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五年级 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6 19:59:38 网站:公文素材库

五年级 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工作总结

201*201*上期彭州市延秀小学:龚泽玉

本学期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以踏实、敬业、服务、奉献的原则.始终如一地努力工作着。下面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育人第一,提升能力。

我和汪小波作为“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项目组老师,这学期共参加了北大钱铭怡教授及其他博士生的培训督导共4次。我作为教育部“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课题教练组的老师三年中参加了“教练培训课程”共6期,12天的培训,同时“指导与帮助汶川县心理教师开展灾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10.1316在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举行的总课题结题会上,喜获两个证书。另外,我还参加了“成都市中小学生命教育专家报告会暨总课题组工作会”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有了更丰富的体会。

二、育人第一,乐为人师

我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育人第一”的教学思想。教育我的学生要把书读好就要先好好做人。由于我的课程内容丰富、新鲜又贴近生活,学生大都喜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先进思想的教育。我带的学生思想活泼,讲究礼仪。

我以做老师为人生快事,也乐为人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遇到什么问题也乐意问我,家长、教师遇到什么问题也乐意问我,我也乐为人师。

我作为“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项目组老师,在成为专职老师的一个学期里积极地做“个体咨询”。这学期的学生个体咨询有预约记录、咨询记录的共8人次;家长个体咨询有预约记录、咨询记录的共5人次;教师个体咨询有预约记录、咨询记录的共6人次。

作为“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项目组老师,我在成为专职老师的这个学期里为全校老师、学生、家长分发了“有益思维”的记事本500份,半年历500份;指导周俊老师在六年级4.5.6.7.8.9班做了300份“小学生心理状态调查”。

三、勇挑重担,不辱使命。

这学期,我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工作实践,我设计并录制的《同伴支持》课程在“成都市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我校校园心理剧目《峡谷与心桥》参加“成都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评活动”喜获一等奖。从校园心理剧的培训到最后的公演活动,我们形成了本校本学科的教育经念。

一、我们是如何利用心理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呢?总的说来:利用校园心理剧本身的特点,针对儿童特性突出如下的心理辅导过程:

1、关注同伴生活,自主选择校园心理剧内容

校园心理剧的素材应当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需要有典型意义的素材。因为剧本内容是否来自学生生活,剧本对学生来说是否好排演,决定了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质量与成效。所以,我们在素材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首先学生通过彼此间的访问交谈,认识同学内心世界;其次是学生将采集的矛盾冲突事件写成小剧本。

小剧本的创作非常重要,因为,这许多的小剧本其实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投射,它们能充分反映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内心困惑。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剧本的创作呢?在心理课上,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确定编写的原则:剧本必须要“揭示心理冲突”,没有“冲突”不成为“剧”;不抓住“心理”,也就谈不上“心理剧”。

②规范剧本格式:为了方便学生创作剧本,对剧本的写作格式做了规范要求。具体是:题目、编剧、主要人物、道具、剧情简介、剧本正文等。

2、师生合作,编写剧本

因为剧本主题对优化学生心理是否有导向作用,老师们才能总体把握,所以需要我们把学生剧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认真地分析、归类、综合提炼;然后,由我们和两三个学生组成编剧组,剧组成员都要明确编写剧本的程序: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完成写作实践验证修改定稿。其中“实践验证”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剧本是否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最后,编剧组根据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编写成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心理剧初稿,在排练的过程中还要不断修改剧本。

3、心理剧组排练,分享活动感受

心理剧初稿出炉后,我们利用心理健康课,通过集体的学习讨论,让所有学生深入了解剧本和角色的神态、语言、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注意揭示心理矛盾的产生、发展的过程。然后,招募演员组成心理剧组,一个新的团体诞生了。

心理剧的每一次排练,心理老师都视其为一次团体辅导,整个过程包括暖身、演出和分享。在每一幕剧情的演练中,演员充分自主,把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发挥出来,并将自己的体验注入角色之中;观众把观察到的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体验到的人物内心感受在团体中进行分享。

因为心理剧凸显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困扰、冲突,所以在排练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替身、雕塑、空椅子等心理剧技术能让演员和观众都获得心理成长。

心理剧组的排练持续了两个星期,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这中间也有过疲惫期。录像的前一天,同学们出现了分离的不舍情绪。我们觉察到这一点并处理了他们的分离焦虑。当他们听说咱们是母校第一个心理剧组的成员时,很是自豪,大家把手掌搭在一起,齐呼:“一二三,加油!”第二天,同学们的表演很投入,拍摄很顺利,一次性成功!拍摄完毕,大家合影留念。

整个心理剧组团队完整地经历了“创始过渡成熟结束”四个阶段。

4、录制展播,分享感受

校园心理剧不仅仅要让参与者受益,还要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选择的是心理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校园心理剧展播,组织全班级学生观看,分享感受。

首先是播放过程中的阶段分享,心理老师始终要关注现场的气氛和学生的反应,鼓励观众谈出想法。即使现场没有什么生成的资源,心理老师也要根据预先设定的几个问题分阶段播放和讨论。拿我们学校在成都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评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校园心理剧《峡谷与心桥》为例,我们的阶段分享预设的是这几个问题:

(1)、(心理剧“提出问题”阶段)在第一幕剧《男生女生怎么了》中男生女生的交往究竟怎么了?主人公李莎莎和张翔遇到了什么烦恼?

(2)、(心理剧“解决问题”阶段)李莎莎,被同学们误解了,伤害了,她是怎么做的呢?

(3)、(心理剧“联系生活”阶段)亲爱的同学们,你或者你们的同学在生活中有李莎莎这样的烦恼吗?你们在生活中怎样处理自己与异性同学的关系呢?

其次是播放结束后的分享。如果学生想一口气看完心理剧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把预设好的阶段分享的问题拿来结束时分享。总之,要充分启发学生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问一问:“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呢?”。在学生们热烈讨论的同时,教师及时地做一些点评,深化学生们对剧情的理解。另外,还可以进行“观后感”的评比,这些举措让学生们分享校园心理剧情的同时,也分享了各自的收获。

二、利用校园心理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哪些成效呢?

