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发改局201*年年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樊城区发改局201*年年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樊城区国防教育以党管武装为重点,结合我区情况实际,以企业为依托,以社区为重点,以学校为阵地,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全区共上国防教育课20场次;利用国防教育宣传日,组织大型户外宣传1次;举办了1次全区科级领导干部国防知识的集中培训;在全区机关干部中进行“不忘长征,心系国防”千人健步走、“全民登山”等活动,对区内所管辖内中学进行了军训,使全区《国防教育法》普及率达到了85%以上。有力地激发了全区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国防意识,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加强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形成了较完备的国防教育运行机制
(一)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全区成立了由()任组长,政府、人大、政协、宣传部、人武部等部门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局,由发改局局长陈国斌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健全了各职各类人员抓国防教育的职责,完善了定期组织学习、开展活动、联席会议和检查督促等项制度。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包片,具体工作人员抓点,使国防教育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群众当中。我们抓住国防教育日、征兵等有力契机,由区宣传部、人武部牵头,民政、司法、人防、教育、工青妇等部门配合,大力宣传《国防教育法》,使《国防教育法》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二)国防教育的方式不断改进和创新。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六个结合”,即把国防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同全民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同拥军优属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同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同经济建设相结合;国防教育同子荣精神相结合。达到了国防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步提高,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目的。今年,利用《国防教育法》颁布的第()个教育日,在各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咨询台,张贴横幅条()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300余人次,解答群众提出的征兵条件、优抚政策、国际形势、国防基本知识等20多个问题。
二、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加大爱国拥军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扩大和增强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一)建立国防教育基地,进行直观教育。组织领导干部、学生在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瞻仰烈士们,从而激发群众们的爱国热情。建立了区、街道办、社区(村)三级国防教育辅导站、“民兵之家”和“青年之家”,开设了国防教育宣传栏,为全区的国防教育提供了正规有序的教育场所。
(二)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区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等宣传窗口,广泛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规和新时期拥政爱军、拥军优属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及爱军拥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选择一批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在区威虎山广场集中时间播放,加大了国防教育的覆盖面。(三)抓住重要节日宣传,开展经常性教育。结合“八一”、“九一八”等纪念日,组织区四家班子领导、驻军首长进行议军习武活动,学习上级关于国防建设的文件,听取军事部门的汇报。同时,还组织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召开退伍军人座谈会,进一步增强国防教育意识,提高国防观念。各乡镇、社区还采取办板报、贴标语、广播、印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国防知识宣传,向群众宣传我军的优良传统,我军的建设成就及发展前景,并针对世界局部战争,宣讲国际国内形势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爱国热情,增强了忧患意识,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三、围绕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突出抓好“两个面向”工作,增强了国防教育的针对性
(一)面向社区广大群众。针对区区群众从事经营活动、信息渠道广、人员流动大等特点,结合中心工作“借台唱戏”,穿插国防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区文明学校等国防教育阵地,集中对社区居民讲授《国防法》、《兵役法》、《防空法》、《国防教育法》等国防法规,增强了居民“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国防观念。
(二)面向社区青少年。将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来抓,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军、拥军、学军”活动,进行军事训练,区分不同层次,在学校中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对学生进行队列、军体拳等军事培训,每年都有10000多名学生接受军事训练,使学生们在经受磨练的同时,增强了爱军习武的热情。
虽然,我们在开展国防教育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国防教育设施软硬件建设上,由于我区财力有限,一些现代化通讯设备和指挥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国防教育法》宣传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宣传的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这些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以克服和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宣传贯彻执行《国防教育法》为契机,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活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按照省、市国防教育办公室的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协调、加大投入,扎扎实实抓好国防教育,确保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扩展阅读:加强国防教育201*
加强国防教育关键词:军事课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素质教育
时任国家总督学柳斌曾说过:“国防教育应从中小学生抓起。”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大国防”观念,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会参与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培育战斗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撑。在中学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一.信息时代下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在信息时代我们不仅要加强国防教育,更要树立“大国防”观念,这是信息时代的军事斗争和国家的防卫任务、防卫意义、防卫方式以及相应的防卫特点在人们脑海中的综合能动反映。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从一定意义上讲,从小培养有国防观念的人才,使“大国防”观念深入人心,比国防建设中的经济潜力、科技潜力等物质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没有人才,没有牢固的“大国防”观,就没有经济潜力、科技潜力的有效转化,国防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谈。二.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我们现在的孩子们生在和平年代,长在和平国家,战争之于他们是陌生的,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千年来被反复证明、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他们必须进行忧患教育,在和平时期,只有保持足够的忧患意识,看到面临的种种威胁,才可能有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决心。必须深入开展以居安思危、关注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安全形势教育,宣传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让忧患意识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通过历史和现实的事例分析,只有时时形成忧患意识,处处保持警惕和清醒的头脑,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国际交往和竞争在立于不败之地。
