、降雨量:以收集工程或临近区域气象观测资料为主;林草成活率、植被覆盖度:抽样统计法,以调查、测量为主;土石方流失量:桩钉法、沟槽法、泥沙观测法;挡土墙效果及稳定性:巡视、观察法。
(1)调查监测
调查监测是指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工程地形图、数码相机、标杆、钢尺等工具,按不同地貌类型分区测定扰动地表类型及扰动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扰动土地类型、开挖面坡长、坡度)及水土保持措施(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等)实施情况。
①调查监测项目A、水土流失背景值调查
采取重点调查和普查的调查方法对原地貌水土保持设施类型与数量、地面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地形地貌、原地貌植被及其覆盖度、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实地勘测。
B、施工扰动面积监测
利用GPS、测绳等测量仪器,按照监测分区测量实际施工扰动面积,确定防治责任范围,同时测量各监测分区扰动土地整治面积。
C、工程措施调查
对于土地整治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裸露地面硬化固化工程、护坡工程、排水工程、拦挡工程等所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主体工程,依据设计文件,参考监理报告,按照监测分区进行统计调查,对工程质量、数量、完好程度、运行状况、稳定性及其安全性进行现场调查监测。
D、植物措施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水平投影面积,要求乔木林20×20m、灌木林5×5m、草地2×2m。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各类型区林草林草覆盖率。
计算公式为:D=fd/Fe
C=f/F
式中:D林地郁闭度(或草地盖度);
C林草覆盖度,%;
fd样方内树冠(草冠)投影面积,m;Fe样方面积,m;f林草地面积,hm2;F类型区总面积,hm2。E、水土流失危害调查
调查方法以现场调查结合收集资料和询问为主。开展对220kV元江输变电建设活动破坏土地资源、形成径流泥沙灾害或诱发大型灾害性事故的调查,具体调查其发生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及面积等。
②调查监测仪器
针对各个调查项目及其具体的监测指标,选用不同的调查仪器设备,主要有:全球定位仪(GPS)、100m测绳、5m卷尺、取土器、土壤水分仪等。
(2)定位监测
根据本期工程施工进度、施工扰动范围、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可进行实时地面定位观测的监测项目,对应确定地面定位观测方法。本工程地面定位观测主要以坡面侵蚀沟体积量测法、桩钉法和径流样方(微型小区)法为主。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①桩钉法:布设样地规格为1.5×2.0m,长边顺坡,期前将长50cm、直径1cm的钢钎(侵蚀测针)按照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三排共9根打入地下,钉帽与地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监测年限内于每年5、7、9、11月底分别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每遇日降雨量>20mm或风速>5m/s时在雨后或风后加测。观测钉帽出露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
计算公式:
2A=r×Z×Scosθ/(1000)
式中:A土壤侵蚀量,m3;r土壤容重,t/m3;
Z侵蚀厚度,mm;S侵蚀面积,m;θ坡度。
钢钎(侵蚀测针)1502
50i钢钎(侵蚀测针)35钉帽12315040456407893550201*0图3-1水土流失简易观测场示意图
②侵蚀沟样方法:在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侵蚀量。样方大小取5~10m宽的坡面,侵蚀沟按大(沟宽大于100cm)、中(沟宽30~100cm)、小(沟宽小于30cm)分三类统计,每条沟测定沟长和上、中、下各部位的沟顶宽、底宽和沟深来推算流失量。侵蚀沟样方法通过调查实际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推算侵蚀强度。重点是确定侵蚀历时和外部干扰。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和施工状况,通过照相、录像等方式记录、确认水土流失的实际发生过程。
③径流样方(微型小区)法
用铁皮或其他隔湿材料围成矩形小区,小区垂直投影尺寸1×1m2,在较低的一端安装收集槽和测量设备,以确定每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
100径流收集桶图3-2径流样方示意图
100径流小样方
坡面土壤侵蚀与地表径流采用径流样方定位观测方法。样方选择在措施类型上要具典型性,地貌类型和部位上具代表性,同一样方内部又具相似性,样方尺寸遵循规范性等原则。
雨量与样方泥沙、径流同步观测。为便于验证,每次产流后,测定产流量,泥沙观测在每次产流后取样,取样方法是把收集的径流搅匀后,取满3个标准取样容器,用置换法测定泥沙含量。
利用置换法求泥沙含量时,先测定泥沙比重。取烘干的沙样约40克放入100cm3的比重瓶内,加蒸馏水到瓶颈上一定刻度,称重。煮沸10分钟以上,使空气排出,待比重瓶冷却至室温后,再加蒸馏水,进行称重。每种沙样重复测验三次,按式(1)计算各泥沙比重,取平均值作为泥沙比重值。按式(2)计算各小区的泥沙重:
γs=Wsγw/(Ws+Ww-Wws)(1)W=γs(Wws-Ww)/(γs-γw)(2)
式中:γs泥沙的比重;Ws烘干沙样重;γw水的比重;Ww清水重;Wws泥水重;W泥沙重。
(3)巡查
场地巡查是水土保持监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施工场地的时空变化复杂,定位监测有时是十分困难的,常采用场地巡查方法,适用于临时堆土侵蚀量调查、水土流失背景值调查和临时防护措施监测等。
3.2.2监测时段与监测频次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1*)等有关规定,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应包括施工前调查、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结合项目所在区域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准备期:监测1次。建设期:每季1次,共监测12个月,雨季根据降雨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频次。运行期:每半年1次,共监测1年。当遇暴雨或大暴雨后,需增加监测频次。
3.3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是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对环境敏感程度,以及主要的工程水土流失因子,选取容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工点。监测点布设主要指长期定位监测点。根据斯派尔煤矿工程特点和扰动地貌土地类型划分结果,定位监测主要布设在弃土弃渣场平台和坡面、临时公路、大型开挖面、挖方地段、填方地段以及相应的背景值观测点。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永久水土保持生物和工程措施进行全面调查监测,突发水土流失事件进行实时监测。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采取雨季调查监测方法,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采取措施实施后的调查监测方法。
