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详细总结版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本章主要是四大心理现象,可能出小
题。)
1.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心理活动分类: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3.个体心理分类:心理动力(主要包含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判断)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4.(心理学)唯理论: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他最早用反射的概念。相信天赋观念。
5.(心理学)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6.(判断题或单选)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7.(西方心理学理论流派7个)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铁欣纳研究方法是内省的方法。
机能主义:创始人是美国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的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是斯金纳,采用客观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6和7是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纳塞尔发表了《认
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采用整体分析法。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3.(简答题)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5.(单选题)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2)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3)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4)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核心内容)1.角色即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
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的多重角色(多选):(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中心、教师中心)。(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和无声的身教)。
教师领导方式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2.(多选题)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
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3.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
师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该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4.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简答):影响教师在工
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5.(判断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6.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阶段):具体经验、观察与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
动研究
7.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
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8.(简答题)教师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
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3)敏感性
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
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1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答):(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
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单选题)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11.教师威信的形成(简答):(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此处可为单选题)。(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外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精神。12.(多选题)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
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13.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和广博性。师爱不
同于母爱和友爱,它比母爱更伟大而无私,比友爱更纯洁、公正和高尚。14.(简答题)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
调节功能、榜样功能。15.(简答题)师爱的表现形式:(与师爱的心理功能一起可作为论述题)(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1.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
地、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习的层级结构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
动作技能、态度。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
的学习、智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5.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源自俄国的巴浦洛夫。斯金纳的操
作性条件作用论。6.(判断题或选择题)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的做法符合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本规律的分化律。7.美国-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含着新知识的活的、知识的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8.美国-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9.(判断题)“组织者”可以是先行的,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可以是陈述性的,也可以是比较性的。10.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目的
1.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
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内驱力)和学习
期待(诱因)。
3.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
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化。4.(判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5.(论述题)怎样激发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要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及其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及其水平较高;任务中等,最佳及其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及其水平越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成绩或者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基础上,再加上定性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附属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优生或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方面总是有利的。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
响。(学习迁移分类:正迁移与负迁移、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特殊迁移与普通迁移)2.(论述题)怎样促进学习迁移?(一)要想促进学习迁移,首先要了解影响学习迁移的几个条件。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效果。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
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与整合过程。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
(3)认知技能与策略。
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4)定势作用。
(此定义可为选择题)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限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他对学习迁移既可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起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定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一类课题的方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干扰。(二)要采用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1.(简答题)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承受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2.(多选)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语言前思维阶段。(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3.(单选)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4.(简答)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5.(单选)运用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6.(论述或简答)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利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7.(判断)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1.记忆的类型;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简答)影响知识识记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记忆的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0识记的信心。
3.对遗忘的发展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一个学习材料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最前和最后记忆效果较好,是由于仅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的结果。5.(简答题)怎样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单选)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2.(多选)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3.(单选)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形式。4.(简答)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识。(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第十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1.(多选)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2.问题解决早期模型;美国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德国苛勒的顿悟模型、美国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英国拉瓦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3.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简答)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的治理三维结构模型把治理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
6.发散性思维有三种基本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7.(论述)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1.(简答)面对自我意识的种种矛盾,大学生开始通过各种活动来对自己进行哪些重新认识和探究?(1)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2)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3)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4)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2.(单选:主要是陈述表现,让你选属于何种类型)在自我同一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自我肯定型、自我否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3.(多选)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自我概念的变化。4.(多选)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5.(论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一、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它热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二、积极悦纳自我三、努力完善自我
(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
的行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
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稳定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3.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小)4.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遵从、认同、内化。5.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这个转化过程需经历醒悟、转化以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1.(判断)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2.(简答)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3.(简答)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1)积极作用。
①能过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②及时解决问题。③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①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②传播小道消息。
4.人际交往是指人与认知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
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发展可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5.(简答)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直接批评、责怪和报怨别人。(3)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
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轻的组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2.(简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有计划有
组织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2)传播卫生心理知识。(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3.(简答)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1)自豪和自卑
的内心冲突。(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4.(简答)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
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5.(简答)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以讲座形