三.素质教育中的国防教育。今天的中小学生无疑是明天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钢铁长城的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所以在基础学科教育渗透以热爱祖国、振兴中华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国防教育更好地扎根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必然: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的全民性教育,启发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各项国防义务。国防教育实际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学校,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
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
四、形式多样地进行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这是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乃至民族凝聚力的较量。总之,只有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才能防范于未然,而我们只有开辟不同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防教育,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国家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㈠.开设军事课。在中小学开展军事课,使我们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后通过他们辐射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㈡.开展军事训练。每学期在中小学校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军训活动,通过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军训是磨练人的意志力、强化纪律性的良好武器,要求通过坚忍和服从等自我约束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军训中的拓展训练则可在磨练个人意志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并通过积极进取的方式来实现目标。
㈢.开辟多渠道的国防教育。加强与当地的人民武装部、武警支队、消防官兵等联系,请他们为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和演练,让学生感同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影像资料
㈣.充分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有利时机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可以预见,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对大国防观念与全民国防教育,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从容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从而确保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防教育的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美国青少年的国防教育201*年08月09日星期日20:49美国在重点办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和斯普林斯空军军官学校及海岸警卫队军官学校等四所招收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培养本科学历军官的骨干学校之外,还高度重视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军官,并注重增强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安全观念。美国国会于1958年8月23日制定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这是美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全民族国防素质和国防观念的基本军事法规,专门用于培养美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掌握必备的军事技术,以加强国防意识,培养更多人才,保证国家安全。该法共分10章,包括了具体的国防教育计划,如国防教育基金计划、国防学生贷款计划、地区专业教育计划等,并规定了每年完成各项计划的指标。这种建立在立法基础上的全民青少年国防教育主要从以下三个
方面展开。
一、通过后备军官训练团广泛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
美国人认为,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军事训练是强化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美国的学生军训,主要由后备军官训练团(简称后训团)负责。政府除了制定全民性的《国防教育法》以外,还专门针对青壮年制定了《普遍军训与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对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在全国350所高等院校和650多所高级中学均设有后备役军官训练团,由国防部统一领导。学生是自愿参加的,结业后授予后备役少尉军衔。军事训练分为二年制和四年制两种,四年制军事训练总时间480小时,二年制为350小时左右。军事训练合格后,一部分服现役,一部分服预备役。据统计,美国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后备役训练团毕业的大学生。
美国政府还在许多中、小学开设了“核战常识”课程,邀请核专家、物理教授和国际问题专家主持“核战争”讲座。各州举办夏令营时,还组织儿童过军事生活,学习航海、航空航天知识,使青少年一代系统全面地了解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1986年1月28日在发射中爆炸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除了承担例行的卫星发射试验任务外,还根据里根总统的建议,精心安排了教师从太空中向中学生授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青少年尽早接受与国防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引发他们对现代国防的兴趣,以便造就一代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国防建设人才。
二、依靠类似少年军校的组织来抓好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工作,如“童子军”等
美国数以千计类似少年军校的短期军事化训练营,都是受政府和军方支持的,通常由政府、军方、退伍兵个人或者老兵组织主办。这种带有一定民间色彩的军事化训练营帮助美国政府培养了大批训练有素的潜在兵员,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军方的兵源不足问题。在这些军事化训练营中,“童子军”是一种重要的形式。1907年,贝登堡先生举办第一次童子军活动的时候,他只是想把自己毕生积累下的户外经验及其在军队时的技能训练传授给青少年,目的是使他们能够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如今,这种训练形式已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美国的童子军创建于1910年,至今已有几千个组织,会员几百万人,其宗旨是,帮助青年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完善自我、家庭以及所在的社区,使之成为有责任感、能自立的公民与未来的领导人。
值得一提的是,童子军除了在暑期要组织夏令营活动外,平常还得进行一些军事组织和技能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使孩子们将来能成长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训练科目以急救、救生、发信号、骑自行车、游泳、徒步行走、观察大自然、船艺、手工艺、露营术、森林知识、河流知识、狩猎、钓鱼、获取食物、制造各类器具为主。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参与兴趣,凡是在训练中表现突出的将会获得童子军的荣誉勋章。广大青少年就这样通过有意义的童子军经历接受初步的国防教育,为将来的国家选拔国防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推行义工来加强青少年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在美国,义工已经成为青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据一份资料介绍,美国的孩子,从中小学就开始打义工。年纪在14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近半数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工活动。几