现场调查主要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巡查、测量和普查的方式进行。监测布点具体内容详见表3-1。
表3-1固定监测样点布设
监测设施桩钉土壤流失量监测径流样方(微型小区)土壤侵蚀量监测沉沙池土壤流失量监测标准径流场径流泥沙监测土壤和植被变化固定样方监测河道泥沙含量监测降雨监测
监测点数量1232231监测地点工业场地1个工业场地风井、主井各1个场内运输道路、行政生活区、工业场地各1个工业场地周边荒草地和坡耕地各1处,监测扰动和压占面积最大的两种土地类型的水土流失背景值。行政生活区周边荒草地和灌木林地各1块施工区上、中、下游各设一个取样断面业主营地
4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监测
4.1不同侵蚀单元划分
4.1.1划分原则
参照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划分原则,确定侵蚀单元划分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有显著差异;(2)相同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3)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
4.1.2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根据项目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等资料分析,斯派尔煤矿工程实施前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原生地貌主要有:水田、坡耕地、梯坪地、荒草地、灌木林。建设区占地总面积为6.94hm2,其中水田0.85hm2,占建设区总面积12.25%;梯坪地0.75hm2,占建设区总面积10.81%;坡耕地1.80hm2,占建设区总面积25.94%;灌木林1.00hm2,占建设区总面积14.41%;荒草地2.54hm2,占建设区总面积36.6%。本项目占用和损坏的土地类型有水田、坡旱地、梯坪地、灌木林、荒草地五种地类,本项目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为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的水田、梯坪地、灌木林和荒草地。经统计,项目在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共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5.04hm2,其中水田0.58hm2,坡耕地0.47hm2,梯坪地1.25hm2,灌木林0.67hm2,荒草地2.07hm2。见图41。
地类单位hm211.51%41.07%9.33%水田0.58坡耕地0.47梯坪地1.25灌木林0.67荒草地2.0724.80%13.29%
图41侵蚀单元比例饼图
4.1.3重塑地貌类型
根据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结合煤矿矿井工程布局及施工工艺特点,对项目施工开挖扰动地貌、损坏的土地、植被面积进行统计。为了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在监测中,对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进行了分类。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主要表现为弃土弃渣、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场地平整、碾压等。施工扰动区域主要为工业场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行政生活区。项目区工程占地区域在施工阶段将全部受到扰动。经统计,本项目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的面积为5.04hm2。工程建设具体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及类型详见图4-2。
扰动分类面积hm22.98%36.51%工业场地建设区3.05场内运输道路区1.84行政生活区0.1560.52%
图4-2重塑地貌类型比例饼图
4.1.4防治措施分类
按照水土保持工程的类型,防治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三类。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工业场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行政生活区。斯派尔煤矿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包括截留沟、排水沟、导水涵洞、混凝土护坡、挡土墙、场地硬化及绿化要求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通过近3年监测得到的土壤侵蚀强度(见年度监测报告),计算得到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4.2.1原地貌侵蚀模数
为了监测原地貌水力侵蚀模数,监测项目组对201*年7月201*年10月(2年)期
间的原地貌五个侵蚀单元即水田、坡耕地、梯坪地、荒草地、灌木林上的14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监测详见表41至表45。
表41测针法测定原地貌水田土壤流失量登记表
组别标桩1标桩2标桩3标桩4标桩5标桩6标桩7标桩8标桩9平均侵蚀厚度坡度()容重(t/m3)侵蚀量(t).201*年7月201*年8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0.280.310.290.310.310.320.280.310.290.3151.380.0012第二组0.240.260.250.270.260.250.280.260.270.26121.380.00105201*年8月201*年10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0.260.270.260.290.250.260.280.270.290.27151.380.00108第二组0.220.230.210.250.200.220.250.250.240.23121.380.00093备注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H平均=∑h测定值A=rSZcosθ/1000表42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坡耕地土壤流失量登记表组别标桩1标桩2标桩3标桩4标桩5标桩6标桩7标桩8标桩9平均侵蚀厚度坡度(.)容重(t/m3)侵蚀量(t)