1.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发展。在演绎校园心理剧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凭借对自我认识所获得的经验去认识、选择同伴,又以同伴的态度和行为为参照,进一步认识自我。让学生参与校园心理剧的表演与观看,在感知、觉察他人情绪、想法和感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即建立同理心,使学生能够设身处理地为别人着想,体会他人投射给自己的情绪并产生共鸣。

2、学生融合能力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只爱与自己性格相近、家庭背景相似的人交往。深入分析,这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心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认识和调节情绪;二是不能兼容异己。由于个人性格的差异、观念的差异、目标的差异,常常会使合作陷于停顿,出现裂痕,差异出现的时候就是交往裂痕出现的时候。通过参与校园心理剧的表演与分享,学生的融合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在与同伴交往中,个体由于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原因,对于活动的认识、策略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会出现争议,甚至争吵,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必须力争说服对方或自己选择放弃,寻求同伴交往或友谊的延续,否则,很可能出现同伴关系的崩溃。通过校园心理剧的表演与体验活动,对于学生个体学会控制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解决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是具有积极价值的。特别要提到的是《峡谷与心桥》中的女主角“李莎莎”所遇到的烦恼其实就是实际生活中李加加(化名)的烦恼,在剧中,演员自主发挥,从情绪的发泄到重新与“张翔”建立正常的男生女生的关系都是自然而然,心理老师很赞赏女主角,鼓励她用自己在剧中的方式去处理实际生活中的矛盾,李加加获得了很好的成长!

总之,创作、排练、播放、感悟校园心理剧的过程,实际上是为成员提供了团体合作、分享的情景,在成员的相互作用下,增进自我了解,改进不成熟的态度与行为,培养健全的人格及协调的人际关系。成员在这种团体情景中,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是适应行为,什么是不适应行为。因此,利用校园心理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它有益于正常人的健康发展,是预防问题发生的最佳策略。

我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也会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专职心理老师的能力,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扩展阅读: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生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的发展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因此,本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存的生命态度与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本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采用活动性或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做中学或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形成学生合作、探究、负责的主体性素质。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体验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措施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

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只是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新编。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替换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阅历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除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更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四、本学期能力培养目标

在生命教育的培养上,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情意、实践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

认知了解生命现象。比如《化石的故事》、《生命之谜》等课程的学习。

情意建构珍爱生命的价值观。比如《合作真愉快》、《善待同学》等课程的学习。实践提高生存技能。比如《发明让生活更美好》、《发明创造方法多》等课程的学习。

五、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三课时第五单元美化生活四课时1、独特的我15、发明让生活更美好2、性别之谜16、发明创造方法多(一)3、活着真好17、发明创造方法多(二)第二单元安全生活三课时18、人人争做小发明家4、安全标志提醒你5、安全逃生计划6、被埋压后的自救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四课时7、我健康吗

8、绿色食品与健康9、预防食物中毒10、我怎么会贫血

第四单元呵护心灵四课时11、我和爸妈换角色12、抗诱惑有毅力13、寻找生活中的快乐14、做情绪的主人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独特的我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

3、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难点: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1、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即使双胞胎。看书上图片中的双胞胎,有什么不同?看谁的眼力好。

学生:观察,交流,并全班汇报。2、我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1)用5-10句话描述自己的特点,写下来,特点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学生先独立完成。

(2)小游戏:把全班的特点卡收集起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师读特点卡,学生猜一猜,看谁猜的准,看谁写得好。

二、生命小秘密

1.资料: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虽然很少有人样样突出,但每个人却可以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阅读八种智能,理解含义。再全部共同评论。

2.读一读.

(1)学生先读琼瑶的故事

(2)思考回答:你知道琼瑶的作品拍出了哪些电视剧?她的成功与什么智能的发挥有关?

(3)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生命加油站绝技汇演

1、每个同学准备一项绝技,在小组内进行展示;2、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汇演;3、全部的挑选出最厉害的。

4、总结交流:你最擅长的绝技是如何形成的?四、生命小智慧1、故事:《猎狗与猎鹰的比赛》

(1)看一看书上插图及故事内容,讲一讲;(2)填一填谁获胜;

(3)说一说他们最终谁获胜了,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2、活动:找找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1)在书上5页图片中,涂上黄色表示你的特长之星,涂上蓝色表示你的潜能之星。(2)交流,讨论。

五、小结: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特点和长处也不一样。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2.性别之谜

教学目标

(1)认识到雌雄之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理解性别差异的自然属性;、(3)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观念与态度。教学重.难点

1)性别差异的生理基础;2)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教学准备

(1)每个字生带一个心爱的玩具;(2)音乐(《泥娃娃》;

(3)教师准备一个听诊器。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我的自画像

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发型、服装,还可以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教师把黑板分成两个区域,一边贴上女生的画像,另一边贴上男生的画像。让学生感知男生、女生各自的共同特点,引出性别差异的话题。

主题活动

(一)生命小问号“生命小问号”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归纳,认识到性别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生命现象,人、大多数动物和一些植物都有性别之分。教师可通过以下活动开展教学。

活动一: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或植物有性别之分。教师可以使用更多的图片和视频短片,讲述自然界动物雌雄的外貌差异、群体生活中的自然分工现象等。

活动二:女生PK男生

让女生组和男生组分别根据自己的活动强项,向对方提出挑战,展开趣味比赛。例如:男生可以要求与女生掰手腕;女生要求与男生比赛踢毽子等。比赛项目的选定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评估其课堂可操作性和安全.陛,决定展开方式。教师应注意淡化比赛结果,强调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应相互协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是个男孩(女孩)?(二)生命小秘密

“生命小秘密”旨在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染色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决定人类性别的因素,认识到在自然繁殖过程中,产生男性和女性的概率是相等的。这是自然赋予两性的平等。

活动一:走进细胞大迷宫

同学们已经知道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里藏着每个生命的设计图纸,关于性别的秘密就在细胞里。教师先画出细胞膜,再画出细胞核,复习构成细胞的三个主要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让大家一起来看看细胞核里有什么?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地球生命,尽管表面上千差万别,但其成分上都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即所有的生命体都存在核酸,这是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这好像26个英语字母,不同的分组和排列,构成不同的单词,进而构成句子,表达千变万化的信息;细胞核中基本物质的分组和排列书写着生命的信息,表达着所有的“生命现象”,诸如生长、发育、繁殖及进化。染色体好比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词汇,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个体的生命信息。

让学生阅读第2页课文第一段,鼓励学生尝试把染色体画在细胞结构图的合适的位置,即细胞核里。

活动二:再谈生命起源的故事

在有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请学生阅读第二页第二段,理解男性女性差异的生理基础。