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到社会上各种义工组织服务,像医院、图书馆、童子军、红十字会以及许多公司都积极组织和提供各种义工机会。美国人认为,“义工”是学生们品质实践的最好例证。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主要决定于他或她对社会的贡献。那些小小年纪就已经做过义工的学生,从小就知道社会的需要,知道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他们当然更明白以后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其事业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让青少年打义工,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观念的灌输问题,而且是教育孩子怎么使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最好手段。在美国,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义工活动的学校逐年增多,许多中小学都把对孩子们的品质教育直接溶入到学生们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并以量化手段来管理学生们的道德实践活动。很多学校明文规定,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必须完成的义工志愿者服务为“200小时”。那些未能参加义工活动的美国中学生不但不能毕业,而且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许多名牌大学如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录取大学生时除了看美国中学生的SAT考试成绩外,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也和他们的高考成绩一样平分秋色。同等条件下,打义工经验丰富的孩子,大学将优先录取。许多学校的管理者都认为,单纯的高分不能说明问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传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未来的国民有责任感、使命感,有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能为国牺牲。美国各企业也要求员工成为一名合格的义工。美国第一大长途电话电报公司规定,凡是公司员工,每年可请一天事假,以便参加各类义工活动。美国人认为,对青少年一要进行国防教育,让他们增强国家意识,接受各种艰苦环境和军事技能的锻炼。二是通过做义工,让他们接触社会,增强服务国家、回报社会的意识。其目的是使每个人都懂得,你既然受教于社会,就应当用行动回报社会。这样社会才会团结,才会进步。高中生是社会中一股新生力量,他们充满精力,富有创新精神,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是未来军队和国防力量的人才来源之所在,加强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也就是在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有国无防就要挨打201*年08月06日星期三23:23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增强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的要求,充分认识这一重要论述对加强新时期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事关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国防教育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国防教育向广泛和深入发展。
一、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临战危机意识
国防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而得到变化和发展。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是强化全民国防观念的根本任务,要打赢未来的战争离不开国防教育,离开了国防教育也就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战争是政治性质的行为,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国防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直接目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战争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广大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要提高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自觉履行保家卫国的义务。必须认清国防教育不能可有可无。和平时期,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可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趋利性特点,人们对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越来越强,而精神上的追求,特别是防卫上的本能却大大降低了,因而容易产生忽视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的现象。在少数部分单位对必要的教育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部队和民兵战斗力的提高;在社会上,一些单位或个人存在着对应承担的国防义务不够重视,把参加国防建设、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安置退伍军人视为
一种负担。更有甚者,认为现在是全心全意发展经济,国家和平繁荣,既然战争一时打不起来,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搞什么国防教育?甚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和平麻痹思想在一些人、甚至相当一部份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考虑国家安全、民族兴亡的问题不像以前那样多了,关注国防、关心支持国防教育的热情和认识水平降低了,国防观念逐渐被淡化,国防教育提不到日程,排不上号。如果不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现象的发展和蔓延,那对国家和民族是非常危险的。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告诫我们,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是要重视加强国防教育。必须清醒认识到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存在;必须清醒认识到世界上战火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局部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必须清醒认识到暴力恐怖主义、极端宗教、邪教势力危害正在上升;必须清醒认识到国内外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必须清醒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必须清醒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正加紧在我们国家周边进行军事演习和军事部署,形成合围之势;必须清醒认识到敌对势力始终企图遏制我国的振兴与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海峡两岸还未实现统一,台湾当局仍顽固地推进“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威胁论”还没消除,中国仍然是霸权主义的假想敌。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临战危机意识,更加自觉地关心国防教育、支持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二、认清国防教育中不容忽视问题的严重性,增强战必胜的信心
当前存在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呢?大体上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极端化的误区。在思想方法上,一些人总爱偏激走极端,战争年代的单纯军事观点,和平年代的单纯经济发展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物极必反的道理应该铭记。在战争年代,我军按照毛主席的要求“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产”、“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他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正如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所说,中国经济的强大并不代表国家就一定强大。一个国家的经济财富与强大之间并不是绝对成正比的。经济发展了,积累了很多财富,类似于一个人的脂肪多了。而军事力量是国家的肌肉,社会制度是国家的骨骼,政府是国家的大脑。只有这几个方面全面发展了,一个国家才会成为真正的强国。因此说,和平建设时期的单纯经济发展忽视国防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二是忘记了挨打的历史。从1662年到1796年,满清政府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努力,中国出现了被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的兴盛时期。当时疆域辽阔幅员广大,西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到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南到南沙群岛,北到漠北和外兴安岭。人口达3.6亿。国家财力占世界总财力的1/3,总体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但是,为什么在仅隔44年后,鸦片战争竟把大清帝国打得一蹶不振,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呢?究其原因,除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科技落后外,主要是清政府国防废弛,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异常淡薄,以致中国国防力量极其虚弱,整个国家处于“有国无防”脂肪多多的虚胖状态。中国自“康乾”盛世之后的骤然衰败,给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天下虽安,忘战必亡。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挨打之后,腐败的清政府没有吸取教训,刚刚签订卖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墨迹未干就又歌舞升平,忘记了加强海防,招致接二连三的挨打,八国联军都进了北京,可把中国人的脸丢净了。当前有少数人和平日子过多了,就忘记了挨打的历史,忘记了挨打还会挨打。认为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得不偿失,影响了经济建设。近代挨打的历史忘了,1945年前8年被压迫奴役的屈辱历史忘了。俗话说害人之不可有,防