201*年7月201*年8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2.152.042.062.192.152.192.252.52.182.19171.560.0049第二组2.352.382.562.382.472.392.582.552.572.47161.560.005555201*年8月201*年10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1.941.842.032.261.971.861.981.942.001.98171.560.00443第二组1.911.962.181.901.881.871.781.791.931.91161.560.004295备注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H平均=∑h测定值A=rSZcosθ/10
表43测针法测定原地貌梯坪地土壤流失量登记表组别标桩1标桩2标桩3标桩4标桩5标桩6标桩7标桩8标桩9平均侵蚀厚度坡度(.)容重(t/m3)侵蚀量(t)201*年7月201*年8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0.210.230.220.240.230.260.270.260.240.2401.420.00102第二组0.20.210.220.220.240.230.240.250.260.2301.420.00098201*年8月201*年10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0.220.220.240.230.230.240.240.240.210.2301.420.00098第二组0.230.210.190.220.250.230.20.230.220.2201.420.00094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H平均=∑h测定值A=rSZcosθ/1000备注
表44测针法测定原地貌荒草地土壤流失量登记表
组别标桩1标桩2标桩3标桩4标桩5标桩6标桩7标桩8标桩9平均侵蚀厚度坡度()容重(t/m)侵蚀量(t)3.201*年7月201*年8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0.330.350.340.360.330.370.360.350.360.3551.510.00158第二组0.350.360.370.380.360.370.390.370.380.3781.510.00166201*年8月201*年10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0.330.340.360.340.320.330.350.360.330.3451.510.00153第二组0.320.310.320.330.350.330.340.330.340.3381.510.00148备注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H平均=∑h测定值A=rSZcosθ/10
表45测针法测定原地貌灌木林土壤流失量登记表
组别标桩1标桩2标桩3标桩4标桩5标桩6标桩7标桩8标桩9平均侵蚀厚度坡度(.)容重(t/m)侵蚀量(t)3201*年7月201*年8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0.30.340.320.350.330.320.360.320.330.3351.430.00141第二组0.340.380.340.370.340.360.330.350.340.3581.430.00149201*年8月201*年10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0.280.300.280.310.330.320.320.330.320.3151.430.00132第二组0.330.320.350.330.320.310.330.360.320.3381.430.00140备注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H平均=∑h测定值A=rSZcosθ/1000根据以上监测数据分别计算项目区原地貌各侵蚀单元水力侵蚀模数,详见表4-6至表4-10。
表46测针法测定原地貌水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
组别平均厚度(mm)坡度(.)容重(t/m3)侵蚀量(t)侵蚀模数(t/km2a)侵蚀模数平均值201*年7月201*年8月第一组0.3151.380.0012399.89第二组0.26121.380.00105350.96355.30201*年8月201*年10月第一组0.27151.380.00108359.90第二组0.23121.380.00093310.46备注H平均=∑h测定值A=rZScosθ/1000水力侵蚀量表47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
组别平均厚度(mm)坡度(.)容重(t/m)3201*年7月201*年8月第一组2.19171.56第二组2.47161.56201*年8月201*年10月第一组1.98171.56第二组1.91161.56备注H平均=∑h测定值
侵蚀量(t)侵蚀模数(t/kma)侵蚀模数平均值20.00491633.560.0055551851.970.004431476.9150.0042951432.09A=rZScosθ/1000水力侵蚀量1598.63表48测针法测定原地貌梯坪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
组别平均厚度(mm)坡度(.)容重(t/m)侵蚀量(t)侵蚀模数(t/km2a)侵蚀模数平均值3201*年7月201*年8月第一组0.2401.420.00102340.8第二组0.2301.420.00098326.6201*年8月201*年10月第一组0.2301.420.00098326.6第二组0.2201.420.00094312.4备注H平均=∑h测定值A=rZScosθ/1000水力侵蚀量326.60表49测针法测定原地貌荒草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
组别平均厚度(mm)坡度()容重(t/m3)侵蚀量(t)侵蚀模数(t/km2a)侵蚀模数平均值.201*年7月201*年8月第一组0.3551.510.00158526.49第二组0.3781.510.00166553.26201*年8月201*年10月第一组0.3451.510.00153511.45第二组0.3381.510.00148493.45备注H平均=∑h测定值A=rZScosθ/1000水力侵蚀量521.16
表410测针法测定原地貌灌木林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
组别平均厚度(mm)坡度(.)容重(t/m)侵蚀量(t)侵蚀模数(t/km2a)侵蚀模数平均值3201*年7月201*年8月第一组0.3351.430.00141470.10第二组0.3581.430.00149495.63201*年8月201*年10月第一组0.3151.430.00132441.61第二组0.3381.430.00140467.31备注H平均=∑h测定值A=rZScosθ/1000水力侵蚀量468.66
根据以上原地表监测点数据,得出本项目原生地貌加权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即水力侵蚀模数为547.32t/km2a,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属轻度侵蚀。原地貌侵蚀柱形图见图43。
180016001598.63侵蚀模数(t/km2a)14001201*000800600400201*水田坡耕地梯坪地荒草地灌木林355.3326.6521.16468.66地类
图4-3原地貌侵蚀模数柱形图(201*年7月-201*年10月)