告诉学生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也就是说,爸爸的

精细胞里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或者一条Y染色体。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在生命形成之初,性别是如何被决定的。

(三)生命小智慧

“生命小智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性别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拓展对自然界生物性别决定的因素的认知,从性别现象的角度展示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接受不同生命现象,尊重自然生理差异的态度。

活动一:性别预测想一想,说一说图中两个问号分别代表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数一数四个组合结果中,男孩有几个,女孩有几个;引导学生在判断和澄清结果的过程中理解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一样的。

活动二:故事会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性别特征差异;通过阅读第三页相关课文,了解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物种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搜集关于自然界生物性别决定方面的知识与案例,在课堂上分享这些奇妙的故事,感知生物的多样性。

学生可以在分享相关资讯的过程中,几人分组协作,通过剪贴图片、手绘图画、摘抄文字的形式,完成一份关于生物性别形成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供更多的同学分享。

3.活着真好

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生命的存在状态,了解生命历程总是脆弱与坚强同在,欢愉与忧伤并存;(2)体会生命的独特与珍贵,激发学生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活出生命价值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堂契约、音乐渲染等方式,营造尊重接纳、开放交流的辅导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团体成员互动中感受、体验;

(2)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活动规则要简明,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心体验。教学准备

(1)学生:访谈家长,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准备自己的“独一无二特点卡”;

(2)教师:音乐、生鸡蛋(画上小鸡图案)、红色印泥、阅读推荐卡。课前班级调查、特殊个案辅导。教学过程活动导入配乐竞赛:《小鸡快跑》。用激烈动感的音乐(如《豪勇七蛟龙》)营造紧张的竞赛氛围,用“安全运送小鸡”的任务强化小心翼翼的行为,引导学生在投入参与中体验生命的脆弱和呵护生命的责任。

(1)说明游戏规则:

任务:将小鸡(用鸡蛋表示)从起点(学生甲处)一步一个脚印地(学生双手、桌面)安全送达终点(学生乙处)。

评分:完成任务获100分,速度领先奖励10分。缺少一步扣1分,小鸡受伤扣10~50分。(2)学生分A、B两组进行对抗游戏,邀请裁判监督。

(3)现场访谈:关注竞赛中的特别细节和学生的特殊感受,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完成任务的经验是什么”、“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小鸡生命非常脆弱;脆弱的生命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呵护生命是一种责任

主题活动

(一)生命的坚强

活动一:小乐的故事’通过地震中小乐的故事,感受生命的坚强,体会紧急情况下求生的力量;感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够实现梦想的道理。

1.讲一讲

讲讲书中小乐的故事,体会当时他内心强烈的求生愿望。假如是你,会有怎样的反应,结果会怎样?(512地震灾区教师要注意,此处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求生的积极力量,避免渲染灾难场景)

2.议一议

组织学生讨论:是什么力量让小乐做出这样惊人的举动?感受小乐“一定要活下去”的愿望,体会面对危机时人的求生本能。

3.读一读

小乐的现状呢?身体左手臂高位截肢;心理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行为努力学习,认真练习乒乓球;愿望夺取金牌1

4.想一想

假如生命没有了,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吗?灾难虽然让小乐失去了左臂,但他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能够实现梦想!

活动二:故事交流“生命的坚强”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交流,讲讲那些生命坚强的故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活动三:做最好的自己N年后的同学会

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的生命之旅是黯然失色还是光彩夺目,关键在于自己的个性能否得到最自由地张扬,自我能力是否得到最充分展示。想一想议一议,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可以开展“N年后的同学会”活动,设计表现N年后的自己,从积极正向的方面表达愿望设计将来。

(二)生命的体验

运用“配乐想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感悟,挖掘生活经验中的美好片段,重温生命的愉悦和感动。

1.配乐想象

建议选择表现大自然的,情绪较为愉悦的轻音乐,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教材中的《森林的歌声》之类。教师指导语应平和亲切,语速不宜过快,语言要留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指导语示例:轻轻闭上眼睛,用最舒服的姿势坐着,缓缓地呼吸让你的想象随着音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听!树蟾和腹斑蛙轻快地呜叫起来,活泼的旋律奏响奇妙的自然之歌。深深地吸一口气,可以嗅到春天田野的芳香。偶尔,一丝丝沁凉的雨落在头顶。

你快活地走着,想到生命中美好的一切那些快乐的游戏,渴望已久的礼物,努力获得的成绩感觉无比的畅快。好好享受这美好的回忆,好好享受这生命的愉悦吧好,让我们慢慢地回来,回到我们的教室。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熟悉的环境。

2.交流分享

(I)交流:想到了哪些美好的事情?(充分交流;可以先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再全班一起分享。分享中可以引导学生适时表达对同学、朋友、家人的感激之情,分享快乐的愉悦等)

(2)说一说: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故事。.(3)思考:假如生命不存在了,这一切美好感受还有吗?提升: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如“活着,真好”,启发学生体悟逆境中也需要发现生活的美好,看到未来的希望。

(三)生命的感动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同一张纸上印下自己鲜红的拇指印(成员的指印可以组成一个图案,比如心型等),并慎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相互欣赏、交流“作品”。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行动,感受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感受“大家在一起”的愉悦。

活动一:我的独特印记

引导语: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让我们一起来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吧!印上大拇指印,再慎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组织展示交流:看到这些独一无二的印记,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有一天,印记中的你或某位同伴不在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珍视他人。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

假如安排2课时,此活动可作为第二课时的引入活动。若安排l课时,此活动与“我的独特印记”可二选一进行。

把全班学生的‘‘独一无二特点卡”汇集在一起,请一名学生随机抽取后读出,全班学生一起来“猜猜我是谁”。猜到特点卡主人的同学将得到卡主人的一次真诚祝福或一次悉心帮助。未被猜出的卡主人需要上台接受全班同学的“友情关照”:给大家介绍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接受同学们的“祝福轰炸”。

(四)生命的账单

学生结合课前的家长访谈,填写自己的《生命的账单》,清点生命历程中得到过的支持与帮助,强化‘‘生命珍贵”的感受。此环节可配以抒情的轻音乐作背景,如《神秘园》、《雅尼》等。

1.填写生命账单

导语:生命不仅独特,而且有限;因为有限,所以更加珍贵。十月怀胎,需要消耗母亲多少的精力;十多年养育,需要父母付出多少心血。相信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一本厚厚的生命账单。在这份账单里,有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付出和帮助。你的生命账单里,都有哪些内容呢?