人之心不可无,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没有抗美援朝,哪来的现今和平发展环境?我们必须立足于打,早打、大打、打世界大战、打核大战。争取晚打、不打、和平发展,做最坏的打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清政府不自认为是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有疆无防,能挨打而丧权辱国吗?三是恐惧战争。毛主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有一些既怕苦又怕死的少数人,极力宣传战争的血腥恐怖,什麽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白骨成山,什麽楼倒屋塌、路断人稀、人口骤减,什麽妻离子散、孤儿寡母、鳏寡孤独,什么腥风血雨、冤魂飘荡、天昏地暗。似乎战争是人类的末日,听之瑟瑟,闻之丧胆。这些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的影响确实非常大,会使民众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战争的作用,消极地看待战争,恐惧战争。四是悲观失望不战自败情绪。一些弄不清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区别的少数人,总是崇洋媚外,低估正义战争的威力,把帝国主义描写得像魔鬼一样不可战胜,什麽高科技、最先进、没等你动手就把你灭了,什麽人家的战舰比你的大、飞机比你的强、核武器比你的多,月亮比你的圆,散布悲观情绪,涣散民心,动摇斗志,甚至低三下四俯首称臣充当卖国贼、汉奸、外国侵略者的走狗。正如毛主席所说得那样,看起来他们的样子很可怕,其实是外强中干,是纸老虎。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所以决不能让这种悲观情绪蔓延,必须立即加以制止,以防止涣散党心、军心和民心,削弱国防。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认清国防教育中不容忽视问题的严重性,增强战必胜的信心,更加自觉地关心国防教育、支持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三、认清国防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增强教为战的实际效果
学以致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国防教育也同样如此,必须增强教为战的实际效果。如何增强教为战的实际效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国防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我们应该坚持“不称霸”但又“随时准备打”这样一个国防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不称霸是说我们不侵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随时准备打是说“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随时准备严惩一切来犯之敌。随时准备打是非常重要的,要把这一思想持之以恒地灌输到全民之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常教常新,常教不懈。端正国防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摆正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及国防教育的关系,就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国防建设的动力,顺应了以和平发展和安全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要求,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展国防教育,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确立起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在国防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国防教育实践,与时俱进地推进国防教育事业。二是坚持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实践中吸收了中国古代国防教育思想的传统精华,提出了“谋统一、求和平、重防御、讲凝聚”的国防教育思想。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反击战、中苏反击战、中越反击战的胜利,都贯穿着建立新中国、保卫胜利果实、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的爱国主义红线,这一思想今天仍然对开展好国防教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国防教育从实质上讲,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为人们
为争取和维护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和荣誉而奉献一切的高尚道德和精神。国防教育,是根据国防的需要来培养人的活动,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体社会公民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国防观念的一切活动。由此不难看出,从内容、对象上讲,国防教育是从属于爱国主义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在新时期,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由国防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和本身具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三是坚持国防教育的正确原则。国防教育要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进行国防战略方针、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和国家安全形势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这既是开展国防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又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国防要与还必须坚持“四个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完成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为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服务,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服务。四是坚持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国防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把战争的性质、目的和现实面临的严重危险,清晰明白地告诉全体军民,以激发打击敌人的民族仇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引导全体军民同心同德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军事本领教育,把教育效果落到实处,以提高全民的国防素质。要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网络作用,使全民国防教育进机关、学校、军营、工厂、农村、城镇。要创新教育机制,要建立健全组织运行机制、表彰激励机制、工作保障机制和检查监督机制,把政府行为、社会行为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党政军齐抓共管的合力,以确保国防教育教育的实际效果。还要全面落实国防教育进党委中心组、进课堂、进传媒、进社区“四进”制度;要坚持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形式手段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要实行经常教育与专门脱产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在国防教育的方法上,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国防教育灵活的方法是增强教为战实际效果的可靠保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为什麽号称世界第一富国时挨打,而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却不再挨打?就是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用战无不胜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宣传、组织、武装、团结、统一起来了。所以说,国防教育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来说,都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必须坚持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全民教育,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持之以恒,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国内外形势,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宗旨
国防教育--从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看周边安全形势!!!!