4.2.2重塑地貌各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施工期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时段,尤其是集中在土建施工期,由于开挖中加大了地面坡度,改变了植被条件,破坏了土体结构,使土壤可蚀性指数升高,因此各施工场所根据扰动强度不同,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致使土壤侵蚀模数较原地貌侵蚀模数显著增加。为了更好地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效果,斯派尔煤矿工程扰动地表平地侵蚀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主要通过桩钉法实测得出。监测项目组对201*年7月201*年8月期间的各扰动类型侵蚀单元上的监测点进行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计算结果见表411至表413。
表411测针法测定工业场地建设区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登记表组别标桩1标桩2标桩3标桩4标桩5标桩6标桩7标桩8标桩9平均侵蚀厚度坡度(.)
201*年7月201*年8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4.44.44.384.554.454.54.484.464.434.450第二组4.354.384.44.384.424.384.394.374.354.380备注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H平均=∑h
容重(t/m3)侵蚀量(t)1.460.019491.460.01918测定值A=rSZcosθ/1000表412测针法测定场内运输道路区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登记表
组别标桩1标桩2标桩3标桩4标桩5标桩6标桩7标桩8标桩9平均侵蚀厚度坡度()容重(t/m)侵蚀量(t)3.201*年7月201*年8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2.052.032.052.062.072.052.042.062.042.0501.460.00898第二组2.092.122.12.082.092.112.122.12.092.101.460.00920备注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H平均=∑h测定值A=rSZcosθ/1000表413测针法测定行政生活区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登记表组别标桩1标桩2标桩3标桩4标桩5标桩6标桩7标桩8标桩9平均侵蚀厚度坡度()容重(t/m3)侵蚀量(t).201*年9月201*年8月侵蚀厚度(mm)第一组1.061.061.0311.060.980.991.041.051.0301.460.00451第二组1.041.031.151.121.041.11.021.131.091.0801.460.00473备注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水力侵蚀量H平均=∑h测定值A=rSZcosθ/1000根据以上监测数据分别计算项目区扰动地表工业场地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行政
70006445.9201*年7月-201*年8月侵蚀模数(t/km2a)6000500040003000201*10000工业场地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行政生活区
3029.51540.3图4-4扰动后各侵蚀单元模数图(201*年7月-201*年8月)
根据以上扰动地表监测点数据,发现各种扰动地表类型中,工业场地建设区扰动造成的侵蚀最大,平均侵蚀模数为6445.9t/km2a;场内运输道路区次之,平均侵蚀模数为3029.5t/km2a;行政生活区扰动相对较小,平均侵蚀模数为1540.3t/km2a,见图44。
由以上数据可以综合得出本项目扰动地表加权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5055.70t/km2a。
4.2.3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模数
现阶段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工业场地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行政生活区。防治措施主要有截留沟、排水沟、导水涵洞、混凝土护坡、挡土墙、场地硬化及绿化要求等措施。通过各监测分区的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结果,得出工程建设区域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侵蚀模数,详见表4-17。
表417防治措施实施后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统计表阶段侵蚀单元主、副井风井小计行政生活区场内运输道路占地面积2.800.253.050.151.84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模数(t/km2a)300150450150201*01*年8月-201*年10月工业场建设区
500450400350300250201*50100500450201*年8月-201*年10月侵蚀模数(t/km2a)201*50工业场地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行政生活区
图45防治措施实施后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根据以上监测数据,计算得出201*年8月201*年10月本项目扰动地表在防治措施逐步实施完毕后初步发挥效益时的加权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9.80t/km2a。
5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5.1.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斯派尔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批稿)》确定的斯派尔煤矿工程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为6.94hm2,其中包括工业场地建设区4.30hm2,场内运输道路区1.84hm2,,排矸场区0.80hm2;直接影响区占地面积为222.36hm2,其中包括矿山218.00hm2,周边影响区4.36hm2,总防治责任范围为229.30hm2。
5.1.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施工过程中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以实际征地范围和实际扰动的临时占地为准。本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9.40hm2,项目建设区5.04hm2,直接影响区占地面积为4.36hm2。本阶段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监测结果详见表5-1。
表5-1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统计表序号一123
防治分区项目建设区主、副井工业场建设区风井小计行政生活区场内运输道路防治范围土地类型及面积(hm2)水田坡耕地梯坪地灌木林荒草地0.580.550.550.030.470.20.050.250.020.21.250.650.10.750.050.450.670.350.050.40.020.252.071.050.051.10.030.94合计5.042.80.25备注3.05永久占地0.151.