2.分享账单内容

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注意小组分享的过程组织,要落实小组召集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发言。发言时,大家认真倾听,并用声音“嗯”、“喔”、“哇”或表情动作“微笑”、“点头”等进行积极反馈。

第二单元安全生活4.安全标志提醒你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安全标志的意识,不要无视安全标志的存在;

(2)使学生能够区分四类安全标志的不同颜色、基本型式和意义,熟悉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安全标志的含义;

(3)理解安全标志的作用,养成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严格执行的意识和习惯;(4)使学生学会爱护安全标志。教学重.难点

(1)正确对待安全标志的态度;

(2)四类安全标志的基本型式和含义。教学准备

(1)收集安全标志的实物图片;(2)本地有安全标志的场景图片;(3)收集不认识安全标志、不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执行或安全标志被人为破坏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事例。

教学过程◆安全小问号

“安全小问号”旨在让学生对安全标志先有一个直观感受,知道有一些特殊的图形叫安全标志,它们各自的颜色、形状、传递的信息不同即可。

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重在“生疑”和“激趣”。所以教师不宜直接告诉教材所列具体标志的含义,而要适当“卖关子”,让学生去猜、去犯错,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过,教师要把握好度,不能打消学生进一步学习安全标志的兴趣和热情。

在组织学生竞猜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针对某一特定标志,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比如:“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个标志?”、“那些地方是干什么的?”、“根据你的观察,别人看到这个标志是怎么

做的?”或者“你遇到这个标志时是怎么做的?”等等。

至于每个标志的具体含义,建议教师结合“安全小博士”中的“实践活动”进行讲解。(相关资料详见“”)

◆安全小博士

“安全小博士”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要让学生能够从颜色、图形、含义等方面辨别四类安全标志,并对“安全小问号”所列安全标志进行归类。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特定地方出现的安全标志,这些标志虽然型式不标准,但含义是相通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几个关键词来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通过颜色、图案、型式来加以区别,同时用举例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使用教材上的图案举例)。

教材中对安全标志的颜色是通过图片呈现的,没有进行文字说明。对此,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见“”)。

对教材中“前方施工,请绕行”这张图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这张图片带给我们什么信息?和前文中的安全标志有什么区别?是否是标准的安全标志?我们需要遵照它提醒的内容执行吗?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由于时间紧迫、条件受限等原因,在有危险的地方,人们常用简易、粗糙的材料制作不标准的安全标志。虽然型式不标准,但是同样可以包含禁止、提醒、强制和提示作用,所以也要关注它,按照它的要求严格执行。特别是在农村这种不标准的简易安全标志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安全小博士”中的“实践活动”有两个。第一个实践活动可参见“”。关于第二个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那些应该设而又没有设安全标志的地方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所以不宜让学生单独进行调查。建议在教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开展,或者取得家长或是社区的支持,在他们的带领或组织下进行。

◆安全小卫士

“安全小卫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安全无小事”,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要遵照安全标志的提醒,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教材在这一部分呈现了三个案例,可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去面对情景,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并进行模拟抉择。对三个案例不必平均施教,建议着重围绕第三个展开讨论,重点围绕当事人“哎哟!我怎么会滑倒昵?我可是溜冰高手!”这一侥幸心理的危害性进行。讨论时,教师可进行类似案例的补充。通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安全隐患随处都在,如果心存侥幸,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面对安全标志,一定要摈弃侥幸心理,强化防范意识,严格遵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安全小贴士

本课“安全小贴示”主要是提醒学生要保护安全标志。教师可通过展示幻灯片或者短片、小品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辨析思考、分析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安全标志。最好结合当地学生曾经发生的类似案例,叙述或展示相关图片资料等,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资源可参见“”。

“”提供了两个案例。针对案例1,可提问:小明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他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后果?针对案例2,可提问:李某做得对吗?他为什么会被判刑?这个案例给我们小学生带来了什么启示?

通过两个案例的讨论,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安全标志的行为习惯,决不做损坏、乱画、移动安全标志的事情。

5.安全逃生计划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做到安全逃生。2、知道如何进行安全逃生。

3、设计安全逃生计划。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知道如何进行安全逃生。教学难点:设计安全逃生计划。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问号

1、看书上的故事《桑枣中学》,学生阅读。

2、议一议: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逃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二、安全小博士

师:紧急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遇到紧急情况我们该如何科学正确的处理呢?要做到以下三点:

1、注意观察逃生方向和路线(1)阅读书上内容

(2)说一说,如何做到观察逃生方向和路线?学生回答共评。2、熟悉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1)阅读书上内容

(2)说一说,如何做到熟悉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学生回答共评。3、重视应急疏散演练(1)阅读书上内容

(2)说一说,如何做疏散演练?学生回答共评。4、找一找

家庭、学校、常去的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安全通道以及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三、安全小卫士1、阅读资料:《如何正确的做到安全逃生》(1)学生自己阅读。

(2)总结一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错误的做法是什么?漫画上的两幅图该如何做事正确的?

2、读一读:《911事件中的美国人》(1)学生独立阅读

(2)师简介911恐怖事件

(3)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学生讨论回答。四、实践活动

1、与家人一起绘制房屋平面图,标出逃生路线。2、找出家庭周围可以用于避难的临时场所。3、由以上内容制定家庭逃生计划,并进行演练。五、小结:

在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做到三点:1、注意观察逃生方向和路线,2、熟悉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3、重视应急疏散演练。在逃生过程中要镇定、找准方向、迅速、有序;不可喧闹、抢行、逆行;不系鞋带、捡东西;尽量去帮助别人。

6.被埋压后的自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坚强与伟大;

(2)培养学生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强烈的自救意识;(3)让学生知道被埋压困境下常用的自救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面对困境时,坚强乐观的态度和战胜恐惧的决心至关重要2)被埋压后五种自救方法的基本要领与注意事项。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被埋压后自救的方法、图片、课件;(2)让学生收集被埋压后自救的故事。教学过程◆安全小问号

教材设计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坚强与伟大,正面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被埋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采取什么措施,从而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在“安全小问号”中,首先呈现的是亮亮和爸爸在地震中被埋压三天后成功获救的故事。但是,故事的情节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示进行补充。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网络等途径查阅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地震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也可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知识,然后侧重于让学生去讨论被埋压后的困境,理解被埋压者的身心体验。设身处地想一想,亮亮和爸爸在被埋的三天里,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或具体的问题?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能采取了哪些行动?然后将上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补充故事情节这一环节,也可以放到整篇课文结束,学生具备了相关知识背景后再进行。