[引言]胡主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战略格局演变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影响的重要论述,是对世界军事力量调整重组的敏锐洞察和战略应对。把我国的周边安全问题放在深刻变化的世界战略格局大背景中思考,能够更好地体会把握其极具时代特征高超的战略谋划。
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的国际战略格局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世界军事变革与力量重组出现了新的威胁因素,我国的周边安全面临的外向压力,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又呈现出新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发挥军队“三个提供,一个保障”的新职能,确保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和信息安全。
近期世界战略格局演变带来的困难、压力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周边受世界战略格局演变影响出现了新的安全威胁因素。首先是军事强国军事战略的以御敌、遏战急速向“先发制人”的转型。201*年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揭开了向恐怖组织和敌对国家发动先期主动打击的“先发制人”战略新格局演化的序幕。随后俄、美、法、德、日、澳大利亚等国也急速跟进,先后向“先发制人”方向进行战略调整。更加注重军事战略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种世界战略格局演变中逆和平发展潮流而动的恶果是极大地增强了发动高技术边界局部战争的进攻性和冒险性,势必对我国周边安全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保守势力鼓吹,中国崛起对美在亚太的利益及其盟国形成了“军事威胁”。近年,美国一面加紧研制并开始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一面巩固和加强与日、韩、澳、东盟的军事同盟关系。并在中亚、东南亚寻求新的军事基地,增强与印、巴、阿的军事战略合作关系,力图构筑东起夏威夷、关岛,西到中亚的对华军事监控封锁带。
与此同时,日本欲重新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其自卫队的行动范围已扩展到周边地区,并不断向海外派兵,而且其国内要求修改和平宪法,重建正规军队的呼声也甚嚣尘上。日美军事合作加深对我干涉的力度,201*年美日“2+2”会议第一次公开将我国台湾列为“共同战略目标”,形势不容乐观,而在东北亚朝与美、日、韩核冲突对抗日趋严峻,短期内不可能化解。南亚印、巴两国已经拥有武核库,对我国西南边陲的安全增添了变数。南中国海纠纷东盟国家态度强硬,并加强了与美、日的军事安全合作关系。美日的介入使南中国海的局势更加恶化。
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越发突出,我国西部境内外的“东突”等恐怖主义势力、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勾结呼应,西南边境、东南沿海的走私、贩毒、偷渡、非法移民等跨国界犯罪问题也相当严重。这一切都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压力与挑战。
特殊的地缘环境带来的周边安全隐患
认识当前我国的周边环境,必须采用全面的、发展的、辨证的科学态度,认真加以分析,既要考虑历史和传统因素,又要关注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现实。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前提。冷战结束以来,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总体说来是比较好的,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频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现有960万平方公里,同14个邻国的陆地边界线长为2.28万公里。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周边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为472万平方公里。根据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归中国管辖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为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万公里。中国本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陆海大国。但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情况的特殊原因,造成了从古至今的均存在着的严重不利的“重陆轻海”思想。在古代中国,对历代封建王朝的直接威胁都来自陆上西北方向的游牧民族侵扰。因而中央统治者便大力发展陆军,并修筑长城来对抗防范。但当近代西方列强从海上大举入侵时,中国封建统治阶层轻视海洋的失算、无能便暴露无遗了。晚清号称世界六强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却一败涂地。此后中国海军就一蹶不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有了“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奋斗目标,但由于众所周知的诸多原因,至今建设强大海军的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着统一祖国和
维护海洋权益的严峻挑战。
从陆地上说,现有俄罗斯等14个国家与我国接壤,另外还有韩国等6个国家与中国海上为邻,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看,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上看,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还有苏联解体后的转型国家。这些国家中有的国内动荡,种族冲突,矛盾激化;有的政权腐败,贫富悬殊,局势不稳;有的扩军备战,制造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的驻扎有大国军队并建有基地,举行有针对性的军演;更有甚者支持流亡的中国分裂势力,并对中国提出无理的领土、领海主权要求,这些均对当今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除了渤海为中国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与其他海上邻国存在海域和大陆架划界的争议问题。与朝、韩两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与日本有钓鱼岛和16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争执;在南海与东盟国家更有130多万平方公里海区和几十座岛礁的纠纷。由于历史、地缘战略和日益紧张的资源争夺等原因,中国广袤的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岛屿被侵占的局面十分严重。同时,这也给海洋强国对我实施“由海到陆”的突袭战略带来了可乘之隙,海上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不可低估。
在风云变幻中牢牢掌控周边安全走向
立足我国既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又是发展中的地区性大国的实际,新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其中主导的安全利益主要是保证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防止外敌入侵,防止民族分裂,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合理解决边界和领海争端问题。为此需要正确处理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国防、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大局关系,坚持前者服从于后者的方针,同时加强军事现代化建设;既要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又要认真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疆土被分裂、边疆领土被侵占或骚扰、海洋权益遭侵犯等复杂危机情况的措施,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机制。二是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悠关之举,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民族核心利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同时做好武力解决的准备。
安全利益是周边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和平发展道路规定了中国安全利益、安全战略的内涵和实施方略。因而现阶段的周边安全战略就是要运用国家综合力量,维护和发展周边态势向有利的方面转化,实现一定时期周边安全目标的全局性、总体性谋划。我党我军历来注重科学判断国际和周边形势,根据军事战略格局的演变、军事力量对比的转化,及时修正我国的周边安全战略方针。
尽管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军事热点与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危机与压力持续困扰着我国的和平发展,但中国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正确安全观,以“睦邻”、“安邻”、“富邻”作为周边外交思路,以“和平、安全、合作、繁荣”为亚洲政策目标,积极推动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中国周边环境正朝着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亮点。例如,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深化发展;与周边国家多次举行了边境和海上的反恐联合军演;同越南解决了北部湾水域的划界问题;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动宣言》等。这些对维护现阶段的国家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把握周边安全领域不断扩大的态势,进一步拓展军事安全战略的新视野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这一新安全观,无疑是崇高理想的一种提法。中国已在以身作则地去践行这一新的周边安全观。但面对当今动荡的实际,尤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仍然大行其道的现实社会,中国实现新的周边安全观、维护国家和平发展的难度相当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与我国现实安全休戚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急需。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好坏是内、外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并非仅仅只是国土安全。只要威胁到我国的利益,而不管我们的利益在哪里,就是威胁到了我国的周边安全。利益所在即我国广义的国家周边安全之所在。一种战略格局中不同力量的地缘交汇点就是冲突与战争的多发地,而决定斗争结局的较量总是发生在主要矛盾的集中地。这是当代世界格局与矛盾冲突关系的地缘特征。