二直接影响区(周边影响区)合计4.369.40本阶段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实际发生为9.40hm2,其中包括,项目建设区5.04hm2,周边影响区4.36hm2。本阶段排矸场未启用,无矸石堆放,对矿山没有影响,行政生活区面积0.15hm2,较方案减少了1.35hm2。场内运输道路新增一条水泥硬化道路长110m,路基宽7.5m、路面宽6m。
5.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5.2.1设计弃土弃渣情况
本项目建设期土石方主要来自矿井掘进矸石、各工业场地开挖平整、辅助设施建设、煤仓、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工程建设期挖方量总计约为11.72万m3,填方量约为11.32万m3。根据表5-2(土石方平衡分析表)可知,在工程建设期经内部平衡后,只有少量水保措施基础开挖的土方(0.16万m3)需连同排矸场剥离表土(0.24万m3)一起集中堆放在排矸场作排矸场绿化覆土。
煤矿生产运行期弃渣主要来自矿井采掘过程中排放的煤矸石和锅炉炉渣以及生活垃圾,矿井排放矸石量为3.0万t/a,按矸石容重2.1t/m3计算,方案服务期(11.8a)内将产生煤矸石16.86万m,炉渣和生活垃圾共0.90万m,合计弃渣量17.76万m(自然方),需集中排放至排矸场。
表5-2水保方案中工程建设期土石方平衡表土石方工程量(m3,自然方)项目建设区开挖量挖方量主、副井工业场风井行政生活区小计场内道场地平整路小计建井筒设车场、硐室期井筒、车场硐运输回风巷室开拓采区小计小计排矸场表土水保措施
333表土层剥离量8400750100010150552055201*6704000借(-)弃(+)方量填方量绿化覆土78000853025008903070007000960301738400750100010150552055201*6704000-75900-6780-1000-83680-6105-6105+29388+10348+24709+25340+897850+4000+685利用量弃方流向工业场地回填工业场地及道路回填工业场地及道路回填排矸场排矸场借方来源2100175015005350895895293881034824709253408978596030858矿井开拓弃方矿井开拓弃方工业场
基础开挖场内道路排矸场小计小计矸石生排矸产场生活垃圾期小计合计2710951980980101686009000177600275610196701967021739096420964201967019670+27+878+1590+5590+168600+9000+177600183190排矸场排矸场排矸场排矸场5.2.2弃渣场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截止201*年底,工程的土石方开挖主要为井筒和风井开拓产生的土石方,主、副井工业场地、行政生活区等区域的表土未进行剥离,排矸场还没有启用,无土石方和弃土弃渣量产生。井筒和风井开拓已完成80%以上,开拓产生的土石方全部用于工业场地填方和进场道路填筑,没有产生弃土弃渣。
5.2.3弃土弃渣量动态监测结果
据监测过程中调查资料显示:本工程挖填方总体上是平衡的,建设期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废弃物除回填土方外,只有塔基区的少量垃圾7142m3运往永久渣场堆存。其中进站道路的土石方计划外购,由于变电站空地大部分未绿化而采用碎石垫层措施,剩余大量剥离表土,此部分表土流向进站道路,不再外购。施工期土石方挖填平衡分析具体见表53。
现阶段弃土场已实施了边坡削坡、平台平整、碾压、周围排水、土地整治、种草防护等防治措施,除施工期发生水土流失,运行期通过防治措施的实施基本没有发生水土流失,施工期弃土弃渣总量7142m3,流失量为159.98m3,则有效拦挡6982.02m3。由此计算,本工程施工期末运行初期弃土弃渣的拦渣率96.5%。
表5-3施工期土石方平衡分析表单位:m3(自然方)土石方工程量(m3,自然方)项目建设区开挖量2050160016505300860860235405220197200填方利用量4122047602460484406201*200借(-)弃(+)方量-39170-3160-810-43140-5340-5340235405220197200工业场地及道路填方弃方流向借方来源主、副井场地工业场风井场地行政生活区小计场内道路场地平整小计井筒井筒、车场硐室开拓车场、硐室运输回风巷采区
井筒、车场硐室开拓
土石方工程量(m3,自然方)项目建设区开挖量4848054640填方利用量54640借(-)弃(+)方量484800弃方流向工业场地及道路填方借方来源小计合计5.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
地表扰动面积监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扰动类型判断和面积监测,其中扰动类型判断是关键,扰动类型的划分和判定是由其侵蚀强度确定的,监测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流失状态进行归类和面积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本阶段,随着项目建设的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区内地表扰动范围有所减小。在各监测分区中,工业场地建设区的地表扰动面积最大,至201*年底该区累计地表扰动总面积达3.21hm2,占项目建设区总面积的74.65%。其次为场内运输道路区,占项目建设区总面积的57.50%。201*年底项目建设区扰动面积占项目建设区总面积的76.66%,到201*年8月底扰动面积为项目实际建设面积。201*年度新增地表扰动集中表现为工业场地开挖、地面硬化道路、排矸场占压破坏地表。该部分地表扰动主要分布在工业场地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本阶段排矸场未启用,无矸石堆放,对矿山扰动不大,较201*年减少了项目建设区建设期地表扰动分布情况见5-6。
表5-6项目建设区建设期地表扰动分区面积动态监测结果单位:hm2
扰动分区名称方案中建设区面积2.800.251.254.301.840.806.94占建设区总面积的百分比(%)40.353.6018.0161.9626.5111.53100.00201*年底201*年8月底201*年10月底扰动占分区面积面积百分比(%)2.800.250.153.201.845.0455.564.962.9863.5036.51100扰动占分区面积扰动占分区面积面积百分比(%)面积百分比(%)2.120.150.943.211.655.3275.714.6775.2074.6589.6776.662.800.251.254.301.846.94100100100100100100工业行政生活区场小计场内运输道路排矸场合计主、副井风井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5.5.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1)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