对于灾区学校,如果有被埋压经历的学生,一定要谨慎处理这一环节,切不可再次唤醒他们被埋压的体验,以免造成学生的二次伤害。

◆安全小博士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被埋压后安全自救的常用方法。被埋压后的安全自救包括生理自救和心理自救。生理自救的内容安排在“安全小博士”中,心理自救的内容主要安排在“安全小卫士”中。

生理自救主要是教会学生在被埋压后,如何改善处境、减轻伤害、维系生命,确保自己安全脱险。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被埋压后的自救方法,或分小组讨论每一种方法的关键点;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或演练,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相关知识补充。

在学习自救具体方法中,建议教师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保持呼吸畅通:重点提醒学生闻到煤气等异味或灰尘太多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因为湿衣物有过滤作用,可以减少灰尘或有害气体的吸人量。如果没有水,可用尿液代替将衣物淋湿。

(2)保存体力:强调不可大声呼喊,可用石块等敲击物体来保持与外界联系。(3)维持生命:这里可以就水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做一个知识性补充(参见“”)。(4)如果受伤:演示止血包扎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演练(参见“”)。

对“讨论”中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脱险的方法),既可放在课堂讨论,也可放在课后,由学生自主主持小组讨论或与家人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对于灾区学校,可能班上就有被埋压后成功获救的学生。可以在征得其本人同意,且不会引起二次伤害的前提下,请他们讲述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从而唤起他们内心的力量,从正面激励其他学生。

◆安全小卫士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在被埋压困境下,心理自救与生理自救同等重要。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态度和战胜恐惧的决心与信心。这是本课的重中之重。

教材在“安全小卫士”中展现了两个精彩的生命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心理自救在保存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去感悟生命的坚强和伟大;要学生懂得,只要坚持就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心理自救方法,如相互鼓励、唱歌等。

对于这一部分的处理,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被埋后的自救故事,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自救故

事会活动,并进行讨论,交流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自救知识创作生命箴言,并在班上宣读自己的生命箴言。

为了强调心理自救的重要性,教师还应注意收集一些反面的案例,让学生明白:那些被埋压后未能成功获救的人,往往是由于过于恐惧,精神崩溃,并产生绝望心理,自己放弃了自己。相关案例可参考“”四。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师可进行归纳总结:被埋压后,要稳定情绪,坚强勇敢,乐观面对,无论何时何地,绝不能悲观绝望,决不能放弃生还的希望;对自身的处境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安全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自己的处境,保存自己的生命。

◆安全小提示

学生除了应知道被埋压后自救的方法外,还应了解一些被救后的安全小常识,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避免身体受到伤害。教材在这里介绍了两点被救后的安全小常识。教师还可收集相关的常识介绍给学生。另外,这部分的教学可以灵活处理,比如,可以结合“安全小博士”进行教学。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7.我健康吗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准确含义;(2)懂得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健康有益,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培养健康生活的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1)健康的准确定义;

(2)健康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情绪的关系。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色卡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2)教师:准备健康小报范本。教学过程◆健康小问号

教材以漫画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如:“从不打针、吃药、体育成绩好就是健康”等。教学中,为避免本课接下来的知识影响学生的独立思维,教师要灵活处理该内容,还可选用教材之外的事例进行引入。为此,建议教师口述漫画内容,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漫画的内容谈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采用小组讨论或集体交流等形式引起学生之间的争论。总之,要尽量让学生多发表不同意见,为接下来的教学做情景铺垫,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健康小博士

教材首先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并列出了具体的十条标准,通过卡通人物提出要求:“对照上面的标准,检查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吧”。紧接着以链接的形式介绍了性格与健康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指向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

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强调“体强无病”只是健康标准中的一小部分,指出“健康小问号”中的说法和学生刚才的一些认识是片面、肤浅的。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健康的已有经验,自我评判一下自己的健康程度,尝试给自己的健康打分,为学习“衡量健康的10项标准”做好铺垫。

在学生阅读“衡量健康的10项标准”之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权威性,然后让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再一次审视自己的健康程度。教师此时要阐述:按照以上的健康标准,成年人只有15%的人能达到该标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既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状态,这就是“亚健康”状态。此时,教师可适当多介绍一些“亚健康”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为学生关心自己的家人健康打下知识基础。

“健康小链接”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醒学生平时要注意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绪。教学时,不要在此无限拓展,注意和“呵护心灵”部分的有关教学结合。

◆健康小贴士

教材以图画和简要文字介绍了保持健康的基本方法:合理的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健康。目的是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膳食”有人把它归纳为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后面的“”。“适量运动”主要从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这两个方面来讲。

“戒烟戒酒”主要讲一讲“烟酒”对人的害处,并可重点讲一讲儿童接触烟酒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戒烟戒酒”这部分内容会在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师不需要做太深入的讲解。

“心理健康”主要从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人手,引导学生与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健康小行动

教材主要是在学生知道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后,让学生制定健康行动小计划、办一期健康小报,使同学们能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运用于生活实践。

教学中可以和前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节课之中完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安排此活动。

第一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健康知识,或分组或独立完成“健康行动计划”,教师应该在同学们完成计划后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让学生能够把计划补充完整。

第二部分的内容,教师可安排学生分小组在课堂上制作,也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制作。制作完成后,建议进行一次评比,主要从知识的准确性方面进行评价,切忌过分追求美观而弱化了健康知识。

8.绿色食品与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能根据标志来辨别绿色食品;

(2)了解绿色食品的大致生产过程,认识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益处;(3)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绿色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益处;(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意识。教学准备

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实物。教学过程◆健康小问号

教材试图以环境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绿色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什么是绿色食品?

课前,教师应该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因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用这些事件作为本课的引入;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近年来从各种新闻媒体上了解到的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从而激发学生的疑问:什么食品才是安全的食品?