现今世界形势发展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北约的东扩与日美安保体系的西进。北约防范对象由冷战时期的华约转向面对全球性的威胁;日美安保体制也由防守型转变为进攻型,两者相向推进的矛头却在亚太地区的中国东西两侧汇合,其战略意图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警告说:“如果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反华联盟,那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位政治家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从北约东扩和日美安保体系西进中吹来的针对中国的“新冷战”阴风,并提出了严正的警告。对于周边安全受到威胁的国家来说,防止战争不能代替准备边界防御战争与实行自卫反击战。后者依然是受到威胁的国家维护安全的最后盾牌。尤其是军队,必须不断提高战斗力,增强实战能力,准备打仗,这仍是21世纪全球信息化时代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最可靠保障。
当代的战略格局演变是同战争与和平的变化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战争的形态在变化,和平安全的形态也在变化,两者的关系同样在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集中表现在:一是国家安全边界扩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高科技的进步,导致各国对海洋、太空、电磁频谱等公共空间和共有资源的激烈争夺和重新分配,国家利益内涵的扩张带来了国家安全边界的扩展;二是周边安全威胁日益多元化。既有传统的军事安全威胁,也有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等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由此导致国家安全领域、安全内涵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周边安全,主要注重领土、领海、领空等有形空间的安全;当今信息时代的国家周边安全,不仅注重守疆卫土,更加注重应对来自大洋、太空和电磁、网络等新领域的安全挑战。新的国家周边安全问题,必须树立综合安全观,全方位地解决来自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安全困境。打击跨国犯罪、防止严重传染病蔓延、人道主义救援、撤侨及维和等都必须纳入国家周边安全的大视野。周边安全内涵的新拓展使军事应对行动的地理范围、物理时空从三维空间向多维空间延伸,军事实践维护安全的形态和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确保周边安全的军事实践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快节奏。
面对迅速变化的新挑战,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要求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持续发展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仅要关注和维护领土、领海、领空的安全,还要切实提高维护远洋安全的战略投送能力,有效防范来自太空的安全威胁,有效应对电磁、网络领域的安全挑战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新问题。这些新要求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安全发展的新态势,进一步拓展了军事安全战略视野和军事应对实践的新领域,开辟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崭新的发展道路。
顺应军事变革加快整体转型的时代步伐,加强对新型高技术边界局部战争的研究
未来20年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国家周边安全,事关重大。因而中国的军事安全学说不应只是生存的而应是发展的新理论。全球化不能不包含着自卫手段的全球化。进入
全球化进程的国家的周边安全是“边界安全”与“安全边界”的辨证统一,前者强调主权安全及领土安全,后者着眼利益安全;前者是有限的,后者是无限的。换句话说,安全边界越深远,边界安全就越有保证。
党的十六大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但不是说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我们就没有周边安全问题了。和平不等于安全,和平是指不进行战争,安全是说没有威胁。所以应明确区分开这两件事。维持世界和平与巩固国家安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件不同的任务。不能以牺牲国家安全为代价换取和平,也就是说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中国自身的周边安全,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安全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加快我军整体转型步伐,提高打赢高技术边界局部战争的能力。
当今信息化时代正在兴起新一轮的军事变革,此次新军事革命潮流的主要特征就是各国军队的整体转型。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力量规模不停地缩减,但现代化的质量水平却日益攀升。各国军队加强质量建设的方向明确,就是加快军队整体转型。发展信息化的新型作战能力,争夺、保持和强化军事优势。在众多的现代条件下作战能力中强调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能力以及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边界反击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更加注重运用战略威慑能力来遏制敌对国家对边界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再就是加强特种部队对周边地区的非战争行动能力,特别是提高危机处置能力。从主要应对军事入侵威胁发展到胜任多样化的边界军事斗争任务。这是提高打赢高技术边界局部战争能力的必备素质。
以强化应对高技术边界局部战争能力为牵引的新型军事能力建设主导着当今各国军队进行广泛、深刻的战略调整和军事转型。例如,美国防部新近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就明确把“基于能力”确定为新的建军方向,据此确定美军整体转型的发展规划。俄军在今年筹划军队改革和发展方向时,把提高武装力量的“质量参数”和实际效能放在首位,等等。当今世界军队整体转型的这种新动向和大趋势,对我军打赢高技术边界局部战争能力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新要求。
胡主席关于“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加强我军新型作战能力建设的客观必然性,而且明确了提高我军新军事能力的正确途径。当前应按照胡主席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透视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正确把握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走向,借此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协调发展,全面创新、整体提高、努力增强应对边界危机,维护周边稳定,遏制外敌的侵扰、打赢高技术边界局部战争的高超能力,确保国家安宁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防教育--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特点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
美国和中国并不相邻,但是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它目前所处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使它和我们国家处在一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状态.中美关系非常重要,在诸多国家关系当中,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从主流看,美国和中国建交以后的关系是向前发展的.中美关系是发展中的曲折,曲折中的发展.但是,由于政治及战略利益的原因,美国对我国安全的威胁应该是综合的,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政治上,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二是在军事上,加强对我全面遏制和防范;三是利用台湾问题对我进行战略牵制.(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中日关系的友
好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中日关系的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但是,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是一个无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
一是日本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为列为主要潜在对手;二是日本的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转变;三是日本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四是加强对与我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三)印度对我国领土侵犯和威胁
在我们陆邻国家中,历史上从来没有划定边界的国家就是印度.中印边界也是一个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印边界总长1700公里,总争议面积是125500平方公里,印度占了9201*平方公里,占总争议面积的74%.自1962年中印边界军事冲突以后,虽然中印关系有比较大的发展,但是,边界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多年来印度在军事上以我为敌,确立"攻势"防御的战略思想;在边界上加强战场建设,实施重兵部署;在武器装备发展上加强对华核威慑.