通过对定位观测和调查收集到的监测数据按各个防治责任分区进行分类、汇总、整理,
利用水土流失面积、侵蚀模数和侵蚀时段计算出各分区水土流失量。
水蚀量计算公式:
Ms=F×Ks×T(公式1)
式中:Ms水蚀量(t);
F水土流失面积(km2);Ks水蚀模数(t/km2a);T侵蚀时段(a)。
(2)各阶段水土流失量计算
依据上述计算原理,结合各阶段水土流失面积(即地表扰动面积),计算得出原地貌侵蚀单元、扰动地表侵蚀单元、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水土流失量。原地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见表5-7,扰动地表侵蚀单元各阶段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见表5-8,防治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见表5-9。
依据表5-7至表5-9中水土流失量的计算结果,得知项目建设区原地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总量为104.34t;地表扰动地貌侵蚀单元各阶段水土流失总量为441.10t;防治措施实施后各阶段水土流失总量为23.09t。
表5-7原地貌侵蚀单元各阶段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表原生地表时间监测分区占地面积(hm2)土壤侵蚀模数(t/kma)355.3水土流失量(t/a)水田坡耕地201*年9月-201*年10月0.580.471.252.070.676.0457.554.926.479.37104.331598.63326.6521.16468.66547.32梯坪地荒草地灌木林合计5.04表5-8扰动地表侵蚀单元各阶段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表扰动地表时间监测分区占地面积(hm)工业场3.051.840.155.042土壤侵蚀模数(t/kma)水土流失量(t/a)277.1755.740.62188.106445.903029.501540.35055.70201*年9月-201*年8月场内运输道路行政生活区合计
表5-9防治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扰动地表时间监测分区占地面积(hm)工业场3.051.840.155.042土壤侵蚀模数(t/kma)水土流失量(t/a)6.4511.040.187.94500300250419.54201*年9月-201*年8月场内运输道路行政生活区合计通过监测,对各阶段土壤流失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水土流失情况总体趋势为施工期造成的年水土流失量最大,工程建设完毕后,随着大部份面积的硬化等措施的实施,年水土流失量有所降低。
但由于扰动地表类型的变化,小区域水土流失量变化有所不同。整个项目区在措施实施后,土壤临时量均呈现递减趋势,随着植物措施的效率不断增强,各区的土壤流失量会不断减弱。
5.5.2各扰动地表类型土壤流失量
依据水土流失特点,防治责任范围侵蚀单元划分为原地貌单元(未施工地段)、扰动地表单元(各施工地段)和实施防治措施单元三大类侵蚀单元。通过计算,得出各扰动地表类型水土流失量,详见表5-10。
表5-10各侵蚀单元扰动地表类型水土流失量统计表时间侵蚀单元各地类合计工业场场内运输道路行政生活区侵蚀模数(t/kma)547.32547.32水土流失量(t/a)104.33104.33277.1755.740.62188.106.4511.040.187.94原地貌项目建设区扰动地貌侵蚀单元6445.903029.501540.35055.70合计工业场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单元场内运输道路行政生活区500300250419.54合计通过对比,因工程建设活动引起的工程建设区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83.77t;工程施工结束后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量明显降低,且侵蚀程度低于原地貌侵蚀单元。对比情况详见图5-2。
201*801601401201*0806040201*88.1水土流失量(t/a)104.337.94原地貌扰动地貌防治措施实施后
图52各侵蚀单元水土流失量对比图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6.1.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1)工程措施实施情况
按照各分区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采取设计的监测方法对工程措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量测。针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在收集设计资料、监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巡查为主的方法进行调查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新增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进行重点调查,通过实地量测等手段监测实际实施情况。其中主体工程可研设计中在设备支架基础附近以及扰动范围内的道路侧等局部空地进行绿化措施,在初步设计中考虑到不仅要防治水土流失,增加降水入渗,同时还要防止旱季火灾,将措施改为碎石软层铺垫。
主体工程中主斜井工业场、风井场地处长庭河西岸山体间的坡面上,场内主体工程措施主要结合地形坡度布置,在各建筑物开挖形成的边坡处因地势布设浆砌石挡土墙及护坡工程,以保障地面建筑的安全和防止地表水土流失。主体工程建设中没有考虑风井场和预留储煤场周围的截流、排水问题,本监测增加风井场和预留储煤场附近的排水措施。由于滑坡煤仓周围主体工程设计中没有排水沟,监测中增加排水沟,位于滑坡煤仓东南边,汇水流入场地内主排水沟。各防治责任分区实施的工程措施监测结果见表6-1。
表6-1各监测分区实施的工程措施及工程量汇总表
项目分区工业场地行政生活区场内运输道路区合计挡墙(m、m3)长度37411014031887浆砌石2472.286611246.54584.7排水沟(m、m3)长度浆砌石90712024523479628.925653.9土质735.6735.6护坡(m3)混凝土2222覆土201*00复耕(hm2、m3)场地平整0.380.38覆土19001900地面硬化(m2)1201*200(2)工程措施实施进度