教师可直接引出绿色食品的概念,也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从而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健康小博士

教材告诉学生什么是绿色食品,然后简要介绍绿色食品的严格质量标准;教材分别从产地、种植饲养、生产、包装、储运及外包装等方面作了介绍,并队绿色鸡肉的生产过程为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介绍什么是绿色食品,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的内容,然后结合教材中“绿色鸡肉的生产过程”讲解绿色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质量

标准。在讲解时,应该适当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印象。

◆健康小贴士

“健康小贴士”集中介绍了食用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以及绿色食品的标志。

教师可结合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在总结绿色食品特征的基础上,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食用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关于绿色食品的标志,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两类标志的区别,并对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进行补充。

◆健康小行动

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外调查市场上的绿色食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析。在分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市场中的绿色食品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汇报讨论的情况,让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使更多的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学生向社区发起倡议,共同维护我们的环境,使生产更多的绿色食品成为可能。

◆健康小链接

小链接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生产绿色食品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预防食物中毒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提高鉴别能力;

(2)学会预防食物中毒的常识和方法,学习处理食物中毒的简单方法;(3)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教学重.难点

(1)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2)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教学准备

有毒食物的图片和实物。教学过程◆健康小问号

教材以一组数据介绍了我国201*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并用卡通图介绍了食物中毒后在医院处理的情形,以此引起学生对食物中毒问题的关注,引发学生的食物安全意识。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毒的危害和原因。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播放一些电视、网络上报道过的一些食物中毒事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增强学生对食物中毒的危害和原因的了解。

◆健康小博士

教材以图片配以简单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教材将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分为: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工不当或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哪些食物本身是具有毒性的”‘‘从哪里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归纳后组织学生讨论“除了食用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以外,还有哪些其他原因会造成食物中毒”。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新闻报道,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将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补充完整,并将原因分类列出。让学生分类思考:什么情况会导致农药残留、哪些不正确的加工方式、不正确的食物搭配会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健康小链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认识误区。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知识,筛查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

◆健康小行动

教材在学生了解食物中毒原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搞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教材中“买回来的蔬菜先用清水洗一洗,然后再放在水里泡一泡”可以消除农药残留;“不食用不熟悉和不认识的野果子”可以让学生避免因含有毒素的食物引起中毒这为学生思考怎样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了范本;在此基础上,希望学生能够找出更多的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健康小博士”这一环节中对食物中毒的分类来进行针对性的思考,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预防的好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提出的方法对预防食物中毒是没有明显作用的,如“有虫眼的蔬菜就是没有喷洒过农药的蔬菜”等。教师要小心甄别,不清楚的方法不要轻易给学生做肯定的答复,可以课后进行核实。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然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

◆健康小贴士

教材首先告知学生在发生食物中毒时不慌张,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处理自己或周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一下所了解的各种应急方法,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在教学时,最好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在应对食物中毒时起到的作用,使学生能灵活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后,很多没有中毒的人会因为自身的臆想而出现所谓的中毒症状。所以,本课最后的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给予重视,对学生发现食物中毒后的心理活动要正确引导。

10.我怎么会贫血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贫血的原因、症状及危害;(2)知道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

(3)掌握预防贫血的方法,提高儿童健康的生活意识。教学重.难点

(1)贫血的症状和原凼;(2)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方法。教学准备

血常规化验单。教学过程◆健康小问号

教材以卡通的形式呈现了一个学生就诊的场景,引出了本课的核心问题:怎么会贫血?并简略介绍了我国青少年不容乐观的贫血现状,引起学生的重视。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图文,然后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贫血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指导学生通过化验单的数据大致判定是否贫血。这部分知识仅供学生了解,不需要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应向学生强调的是,图中的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对儿童贫血表示惊讶,就是因为许多贫血的人都不太知道自己的贫血现状,而进行血液化验是发现贫血的最简便的方法。

对于调查的数据,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明白这组数据告诉了我们贫血是青少年常见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健康小博士

教材介绍了贫血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及贫血的概念。然后以医生的口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发生贫血时身体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状态作初步判断,如果有相似症状,则应到医院就诊。

教学时,在“健康小问号”引出话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灵活处理:如果有学生对贫血的知识了解较多,就由学生来告知同学们‘‘贫血”的概念,教师只做适当补充;如果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少,就由教师直接告知相关概念。对于“贫血对儿童少年的危害”这一部分知识,教师要进行强调,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对于贫血后人体的常见表现,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这一部分知识,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学会通过观察他人和自我观察,把握识别贫血基本症状的表现特征,学会基本的自我识别方法。

小链接中的知识着重介绍了青少年中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从而消除学生对贫血的担心,减少无谓的害怕。

◆健康小贴士

教材以卡通对话的形式提出生活质量好并不能预防贫血,并指出贫血主要和铁摄入量不足有很大关系。然后以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告知学生引起贫血的多种原因。教材的指向是通过了解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流血等情况,找到并分析导致贫血的原因,学会自我防范。

教师可以在此调动学生质疑:贫血一般被认为是营养不良,但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好多了,吃的食物也丰富多样,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贫血呢?可以让学生大胆假设、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贫血和铁摄入量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看图,T解导致贫血的多种原因。

当学生了解了造成贫血的多种原因后,让学生对照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找一找这些原因中有哪些是自己平时不注意的,从而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健康小行动

教材首先以毋庸置疑的话语指出远离贫血的方法是改变膳食结构,然后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含铁丰富的食物,并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指出增加食物含铁量和避免铁丢失的方法;最后,教材以“做一做”的形式向学生推荐了两个补血食谱。这部分教材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预防和治疗贫血,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在教学时,教师要首先教会学生对贫血进行积极的预防,让学生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知道增加动物性食品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可以预防贫血。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防止贫血的营养食谱后,可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食谱进行食物讲解,说明安排这些食物搭配的原因。同学之间,可以互评食物搭配的优劣。如果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进行一次营养食品的“厨艺”赛,将知识活学活用;若条件不允许,可以让孩子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按照书上的食谱做菜,或者和父母一起设计菜谱。下节课对做菜情况做一次全班反馈。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强调:若大量进食含铁食品,可引起铁质积累中毒,甚至肝硬化。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补铁时应适可而止。

第四单元呵护心灵11.我和爸妈换角色

教学目标

(1)导学生换位思考,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树立亲子之间要相互理解的意识;(2)学习理解父母、与父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学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学习与父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撕纸心理游戏”用的一张白纸或作业纸;(2)组织学生以小调查的方式,了解“我眼中的爸爸、妈妈”。可以从爸妈以前的生活经历,爷爷、奶奶眼里的爸妈,街坊邻居朋友眼中的爸妈等角度进行了解。

教学过程

活动导人

暖身活动:撕纸游戏

游戏规则:每位学生手中拿一张同样大小的白纸或作业纸,闭上眼睛听老师指令:请把手中的纸对折,再对折,又对折;把右上角撕下来;转9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然后让大家睁开眼睛,将被撕的纸张打开,互相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游戏结果:比较同学所撕出图形,会发现彼此差异很大。引导学生发现:因为每个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彼此就会产生不一致的地方。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理解和沟通。

主题活动(一)心理聚焦

(1)让学生分组表演“小明这样做对吗?”中的情景,并体会、讨论:假如你是小明的爸爸、妈妈,会有怎样的感受?