(四)周边其他国家与我国领土争议及安全威胁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一)周边概况春秋网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
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进人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尽管世界形势动荡不安,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但在我国周边却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主要表现是:
(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一直是美苏争霸的重要地区之一。从50年代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之所以长期紧张不安,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美苏争霸所致,有的则是直接针对我国的。从我国建国初期,直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一直构成对我直接军事威胁。70年代末,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并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使我国完全摆脱了美国全面的现实军事威胁。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其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比重,已由战后初期的46%下降到了1995年的24%。1970年,美、欧、日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3:1,到了1995年,美、欧、日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1.6:1,美国已不如欧盟。美国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过程中,和西欧、日本、德国的经济关系日趋紧张,经济霸主地位已经动摇。虽然近六七年美国经济稳步发展,低通涨、低失业,但其国内预算连年出现赤字,贸易逆差加剧,内外债激增,从原来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国内政治矛盾日趋激化,美报称种族问题将成为美国最黑暗的深渊。美国出于经济上力不从心,政治上矛盾重重和国际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在调整其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的部署时,对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也做了较大调整。目前驻亚太地区美军为15万多人,主要是支持其盟国在这一地区保持稳定,不构成对我国的严重军事威胁。近期中美关系已出现明显转折。尽管中美在人权、贸易、技术交易、台湾问题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但美政府已认识到合作与对话比对抗更符合美国的利益。随着中美首脑实现互访,中美将取得较大进展,这将对我国周边安全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前苏联从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破裂后,直到80年代后期。长期对我大兵压境,甚至进行核讹诈,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十分严峻;再加上当时印尼排华,中印边界军事对峙,台湾国民党集团叫嚣反攻大陆等等,世界上的反动势力掀起一场反华大合唱,迫使我们提出建设大三线,把一些重要工业迁往内地山区。毛泽东主席甚至提出重上井冈山。当时我国的军费支出
达到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2.7%。苏解体前,由于其经济失去活力,政治危机,民族矛盾加剧,被迫于1988年宣布单方面裁军50万人,其中驻亚洲部队裁减10余万人。1989年又从阿富汗无条件撤军,撤出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1992年又全部撤走驻蒙苏军。至此,不仅前苏联在我边界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不存在了,而且核战争的乌云也大大减少了。1996年,中、俄、哈、吉、塔五国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7年于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我国与上述四国7300多公里的边界地区实现非军事化,我国北部、西部边界可望得到较长时期的和平与稳定。1996年4月叶利钦访华期间,中俄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近年来,随着中俄、中哈、中吉、中塔领导人频繁互访及裁减边界驻军等协定的签定,特别是2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我国与上述四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合作开始进人一个新的时期。我国北、西部边界安全环境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国防教育---以色列强国之基
建国50多年、历经5次中东战争、面对20多个阿拉伯国家的虎视耽耽,以色列以一个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形象,在极端艰难的中东环境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还蓄成了地区头号强国的实力和威风。以色列由弱变强、由被动挨打到不怒自威,虽然这其中离不开西方军事强国的支持,但这些年来以色列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尤其是将国防教育放在国防建设的首位则应是一个重要因素。综观以色列的国防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强化国土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50年来,以色列为了捍卫这块犹太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一直重视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教育,使以色列的每一个公民都树立了极强的国土观念。以色列政府规定,18-70岁的公民,不分性别,都要接受法定的国防教育,即使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妇女也要在家中接受函授国防知识教育。同时,政府对国防教育的目的、性质、任务、内容、形式、机构和经费等也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不间断的、连续性的国防教育已经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如从小学开始,学校就组织学生“用脚去认识以色列”,从约旦河边到地中海岸,从海法到埃特拉,学生们走遍了以色列的东西南北,从而加深对本国国土的认识;在边境地区望周边阿拉伯国家针对以色列修建的军事设施,了解国家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所面临的危险。政府及地方各部门每年还多次组织公民到著名的耶路撒冷圣庙的“哭墙”面前,回顾千百年整个犹太民族的悲惨命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馆观看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罪证,反思犹太人经历的那场劫难。通过这些教育,在犹太人的心中形成了“这块土地是我们的,我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世界上犹太人的国家只有一个”、“犹太人是因铁与血倒下的,那么,同样也会因铁与血而崛起”等强烈的国土意识。此外,爱国主义信念也在以色列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这里,男孩到13岁举行成人仪式时,父母都要送其一支枪,表示他们已到了为国献身的年龄;青年男女结婚时,新郎除了给新娘戴上一支戒指外,还要摔碎一只杯子,以表示不忘民族耻辱的历史。以色列人这种强烈的国土观念、责任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就像一条强力纽带,把国家、民族和每个人都紧紧地连在一起,国民与国家的命运同舟共济,与民族的荣辱休戚与共,成为国家强盛的不竭精神动力。