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扩展阅读: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详细总结版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详细总结版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本章主要是四大心理现象,可能出小题。)
1.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心理活动分类: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3.个体心理分类:心理动力(主要包含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判断)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4.(心理学)唯理论: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他最早用反射的概念。相信天赋观念。
5.(心理学)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6.(判断题或单选)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7.(西方心理学理论流派7个)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铁欣纳研究方法是内省的方法。机能主义:创始人是美国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
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的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是斯金纳,采用客观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6和7是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纳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
学的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采用整体分析法。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3.(简答题)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5.(单选题)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3)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4)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核心内容)
1.角色即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
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的多重角色(多选):(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中心、教师中心)。(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和无声的身教)。
教师领导方式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2.(多选题)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
(3)角色信念阶段。3.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
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该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4.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简答):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
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5.(判断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6.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阶段):具体经验、观察与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7.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8.(简答题)教师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
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
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1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答):(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单选题)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11.教师威信的形成(简答):(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
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此处可为单选题)。(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外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精神。12.(多选题)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
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13.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和广博性。师爱不同于母爱和友爱,它比母爱更
伟大而无私,比友爱更纯洁、公正和高尚。
14.(简答题)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15.(简答题)师爱的表现形式:(与师爱的心理功能一起可作为论述题)(1)关怀和爱
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1.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
的经验的过程。
2.学习的层级结构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
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5.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源自俄国的巴浦洛夫。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6.(判断题或选择题)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的做法符合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本规律的分化律。7.美国-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含着新知识的活的、知识的转化、评价三个过程。8.美国-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9.(判断题)“组织者”可以是先行的,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可以是陈述性的,也可以是比较性的。10.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目的
1.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内驱力)和学习期待(诱因)。
3.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学习动机的职业化。4.(判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5.(论述题)怎样激发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要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及其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及其水平较高;任务中等,最佳及其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及其水平越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成绩或者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基础上,再加上定性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附属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优生或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方面总是有利的。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分类:正迁移
与负迁移、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特殊迁移与普通迁移)2.(论述题)怎样促进学习迁移?(一)要想促进学习迁移,首先要了解影响学习迁移的几个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效果。(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与整合过程。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
(3)认知技能与策略。
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4)定势作用。
(此定义可为选择题)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限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他对学习迁移既可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起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定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一类课题的方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干扰。
(二)要采用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1.(简答题)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承受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2.(多选)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语言前思维阶段。(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3.(单选)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4.(简答)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5.(单选)运用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6.(论述或简答)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利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7.(判断)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1.记忆的类型;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简答)影响知识识记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记忆的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0识记的信心。
3.对遗忘的发展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一个学习材料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最前和最后记忆效果较好,是由于仅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的结果。5.(简答题)怎样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单选)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2.(多选)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3.(单选)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形式。4.(简答)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识。(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第十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1.(多选)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2.问题解决早期模型;美国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德国苛勒的顿悟模型、美国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英国拉瓦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3.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简答)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的治理三维结构模型把治理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
6.发散性思维有三种基本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7.(论述)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1.(简答)面对自我意识的种种矛盾,大学生开始通过各种活动来对自己进行哪些重新认识和探究?(1)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2)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3)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4)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2.(单选:主要是陈述表现,让你选属于何种类型)在自我同一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自我肯定型、自我否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3.(多选)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自我概念的变化。4.(多选)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5.(论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一、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它热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二、积极悦纳自我三、努力完善自我
(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稳定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3.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
究、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小)4.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遵从、认同、内化。
5.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需经历醒悟、
转化以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1.(判断)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2.(简答)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3.(简答)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1)积极作用。①能过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
心理需要。②及时解决问题。③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①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②传播小道消息。4.人际交往是指人与认知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发
展可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5.(简答)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
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直接批评、责怪和报怨别人。(3)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
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轻的组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2.(简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的调查研究。(2)传播卫生心理知识。(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3.(简答)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2)渴望交往和
自我封闭的矛盾。(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4.(简答)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5.(简答)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以讲座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
(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详细总结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详细总结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详细总结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3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