斯派尔煤矿工程自全面开工以来,截止到201*年8月底,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于201*年11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按照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有效控制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注重水土流失防治。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同时属于主体工程的单位工程,除变更的外,全部按照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按照设计施工进度计划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适当调整后顺利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详见表6-2。
表6-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进度汇总表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拦挡及护坡工程工程措施排水工程截流沟工程单元工程划分区主体工程挡土墙及护坡场内运输道路挡土墙及护坡主体工程排水沟场内运输道路周边排水沟主体工程截流沟场内运输道路周边排水沟截流沟工业广场北面通至现有三级道路地面硬化从变电所通至工业场的道路进场到工业场地水泥硬化道路主体工程绿化绿化工程场内运输道路周边绿化施工时段201*年11月201*年2月201*年12月201*年3月201*年11月201*年2月201*年9月201*年2月201*年6月201*年8月201*年5月201*年7月201*年11月201*年5月201*年5月201*年10月201*年8月201*年5月201*年1月201*年8月201*年8月201*年8月
6.1.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1)植物措施实施情况
按照划分的监测分区,逐区进行调查统计植物措施实施情况、种类、分布及面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是办公生活区和场内运输道路区等完工区绿化,绿化方式以种草为主,并配合有少量乔灌木,同时包括自然植被恢复。主体工程设计中对行政生活区设计了较为完善的绿化措施,方案中提出对工业场内主体建筑物周围以及场地内植被稀疏或遭到扰动破坏的地方,做好地面平整,覆土造地和绿化造林的要求,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截止到201*年10月底,共计完成植物措施防护面积为1.54hm2。各监测分区实施的植物措施见表6-3。
表6-3各监测分区实施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汇总表监测分区工业场地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行政生活区合计植被女贞狗牙根女贞狗牙根女贞狗牙根整理绿化用地m210008000900800011800800015400种植279.9210011.083017.2单位株kg株kg株kg抚育管理(hm2)0.10.80.090.81.180.81.54(2)植物措施实施进度
项目区的绿化工程施工期主要集中在是201*年5月201*年8月,行政生活区在201*年8月-201*年10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斯派尔煤矿建设区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施工进度详见表6-4。
表6-4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实施进度汇总表单位工程植物措施绿化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区工业场地建设区场内运输道路区行政生活区施工时段201*年7月201*年8月201*年5月201*年8月201*年8月201*年10月6.1.3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
(1)临时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本工程的临时防治措施主要是指煤矿施工时剥离表土、场地平整、基础开挖和井巷掘
进产生的土石方在未填埋之前,临时堆存于场地周围空地内,道路剥离表土临时堆存于道路旁边空地内,排矸场剥离表土和水保措施基础开挖土方需临时堆存于排矸场一角。在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临时堆放的余土能够集中堆放、拍实,并在周围用土工布和编织袋挡墙采取临时挡护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平整时在各开挖阶面采取临时的拦挡和截水措施;施工临时工区使用完毕后将地表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全部拆除、废弃物及时运至集中堆放地点。据现场调查,在施工过程中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临时防护措施及要求,基本落实到位,尤其对土石方的流转和弃土弃渣的堆放都采取了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单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
表65各监测分区实施的临时防护措施及工程量汇总表防止分区临时排水沟工业场地建设区麻袋装土撒播狗牙根数量400m364m30.47hm2/15.98kg175.0m184m30.22hm2/7.48kg工程量(m3)土方开挖6422.5石方开挖84.5备注临时堆土防护临时排水沟场内运输道路区麻袋装土播撒狗牙根临时堆土防护(2)临时防治措施实施进度
临时防护措施(排水设施、苫盖、拦挡工程等)主要用于施工中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时的临时防护,实施时间贯穿于整个施工期201*年9月201*年8月。
6.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
由于输变电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截止到201*年10月,主体工程处于试运行期,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措施已全部实施,通过6项水土流失量化指标可以反映出整个防治效果。