(2)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和父母之间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爸爸、妈妈当时的感受如何?(二)心灵视窗

1.读一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此文,并交流感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时我们对父母的了解并不全面,

甚至还比较片面,因而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事实上,只要我们知道,父母的很多行为最终目的都是为我们好,我们就不必为一些小事和他们发生争执和矛盾了。而且,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学习。

2.爸妈写“真”

结合课前小调查,引导学生用全新的视角、理解的眼光去体会父母,认识父母,“描绘”父母,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

(三)心灵氧吧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的方法。可以结合教材给出的四种方法组织讨论;也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归纳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再通过指导学生有重点地演练、实践,以达成优化亲子交往状况的目的。

(四)心海起航

(1)组织学生模拟“家长”,对以下四种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情景进行演练、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感受,再次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孩子”整天就喜欢吃零食,我“孩子”放学很晚还没回家,我“孩子”上网都一个多钟头啦,我快考试了,“孩子”还玩得不亦乐乎,我

(2)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有一种爱是免费的》,并交流讨论感想,引导学生理解父母那深沉的、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加深理解。

12.抗诱惑有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毅力是一个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2)感受坚持的快乐,激发培养毅力的愿望和动机;(3)学习抗拒诱惑,培养毅力的有效方法。教学重.难点

激发培养毅力的愿望和动机,学习培养毅力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游戏:《大西瓜小西瓜))。教师说“大西瓜”,学生需两手比划小西瓜的样子。教师说“小西瓜”,学生则需比划大西瓜的样子。违犯规则的学生可以表演一个节目。继续游戏,以3~5分钟为宜。

主题活动(一)心理聚焦

通过观察图画,引出学生生活体验的共鸣,给学生一个倾诉心理冲突的机会。学生能由此感受、思考玩耍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注意:此处不是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导行。学生在倾诉自己的心理矛盾时,也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好玩”。

(二)心灵视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体验抗拒诱惑、坚持完成任务的快乐,方法是寻找“快乐中枢”。小白鼠实验:小白鼠不辞辛劳,坚持不懈地按压,是为了获得“快乐”。这一过程中,小白鼠的“快乐感受”使得坚持成了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我的“快乐中枢”:设计一个表格,指导学生为自己要坚持的事情,找出快乐的理由,体会坚持的快乐,即如何寻找自己的“快乐中枢”。

(三)心灵氧吧

在学生阅读教材中“抗拒诱惑小实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1)这一实验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2)获得双倍奖励的小朋友是怎样忍受住诱惑的?(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毅力。教材介绍了一种具体的培养方法。试一试: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愿意付出努力,一个人就可能完成一件困难的事。在活动之前,可引导学生思考:当我坚持不住,想放下手臂时我怎么办?

在活动之后,可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感受。如,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等等。我的“坚持秀”:这是一个一周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感到困难,做不好的事情,才有培养毅力的价值;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奖励,以鼓励学生坚持一周的训练。

13.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感受身边的快乐。体会到快乐其实是一种态度;(2)学习在烦恼时换个角度想问题,发现快乐;(3)学习主动寻找快乐,学习主动创造快乐。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2)音乐光盘《歌声与微笑》。教学重.难点

学习在烦恼时换个角度想问题,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培养一种积极寻找快乐的态度。教学过程导入

暖身游戏“照镜子”。笑是表达快乐的很好的方式。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对着镜子一起微笑,保持快乐的表情约一分钟。

教师引入:老师看到了你们灿烂的笑容。你想每天都拥有快乐的心情吗?那就一起去寻找“快乐”吧!

主题活动(一)心理聚焦

学生观察两幅情景图片,并谈一谈:

(1)面对同样的生活,图中主人公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情?(2)说说自己经历的快乐(或烦恼)事。图中的主人公,一个习惯性“快乐”,一个习惯性“烦恼”。学生也可能有这种情况。此环节,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心情,倾诉自己的体验。教师也可初步发现学生属于“烦恼”

取向,还是“快乐”取向,以相应的调整辅导活动。

(二)心灵视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快乐,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教材中提供的四幅情景图,并思考:生活、学习中,还有哪些快乐?学生分组。每个人说一说自己经历的快乐事,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三)心灵氧吧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就在每个人心中,快乐其实是一种态度。学生阅读((寻找快乐的故事》,或有感情地讲《寻找快乐的故事》,理解苏格拉底的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时,突然来访。”

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小诗(《把握快乐》,以多种方式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接受文本中语言的暗示。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拥有积极的心态才会拥有快乐。快乐是一种态度,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就会发现快乐。

(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快乐食谱”,引导创造快乐。同时,游戏的过程会让学生体会到:快乐跟友谊、善良、宽容、理解、关怀、信任、努力等诸多关联。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让学生发挥创意,自制一份“快乐食谱”并交流分享。小组讨论、总结快乐的“元素”。小组讨论寻找、创造快乐的方法。播放《歌声与微笑》,在音乐中结束活动,总结全课。

14.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情绪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2)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主动调节消极情绪;

(3)了解调控情绪的一些有效方法,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保持快乐的心态。教学重.难点

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培养主动调节情绪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活动导人暖身活动:《雨点变奏曲》(参见“”)。主题活动(一)心理聚焦

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事物,换个角度看待它,情绪体验也会随之改变。(1)学生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

1)体会情绪对人的影响:消极情绪让老太太日渐消瘦;积极情绪让老太太心宽体健。2)关注图中智者的话“换个角度想想不都是好事么!”体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2)“想一想”引导学生谈一谈故事对自己的启示。教师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开放的。

(二)心灵视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一种情绪快乐,并初步了解自己调节情绪的一般方法。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做法。教师可以适当澄清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如闷头睡觉、压抑情绪等。

试一试:该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色彩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有更具体、更形象的感受。另外,该练习以“快乐情绪”为例,指导学生如何感受情绪,对于其他情绪这一方法也是适用的。