强化“兵”的意识,实施全民皆兵、全时皆兵。
公元1世纪前后,犹太人被罗马帝国逐出巴勒斯坦,流散到世界各地,饱尝了没有祖国、没有家园的苦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希特勒屠杀的犹太人近600万,使欧洲的犹太人濒临灭绝。因此,以色列建国后,全体以色列人无不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家园。
第一次中东战争(也称巴勒斯坦战争)后,以色列人更进一步认识到,民族的生存与兴盛,绝不能乞求任何一个国家,只能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实现。为此,以色列政府推行了全民皆兵、全时皆兵的政策。参加军事训练已成为以色列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内,人们背着武器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他们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正如一位以色列将军所说:“以色列的每个公民都是一年有11个月休假的士兵。”为了提高以色列人的军事素质,以政府除规定公民在正常的服役年限和法定的年龄段必须进行正规的专业军事训练外,还规定公民每年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复训。如男子到39岁以后每年必须参加14天的复训,到55岁方可终止预备役。同时规定,预备役军官每年要比预备役士兵多进行一个星期的指挥训练。
强化科技兴“防”意识,提高军民的国防素质。
以色列国防军军政素质普遍较高,尤其是军事工业极为发达,其雷达、通讯、导航和导弹防御系统技术等在世界上均有领先位置,这不仅是由于国防军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同时也与国家重视国防教育和强化科技兴“防”意识密不可分。以色列政府制定了“以军队为基地,面向全国服务”的高技术人才培训政策,通过军队强大的技术实力,广泛培训人才,积蓄强大的预备役军事力量。如以色列国防军的拉马特甘电脑中心,就是一个庞大的军民两用人才培训基地。这个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为国防军各部门提供与电脑技术相关的各种服务,并定期举行新技术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世界最新技术和高新电脑知识。中心人员从全国大中学校和军队中招收,经考试合格后,在中心参加6个月的电脑、数学、心理等专业培训,结业合格者留在中心工作,服役期为6年,期间不得调动或在社会上兼职。由于该中心在以色列很有名气,所以,自这里退役的人员一出军营,便被一些大公司聘用。
(一)国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安全
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总是在交相更替。虽然和平与发展乃当今世界的主流,但只要和平因素的增长代替不了战争因素的增长,战争就不可避免。
历史证明,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国防的兴衰,紧系着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延续,社会的进退。有国家必须有国防,国不可一日无防,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加强国防教育才有国家独立生存的基础,相反,疏于防务,国防观念淡薄,会导致国破家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战争灾难。古罗马帝国由昌盛到衰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昌盛时期良好的尚武传统到衰亡时期疏于武备。唐太宗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尔后,天下太平,各项兵制日益废弛,到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后患无穷,内乱不止。宋朝轻视武力,终至灭亡。清朝末“国困、民穷、兵弱”,导致了丧权辱国的结果,写下了中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
(二)加强国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的民族利益出发,在国家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国防目的,从政治、军事、经济和道德等方面,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手段和方法,对国民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防务教育活动。
21世纪的钟声敲响不久,“911”事件、阿富汗的战火、中东地区的枪炮声一次次把人们从梦中震醒。“隆隆”的炮火声反复证明:人类的永久和平还不能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到来,当今的世界还不太平,战争的硝烟远未散尽,民族、宗教、领土争端还未停歇,霸权主
义、强权政治、“恶”势力依然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因此,大力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激情,增加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时代的要求。重视国防则国存国安,轻视国防则国危国亡。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呼声。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
(三)接受国防教育是青年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国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知识,具有思想性、指示性、实践性的特点。青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参加国防教育,政治上,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充分认识我国国防建设的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相应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有利于青年学生对国家防卫更加关注,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更加认同,从而增强对国防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坚决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知识上,通过学习国防常识、掌握其内容,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履行防务任务;通过学习国防理论,把握国防建设的重要思想、原则,有利于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国防观念;通过学习国防历史,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牢记国耻,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学习和分析国际形势,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防发展趋势,增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感;通过学习国防法规,可以增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法制观念,自觉履行国防建设的权利和义务。实践上,通过参加国防实践活动,如军事体育训练、军事训练、战备演习、国防社会调查等,有利于青年学生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增强体质,提高劳动技能和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樊城区发改局201*年年国防教育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樊城区发改局201*年年国防教育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樊城区发改局201*年年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40444.html
- 上一篇:双鸭山市国防教育工作总结