6.2.1扰动土地整治率
扰动土地是指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挖损、占压、堆弃用地,均以垂直投影面积计。扰动土地整治面积,指对扰动土地采取各类整治措施的面积。扰动土地整治率为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之和与扰动地表面积的比值。本项目在各区域对扰动地表均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累计治理面积5.01hm2,
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面积为5.04hm2,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面积为5.01hm2,计算得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9.40%。各监测分区扰动土地整治率计算结果见表6-6。
表6-6各监测分区扰动土地整治率计算结果表项目建施工扰设区动面积2(hm)(hm2)3.050.151.845.043.050.151.845.04扰动土地整治面积(hm2)植物措施治理面积0.880.040.621.54工程措施占地面积1.680.010.842.53扰动土地治理建筑物及小计率(%)硬化面积0.460.100.380.943.050.151.694.8999.0299.9999.9999.40监测分区工业场地建设区行政生活区场内运输道路区合计
6.2.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水土流失治理度为水保措施防治面积与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不含永久建筑物及水面等面积)的比值。项目区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4.10hm2(不含永久建筑物及道路等面积),其中工程措施面积2.53hm2,植物措施面积1.54hm2,路面及硬化面积0.94h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9.27%,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制定的目标值(90%)。具体见表6-7。
表6-7各监测分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计算结果表监测分区建筑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hm2)水土项目建施工扰水土流及硬化流失设区动面积失面积植物措施工程措施面积222小计治理(hm)(hm)(hm)治理面积占地面积(hm2)度(%)工业场地建设区行政生活区场内运输道路区合计3.050.151.845.043.050.151.845.040.460.100.380.942.590.051.464.100.880.040.621.541.680.110.842.532.5698.840.1599.991.4699.994.0799.
6.2.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
拦渣率指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拦挡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工程弃渣的流失是主体工程容易忽视而且潜伏危害严重的流失方式。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期挖方量总计约为11.72万m3,填方量约为11.32万m3。经施工区临时堆土的监测,土堆有明显的侵蚀沟,拦渣率达96.5%。
6.2.4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是指项目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土壤流失量之比。
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模数允许值为500t/km2.a。根据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该项目治理后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9.80t/km2.a,远小于预测结果的600t/km2.a,则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43(目标值1.2)。
表6-8土壤流失控制比计算表原地貌平均侵蚀模数(t/km2a)完建期平均侵蚀模数(t/km2a)349.80土壤侵蚀模数允许值(t/km2a)500一级标准值0.8方案目标值控制比547.32
1.21.436.2.5林草植被恢复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为林草类植被面积与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比值,其中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分析论证确定的可以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不含国家规定应恢复农耕的面积。
通过植物措施监测结果可知:可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为1.81hm2,方案实施后植物措施面积为1.54hm2,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1.16%,未达到95%的要求。其原因在于,工业场地占地面积较小,施工用地占地面积较大,为了满足工程所需长期用于施工,无法扩大土地种植植被。另外,如果一味扩大植被种植面积,必将导致项目建设期间扰动面积增大,故不达标。具体见表6-9。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斯派尔煤矿调度室工作总结(20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斯派尔煤矿调度室工作总结(20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斯派尔煤矿调度室工作总结(20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25136.html
- 上一篇:煤矿调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201*年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