(三)心灵氧吧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明白:情绪是心灵的一部分,要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同时积极调节消极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为此,教材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材中提供了倾诉、肢体运动、换个角度思考等方法,学生在交流时还可能会生成更多的方法。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思考并归纳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手掌图。其实,这一方法包含了情绪管理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情绪命名)?人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但“组合”起来则十分复杂。只有辨别情绪中的核心成分,才可能有效地调节情绪。

(2)这种情绪来自哪里(情绪事件)?情绪往往是由具体的事件引起的,找到这一事件就使得情绪调节更容易。

(3)准备怎样解决情绪事件(付诸行动)?一旦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情绪就已经开始改变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手掌图”练习时,注意渗透这一基本的情绪管理思路。

第五单元美化生活15发明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知道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并能举例说明发明使生活更美好。

2.认识到发明来源于生活,感受发明并不神秘,激发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欲望。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能举例说明发明使生活更美好。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并提问:你知道这句诗所讲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看看我们现在的超市,南方的,北方的水果应有尽有。这么巨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交通工具的发展。

二、主题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图画的含义,让学生讨论: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哪些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教师小结:这些工具的出现和发展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发明给我们带来了便捷,让生活更美好?

4.请学生自己阅读雨衣的发明故事,并思考:马辛托斯受到什么启示才发明了雨衣?5.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从雨衣的发明和改进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6.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并全班展示。

三、小结:还有很多来源于生活的发明故事,回家留心搜集,下次交流。四、交流导入:1.请同学在小组上交流回家搜集的资料,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五、主题活动

1通过学习“发明小博士”的故事,让学生总结生活与发明的关系。了解“卫生筷子盒”的发明过程。学生边阅读教材,边思考:这个发明来源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发明过程中,小发明家得到了什么启示?哪些改进使“卫生筷子盒”更卫生?

2、小结:留心关注生活,就可能得到发明创造的灵感。发明创造并不像我们以前想象的那么神秘,一般人也可以搞发明创造,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16发明创造方法多(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发明创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了解主体附加法和组合法。

2、通过训练能初步掌握主体附加法和组合法,产生发明创造构想1-2项,树立对发明创造的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发明创造的两种基本方法:主体附加法和组合法,能掌握主体附加法和组合法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了解主体附加法和组合法的思维特点,并能通过发明思维训练,产生发明创造构想1-2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谈话:大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一定感受到了发明创造其实并不神秘,哪么,是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发明创造呢?(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交流。)

二、发明小故事

1、师谈话:你知道吗?这家电子产品生产和销量都居世界前列的跨国集团,曾经面临倒闭的境地,它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引导学生阅读故事。)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这些发明创造运用了什么方法?三、发明小博士1.主体附加法。

结合前面学生汇报故事的情况进行总结:像这样一个主要的物品加上一种或几种附加物品,从而产生新的物品或功能的方法就叫主体附加创造法。

2.组合法结合前面交流的情况,分析瑞士军刀是由哪些工具组合在一起的。

总结:这种相同的、相似的或不同的物品组合在一起,产生新功能的方法就叫组合创造法。

3、结合书上插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分别是将哪些物品组合起来的,在功能上有什么改进?

4、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介绍了主体附加法和组合法,请大家回家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主体附加创造法发明创造出来的?有哪些物品是用组合创造法发明创造出来的?

四、交流导入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用主体附加创造法发明创造出来的?哪些物品是用组合创造法发明创造出来的?

六、发明创造训练

1.通过主体附加法的训练,掌握这种方法的思维方式。2.通过组合法的训练,掌握这种方法的思维方式。3.学生互相启发,完成1-2个发明创造构想。

17发明创造方法多(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扩大、微缩法和联想法。

2、通过训练,能初步掌握扩大、微缩法和联想法,形成1、2项发明创造构想,树立发明创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扩大、微缩法和联想法的思维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发明创造训练,产生1-2项发明创造构想。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老式座钟、怀表、手表的图片,并提问:你认识他们吗?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

二、主题活动1、发明故事让学生分组阅读故事,然后思考并讨论:这些故事中的发明用了什么方法?2、发明小博士(1)、扩大、微缩法。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再进行小组讨论:“扩一扩”的特点是什么?“缩一缩”的特点是什么?

(2)联想法。学生自己阅读相关内容,并讨论联想法的思维方式。三、交流

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结果,说说哪些物品用了扩大、微缩法,哪些物品用了联想法。

四、发明创造训练营1、“扩一扩”方法训练2、“缩一缩”方法训练。

3、综合运用前面所讲的发明创造方法,进行再创新训练。4、学生相互启发,完成1-2项发明创造构想。

18.人人争做小发明家

教学目标:

1、知道“问题”hi发明创造的入口,逐渐形成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发明创造的意识。2、体会发明创造的艰辛和快乐,形成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3、通过启发、训练,激发学生人人都当小发明家的愿望。

教学重点:利用训练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发明创造过程,体会发明创造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树立敢于挑战的决心,最终将前面的发明创造构想变为可实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利用训练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发明创造过程,体会发明创造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树立敢于挑战的决心,最终将前面的发明创造构想变为可实施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弯曲吸管的图片或实物。谈话:这些漂亮、实用的吸管你在哪里见过?它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二、主题活动

(一)发明小故事

1、师:普通人之所以也能发明创造,主要是建立在细致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捕捉灵感和科学思考的基础上。

2、师引导学生思考:吸管、拉链的发明者都是普通人,为什么他们能及时敏锐地把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现象同发明创造联系起来呢?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3、学生分组讨论:早在他们之前,有人就不止一次的碰到过类似的不起眼的事,为什么就没有人从中想到发明创造上去呢?

(二)发明小博士

1、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学生讨论:当时的社会中,人们对于发明载人飞行器的看法是什么?莱特兄弟是什么态度?

2、在看完资料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发明飞机这个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师小结:从飞机发明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发明创造的艰辛和快乐,只有不怕挫折、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最终品尝到成功的巨大幸福和快乐。

4、学生月的教材提供的资料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一项真正的发明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自己在进行发明创造时要注意什么?

三、交流展示

一个发明家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捕捉发明的灵感。

2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时甚至反过来做逆向思考,并灵活运用发明创造方法,深入进行研究。

3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发明中体会快乐。四、完成发明创造训练营的训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五年级 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五年级 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五年级 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3748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